诗歌是中国人的灵魂,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诗歌无处不在,
许多帝王亦好诗歌,
留下不少名篇,
今天,诗词君给大家介绍
十二位帝王的十二首诗,
看看谁更霸气。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
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号西楚霸王。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垓下。英雄末路,想到自己曾经英雄盖世,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是命运不眷顾他罢了。项羽又是多情的,在英雄末路之时,他担心的是他所爱的女子将要走向何方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赞颂项羽,就是因为他在临死之前还有一丝人情味。
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
汉高祖,西汉开创者。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历经反秦战争、楚汉战争后,建立西汉。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亲征,很快就平定了这场战争。彼时,刘邦顺路回到家乡沛县。昔日好友、尊长、晚辈共聚一堂,尽兴欢饮。
衣锦还乡本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可已经身居高位的刘邦却心怀忧虑,大风吹得云飞扬,我统一了天下,可是怎么找到勇士帮我镇守四方。
刘邦的远大抱负,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一首诗,尽皆体现。他终于不再是那个混迹街头的混混了。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不但是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历来为人称道。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历来备受赞誉。
曹操(155年-220年)
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所处的时代, 正值东汉末年,东汉政权岌岌可危,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在这个乱世中,曹操披肝沥胆,建立曹魏政权。
这首《短歌行》据说是曹操南征孙权时途中所作。这首诗将曹操内心对时光易逝,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可谓不霸气。
曹丕(187年—226年)
魏文帝,曹操之子,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称“三曹”,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曹丕的文学才能一直被忽视,其实,他的文学造诣非常高。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燕歌行》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思念在远方作客的丈夫,全诗语言清丽,情致委婉,音节和谐,把人物情感表现得缠绵绯恻,凄婉动人。
李世民(598年-649年)
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开创“贞观之治”。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也是一位诗人,他留下近百首诗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已经成为谚语了,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出谁是坚劲的草,在激烈动荡中才能辨别谁是忠臣。
诗词君想,这肯定是唐太宗工作中的真实体验,关键这体验一般人也感受不到。
武则天(624年-705年)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大家的印象中,武则天是一个冷酷狠毒的皇帝,可这首情诗却让我们看到武则天柔情的一面,其实,她也曾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女子呀!
《如意娘》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时写给唐高宗的情诗。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简短的篇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
黄巢(820年-884年)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880年,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这首诗是他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后所作。
对于这次落第,他非常愤慨,他将自己自比为菊花, 等到秋天时,百花凋零,我独开放,到那时,满长安都是我的香味,浸透长安。不可谓不霸气!
李煜(937年―978年)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南唐为宋所灭后,李煜沦为囚徒,死于汴京。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所作,上片写南唐曾经的繁华富饶,不曾经历战乱的侵扰。下片写家国覆亡的惨状。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读这首词时,就可以感受到李煜此时凄怆无法排解的心情。
赵匡胤(927年-976年)
宋太祖,北宋开国皇帝,军事家。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基本完成统一。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咏初日》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据说,赵匡胤还有一首《咏月诗》。有一天他诗兴大发,吟了两句:为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可吟完这两句,就卡住了,再也想不出来。
这两句诗,有宋一朝,无人敢接,一直到了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才接上后两句:恒持此志成永志, 百战问鼎开太平。距离赵匡胤作诗时已经四百年了。
朱元璋(1328年—1398年)
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只顾哓哓问姓名。
这首诗题目就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为了反驳和尚的追问。
朱元璋刚刚打败陈友谅,来到一个寺院,主持看其面非善类,煞气很重,便想化解他,打问其姓名。朱元璋在寺院墙壁上赋诗一首,大笑而去。
刚杀尽江南的百万兵,腰间的剑还透着血腥味。你这个老僧连英雄也不认得,只在这里不停地追问姓名。看来,朱元墇对自己的英雄气慨很是自得呀!
