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炯炯内心温暖的 , 加 ↑↑↑
1
小时候不知道那叫“没有安全感”。
记忆中,是冬天的早上,醒来时发现我妈不在家,知道她去挑水了。蜷缩在被窝里,便很担心,担心的理由即便是很小的年纪,也知道不好、不吉利,直到后来才对别人说出来:怕我妈掉到井里……
直到大门“吱”一声被打开,我妈挑着一担水回来,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那时,大概只有四、五岁吧。
我不知道这种“担心”来自哪里。也许是因为那本我不识字时就常翻看的书,后来,我曾试图问我妈那本书的名字,无论怎么提示,她都记不起来当年在老家,那本我只看得懂插图的书的名字。许多年来,我都试图找到那本有着我最早记忆的书。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对盲人夫妇收养了一个眼睛明亮的小男孩,又担心那小男孩长大后离开他们,便拿了剪刀想把男孩的眼睛刺瞎……依稀记得有一张插图上,那盲人妻子拿了剪刀正刺向男孩,男孩是个侧脸,一脸的平静,竟也不知道躲闪。另一张插图,就不知道是不是跟盲人夫妇的故事有关了:一个男人驮着另一个紧闭双眼的人从井口里冒出头来,大概是救人的故事吧。哦,我大概就是被这两个故事、被插图给吓到了!
(有知道这本书或提供线索的吗 谢谢安利给我)
“没有安全感”好像是近些年才流行的词。那种因“担心”而导致的“安全感”,也许是因为看了真的是少儿不宜的绘画,女儿2岁半时,我买回经典动画片《狮子王》的光盘放给她看,看到小辛巴的爸爸死去的那一段,她哇哇大哭,直到“小辛巴的爸爸呢 他的爸爸呢 !”影碟机关了,好不容易才把她哄好,自那以后,她都不曾再看《狮子王》。
那种不安全感,也许需要对心理的更深层次探求,才能找到答案。我曾在一堂课上亲眼目睹过“家庭系统排列”,知道很多事情来自“冥冥之中”。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了解——很多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得太多,就成了庸人自扰。
2
据说无处不在的墨非定律告诉我们:越担心的事越会发生。曾看过一篇文章《对孩子过分的担心,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诅咒》。我是看了那篇文章才留意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象每有负面情绪立刻正向处理一样,如果我有什么担心,便会“立刻正向处理”。
JASON同志借中秋之际休了个年假,今天开车返回青岛。他最近心绪不宁,我便很担心他驾车上高速会分神,上班临走时还叮嘱“开车慢点注意安全”,马上又意识到是自己的“没有安全感”在作怪,心情便放松起来。
闺女升到高中,学习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我这当娘的自然很是担心她将来考不上大学,每每不给好脸色。有次她正色道:我们学校专业课的升学率是96%,你怎么就知道我是考不上大学的那4% !她说的很对,说的我竟无言以对。
我空空把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施加给她,对她又有什么切实的帮助呢
“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这是卡内基的一本叫做《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的书中的一句话。我没读过这本书,但对偶尔读到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也常会拿来自我“安慰”。
初中时,喜欢江苏版的《少年文艺》。曾在上面读到一个短篇小说,有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女孩子经常头痛,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父母和老师都以为她骄傲了,以为她贪玩、上课走神、不好好学习,却不知她得的是脑瘤,直到后来她因脑瘤死去,周围的人才知道她经受的痛苦……
看了那篇小说,我就觉得自己脑子里好像也长了个瘤……很多年间,我每有头疼脑热等,都紧张得要死,以为自己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立刻就去体检。呃,我现在还好好地苟且地活于人世。
后来我便刻意规避看一些负能量的、会让自己产生不良联想的影视作品或书籍了。比如最近很火的《釜山行》,我看了不到一半,完全就看不下去了。不看丧尸片,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就像歌手齐豫说的““我不唱那些苦情歌,不愿意散布负面的情绪。”我不会 让自己可能陷于担心、焦虑、恐惧……的情绪,学会了“转念一想”,再遇到指责和批评都无比释然,我不再在乎,便不会放在心上。
如此,就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了。【END】
谢谢亲爱的你,
过往你是否有过什么焦虑和担心
是不是发现 真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过好昨天和今天,明天一定不会差。
ABOUT ME
关于
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烘焙爱好者
现在某连锁企业任职
微信 : ID: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那些走捷径回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