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历史上清代唯一一座城外王府灰飞烟灭之谜

柳华 2023-07-27 06:02:15

一个位高权重的太子为何被二立二废,一个富贵繁华的王府大院为何被毁于一旦 带着种种种疑问走进那个盛世序幕之初!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帝,他八岁登基,在位61年,奠定了盛世的前曲,作为一代明君,却有着一段挥之不去的隐痛那就是一生中两立两废太子,太子胤礽是康熙帝的第二子,也是嫡长子,康熙帝本来对他十分喜爱,对他悉心培养,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不得不将他废黜,引起整个康熙王朝的政坛不稳。清朝顺治入关以后,它吸取了明朝的经验,皇帝的儿子们,这些天皇贵胄长大后就要开府,但是所有的王府都在城里,就是有一座王府例外,“理亲王府”在城外。康熙皇帝信奉多子多福,他一共有35个儿子,康熙在21岁时,和22岁的皇后赫舍里氏(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生下来嫡长子胤礽,但是出生时难产,儿子活了,妈妈却死了。当胤礽长大2岁的时候,为了稳定清朝的统治,康熙皇帝遵从太皇太后的懿旨就册封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学问好,修养好,骑射也好,康熙对这个儿子是倍加珍爱,亲自教他念书,培养他,慢慢长大把一些重要的大事也交给他处理,在康熙的悉心培养下,胤礽是茁壮成长,一副父慈子孝的景象在红墙黄瓦的皇家演绎着。但是这一切到了康熙47年却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康熙到避暑山庄,回来的路上,康熙当着诸王大臣诸皇子正式宣布废黜做了33年的皇太子。“且谕且泣”宣谕完毕,仆倒在地,伤心让这么一个威严的帝王完全失态了。是年康熙55岁,胤礽35岁。当时朝廷里面,以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和非太子党为了争权夺利扰乱朝纲,太子的储权和皇权也发生了矛盾,康熙在这些事情的作用下,弄得心神不宁“今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太子被废以后,就被安置在原东华门里的上驷院,露天搭一个棚子,关在那儿,派老三老四看管他,不久就被安置到咸安宫。但是局势发展并没有像康熙设想的让他心神安定,矛盾反而愈发厉害了,朝臣之间,皇子之间争夺皇储更激烈了,康熙一看实在不行,他在第二年宣布胤礽复立皇太子。既然第一次可以废,第二次还是可以废啊!各种矛盾非但没有平息,愈加激烈起来,而皇太子也没有收敛的迹象,康熙于是两年后,再次废黜皇太子圈禁在咸安宫。这样折腾,康熙也逐步进入到了晚年的时光身体也每况愈下,对太子是康熙又恨又爱,太子是废了,总要有个安置之处,但是这个安置之所却成了一个历史的迷案,淹没在历史的灰尘之中,直到2008年以后,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发现了护城河城墙的遗址,铜制的井,汉文的记载对这个地方几乎没有记载,后经过专家不懈的努力在浩如烟海的满文档案中查到了康熙57年,十二月初五日郑家庄工程开工的档案,康熙60年十月十六,就是郑家庄行宫和王府竣工的满文档案,非常详细记载了城墙,护城河,规模,高矮,尺寸都有,根据记载确定郑家庄确实就是康熙郑家庄行宫和王府所在地。康熙60年修了王府,但是没来得及安排人去住,康熙第二年就病逝了。雍正一继位就封皇废太子的嫡子弘皙为理郡王。康熙曾留下“朕因思郑家庄,已盖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遗言,雍正于是就揣摩老爷子心思“……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皙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胤礽有11个妻子,12个儿子,谁跟着去,谁不去,雍正做了具体规定,胤礽依旧在咸安宫圈禁,弘皙就带领他的一部分妃子以及儿子就搬到郑家庄的王府,拨了相应的人员官兵配备齐全。那这个理郡王府就正式运行了,虽然远离政治中心有点被贬谪的味道,但是依旧是锦衣玉食,也算是安稳的可以过日子了。雍正2年,废太子在咸安宫去世,雍正命令把胤礽遗体运到理郡王府,举行完仪式之后就移到遵化黄花山安葬。到了雍正八年,理郡王正式加封为理亲王,这样郑家庄就变成了康熙行宫和理亲王府邸了。在雍正朝,理亲王是波澜不惊地活着了。可是到了乾隆朝,25岁的乾隆对这个大他17岁的堂兄颇多猜忌,到了乾隆四年,宗人府有人状告弘皙和康熙帝十六子走得很近,引起了乾隆警惕,“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这个定性就很可怕了,对吧,居心不可问,期间弘皙行为也不谨慎,被乾隆抓了把柄,革除王爵,在郑家庄里不许出来。这就等于圈禁了,但是过了两个月,有人举报,弘皙还是不老实,问皇上寿算如何 触怒了乾隆,就把弘皙发到景山东果园永远圈禁,弘皙就在这种郁闷中不久就死了,就按照普通人的规制埋葬在昌平。他的王爵由他一个儿子继承,那王府就重新搬到东城王大人胡同。到了乾隆29年,当时八旗驻防在福州换防,乾隆就令郑家庄的原有驻防八旗带着家眷全部换防到福州,而且不许再回来。那人走了,房子全部空出来了,乾隆下令,房子全部摧毁,夷为平地,地重新交给内务府,城墙拆了,十五眼井就剩下一眼,这些记载都是满文的,档案尘封着,这个曾经浮华的王宫从始建到平毁一共历经48年时间。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京最小的清代王府是哪个

