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代表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一些成语的释义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于是出现很多滥用的尴尬。今天,小编为大家罗列了20个常用错的成语,看看你是否也会用错
一、曾几何时【解释】: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示例】: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统统砍掉了……
【误用】: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二、糟糠之妻【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示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误用】:常被误用为长得丑陋的妻子
三、久假不归【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示例】:图书馆严肃批评了久假不归的读者。
【误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四、五风十雨【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示例】: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多。
五、走马观花【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示例】展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是走马观花,略看一遍。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六、一文不名【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示例】:毒品害得许多人家徒四壁,一文不名。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七、不忍卒读【解释】: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示例】: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太凄惨了,一身疾病,孤苦伶仃,流落荒野……让人不忍卒读。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以为贬义词,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八、万人空巷【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示例】: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九、七月流火【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 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示例】:七月流火,夏去秋来,寒天将至。
【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十、登堂入室【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误用】:常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十一、明日黄花【解释】: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他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误用】:常被误写作“昨日黄花”。
十二、不学无术【解释】: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示例】:他不学无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误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十三、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示例】:你在做决定的时候总是这样犹豫不决、首鼠两端的。
【误用】: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十四、石破天惊【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出人意料,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十五、相敬如宾【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示例】:父母一生相敬如宾,是夫妻的典范。
【误用】:误用在母女、婆媳等其他家庭关系之间。
十六、求全责备【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十七、身无长物【解释】: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
【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十八、胸无城府【解释】: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以揣测得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十九、危言危行【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示例】:《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二十、罪不容诛【解释】: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示例】:此人犯罪手段十分残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源自:唐诗宋词
常用错的成语
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用错,乱用成语的例子还真不少。甚至有些学者,作家,还是照样用错。看到他们用错了词语,形象在我心里一下下降不少,心想,你们也不过尔尔。
最容易,最普遍用错词语的,就是传媒了。哈,也不知道现在的记者都什么学历,都学什么专业的。不会用吧,还非要用。结果真是笑话千出,十塌糊涂。
用错成语、词语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成语的来历。中国的成语都是有出处有寓意的,所以不能只是从表面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果想用的话,最好用清楚。一些经常被用错的成语、词语主要有下面几个。
1.空穴来风:这个词绝对是被用错最多的了。它的原意是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而大多人却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我喜欢看央视的百家讲坛,有一次看一个教授解说清朝历史疑云的时候,在说到乾隆出生地的时候,说到关于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有原因的。这就明显用错了,哈,我以前对这些教授敬若神明,现在一看,也不过这德行,切!呵呵~前些日子韩寒出了新书,我比较欣赏他,虔诚的拜读了他的大作,刚看一小段就看到他用错了这个词,顿时好失望!
2.首当其冲:这个词其实是个贬义词,就是首先受到攻击的人,一般作谓语。而许多人,尤其是媒体经常错用成褒义词。比如什么某某某首当其冲,在某个领域作出了成绩。这简直是在骂人啊,还有什么董存瑞首当其冲,炸掉了敌人的地堡。董存瑞要是活着非去法院告你,人家拼了小命得到的一点荣誉,你一个词就给抹杀了。
3.始作俑者:这也是个贬义词,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也是经常被错用做褒义词,比如毛主席始作俑者,做了新中国的第一位领导人。要是在文革时候,敢这么用词的恐怕被打的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他了。
4.明日黄花:这个成语经常被错写成昨日黄花,真是故作聪明。“明日黄花”一语,其实最早出自苏轼的《九日次韵王巩》一诗的结尾“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后来常借“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很多错用的人其实是明白这个意思的,但错想为既然比喻过时的事物,那一定是昨天的黄花了。这就要说到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成语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语言精华,都是有出处,有来历,有历史的。所以你想用不要紧,但是要究其原意,爱国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祖国吧!最恨现在的年轻人,口口声声爱国爱国,乌鸦喊叫一番就回家看韩剧去了,爱国?爱你NN!
5.差强人意:原意是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一电视台报道"小布兰妮的表演差强人意,获得了最差表演奖"。不懂你就别用嘛,电视台啊,那么多观众,害人真是不少啊!
6.炙手可热:原意是火焰灼手,比喻权势和气焰之盛,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但是经常被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人,热门的事物。某报报道,“神奇的米卢教练一到中国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还好,米老不懂中文,要不也得骂他十八代祖宗。
7.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只能用来修饰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大错特错,错到姥姥家了。
还有一些经常被用错的词语是语法错误,比如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就用错了。还有抛砖引玉、蓬荜生辉等词语只能用于一定的人称。只能说别人抛砖引玉,只能说自己蓬荜生辉。你要是说成“我到您家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对方要有点文化的估计先用一个嘴巴欢迎你!
还是那句话,中国历史渊源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做为一个中国人,多多少少了解一点祖国的文化还是必要的。现在有些外国人学习汉语,比我们自己还要认真。而作为中华儿女,只顾与世界接轨,与西方文化合壁,却丢掉了自己的东西。我们不能象邯郸学步那样,别人的没学好,自己的也丢了没,结果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国人。看看现在的大学,都是学英语的。每天早上散步在大学校园里,那一片片朗读声比青蛙还要聒噪。韩寒说:闭上眼以为在牛津,睁开眼原来在天津。把汉语学好就不错了,鸡都抓不到,还玩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年初二,愿你好事接二连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