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叫父亲的灯
文丨迟子建
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
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
“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 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父亲的房子上落着雪,有时从树林深处传来几声鸟鸣。我们一边召唤着父亲回家过年,一边离开墓地。因为母亲住在姐姐家,所以我们都到这儿来了。姐姐的孩子小虎刚过周岁,已经会走路了。一进门母亲就抱着小虎从里屋出来了,我点着小虎的脑门说:“把你姥爷领回来过年了。”小虎乐了,他一乐大家也乐了。
可是,当晚小虎哭个不休。该到睡觉的时辰了,他就是不睡。母亲关了灯,千般万般地哄,他却仍然嘹亮地哭着。直到天亮时,他才稍稍老实起来。姐夫说:“可能咱爸跟到这儿来了,夜里稀罕小虎了。”说得跟真事似的,我们都信了。父亲没有看过他的外孙,而他生前又是极喜欢孩子的。我们从墓地回来,纷纷到了姐姐家,他怎么会路过女儿的家门而不入呢 而他一进门就看见了小虎,当然更舍不得离开了。
母亲决定把父亲“送”到弟弟家去。早饭后,母亲穿戴好,推着自行车,对父亲说:“孩子也稀罕过了,跟我到儿子家去过年吧。”母亲哄孩子似的说:“慢慢跟着走,街上热闹,可别东看西看的,把你丢了,我可就不管了。”母亲把父亲“送”走的当夜,小虎果然睡得很安稳。第二天早晨起来,他把屋子挨个走了一遍,一双黑莹莹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东看西看,仿佛在找什么,小虎是不是在想:姥爷到哪儿去了
初三过后,父亲要被“送”回去了。我多希望永远也不送他回去。天那么冷,他又有风湿病,一个人往回走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迟子建散文作品推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做春天的天空
——读《迟子建散文》有感
徐淑文
迟子建在自序中这样说:“春天在一点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 作者也就如这历经磨难的春天一样,在顽强的斗争后,终于迎来了积雪消融的那一刻,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 作者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那里常年严寒,冰冻三尺据说在立春之时,那里还是零下三十度的极端天气呢。作者的丈夫英年早逝,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却扎根大地,面向阳光追寻破冰的那一刻。
? 坐着的乐观,坚强,朴质,天真,无一不是我所向往的,是她用她那平凡而又深沉,朴素而又真挚的语言告诉我:做春天的天空!
? 这本书中引发我感想最深的有两篇文章:《两个人的电影》和《灯祭》。
? 《两个人的电影》讲了“母亲”血压居高不下,作者将她接到哈尔滨,为了使她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作者带她到商场,去饭店,去植物园,还带她进剧场。但是“母亲”总觉得不满意。有一次,她们去看电影,是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虽然这部电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但是看电影的只有她们两个人。
? 还记得看完电影后“母亲”说的话:“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 “母亲”的话虽是那么直率,天真,但使作者觉得幸运,“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是啊,就算全世界都与你作对,有一个人,她一定会站在你的身边,那就是母亲。
? 还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狂风呼啸着像一匹匹脱缰的野兽,呼啸着。我就像一只被打湿了羽翼的小鸟,蜷缩在角落。正当我踌躇不定是否要步行回家时,远处出现了一个奔跑的身影,是妈妈,她骑的是电瓶车,而且由于出门太忙,只带了一把伞。但妈妈却把伞给了我,当我问她为什么时,她说:“我的职责就是不让你淋湿。”回到家时,她已淋成了“落汤鸡”,而我却安然无恙。那时我才明白,母爱的伟大与无私绝对不是空口无凭想象出来的。
? 《灯祭》这篇文章是写作者父亲在世时会用罐头瓶为她做一盏简陋却又十分精致的灯,在除夕夜时,她便会“怀揣着一盒火柴捏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看有多好,然后在心满意足的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但是,父亲却没到老年就去世了,那一夜院外灯火阑珊,院内却黑漆漆的,从那以后,作者就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正如文中所道:“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灯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但是,作者心中一定有一盏灯永远守护着父亲,那盏灯叫“亲情”。
? 迟子建的文字让我想起了丁立梅,她们的文字很相似,或许同是女作家,她们的文字都十分幽默却蕴含真理,但有时也像一把利剑,直击读者心灵的最深处。但是她们的文字却一点也不同,或许经历不同,出生不同也形成了她们独特的风格,谁教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呢?