北京最小的清代王府:循郡王府

清末,北京的王府大约有50余座,北京尚存府邸22座,假如去掉一座公主府、两座贝勒府,共有王府19座。仍旧有点王府模样边幅的有7座,即克勤郡王府、宁郡王府、惠亲王府、郑亲王府、和亲王府、敬谨亲王府、循郡王府。其中北京最小的清朝王府是循郡王府。

循郡王名永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未成年亡故,由贝勒追封循郡王。永璋无子,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始过继成亲王永理第二子绵懿为嗣子。乾隆五十二年(1787午),绵懿始袭贝勒。此府形制,当是绵懿定为循郡王嗣子后按贝勒府的级别修建的。此后绵懿后嗣均居住于此,直至清末。东院现为外交部宿舍,西院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1984年此干王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循郡王府在安定门内大街方家胡同13号、15号。西部正院(15号)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有正堂5间(已拆除),后院还有正房和配房,东跨院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东部是一组完整的大型四合院落,分主院、中院和后院,布局相似,有北房和东西配房。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循郡王府位于东城区国子监南方家胡同内。坐北朝南,原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正院在西(15号),正门临街,街南有照壁一座。门内正堂五间巳被拆除,后院尚行正房和配房。东西跨院几乎无存 。东跨院原规模较大,属花园和生活居住区,现花园内仅留几株古树和积石。再东为一组完整院落(13号),庭院宽敞,房屋整齐,是在原址上重新改建的`。

王府的前世今生

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加封亲王、郡王称号的皇子近七十个,北京的王府有五十余座。那些王府在岁月里覆盖了厚厚的灰尘,有的消失了,彻底灰飞烟灭,有的尚存于世间,沉睡在平民百姓房屋的包围之中。

循郡王府中路院落 是现存较少的贝勒府形制的府第,正门临街,三间一启门,现已封堵,街南有照壁一座。东路院落大门一间,位于东南角,左右各有倒座房八间和一间。入门设有照壁,院北中央建有一座垂花门,门前有小石狮一对。

北京循郡王府的交通指引

循郡王府附近的公交站:

国子监、北新桥路口北、国子监、雍和宫、北新桥路口西、北新桥站、雍和宫站、方家胡同、交道口东、安定门内、北新桥路口南、雍和宫桥东(东行)、雍和宫桥东、雍和宫站、雍和宫桥东(西行)、安定门。

循郡王府附近的公交车:

13路、684路、117路、116路、机场巴士2线、612路、635路、107路、地铁5号线、地铁2号线、104路、124路、特11路、108路、127路、113路、106路、130路、18路、909路、特2路、301路、125路、407路、426路等。

打车去循郡王府多少钱:

北京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3.0元、起步距离3.0公里、 每公里2.3元、燃油附加费1.0元(不超过3.0公里不收) ,请参考。

一座恭王府 半部清朝史是什么意思?

恭王府是清朝规模最大的王府,曾经是和坤还有永璘的宅邸。等到恭亲王奕欣入住后,才正式取名叫恭王府。恭王府占地6万平方米,简直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豪华奢侈的房子了,一个足球场只有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是有9个足球场那么大了,不过生活在这么大的房子里真的会有安全感吗?好像也不是需要我担心的问题。“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现身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景区,也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是和珅、永璘、奕?的宅邸。1851年恭亲王奕?成为这所府邸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恭王府的整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约6万平方米,有富丽堂皇的府邸,也有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拥有各式各样的建筑群落共计30多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现在的恭王府全面对外开放,成为了北京城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它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也留给我们后人很多关于清朝历史的故事与文化。它曾先后是和珅、永璘、奕?的宅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恭王府的前世故事。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一开始是和珅的宅邸。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历史上的和珅学习刻苦勤奋,读书过目不忘,他不仅学习好,而且长相极为俊美,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和珅从一个普通侍卫升至侍郎、御前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军机大臣,同时兼户、吏、兵三部尚书,成为权倾一时的宠臣。在乾隆四十年左右,大学士和珅相中了恭王府四周萦水,遥接西山,离紫禁城近的风水宝地,以高价购买下这里的房产,建造成大名鼎鼎的“和第”。

