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雁阵声声,那一双双翱翔的翅膀,带着来自骨髓的沧桑和满怀的思念,飞过远方,天空里飘满了深情与诗意。《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晏殊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此首小令以疏淡的笔墨泼抹一幅秋景图,登高远望,鸿雁飞过之时,引起妻子对边远丈夫的“无限思量”,透露出淡淡的情思。《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宋】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全词着力渲染凄凉的环境气氛,并通过时间的推移,抒写深切的乡关之思,表达飘泊异乡的悲苦心情,虽无一个愁字,却处处写愁,含蓄深沉。《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唐】李白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词中痴语,怨语,实际上都是情语。从见雁起兴,到最后赌气罚咒,生动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态,使这首词富于民歌风味。《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宋】晏几道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全词通篇只写了过去三年的淡水之交,眼前别宴上、骊歌中的清泪和黯淡的前程,未着一字写“不舍”,字里行间却让人深切感受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人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虞美人·秋风不似春风好》【宋】晏几道秋风不似春风好。一夜金英老。更谁来凭曲阑干。惟有雁边斜月、照关山。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这是一首秋日相思之词。在羡慕牛女双星年年定期践约相会的同时,“笑尽人情改”,说人间的情分是不可靠的,这话里有着悲凉的感慨。“有期无定是无期”,更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说得相当深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名家散文】视频号,图文朗读给您分享名家经典散文
落花诗唐寅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恠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时节蚕忙擘黑时,花枝堪赋比红儿。看来寒食春无主,飞过邻家蝶有私。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昼,一缕烟茶飏鬓丝。
坐看芳菲了闷中,曲教遮护屏展风。衙蜂蜜熟香粘白,梁燕巢成湿补红。
国色可怜难再得,酒杯何故不教空。忍看马足车轮下,一片西飞一片东。
崔徽空写镜中真,洛水难传赋里神。国色自来多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
已无锦帐围金谷,漫把青鞋踏曲尘。绕树百回心语口,明年勾管是何人?
天涯晻溘碧云横,社日园林紫燕轻。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
月明犬吠村中夜,雨过莺啼叶满城。人不归来春又去,与谁连臂唱盈盈?
白华垂柳弄新晴,紫背浮萍细点生。三月寻芳骑凤侣,一时齐唱踏莎行。
收灯院落伤栖燕,细雨楼台湿啭莺。莫问东君诉恩怨,自来春梦不分明。
春朝何事默凭阑,庭草惊看露已团。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
书当无意开孤愤,带有何心绾合欢。且喜残丛犹有在,好随修竹报平安。
桃花净尽杏花空,开落年年约略同;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
扑檐直破帘衣碧,上砌如欺地锦红;拾向砑罗方帕里,鸳鸯一对共当中。
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周遮燕语春三月,荡漾波纹日半帘。
病酒不堪朝转剧,听风且喜晚来恬。绿杨影里苍苔上,为惜残红手自拈。
杨柳楼头月半规,笙歌院里夜深时。花枝灼灼难长好,漏水丁丁不肯迟。
金串袖笼新藕滑,翠眉奁映小蜼垂。风情多少愁多少,百结愁肠说与谁。
李态樊香忆旧游,蓬飞萍转不胜愁。一身憔悴茅柴酒,三月伤春满镜愁。
爱惜难将穷袴赠,凋零似把睡鞋留。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
杏瓣桃须扫作堆,青春白发感衰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鶗鴂教人再洗杯。
忍唱骊歌送春去,悔将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年来可烂开?
