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好玩的
汪曾祺
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星期天,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读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别是一番滋味。
“通达”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彻,不太容易着急生气发牢骚。通达又常和恬淡、悠闲联在一起。
有人问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写字作画,首先得有激情,要有情绪,为一人、一事、一朵花、一片色彩感动。有一种意向、一团兴致,勃勃然郁积于胸,势欲喷吐而出。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相识是缘,感恩遇见】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人这辈子很长,在我们走过的这些时间里,我们只要不走完自己的时间,那就得好好活着。汪曾祺先生说:“ 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 ”
汪曾祺先生在《不要着急》这本散文集里,就说了人活着不能着急,慢慢就活出趣味和自我。趣味是人人追求的,但如今趣味不能轻而易举就得,自我更是难寻,在如此浮躁繁华之时,人们多了焦灼,多了迷失,多了无味。
如此这些,需要人们慢慢在生活中找回自我和趣味。
有人问汪曾祺是怎么成为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你就纳闷了,左看右看也能看出趣味,也能找到人生的自我,这里你不要误解,汪曾祺先生说的是“从小”。小的时候我们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会去 探索 。
汪曾祺先生看的和我们小时候的差不多,他看的是:店铺、手艺人,这些让他嗅到了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汪曾祺先生看到的,我们也能看到的,如今出街,街上不缺手艺人,也不缺店铺,还有摆地摊的地摊主,这些都是可以看的。你不要觉得只看就行了,看了不去想想是怎么回事,等于白看,就像看电影,看了一遍大概记住得差不多了,可是当你别人推荐的时候,又不知从何讲起。
看不是过程,而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见好的见解和文章来自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这种观察要细,还得要细中有细,看到别看到的,也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对生活看得越细节、越透彻,这生活不就有趣味了吗?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生活趣味来自何方, 来自观察,来自细致入微,来自自己的思考,还来自你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何为生活艺术,生活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高级表达,古代诗人有感而发,即兴作诗,融情于景,这些是对山河、对思念、对心情的一种抒发,这种心情多半来自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他们可以做到对生活的游刃有余。
而现在也不缺乏这样对生活有着趣味的作家,汪曾祺先生便是一位,很多人青睐于汪曾祺对 美食 的写法,细腻入味,犹如桌上显,可以靠想象吃上一桌美味,这是一种思考的乐趣。
汪曾祺很自谦地说道:“就是写书,写小说,不要轻易称自己为作家。”汪曾祺对生活的高级表达小说的理解比较注重小说的人物,人物在小说里是主导的,其余都是次要的和派生的。作者的心和人物贴近,赋予同情,共哀乐。
做到这种境界非常之难,不管现实生活还是小说,里面最主要的还是人物,我们看小说,希望正派到最后赢得美好结局,反派要被正义惩罚,这和生活是一模一样的,有时候生活上上演的要比小说还要残忍,只是我们不难看到,有时候小说里的美好也是对人心灵上的一种慰藉。
生活艺术化就是我们要做到与生活做个好朋友,要和生活分享你的喜怒哀乐,也要观察生活的喜怒哀乐,生活是你,你是生活,多观察和了解,我们便和生活有了一次握手的可能。
生活是家的全部,同时家是生活的一部分。 家无生活可以,只要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这个家庭的生活对于这个家庭而言已经宣告结束,可是生活不能没有家,没有家的生活是无味的,我们漂泊远方,第一个思念的是你小时候长大的地方,是你的家,你的家人,其次再是其他的。
人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更愿意多多去怀念。因为这不仅能减轻思考上的痛苦,还会给远在他乡的自己一种安慰。
汪曾祺写的这本《不要着急》也是从他的家开始,可见家是许多人梦牵魂绕的地方。家周围有什么,有你小时候玩耍的痕迹,有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还有风俗,还有小时候的玩伴,以及许许多多的习惯。
从家再往外扩展一圈就是学校,你小时候上学的母校,如今变得物是人非,什么都变了,你能看得到学校原来那个地方有个什么好玩,学校那个地方你曾经做过坏事,这些记忆只有你自己走进去的时候才会在大脑里面涌现出来。
生活和记忆总是不断挤进一个人的大脑,使其不那么孤单、寂寞、无助与失望。
家的回忆还只是一个人一生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远游时会融入新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对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表现的有魅力美丽、漂亮。可这个世界往往是锻造一个人最好的试炼场,这里面你不升级,你不上进,你就会被 社会 淘汰,尽管世界如此,还好 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拥有两个世界。
汪曾祺先生就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生活,是很好玩的》(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s/10mSe3UwO6lQpnqkRihvtaA
提取码:50sf ? ?书名:生活,是很好玩的
作者:汪曾祺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1
页数:376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备受推崇的“生活家”汪曾祺的散文精选集。
生活家,就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有趣之人。
汪曾祺就是是一位生活家。
对生活心存热爱,从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活得有情趣,对世间万物皆有情,体察得细致。
写字、画画、做饭,明明是最平常普通的日常,他却深得其中的乐趣。一个平凡的景,经过汪曾祺的视角,便美得天真烂漫。
他的字到何处,何处便有画境。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他的一句名言,代表了他的人生态度。他以一颗赤忱之心,把一切都写活了。
本书分为有味、草木和春秋三辑,从美食、植物、旧事等三个部分来展现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
编辑推荐
汪曾祺一生颠沛坎坷,却写出了今人所没有的慢与闲。
平常的一草一木,一茶一饭,因他而变得生动有趣。