和珅因贪污罪于嘉庆年间被抄家处死后,此处私宅便赠给了“爱宅子不爱江山”的庆王永璘。嘉庆四年(1799年),将和珅宅第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同治朝时,由于恭亲王奕?协同慈禧发动政变有功,慈禧太后便将此宅赠予他,由此得名“恭王府”。恭亲王奕?成为了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民国初年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赎回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被多家单位使用过。1986年,按照“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1988年,恭王府花园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这座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凡七代皇帝的统治,见证了清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现在也仍向后人述说着关于它的历史。

历史上董鄂妃的真名是什么?

董鄂氏。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

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

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扩展资料:

董鄂妃与顺治帝:

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个历史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个版本。一是说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这个版本很快就被历史学家们否决。

还有一个版本则真实性比较高,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董鄂氏(即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

据考证,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被指配给襄亲王,那年董鄂氏16岁。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是皇太极的第11个儿子,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

也因为这个,便注定了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悲剧。顺治皇帝与他第二个皇后大婚时,按照当时清代的规定,王爷们的福晋要进宫侍宴。

顺治皇帝由此与襄亲王的福晋董鄂氏相识相爱,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因此愤而自杀。博穆博果尔死的同年,顺治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董鄂妃接到宫中,封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顺治皇帝还一度要废第二任皇后,而册封董鄂妃为皇后,可由于皇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以及政治影响,他无奈只好作罢。可是,董鄂妃在宫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宠早已超过那个平庸的皇后。

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有史可查,从为董鄂妃举行隆重的册妃典礼上就可以看出来。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在清代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顺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悦之情与天下人分享,给予董鄂妃他所能给予的极致。可惜董鄂妃一直体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后,更是一病不起,终于在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年仅22岁。

董鄂妃病逝,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哭的死去活来,甚至寻死觅活,使得当时他的母亲孝庄太后不得不让左右的人看守他,以防他自杀。

为了表达他的悲痛,顺治皇帝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将宫中太监与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己的爱妃。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

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命朝中大臣,皇亲国戚都去哭陵。并亲手撰写了饱含深情,长达四千字的《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爱妻,回忆了董鄂妃的种种往事,追封她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多情天子的欢喜与哀痛,也只能通过这些方式表达。顺治死后,陵墓旁葬着两位皇后,其中一位就是董鄂妃。

董鄂妃一死,顺治皇帝悲痛欲绝,原本就痴迷佛学的他,更是消极厌世。在董鄂妃去世的当月,他就为自己举行了剃度仪式,据说还取了个法号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门。

这遭到当时他母亲孝庄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顺治皇帝无奈只好让自己的身边的太监替自己出家。

最后,心爱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顺治皇帝终于积郁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仅仅三个多月后,就溘然离世。