丽色堪餐莫谩夸,一朝衰飒看伊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自锁,大堤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犬蛙。
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九回。时节又惊梁燕乳,铅华无奈隙驹催。
香消衣带伤腰瘦,梦断辽阳没信来。门掩黄昏花落尽,牛酥且荐掌中杯。
亚字城边糜鹿台,春深情况转悠哉。襞衣玉貌乘风去,对酒蓬窗带雨推。
结子桃花如雨落,挟雌蝴蝶过墙来。江南多少闲庭馆,朱户依然锁绿苔。
桃蹊李径谢春荣,斗酒芳心与夜争。陌上新蒭曲尘暗,墙头圆月玉盘倾。
青帘巷陌无行迹,绣褶腰肢觉瘦生。莫道无情何必尔,自缘我辈正钟情。
簇簇双攒出蠒眉,淹淹独倚曲栏时。千年青冢空埋怨,重到玄都只赋诗。
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寻芳了却新年债,又见成阴子满枝。
芳菲又谢一年新,能赋今无八斗陈。情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
杜鹃啼血山中夜,蝴蝶游魂树底春。色即是空空是色,欲从调御忏贪嗔。
貌娇命薄两难全,莺老花残谢世缘。年长卢姬悲晚嫁,日高黄鸟唤春眠。
人生自古稀七十,斗酒何论价十千。痛惜秾纤又迟暮,好烧银烛覆觥船。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腊,柴车从此不须巾。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催耕声里短柴门,煠兰香中雉草园。西子归湖余有井,昭君出塞尚留村。
春凤院院深笼锁,细雨纷纷欲断魂。拾得残红忍抛却,也教粘向阿咸旙。
蕉酒新啼满袖痕,怜香惜玉此心存。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
奔井似衔亡国恨,坠楼如报主人恩。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
伯劳东去燕西飞,南浦王孙怨路迷。鸟唤春休背人去,雨妆花作向隅啼。
绿阴茂苑收弦管,白日长门锁婢傒。蛱蝶翻翻残梦里,曲栏纤手忆同携。
青鞋布袜谢同游,粉蝶黄蜂各自愁。傍老光阴情转切,惜花心性死方休。
胶洁日月无长策,酒酹荼蘼有近忧。一曲山香春寂寂,碧云暮合隔红楼。
春来吓吓去匆匆,刺眼繁华转眼空,杏子单衫初脱暖,梨花深院恨多风。
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倘是东君问鱼雁,心情说在雨声中。
呜呜晓角起春城,巧作东风撼地声。灯照檐花开且落,鸦栖庭树集还惊。
红颜不为琴心老,绿酒休辞盏面盈。默对镜奁闲自较,鬃丝又是一年嬴。
春梦三更雁影边,香泥一尺马蹄前。难将灰酒灌新爱,只有香囊报可怜。
深院料应花似霰,长门愁锁日如年。凭谁对却闲桃李,说与悲欢石上缘。
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五更飞梦环巫峡,九畹招魂费楚词。
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两汉·刘彻《秋风辞》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古诗三百首, 秋天, 写风, 乐府, 人生岁月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创作背景“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
后世影响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今流传《悼李夫人赋》。明人王世贞以为,其成就在“长卿下、子云上”(《艺苑卮言》)其他存留的诗作,《瓠子歌》、《天马歌》、《李夫人歌》也“壮丽鸿奇”(徐祯卿《谈艺录》),为诗论家所推崇。
他的这首清丽隽永,笔调流畅的《秋风辞》,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诗虽是即兴之作,一波三折,抒写得曲折缠绵。沈德潜《古诗源》卷二:“《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以“《离骚》遗响”观之,乃就文辞而言,沈德潜的评价非常切实。 鲁迅称此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
解析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名作。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谓写“乐极哀来,惊心老至”,一谓“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求仙意, ‘怀佳人’句,一篇之骨”(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张玉谷又补充说:“以佳人为仙人,似近、乎凿。然帝之幸河东,祠后土,皆为求仙起见,必作是解,于时事始合,而章义亦前后一线穿去” (同上)。诗中求仙之意不明说,只以“怀佳人兮不能忘”一句暗点,意趣含蓄,妙在其中。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这两句状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动感,念来自然平易,而句式结构又十分紧促干练,起、飞、落、归这几个动词的组合,直给人以物换星移的紧迫感。此后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和唐诗“秋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等诸如此类的佳句,无不受到《秋风辞》的启示,而兀出一定的继承、借鉴关系。明人谢榛以为,《秋风辞》之起句,出于高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四溟诗话》)。仅从字面看,固然不错;但两者的境界和情韵,却颇为异趣:“大风起兮云飞扬”,苍莽辽阔,表现的是风云际会中崛起的雄主壮怀;“秋风起兮白云飞”,则清新明丽,荡漾著中流泛舟、俯仰赏观的欢情,联系后句,其韵味似乎更接近于《九歌·湘夫人》的“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武帝,大约也正从这相似的情境,联想到了《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不禁脱口吟出了下联两句。
三、四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著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
也有观点认为武帝于把酒临风之际,怀念的心中“佳人”是指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北方“佳人”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间,武帝思念不已,竟至于信少翁之说,夜致其形貌于宫,在隔帷伫望之中,唱出了“是邪?非邪?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 的迷茫之歌。而今七、八年过去,武帝还是不能忘怀于她,终于在秋日白云之下,又牵念起这位隔世伊人了。这两句化用《九歌》人神相殊之境,写武帝对“佳人” 的生死相望之思,确有鲁迅先生所说那种“缠绵流丽”的韵致。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诗情复又一振,极写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饮宴的欢乐景象。汉武帝与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着楼船渡过汾河,但见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这时楼船上宴饮正酣,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著,与那艄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的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此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总结看来,首二句写秋景如画,三、四句以兰、菊起兴,融悲秋与怀人为一。以下各句写舟中宴饮,乐极生哀,而以人生易老的慨叹作结。
