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内心温暖,目光炯炯的
重读《生命的重建》是公司组织的读书活动。每周一的小组会上,轮流安排一个人分享一个章节,谈读书心得谈感想,共同学习。这本书共三个部分十六章,按这种速度读完这本书得等到春节以后了。
我不喜欢参加任何形式的读书小组、读书活动是因为——你不见得喜欢跟别人读一样的书。人和人之间,读书的目的、阅读的速度,甚至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都有差异。但推荐读书总比不读的好,这也是每周我都在公司 推荐一本书的原因。我留意到万达集团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是王健林每年都会推荐员工“共读一本书”。
读书是件很私人的事。对有些人,读书是桌边案头是碎片化时间的随便翻翻;对有些人,读书是床头沙发一口气读罢的酣畅淋漓;而对有些人,则是硬着头皮不得不读的无奈……前两者是有读书的乐趣的,后者完全“看不进去”也好理解。
其实我现在觉得,不读书并非坏事,一样过得轻松快乐。读书之人反而会想得更多,反而生忧生虑,并不那么容易开心。
有些书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甚至成功学基础才能读得下去。比如上次提到的那本《改变,从心开始》,比如这本《生命的重建》——“是名副其实的心理励志书籍,被全世界读者誉为人类身心健康的福音书。”
受体制内的教育多年、内心无比坚定且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的唯物主义者,估计看了书的开头就会觉得“唯心”、认为是“胡诌八扯”。因为人的价值观不同、信念不同、认知不同,且很难改变。
龙应台曾在一篇文章中告诫大陆的年轻学子:如果你看了一些感觉很陌生的东西,与你以前所受的教育情景不同,你不要匆忙拿来审判,而是带回家,慢慢地再想一想。
很可惜,有些人一看陌生的东西就产生抗拒、就陷于审判、就贴标签……自以为是得很。比如我写《你不是比谁更爱国,你只是爱上纲上线》,就有人留言说“一直很喜欢你的文章,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那篇文章一发,蹭蹭掉粉。我告诉(安慰)自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爱谁谁~~
《生命的重建》封面上赫然印着“《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50周第1名,译成25种文字,全球销量2000万册”,推荐序言第一句就是“假如不幸被抛弃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而命中注定只能携带一本书,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露易丝·海的这本伟大的著作。”
几年前一个同事把这本书推荐给我。我不记得书的具体内容了,但正如“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的道理,书中的有些信念根植在了脑海里。
比如看到“许多人内心深处常有这样的念头——我不够好!”心里就“嗯”了一声,也想起有个我忘了名字的前同事,她是一个部门的主管,一本正经地要求团队成员“每天都要指出对方的一个缺点(或不足),以期改进。”她问我有什么看法,我建议她把“指出缺点”改为“找出优点并加以赞美”,还记得她恍然大悟的样子。
试问 有谁喜欢在职场、在工作中频频被事儿事儿地挑刺呢 许多人内心深处常有“我不够好”的念头了你再来审判挑剔,还让不让人轻松满足成功快乐啊 !何况像我这种九型中的1号、四型中的“猫头鹰”、处女座,如果做错了事、工作中出了纰漏,自己就会自责得不行了,轮到别人再来指责一番,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爱是一切的根源!爱自己,是一切的基础!这本书正是教人们“如何爱自己”的。
露易丝·海写道:
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四种最坏的习惯。愿意宽恕他人,也愿意宽恕自己,我们可以下决心对一个伤害过我们的人说:我将宽恕你,虽然你过去对不起我,但我决心宽恕你,不再记恨,让你自由自在。
如果年轻时候你遇到过一个人欺骗过你、伤害过你,把这句话对伤害过自己的人或说给自己听,也许就会放下了。毕竟,宽恕一个人总比以余生来恨一个人,省力省心得多。
长时间的怨恨会吞噬我我们的身体,导致—种我们称之为“癌症”的疾病。把批评作为日常习惯的人常常会患关节炎。内疚的人总是期待着被惩罚惩罚会导致疼痛。(当一位客户带着满身疼痛来找我时,我知道他的内心满怀愧疚)恐惧产生紧张,会导致脱发、溃疡甚至脚痛。
最近我左肩一直在痛。痛到穿衣服都抬不起胳膊、很痛苦地才能把双肩包背在身上。除了疑心提前到来的“50肩”现象,看了上面那段话,就在心里默默搜寻了一下,“看看谁需要被宽恕。”
在第十四章,作者写道:任何类型的疼痛我认为都表明了内疚,内疚者总在寻找惩罚,惩罚导致了疼痛……内疚完全是一种没有用的情感,他永远不会让任何人感到好受一些,也不会改变任何状况。
这其实也是一本工具书。在第十五章《问题列表》中作者列出了“现在有或可能会有的疾病”,列表中包括了导致问题的心理原因和需要更新的“思维模式”。那些新的思维模式无一不是对自己的爱、认可、嘉许的暗示。
比如对待“衰老问题”是“在每个年龄段我都爱自己,接受自己。生命中的每个时刻都是完美的。”又比如对待“焦虑症”是“我爱自己、赞同自己,我相信生活的过程,我是安全的。”再比如“背部不适”,新的思维模式应该是“我知道生活总是支持我”……
“文字是有力量的”。相信这些文字,总比自哀自怨好得多吧 !
