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愤怒猛于虎也

六月雪 2023-07-27 06:42:33

聊职场/谈人生/偶尔在深夜厨房,↑ ↑ ↑

1

忽然想起李元霸。

他是唐高宗李渊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力大无穷,所向无敌。使一对铁锤,重八百斤。坐骑“追风白点万里龙驹马”,亦称“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李元霸挫反军回长安,因为雷声在头上作响,大怒,举锤骂天:“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说罢,把锤往空中一撩,抬头一看,那铁锤掉将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翻身跌下马来。一代霸王就此呜呼哀哉。

作为观众是很替李元霸惋惜的。

呔!你与天斗与地斗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

呔!你这么容易发怒,还不是丢了自己卿卿性命 !

2

想起李元霸,是因为这两天沸沸扬扬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一死一伤”事件。

监控视频中,那位穿裙子的女士走下车来,到驾驶室位置拉开车门,瞬间被老虎拖走;男子下车欲追,又返回车上;后排的母亲冲下车救女,据说被另一老虎袭击,当场毙命。

同作为观众替传说中的李元霸惋惜一样,真是替这家人遗憾和痛惜啊!毕竟是一场悲剧,被监控拍了下来,传到了网上,被众多人观看评论,更是未亡人一生的噩梦。

网上传言是该女子“跟老公发生口角,一言不和就下车去拉老公车门”,是因为这个女人“易怒”。

到底车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对话,才令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作为外人其实无从得知。

“人在愤怒的瞬间智商为零。”假如下车的女子果真因愤怒而不顾常识和规则,便佐证了这一事实。

同李元霸一样的结局,是谓“愤怒猛于虎也”。

3

人有七情六欲,难免有脾气,有怒气。

我父母都是相对温和之人,从不曾有过大发雷霆之举。现在想来,出生在父母情绪平和家庭,其实是一种先天的幸福。学生时代,有个老师曾夸我“脾气好”,大概是对我的鼓励。其实我自己觉得脾气不够好,因为老师说我有“好脾气”,便一直在往这个方向而努力了。现在想来,是受父母家庭的影响。

曾见过盛怒之人。拍桌子砸板凳训下属的领导,摔手机摔门愤然离去同僚……那样的“气场”,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伤害,特别如果盛怒之人针对的是自己,更是无法原谅。

我也曾见过脾气暴躁的父母。一个小学同学的父亲也是个军人,因为调皮他被吊在树上用军用皮带抽打,如果不是他妈妈拦下,那个同学可能命不保矣,而他恰恰又是在学校里最会欺侮别人的一个……偶尔还会想起,他长大以后,是否会承袭父亲的暴力,打妻骂子不得安宁 抑或他走向了另一面,因为自己挨过的打,便不肯向父亲一样,选择做了慈父

不想谴责被虎咬伤又失了母亲的可怜的女子,不论他是否不讲规则“活该”被虎伤,只说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不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管理自己的情绪”。

4

多年前曾买过一本书。胡茵梦翻译的《改变,从心开始——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作者罗伊·马丁纳是另类医学专家,“真正懂得身心平衡的实修者。”他在书中讲了持续练习情绪平衡的技巧,“学会以不压抑的方式,辨识、认知、接纳并协调你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我自己曾实践过书中推荐的一个方法,特别神奇而有效。有一年大年初一,JASON开车带我去一位长辈家拜年,回程我说你先回家吧,我开车回父母家看一下。他把车停在我们小区门口,下车换我到驾驶位。

大年初一,小区门口倒真是没有什么车辆进出,他停的那个位置恰好挡住了小区大门。我一下就很生气:你为什么不往前开几米避开路口 !要是有辆车过来你恰好挡在这里多让人讨厌 !