此诗语言清丽、明快,句句押韵,节奏快,乐感强,在艺术风格上受楚辞影响较大,首两句受到宋玉《九辩》的影响、、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雁靡靡而南游兮,鸥鸡啁哳而悲鸣”等等,均为《秋风辞》所取影。前四句两句一换韵,后四句又另押一个韵,共三个韵。在句式上,每句中带一“兮”字,也与楚辞相近,所以被辩体批评家称为楚调乐府。
全诗构思巧妙,意境优美,音韵流畅,很适合于传唱。
鉴赏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创作背景二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刘彻到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共有五次。只有一次在秋天,即元鼎四年(前113)十月。这次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宴尽之余,遂作此篇。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諡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刘彻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 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
大明湖关于荷花的诗句 1.描写大明湖荷花的诗词有哪些
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泛舟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木兰花慢 同济南府学诸公泛大明湖》
年代: 元 作者: 张之翰
唤扁舟载酒,直转过、水门东。正十里平湖,烟光淡淡,雨气蒙蒙。回头二三名老,望衣冠、如在画图中。但得城头晚翠,何须席上春红。清樽旋拆白泥封。呼作白头翁。要与汝忘情,高歌一曲,痛饮千种。夕阳醉归扶路,尽从渠、拍手笑儿童。官事无穷未了,人生适意难逢。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作者: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
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
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
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
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
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
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
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
反此生高原。
2.关于大明湖的诗句,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除外)
1、唐诗人杜甫曾两次来济南游历与书法家李邕宴饮于历下亭。留下了“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的诗句。
2、久居大明湖的蒲松龄曾留下了非常著名的诗句:”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写出了当年大明湖畔的这种非常景观
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4、《百花台》最为有名:“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挟全家与友人登上采莲舟,于清风明月间荡舟湖上,把酒临风,品荷赏月,是何等的风雅气概。
5、苏辙在齐州三年,留下了大量的优秀诗文,其中写大明湖的《环波亭》尤是上乘佳作:“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一首诗,把大明湖的旖旎风光和沁人心脾的闲适清凉描写得淋漓尽致。
3.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词 成语 谚语 名言警句等
山东,不愧为齐鲁故国、孔孟之乡、“百家争鸣”之福地。
徜徉在山东的名山胜水之间,常能读到一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联。寥寥几个单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数量词,一经巧妙的排列组合,便产生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难忘,一唱三叹。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幼时读《老残游记》时难以泯灭的记忆。“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从济南城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望见它的满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这一大片荷花飘香、岸柳飞翠,汇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访济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沧浪亭圆门内,找到了这对心仪已久的楹联,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提学使刘凤浩。当时,他应朋友之邀来此饮酒赏景,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此佳句竟然脱口而出,跟在一旁的书法家铁保随即挥毫落墨,于是,此联便成为济南的代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还要上湖心岛。岛上的历下亭,有一副年代更为久远的名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此联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东临邑看望胞弟杜颖,客次济南。当时,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欢迎,他便即席吟咏一首五言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答谢,此联就是诗中的颈联。现存的对联,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如此好诗,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
据说,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当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经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尽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却透出森森的古意。静坐亭中,临风默想,杜甫对“济南名士多”的赞誉,不仅仅是针对唐以前齐鲁故国文风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蕴含着他对唐以后山东大地英才辈出的一种期待,一种预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来,光是文学家,这里便先后出现了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他们的文采华章,成为杜诗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纪念辛弃疾的“稼轩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厅前的抱柱楹联,为郭沫若1959年亲笔所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其上联,高度评价辛弃疾追随苏东坡开启豪放派词风的文学成就,酣畅淋漓的笔墨,似一气呵成。其下联,却又一笔一顿,沉郁苍凉,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默读静思,似有长江怒涛的惊雷之声,金戈铁马的厮杀呐喊之声遥遥传来。