相信是有力量的。我相信“相信”的力量。决定不去医院骨科检查疼痛的胳膊,也不去社区诊所拔火罐刮痧做其它治疗,从现在开始减少刷手机微信微博的时间,好好保暖,并且“宽恕”自己以及宽恕别人。
因为身体知道答案,用疼痛提示我们要“爱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我选择爱自己、赞同自己。
就酱!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有谁看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下篇准备写写她,那是一个关于“爱是一切的根源”的故事。
附:《我的人生哲学-露易丝·海》
满满正能量~~鸡汤过敏者慎入
以下是用“涂书笔记”APP转下来的文字(感谢猫老师推荐的APP)太好用了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
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
最富有力量的是“当下”,而不是过去或将来。
每个人都受到自我憎恨和内疚的伤害。
每个人都认定自己“我不够好”。这只是一个念头,它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创造了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称为“疾病”的东西。
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怨恨、批评和内疚。
丢弃怨恨甚至能够化解癌症。我们必须原谅过去并宽恕每一个人
我们必须愿意开始学着去爱我们自己。
现在就开始赞同和接受自己是积极改变的关键。
当我们真正爱自己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运转正常。
尽管生活不断变化,在这无限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
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物质和经验持续不断地循环、再循环。
生命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
我具有创造自我的特殊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创造。
我欣喜地知道我有力量按照自己选择的任何方式使用我的头脑。
生活中的每个时刻都是我们弃旧迎新的起点。
让我们就在“当下”作一个全新的开始吧!
在我们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你可能错过的好文章点击阅读▼▼▼
你不是比谁更爱国,你只是更爱上纲上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有多难||“臭老九”何苦为难“戏子” !||去日本偷一只马桶盖不要在20多岁的年纪说什么“沉默是金”!||我如何应对“情绪” ||无关孤独,有些事我喜欢一个人做||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你随便穿穿的样子,真的会影响你的前程…………
: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烘焙爱好者。文章见诸简书、清华南都、思想聚焦、意林、燕赵都市报等媒体;写实用的职场和走心的情感文章。个人公号: ( ID: )。新书 即将出版,感谢 。
晚安啦!读者大人
我想换回这个以前QQ常用的头像好看吧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的意思是形容我是我们之间发生所有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我才会发生这些事情,就是因为我对你的爱,所以我才会做出这些行为表示我认为爱所以才会做某些事情呢。
无论你们是夫妻、情人、亲人关系,有一点必须要记住:不要把感情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一天她离你而去,你会难以接受这突来的变故,难以平复你对感情的付出换来了他的离别。
每一种关系都不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关系,每一种关系的出现都是缘分的安排,每一段关系的离别总有另一段关系的出现。至于产生感情的伤害,是你误解了爱的内涵,如果你总想爱可以产生回馈,那么你注定是会被爱伤害。
在夫妻关系中默默的付出,用心的去呵护就可以了,对方自然会感受到这份热情和善意。如果你今天给妻子削了个苹果,明天就期待妻子给你削一个,那么就产生了没完没了的期待,最终因为期待而失望。
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如果养儿一定是为了防老,在几十年前无可厚非,但是今天你还这么想,那么不仅仅只是失望而且是个打击。养育孩子是动物本能的特性与责任,是延续物种传承基因的天然使命。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
全国优秀特级教师于漪说:"对老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都会充满献身精神。"我们教师是否有爱心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
可现在经常听许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缺乏爱心,在家里如此,在学校更是如此,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现在的孩子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万千宠爱于一身,客观上就决定了他们习惯于接受爱,没有机会付出爱,这样孩子怎能拥有爱的能力呢?
如果一个孩子连基本的爱心都没有了,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不要让孩子的心变成爱的荒漠。
一、爱的"泛滥"与"缺失"带给我们的思考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这样说:"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
这两位哲学家说得都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要让孩子得到爱,孩子首先要有爱心"。
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时时警醒自己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渐渐感到:教育的核心是真爱,没有爱也就没了教育。所以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更多的时候都在研究自己如何爱学生,如何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快乐学习。
但是,当我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吴谢宇弑母案事件时,我的内心有些动荡不安了,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虽然我捧着一颗爱走向学生,坚守"让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诺言,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纪律松散的学生付出的心血最多,但是仍会有一些学生在遇到不合意的事时,以极端的方式来应对现实问题,如以割腕自杀来要挟老师和父母,以离家出走来发泄私愤,以私拿或抢夺他人财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我有些害怕了:我们眼前的这些孩子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也成为制造恶性事件的一员呢?