我气呼呼地坐到驾驶室。看着他走进小区的背影还愤愤然。

手握方向盘,我马上意识到: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不可以生气,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改变,从心开始》中讲到,如果你因为某件事而有情绪,而愤怒,不妨把这件事讲出来。句式是:我想,我是因为……(具体的事)而生气。

前面正好是红绿灯,我一个人在车里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件事讲出声来:我想,我是因为JASON没有把车停在我以为对的地方而生气。

我想,我是因为JASON没有把车停在我以为对的地方而生气。

当我如此自话自说地讲了两遍,一下释然起来。

此外,我还学习到一个平衡情绪的方法,行之有效,忘了是不是这本书上的内容。因为书目前不在手边,无法查证。

有次开会忘了什么原因被批评得很委曲,再呆在会议室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装作出去倒水,跑到洗手间,站在镜子跟前,双手在胸前交叉后、又反手抱在胸前,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令自己的放松、情绪平复……再回到会议室,便佯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人在江湖、在社会、在各种关系中,难免会遇到七七八八的事情,难免会有情绪的波动,我们不能控制别人,不能控制老天,甚至在人类放养的野生动物园都不能控制老虎,唯一能控制(管理)的是自己的情绪。

“幸福快乐是一种选择,情绪平衡是一种能力。”如果我们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生活将变得更轻松满足,平安快乐。

●●●●● ●●●●●

简书签约作者 | 微博读书书评人 | 伪烘焙爱好者

微信 :

微信ID:

聊职场 | 谈人生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参考译文
永州的郊野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白色的花纹,接触过的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它的办法。但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可以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恶性疾病;还可以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一开始,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捕捉它的人,可以用蛇来抵他们的租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差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独自享受这种好处有三代了。我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这件差事十二年了,有好几次差点死掉。”他说这些话时,神情很悲伤。
我怜悯他,并且说:“你怨恨干这差事吗?我打算去告诉主管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租赋,你看怎么样?”
姓蒋的更加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想哀怜我,让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告诉您,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要是先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住在这个村子,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这六十年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田里的出产全部尽了,家里的收入全都竭了,只得哭号着辗转迁徙,饥渴交迫而摔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一个压一个。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由于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这个地方,到处乱叫狂喊,到处骚扰毁环,气势汹汹,惊骇乡里,就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啊。我担心的起来,看看我的瓦罐,蛇还在里面,就放心躺下了。我小心喂养蛇,到时候把蛇送上去献给国君。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过完我这一辈子。其实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有死亡的危险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我听了他的话更加悲伤。孔子说:“苛酷的政治统治比猛虎还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是可信的。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所以写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编辑本段]词句注释
永州①之野产异蛇,黑质①而白章;触草木,尽死;①以啮人,无御②之①者。然得②而腊③之②以为铒,可③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①其始,太医④以王命聚④之,岁赋②其二,募有能捕⑤之②者,当③其租入。永⑥之人争奔走焉。
①⑥“之”:的。“异”:奇特。“质”:本体,指蛇身。①“而”:表并列。“章”:彩色花纹。“触”:接触。“尽”:全部,都。①“以”:而,如果。“啮”:咬。“御”:抵御。②“之”:代蛇毒。①“者”:指办法。“然”:然而。②“而”:如果。“腊”:晒干。③④⑤“之”:代蛇。②③④“以”:用。“为”:作,制成。“饵”:药饵。“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意为治好。“大风”:麻疯。“挛踠”:手脚不能屈伸的一种病。“瘘”:脖子肿。“疠”:恶疮。“去”:除去。“死肌”:失去感觉的肌肉,坏死的肌肉。“三虫”:人体内的寄生虫。①“其”:指所要述说的事。“太医”:御医,皇帝的医生。“聚”:收聚。“岁”:名词用作状语,每年。②“其”:指蛇。“二”:两次。“募”:征集,召募。②“者”:指人。“当”:当作。③“其”:指能捕捉到蛇的人。“人”:缴纳。“人”:民,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之“民”。“焉”:代词,指这件事。
以啮人(连词,如果)
可以已大风(止,治愈)
以王命聚之(用征集)
有蒋氏者(…..的人)
几死者数矣(的情况)
貌若甚威者(好像)
若毒之乎(你)(痛恨)
复若赋(你的)
汪然出涕(眼泪)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将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生,使……活下去)
向吾不为斯投,则久已病矣(这里是假使的意思 这里是困苦不堪)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缴纳)
触风雨,犯寒暑(顶着 冒着)
非死则徙尔(相当于“不是……就是……” “尔”同“耳”,罢了,表示陈述语气)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是介宾短语中的一种,乎,介词,同“于”,放在动词谓语后面作补语,可译为:到处叫喊哈喝,跑来闯去) 这句是互文
哗然而骇者(然,助词,表示“……的样子” 者,代词,可译为“的情景”或“的气势”)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哪里像 是,这,指冒死的危险)
又安敢毒耶(怎么,哪里反问句,译为“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苛政猛于虎也(译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介宾短语用法之一,译为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这句话出自〈礼记·檀弓〉记载的一个故事。柳宗元引用这句话,意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吾尝疑乎是(代“苛政猛于虎”)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肉晾干;以为,把......制成)
岁赋其二(征收)
永之人争奔走焉(代指这件事)
而乡邻之生日蹙(一天天地窘迫)
则熙熙而乐(快活的样子)
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俟,等待 焉,之于,从这里)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孔子的“苛政”是什么意思?“苛政猛于虎也”又是什么意思?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编译: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暴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停顿