? 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坚持不懈向前,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的。
白雪红灯的年
迟子建
①除夕的清晨,我被零星的爆竹声扰醒。撩开窗帘,见山色清幽,太阳还没出,于是又钻回被窝,睡到八点多。再次被接二连三的爆竹声唤醒时,霞光已经把兴安岭的一道道雪线映红了。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做春联,贴在山间。想必老天贴的春联,是用云彩做的砚,用银河之水做的墨汁,用彩虹做的笔管,所以这不凡的春联看上去明丽脱俗,充满了朝气。
②吃过早饭,我也给家门贴上春联和福字。那副烫金的大红春联,看上去就像两行飞向天空的金丝雀,给人喜气洋洋的感觉。而门中央的福字,真的像丁亥年的一头小金猪,肥嘟嘟的,讨人喜欢。
③我喜欢大自然的红色,如朝霞晚霞,玫瑰百合。可对针织品的红色,我热爱不起来。我不喜欢红色的床盖、窗帘和衣服,见了它们,眼睛会疼。前年春节回家,妈妈给我的卧室挂上了一幅红地黄花的新窗帘,我感觉窗前就像飘着两朵乌云,说不出的压抑。结果,当夜就把米色的窗帘换回去,这才心臆舒畅,安然入梦。二十五岁前,我还穿过几件红衣,戴过红帽子。可是近二十年来,红色的衣服在我的衣橱中几乎绝迹了。我钟爱黑白、灰色和咖啡色。每年除夕,家人大红大紫地装扮自己的时候,我依然素衣素服,最多穿上一双红袜子。结婚的时候,我打了一件红色毛线开衫,可婚礼一过,就把它压在箱底了。我的一个朋友,说我的命运变故与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这说法着实把我吓着了。如果那样的衣服真的是生活的下下签,我为什么要屡屡抽它们呢?于是,我尝试着改变颜色,将眼界放在水粉和橘黄上。可对于红色,我还是有些犹疑和畏惧。就连我妈妈和姐姐看我穿了红衣服后,也会摇着头说:不好看,不好看!
④2007元旦过后,我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了一件枣红色的羊绒开衫。它软软地,茸茸地搭在衣架上,看上去懒洋洋的,很有点邻家女孩的味道,让人觉得亲切。它的红是收敛的红,红得有分寸,有气质,不张扬,不造作,我动了心。但因为它是红色的,还是心存着警惕,从它身边走开。回家后,我的眼前老是晃动着那件红衫,它像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于是,隔了几天,把它买回,即刻穿在身上。站在镜子面前,觉得自己身披霞光,便没舍得脱下,一路穿进年关。如今,它陪伴着我,给家门贴上了大红的春联;又在阳台结了霜雪的窗前,挂上了大红的灯笼。
⑤家中有了春联和灯笼,如同有了门神和天使的眼睛,关上这样的门时,虽然知道家中无人,可却觉得屋子里是有呼吸和脚步声的。
⑥我锁上自家的门,下楼,去弟弟家。每年除夕,母亲都会在他那里。母亲在哪儿,哪儿便是年。
⑦这样的雪路我已经不知走了多少遍了。
⑧从我家到弟弟家,是由城东到城西。塔河是个小城,腊月时,人们都在忙年,采买物品,街上是热闹的。到了除夕,年是瓜熟蒂落了,街市中就少见行人车辆了。我沿着街边的雪路,慢慢地走,呼吸着清冷而新鲜的空气。不管什么季节,兴安岭的天空都是蓝的。这种透明的无瑕的蓝,对久居都市、为烟尘所困扰的我来说,就是福音书。阳光把雪地照得焕发出橘黄的光芒。街灯下面,是一串串的红灯笼。白雪红灯,格外分明。
⑨我在除夕街头,碰见的第一个人,是个痴呆。他逍遥地走在杨树下,兴冲冲的,衣衫褴褛,敞着怀,没戴棉帽和手套,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我看了他一眼,又正好,等于领受了新年的“憨福”。接下来遇见的,是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男人,他在车后座上吊着两个油渍渍的桶,看来是去饭店收猪食的。他的眉毛和胡子上溽着霜雪,想必是寒风中奔波了很久了。
⑩除了理发店,大多的店铺都关了。店铺贴的春联又长又宽,十分醒目,那些陈旧的房屋因而显得亮堂了。小孩子在街角放着鞭炮,好像在空中甩着鞭子,一声声地吆喝着年。年是什么?是打着滚下坡的山羊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们将从山上的雪松下滚过。在兴安岭,只有它们满身苍绿,富有春的气息。
(11)我在寒风中步行了半个多小时,只是在大世界门前看见了两个摊床,一个是卖糖葫芦的,一个是卖鞭炮的。糖葫芦和鞭炮虽然姿容灿烂,但它们却是红颜薄命的。前者因取悦人的嘴而消融,后者因取悦人的眼而消散。不过鞭炮在绽裂时,会焕发出一瞬千年之美。
(12)弟弟家已经把年夜饭准备好了。他们家的阳台,也挂起了红灯笼。天色渐晚,寒意愈深,红灯笼亮了起来。站在阳台向下一望,见那满街的红灯笼,就像老天垂下来的一只只红碗!它们盛着星光和爆竹幽微的香气,为人间祈福。这座白雪覆盖着的小城,因为有了这些红灯笼,暖意融融。在没有鸟语花香的春节里,在北风和飞雪中,红灯笼就是报春花啊。
(13)我恍然明白,人们之所以穿上红衣,是想用这火焰般的颜色,烧碎这沉沉暗夜,驱散这弥漫在天地间的苍凉啊。看来夜有多黑,就有多么光明的心;世界有多寒冷,就有多么如火的激情!如果没有这样的红色作为使者,北方的年,又怎能有春的气象呢。
《白雪红灯的年》练习讲评稿
讲评思路:理解文章应该“知人论世”,在把握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理解全文。
《白雪红灯的年》作者迟子建,女,生于1961年。她父亲因病去世,丈夫也因车祸亡故。此文当写于这两件事发生之后。
题号:7。问:第1段划线句,作者写“霞光化作春联”的用意是什么?