很多家长总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孩子:你是孩子,就得听我的,我让你往东,你往西就不行。孩子的行动必须了如指掌,视野中全是孩子,生活中全是孩子,似乎自己就是为孩子而生的。不给自己留点位置也罢,对孩子要求更是苛刻,要求孩子必须言听计从,完全控制了孩子的行动,有时甚至是思想。
这样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无所适从。孩子生活在大人的阴影中,往往缺失了自我思考、自我成长的机会,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败笔。
批评的话语多了,孩子嫌唠叨;体罚过重了,孩子不敢反抗,但内心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如果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能慢慢想明白父母的所谓良苦用心,这颗仇恨的种子或许就会自生自灭。但是如果恰巧孩子性格中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这颗种子就会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结出恶果。到时吞下恶果的只能是家长,受害的只能是一家人。
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问题孩子,一定是家庭教育先出现了问题。家长心态不好,不能很好地、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脆弱的心灵就会埋下阴影,最后不知来自何方一个外力就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极端事件频发就是例子。
这值得我们深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呢?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孩子的爱心受家庭熏陶,是通过模仿父母,潜移默化形成的。家庭是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孩子有爱心,往往是因为看到了父母的爱心。
二、培养爱、传递爱是教育的主要职责
真正幸福的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的人,而是心中有爱,乐于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人。每个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为自己及孩子打拼,但是,如果我们留一点时间及金钱,为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打拼或奉献,这样生命才更圆满、才更有意义。当孩子看到了我们的善举,也会受到影响,将爱的薪火传递下去。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在20年后、30年后能 健康 阳光地生活,我们必须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了,在我们爱孩子的同时,要引导孩子和我们一起去爱,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将我们的真爱进行传递,激发孩子生命中人性的第一光辉:善良。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善的,这是教育的主要依据之一。让每个孩子内心深处的善良本原得到弘扬,那么,每个孩子心中的巨人都将被唤醒。当我们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他们的善良之美,教他们去爱人,爱身边的一切,建立"做好人"的信念,这比强灌他们一时难以搞懂的书本知识更有意义,也更好实现。
但在我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因为孩子"性本善"所以不需要引导和教育了,也不要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不需要学校完成,其实让善良成为孩子最认同的品质是我们教育者最主要的责任,因为"人之初,性本善"的后面就是"苟不教,性乃迁"。孩子的爱心需要我们的引导。当我们采取各种方法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下些功夫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愿爱、会爱、去爱的方法。
三、在爱的行动中收获自信,给孩子播撒一生的阳光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特别是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特点显著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所以当孩子的内心油然产生爱心时,孩子就会有一种极端敏感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将把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这时,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我们常说:要关爱每一个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没错!我们是应该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说"我能行!"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让孩子在他人的关爱与鼓励中找到的自信是脆弱的。要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自信心,我们最应该做的是通过自己的爱引导孩子去尝着、试着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让孩子在自己的爱的行动中找到自信,享受自己做出关爱得到的快乐,所以在被爱与施爱教育中,我们更应试注意后者。
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爱是一种正能量,爱是一切的根源,爱是纷纭人世间的一张通行证。当孩子能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坦荡的、积极的,内心深处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动机,这种动机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很容易将学习的热情激发起来。当孩子主动爱他人的时候,他也成为真正自信的人。
有了自信,孩子还有什么学不会,做不好?所以培养孩子自信的最佳捷径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教会孩子去爱,在鼓励孩子爱人助人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让孩子的"自信"之根坚固牢实地伴其一生。
这时的我们会说:我们应该去关爱每一个孩子,我们更应该带着每一个孩子和我们一起去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 社会 需要和谐,真爱需要传递,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用那颗善良的爱心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生活中,人们常常抱怨,世界不公,命运多舛!其实,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容易,而你只看到了冰山一角,就觉得世界不公,社会现实了。
世界对每个人都很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也将会收获多少,而有些虽然是看不到的获得,但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让你得到,所以,这个世界是公平的!
你的眼里、心里全是爱,你对每个人都充满了爱意,你将收获到的也是暖暖的爱!所谓“爱出者爱返”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每个人也都是一样,而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怎么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某件事,也将决定身边的人怎么对待你……
以前,是我的不自知,所以造就了很多让自己烦恼的事儿,而这些年慢慢总算悟到了,也不算晚。爱是一切的根源,而我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他人,才能改变世界。一心一意做个善良的自己,即使不完美,也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常怀有感恩之心,感恩世间赐予的一切。我所拥有的一切好的坏的都值得感恩。正如丰子恺说的:“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世界!
万物改变从我开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0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事|中年人都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