朱厚熜(1507年-1567年)
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送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嘉靖即位早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
这首诗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为其写的壮行诗。整首诗充满豪壮之气。士气凛然,撼动山河,明白晓畅,铿锵有力,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源自:诗词世界
史上最霸气的十首诗词:《击壤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满江红·写怀》《鹧鸪天·西都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大风歌》《从军行七首·其四》《梦游天姥吟留别》《观沧海》《登幽州台歌》
1、《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2、《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7、《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9、《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武亦姝、彭敏等诗词达人,康震、蒙曼等专家学者,乃至主持人董卿,各展风采,大批观众直呼被“圈粉”。那么,留下优美诗词的古人们,有没有什么诗词盛会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现代的“中国诗词大会”,主要是考查选手背诵和理解诗词的程度;古人的诗词盛会,则以创作为主。古人本就喜好诗词歌赋,科举考试就可看作最大的一次诗词大赛,一级一级的考试,每次的诗赋题都是一次学子间的大比拼。古代文人的生活本身就充满
诗意,他们喜欢诗歌唱和,以诗歌交流彼此的学识和情感,比如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欧阳修和王安石,辛弃疾和陈亮等等,都有很多唱和诗,这无疑也是一种互相鼓励和较量。除此之外,群体性的组织和诗词宴会比比皆是,比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等,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做出过贡献。
曲水流觞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正逢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风景秀丽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修禊活动,这是上巳节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祭祀仪式。祓禊仪式结束后,众人列坐在河渠两旁,在水的上游放置盛酒的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到谁的前面,谁就喝掉杯中酒,然后赋诗一首。当时正值“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三月,春光宜人,大家意气风发,把盏共言欢,诗酒趁年华,并打算汇诗成集,王羲之为此时此景所触动,即兴为诗集作序,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了《兰亭集序》,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盛况。
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效应灵感乍现,文思泉涌,龙飞凤舞。据说王后来重写,书法之美再也无法与当时相比。作品中有二十多个“之”字,每一个的写法都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曲水流觞可算作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文学的一次大聚会。魏晋时期名士辈出,他们崇尚自然,纵情山水,曲水流觞的活动,是他们的一次诗才比拼,更是他们对大自然的一份敬重和一种主动融入的姿态,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雅美感。后来,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曲水流觞”成为一种别致的园林景观,在当今的园林建设中仍然鸣唱着千年的古韵。
旗亭赛诗
这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一次个人角逐。相传,唐代开元年间的三位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结伴游玩,他们当时各有不少诗作被谱曲,在民间传唱。当他们走到都城长安市区的一家酒楼(旗亭)饮酒时,见一群歌女正在唱曲。他们便坐下静静欣赏。王昌龄提议:“我们几个一向都自以为擅长诗歌,每次吟诗都难分高下,今天就听听这几位歌女的吟唱,看看谁的诗被唱得多,谁的作品就算最好。”不一会儿,一位歌女唱起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会心一笑,在旁边的墙壁上轻轻画了个小标记。过了一会儿,有歌女悲悲戚戚地唱了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的前四句,高适也高兴地画了一个标记。接着,第三个歌女哀怨地唱起了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昌龄得意地画了第二个标记。这时,王之涣不紧不慢地说:“二位不要高兴得太早,刚才都是些潦倒歌女唱的俚俗之曲,高雅的阳春白雪之歌,她们才不敢唱呢!你们看到那边那位长得最美的歌女了吧。如果她待会唱歌时还不是我的诗作,我这辈子也不跟你们比高低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歌,你们俩就都要拜我为师。”话音未落,那位美女果然用慷慨悲壮的曲调演唱起了《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自得道:“看,我没有在吹牛吧?”三人大笑。这个故事也叫“旗亭画壁”,在《集异记》中有记载。由此可见,那时候的诗歌,如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普及。赛诗为乐,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生活状态。
飞花令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飞花令”的诗词接龙玩法。其实,“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酒令”中的一种。“飞花”二字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中国诗词大会”玩的“飞花令”,所限制的字没有位置要求,只要比赛者说出的诗句里出现这个字就行;但在古代,限制比较严格,比如,要求行令人所说的诗句最后一字为“花”字,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下一个人说的诗也必须是七言且最后一字为“花”的诗句,比如“已映洲前芦荻花”。可以背诵前人诗句,也可即兴创作;当谁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酒令官则罚他一杯酒。其实,这只是飞花令的基本形式,还有很多更复杂的限字规则,比如有的飞花令对字的位置有更高要求,如果第一个人说“花间一壶酒”,“花”在第一字位置上,第二个人说的“花”就要在第二字位置上,如“落花人独立”,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位置上,则一轮完成,继续循环,答不上的罚酒。另外,还有的飞花令限制两个字、多个字、数字、颜色字、乐器字、叠字、带某偏旁的字等等,更“烧脑”,也更好玩。
海棠诗社
海棠诗会是《红楼梦》中规模最大的诗歌创作和比拼大会。有一年初秋季节,贾探春提议组成诗社,成员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春”、贾宝玉及李纨。诗社成立,李纨自告奋勇担任社长,点评诗作,迎春、惜春为副社长,分别负责出题限韵、誊录监场。诗社一共组织了三次大的集会,在第一次集会中,正好贾芸送了贾宝玉两盆海棠花,大家就以海棠花为主题赋诗,林黛玉在这次海棠为题、门为韵脚的七言律诗创作诗会中表现得气定神闲,大家苦思冥想之际,她却在玩耍聊天,最后一挥而就。薛宝钗在第二次史湘云做东的诗会上,发表了她的诗歌感言:诗题不要过于新巧刁钻古怪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在这几次诗会上,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诗歌总是胜人一筹,难分伯仲。第三次集会是《红楼梦》第五十回,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贾宝玉各作一首咏红梅诗。
所以,海棠诗社的三次集会分别以海棠、菊花、螃蟹、红梅为主题,共作诗二十五首。虽然《红楼梦》中曾有元妃省亲时的“命题赋诗”,还有《葬花吟》、桃花社等各种作诗填词的机会,但海棠诗社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意描写的文学社团,其中有建章、拟题、作诗、评诗的详细流程,大家各展诗才,流露了彼此的内心世界,也突显了不同的性格特点。
古人把日常的生活和情感都写进诗里,为我们留下了穿越千年依旧能够引发共鸣的诗词佳句。“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和“真意”,我们可以自己静静体悟,也可以在与友人有来有往的“交锋”中,收获新的惊喜与顿悟。
原载于《月读》2017年第三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3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北京的春天叫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