1. 文言文朗读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2. 文言文停顿划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 曰/ 王叔远,能/ 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 苛政猛于虎的文言文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封建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轼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4. 翻译古文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词解/view/28454

5. 文言文 苛政猛于虎 翻译 苛政猛于虎《礼记》

又名:《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6. 文言文朗读怎样停顿 在新课标实施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考查也出现了新变化。

即强调诵读能力、积累迁移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而不再把测试重点放在词法、句法上。文言文停顿作为古诗文的诵读能力之一,也是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引起考生的关注。

哪些地方非停不可?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7. 文言文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有很多基本上没停顿,你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啊,查又查不到,我还要自己给你打,哎,100分不好挣啊!!)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太多了,哎,你愿把分给我就给,不给就算了 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puton/lang/

8. 文言文朗读停顿 一般是根据意思与语气的转折变化来停顿.

eg:借 旁近 与之

《口技》学过的那我就举《口技》的例子(背不大清楚了,就找几句记得的):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适逢/招待宾客/设宴,在/大厅的/{这个是为了停顿下,自己读读看}东北角,放置了/八尺的屏障)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没有/敢喧哗的人)

呵呵~划的比较细。其实语文文言文的朗读划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与情感,说白了就是根据语感(也就是象我们平时说话的停顿一样的性质),一般来说,根据句意就可以,没有很权威的划分。

你多试试就有感觉了。

9.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4)重有忧(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识(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

(5)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 (6)而曰:妇人接着说。

(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残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1)识(zhi):同“志”,记住。 (12)去:离开。 (13)过:路过。

10. 文言文划分停顿有什么技巧 有以下六个大方面:

1、根据注解标点弄懂文意,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2、掌握文言文的词语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需要分开读),读对单词;

3、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以读对停顿,

a、主谓间需稍停顿,

b、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应稍停顿,

c、介宾后置时,其前应稍停顿,

d、宾语前置时,其后于主语间应稍停顿,

e、转折连词前稍停顿,

f、承接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g、根据语气助词确定停顿节奏;

4、一些表示议论、推断、反问语气的句子中,如果前面有“夫”、“盖”、“其”等词时,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5、偏正短语和介宾短语一般不停顿,否则会影响文章大意;

6、特殊说明,

a、了解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以及人名,以免停顿错误,

b、停顿应体现出省略部分,

c、表示时间和方位的词之后也应该稍作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

1、在具体划分节奏停顿时,不要太琐碎;

2、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语境,反复研读,在充分正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正确的停顿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