命题者的参考答案:突出了霞光为过年带来了明丽和朝气,给作者带来了光明和激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讲评】
辨误:什么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果说,文章开头表达的感情是激昂的,而全文的感情也是激昂的;或者文章开头的表达的感情是悲伤的,而全文的感情也是悲伤的,那么这样的开头可以说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可是本文的开头表达的感情是喜悦的,全文表达的感情却是有点压抑,有点伤感,所以此题“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的思路:分析文章的开头要注意四点:一、这个开头本身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二、它与下一部分内容的关系;三、它与全文的关系;四、它与结尾的关系。
笔者的答案:划线句“看来老天也知道过年了,特意让霞光化作春联,贴在山间”有一种喜庆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在除夕这一天内心的喜悦。同时为文章的结尾概括主旨作铺垫。
题号:8。问:3、4两段描写了我对针织品的红色由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从表现手法上作简析。
命题者的参考答案:先抑后扬(或对比),展示了我摆脱生活的困境,燃起心中热情的过程,突出了穿着红衫带来的活力、穿进年关的欣喜。
【讲评】
分析的思路:第三段有一个句子:“我的一个朋友,说我命运的变故与我爱穿黑白色的衣服有关”,透露出作者有过“命运的变故”,那就是两位最亲之人的故去。因此,作者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与此有关,而与所谓的“生活的困境”无关。文章本身没有能提示作者曾处于“生活的困境”。命题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命题者忘记了要读懂文章必须要“知人论世”的基本原则。
笔者的答案:用了先抑后扬(或对比)的手法,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已经走出命运不幸的心理阴影。
题号:9。问:简析第9段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命题者的参考答案:写出细节(1分),分析(2分)。如:写痴呆,他“兴冲冲”、“衣衫褴褛,敞着怀”、“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等,生动地再现了痴呆特有的傻而憨的形象,让我感受到新年特有的祝福。
【讲评】
思路分析:如果在平时看到这样的痴呆者,作者可能不会注意他,即便注意了,也只是会觉得这是一个痴呆者而已。而今年的除夕之夜,作者看到一个痴呆者的“自得其乐”,“等于领受了新年的‘憨福’”,这种感受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
笔者的答案:写痴呆者,他“兴冲冲”、“衣衫褴褛,敞着怀”、“自得其乐地打着口哨”等,生动地再现了痴呆特有的傻而憨的形象,让我感受到新年特有的祝福,含蓄地写出了作者除夕之夜内心的喜悦。
题号:10。问:第5段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家门贴上大红对联、窗前挂红灯笼,能驱鬼辟邪、护佑家人;这样家里有了活力,就有了热情。
【讲评】
分析的思路:注意“虽然知道家中无人……”,联系作者的遭遇。
笔者的答案:含蓄地说明作者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写出了作者孤独的处境。
说明:第5、6段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和她的母亲都是孤身一人,两个破碎的家庭,让人心酸。
题号:12。问:文题为“白雪红灯的年”,联系全文,对此进行赏析。
命题者的参考答案:用“白雪红灯”修饰“年”,突出了北方过年的特征;白雪和红灯在色彩上构成对比,展现了北方过年时的喜庆气氛;富有象征意义,在冰天雪地里,“红灯”代表者新年的朝气、生活的新年和希望。
【讲评】
思路分析:题目要求联系全文,而全文的核心是写作者走出了家庭变故给自己带来的心理阴影。
笔者的答案:用“白雪红灯”修饰“年”,突出了北方过年的特征;白雪和红灯在色彩上构成对比,展现了北方过年时的喜庆气氛;“红灯”具有喜庆色彩,表明作者已经走出家庭变故带来的心里阴影,重新看到了光明,燃起了生活的激情。(参见文章最后一段点明的主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下一篇: 最佳感人微小说:《藏在被子里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