游罢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称历山。传说舜帝曾在山上耕过田,故又称舜耕山。如今,山肩处尚有舜祠,祠内立有比真人还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门又见一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缦缦兮。”我一见此联,立即振衣敛容,深深一拜。只因为身为帝王的舜,能亲自在这里躬耕垅亩,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样。这在今日中国,拥有13亿子孙的中国,视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但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的中国,仍然至关重要,岂能不拜 与舜祠毗邻的,是兴国禅寺。寺内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龙泉洞、极乐洞和黔娄洞三个天然洞穴,内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时所造。古代的历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称为千佛山,想必与此有关。兴国禅寺的建筑,顺山依崖,倒也错落有致。寺门两侧,又见一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此联旨在劝世,但真正能唤醒“世间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钟”与“经声佛号”,而在于以法治国,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离开禅寺,顺盘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顶。极目四望,泉城济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内的大明湖与城外的黄河,全都尽收眼底。山顶的北极台上,好一对长联,用最口语化最通俗的群众性语言,不仅描写出眼前的大好景致,还从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录此与读者共赏之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4.有大明湖的及形容荷花的形容词 成语 谚语 名言警句等
山东,不愧为齐鲁故国、孔孟之乡、“百家争鸣”之福地。
徜徉在山东的名山胜水之间,常能读到一些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楹联。寥寥几个单音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与数量词,一经巧妙的排列组合,便产生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透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令人一见难忘,一唱三叹。
比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幼时读《老残游记》时难以泯灭的记忆。“一城山色”,指的是千佛山,从济南城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望见它的满山翠色。“半城湖”,自然是大明湖了。这一大片荷花飘香、岸柳飞翠,汇集了珍珠、黑虎、趵突、泮池诸名泉的滟滟碧波,自然是初访济南者的首游之地。我在小沧浪亭圆门内,找到了这对心仪已久的楹联,并得知,它的作者乃清代嘉庆年间的山东提学使刘凤浩。当时,他应朋友之邀来此饮酒赏景,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此佳句竟然脱口而出,跟在一旁的书法家铁保随即挥毫落墨,于是,此联便成为济南的代称,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泛舟大明湖,自然还要上湖心岛。岛上的历下亭,有一副年代更为久远的名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此联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 ,他到山东临邑看望胞弟杜颖,客次济南。当时,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设宴欢迎,他便即席吟咏一首五言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答谢,此联就是诗中的颈联。现存的对联,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如此好诗,配上如此好字,自然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了。
据说,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当年,在杜甫的眼中,它已经是“古”亭了,如今,自然古上加古。尽管它在外表上修葺一新,但骨子里却透出森森的古意。静坐亭中,临风默想,杜甫对“济南名士多”的赞誉,不仅仅是针对唐以前齐鲁故国文风之鼎盛吧 其中,恐怕也蕴含着他对唐以后山东大地英才辈出的一种期待,一种预言。果然不出所料,自唐以来,光是文学家,这里便先后出现了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他们的文采华章,成为杜诗最有说服力的印证。
纪念辛弃疾的“稼轩祠”,就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其正厅前的抱柱楹联,为郭沫若1959年亲笔所题:“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此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其上联,高度评价辛弃疾追随苏东坡开启豪放派词风的文学成就,酣畅淋漓的笔墨,似一气呵成。其下联,却又一笔一顿,沉郁苍凉,充分展示出一位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默读静思,似有长江怒涛的惊雷之声,金戈铁马的厮杀呐喊之声遥遥传来。
游罢大明湖,自然要上千佛山。千佛山古称历山。传说舜帝曾在山上耕过田,故又称舜耕山。如今,山肩处尚有舜祠,祠内立有比真人还高的舜帝及娥皇、女英二妃塑像。祠门又见一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卿云烂兮,缦缦兮。”我一见此联,立即振衣敛容,深深一拜。只因为身为帝王的舜,能亲自在这里躬耕垅亩,为天下百姓作出了榜样。这在今日中国,拥有13亿子孙的中国,视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但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的中国,仍然至关重要,岂能不拜 与舜祠毗邻的,是兴国禅寺。寺内有千佛洞崖,崖上有龙泉洞、极乐洞和黔娄洞三个天然洞穴,内藏大小60多尊佛像,皆隋唐时所造。古代的历山之所以被后人改称为千佛山,想必与此有关。兴国禅寺的建筑,顺山依崖,倒也错落有致。寺门两侧,又见一副石刻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此联旨在劝世,但真正能唤醒“世间名利客”的,似乎不在“暮鼓晨钟”与“经声佛号”,而在于以法治国,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
离开禅寺,顺盘山石磴道直上千佛山顶。极目四望,泉城济南的大全景,包括城内的大明湖与城外的黄河,全都尽收眼底。山顶的北极台上,好一对长联,用最口语化最通俗的群众性语言,不仅描写出眼前的大好景致,还从中透露出耐人品味的人生哲理,不妨录此与读者共赏之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白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愈圣,庸者愈庸。