他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他想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诗意的。
他的文风干净清雅,结尾淡如炊烟,余味但击人心,足以留下内伤。
读一点他的散文,你会更热爱这个世界。
名人推荐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像曾祺这样下笔如有神的作家,今天是没有了。他的语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
——张兆和
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明末小品式的文字,阅读时开窗就能闻见江南的荷香。
——冯唐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师从于沈从文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的《草木有心,人间有情》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个多星期,闲暇时看几页,睡前看几页,实在是一本耐品的书,百读不厌。
这本书分为三个方面,从花草树木到虫鱼鸟兽,再到故里杂忆,皆有情致。这其中,我感觉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琐碎都能够娓娓而谈,态度亲切,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一庭春雨飘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在汪曾祺身上体现着传统士大夫的情致和雅趣,漫谈往事,闲话家常,他热爱着真实普通的生活,总是能够在平朴自然中发现生活中别致的美感和趣味。
草木有灵
汪老笔下的花草树木充满灵性,富有生机,花是美丽的,草是青翠的,树是浓绿的,一切充满着活力。
如在《葡萄月令》中,汪老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葡萄的生长过程,有意思极了。
一月,下大雪,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葡萄出窖,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三月,葡萄上架,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四月,浇水,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八月,葡萄着色,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等到葡萄采摘之后,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在汪老的笔下,葡萄就像是一个不断成长的小生命,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成长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还比如在《生机》中,汪老描写了在一堆煤块中生长出的芋头:“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也跟着欢喜起来:这在逆境中生长的绿意,让人看到生命的活力。
花草树木在汪曾祺笔下不仅仅是文章内容的点缀和背景,而是活灵活现的主角,他对它们进行细致的描写和观察,是出于对它们单纯的喜爱,由对这些花花草草本身生命的赞赏和尊重,体现了汪老本身的一种生活观,那就是对生活的重视和热爱。
鸟兽多情
在汪曾祺的作品中,还有很多的动物描写,如各种各样的鸟、虫、鱼。在汪老的笔下,它们并不只是生物意义上的动物,它们都是具有灵气的。
如在《花园》里描写的天牛,有带玫瑰颜色的,也带有玫瑰的香气的,而且温文尔雅:“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把天牛的“慢性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忍俊不禁。
汪老还描写了土峰,说它蠢头蠢脑,貌似对它还颇为嫌弃,但在言语中却透露出它的憨态可爱。这些昆虫个性十足,在汪老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充满了想象力。
他还写过“蚂蚱有鞘翅,鞘翅里有膜翅。”甚至观察到“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很好看。”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观察的细致和笔触的精细。
万物皆有灵,汪老对它们倾注了浓厚的情感。花草树木、鸟虫鱼兽的细致描写体现着汪老对自然的兴趣和众生平等的观念。
故乡长情
汪老的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生于斯长于斯,家乡的风土人情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汪老的散文中也多次出现了对故乡的描述,那里有着孩提时代美好的回忆。
比如,在《花园》一文中,他追忆起童年时期那座漂亮可爱的花园,“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最深沉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将离乡多年后对家园的思念完全流露出来。就如他所说的:“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
除了家乡的景致,家乡的人、家乡的食物等也在汪老笔下一一还原。比如,咸鸭蛋本是一个平常食物,但在汪老的笔下,油汪汪,香喷喷,让人垂涎三尺。还有家乡的酥软烧饼,家乡切得极细极薄,吃起来却很有韧劲而又甚柔软的跳面,简直美味难当。
汪老笔下还写过家乡里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比如,做烧饼的吴大和尚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平静幸福的家庭,然而他有他的痛苦和不堪,以至于最后老婆抛下襁褓中的孩子离家出走,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
虽是凡人小事,但在王老作品中,却蕴含着一种对人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感悟。他的文字安宁平和,却能使人感觉到一种凡俗但却欢悦的生活情绪,这种情绪淡淡的,在不经意间以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绵延不绝,直达人心。
汪老的作品题材非常广泛,从吟诗作赋、花鸟鱼虫到世俗百态、芸芸众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在他眼里,无事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虽内容百变,但都蕴含着一种美,即生活的美。我想,这源于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我认为作家的职责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好一些,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更有诗意一些。”
汪老一生并非顺遂,但他并未因之消沉与屈服,他仍旧爱着这苦难的生活,他不喜欢透露出“苦涩”的信息,他更愿意随遇而安,他的文章就昭示着他乐观、韧劲儿十足的生活态度。就如他文章所写: ” 满世界都是有趣好玩的东西,乐都乐不过来,享受还来不及,哪里有空去愤怒? “
o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提高阅读品味,这些订阅号你不能错过
下一篇: 经典的微小说:《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