如有帮助望采纳
5.与大明湖有关的诗句
【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元好问)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湾,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着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蒲松龄
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苏辙
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6.关于大明湖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杨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
“鸥鹭点乎清波,萧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
杜甫“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蒲松龄“大明湖上就烟霞,茆屋三椽赁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园蔬登俎带黄花。”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百花台》“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苏辙《环波亭》“凫鸥聚散湖光净,鱼鲨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赵孟兆“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郭沫若 “闻有芙蕖待秋月,已看杨柳化鹅雏。 济南民众超名士,历下楼台胜古都。 我欲举杯邀杜李,问今佳兴复何如?”
7.赞美大明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元代 元好问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译文: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2,《游大明湖》明代 苏濂
风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译文:还是湖中的风景宜人,家家户户都是白板门。浮云离湖水越开越近,微弱的阳光反射到森林。
3,《刘函山招游大明湖》明代 王慎中
轻舟恣所往,适趣何必深。
译文:一艘小舟就可以随意前往大明湖,只要觉得有趣就不必太去深入。
4, 《游大明湖》清代 孔继瑛
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
译文:大明湖的景色就像西湖苏堤一样,我住着拐杖走在这温暖的和风中。经过的亭子周围传来流水的声音,波浪汇聚在一起绕着城楼向着远处的山流淌。
5《泛舟大明湖》元代 元好问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译文:在大明湖上泛舟再饮上一杯酒,昨天锦秀的的江水似乎还挂在眉间。晚上微凉划着船往东城去,水色渐暗荷花暗下来,前面像没有路一样。
8.赞美大明湖的诗句
1、宋代李清照——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限好。
意思:水光山色与人亲近,唉!我也说不清这无比的美好。
2、宋代曾巩——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意思:问我到哪里去避暑,很明显就是去这么大的西湖。
3、琼瑶——大明湖畔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意思:大明湖畔的风光很优美,泰岳峰高皇上的圣恩长留久。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意思:四面都是荷花三面都是柳树,一半的山城风光一半的大明湖的景色。
5、清湖净水纤腰柳,倒影千佛日月明。
意思:清澈的湖面干净的水纤长的柳树,湖里倒映着万千景色。
扩展资料:
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面58公顷,公园面积103.4公顷,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达4.5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也是泉城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开放窗口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湖水水色澄碧,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2009年,大明湖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 2016年12月19日,经济南市有关部门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济南大明湖风景区现收费开放区城(老区)将向社会免费开放。
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
1.海右古亭——历下亭
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湖心小岛上,因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它四面临水,绿柳环绕,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重檐,朱梁画栋,是一座轩昂古雅的木结构建筑。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并写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传诵,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不过,当时的历下亭在五龙潭一带,唐朝末年就倾塌了。北宋以后,历下亭移建于今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在湖心岛上重建。
历下亭虽几经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清代原貌。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
2.道教庙宇——北极阁
北极阁又名北极庙,坐落在大明湖北岸,又名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
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均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后殿名启圣殿,供奉着真武父母的塑像。
3.汇波楼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北水门为曾巩任齐州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防水,又可通舟楫。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命名为汇波楼。汇波楼建成后,成为人们登临游览,集宴赋诗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
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更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象。
参考资料:
大明湖_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2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在不在乎,一眼便知!
下一篇: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