——孝献皇后

北京阿拉善蒙古王爷府,历经400年沧桑,依然基本完好

北京阿拉善罗王府 现存北京阿拉善王爷府,位于什刹海后海南岸迤西毡子房胡同,与恭王府东墙仅一路(府夹道)之隔,面积大概是恭王府一半,约3万平方米。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座王府曾被称作罗王府、塔王府及达王府。在阿拉善左旗档案馆有一件保存完好的皇帝谕旨,是清乾隆皇帝于1782年嘉赐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三代亲王罗布桑道尔吉在平定新疆、 *** 、青海战乱中建有殊功,册封其为阿拉善世袭亲王,并准于在京城建设府第的「 ”清朝册封圣旨”。这道圣旨可以看作是北京阿拉善罗王府建造的「 ”中央批文”和王府的「 ”产权证书”。 罗王府紧毗邻著名的「 ”恭王府” 清代官员由于封爵等级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严格规制的。在名称上,只有亲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称为「 ”王府”,贝勒、贝子的住所只能称「 ”府”。高级官员的职位不论多高,其住所只能称「 ”宅”或「 ”第”。王府从建筑基址、建筑规模、建筑样式、建筑装饰,甚至几步台阶,基高几尺几寸等等方面,都有严格限制。如果超过规定,朝廷是要严厉治罪的,轻则罚俸,重则夺爵。清代北京王府大都集中在内城,从前门到永定门一带的外城基本上不建王府。阿拉善罗王府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府邸,有房屋200多间,依中轴线分东西两部分,有假山、水池、花厅、游廊、亭、台等。作为京城王爷府,其建造自然是用材考究、雕梁画栋,一些木料还是遥远的菲律宾产珍贵树木,檐雕与廊画彩绘是蒙古人喜爱的牡丹、蝴蝶、飞马等图案,华丽而富贵。阿拉善罗王府整体建筑错落有致,高雅不群,自然随意,富有幽趣。 保存完整的旧建筑 从大清建朝的1636年到现在的近400年沧桑巨变中,京城里的王爷府多已颓败倾圮或灰飞烟灭,从钟鸣鼎食到春华秋败,大都改换了主人。昔日的王爷府,或做医院,或做学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办公用地,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阿拉善罗王府直到新中国成立竟然没有被其后裔变卖拆毁,据说在北京只有这一家,其他都没有逃脱被皇室王公后人廉价出卖或破产的结局。北京阿拉善罗王府保护基本完好,特别是东侧院落,房舍、游廊依旧,有些房屋还是当年的木质窗户,这在北京是难得的,因此,有人将阿拉善罗王府后代评为「 ”最佳王族子孙”。 建筑遗存的精美图案 阿拉善亲王家族 阿拉善亲王家族是三朝(满清、民国、新中国)功臣。第九代第十任阿拉善亲王达理札雅(达王)是塔王塔旺布里甲拉的长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巴彦淖尔盟盟长、内蒙古自治区 *** 副主席等职,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建设、民族团结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民国20年,即1931年,达王达理札雅28岁时离开北京回定远营(现在的阿拉善盟巴彦浩特)承袭王位并开始理政,从此再未回过京城王府。 1936年,达理札雅母亲姜静德为了给其三子达穆林旺楚克娶亲,带一子一女从定远营返回北京阿拉善罗王府。次年,其三子达穆林旺楚克迎娶晚清著名外交家杨儒后代杨祉芬为结发妻子。 满清时期,阿拉善罗王府虽远离草原,隔居京城,但一向崇尚礼教,注重传统,一直都保持着烧饭念祖、腊月祭灶等蒙古人习俗,甚至每年还派王室成员专程赴伊克昭盟大伊金霍洛参加成吉思汗祭祀大典。塔王塔旺布里甲拉更是家教甚严,教子有方,王府内有专人教授国学、蒙满语、英语、法语和武术等,子女都学有所成,没有一人沾染酗酒赌博等恶习,这一传统保全了北京阿拉善罗王府的完整。只是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为了节省开支,罗王府将东院出租给辅仁大学幼稚园,西边少部平房也租给别人居住,这些收入都用于贴补王府的日常开销。 风韵犹存的罗王府庭院 1947年,考虑到时局动荡和年迈的母亲,达理札雅派妻子金允诚(末代皇叔载涛之女)、女儿和保姆,进京接母亲及眷属回定远营。当年秋天,老夫人携全家(包括佣人,但留下两个孙女)起程回定远营。在离京前,老夫人将整座罗王府交给三子达穆林旺楚克的岳母杨松如一家照管,直至三年后1950年公安部将其改为宿舍后搬出。 在后来的60余年里,虽经岁月打磨,阿拉善罗王府仍保持了原来的基本面貌,这实属不易。若以物权法定义,有人则称,在当下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地处黄金地段的阿拉善罗王府其后人可能有天价继承权。 令红学家惋惜不已的「 ”府夹道” 北京市王府文化 老北京胡同里的古府旧宅,虽经岁月沧老,但依旧风骨犹存、华贵卓然。阿拉善罗王府无论是本身的历史底蕴,还是它的文物价值,都可称得上是北京的「 ”皇城名片”。它与恭王府间的一条小巷,即府夹道,与文学巨著《红楼梦》中荣、宁二府之间「 ”有一小巷界断不同”的地理位置十分吻合,这引起红学家的无限遐想,曾经府夹道的消失也令红学家们顿足捶胸、惋惜不已。无独有偶,巨著《红楼梦》有一孤本,即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就是由当年的塔王塔旺布里甲拉收藏,1960 年,经 *** 反复动员,达王夫妇这才捐给国家图书馆,成为红学研究的珍品,仅此一偶,可见阿拉善罗王府对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的贡献。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为皇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承接点,记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研究挖掘的巨大价值,因此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红楼梦》珍品版 党的十九大提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阿拉善罗王府是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恢复历史遗存的古建筑,可以充分展示华夏文明的久远历史和灿烂文化。鉴于阿拉善罗王府的历史存在价值,有学者建议,依照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务院、北京市下大力气腾退修复恭王府的经验做法(恭王府曾经是八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腾退修复工作持续了28年),启动北京阿拉善罗王府腾退修缮工程,恢复其原貌,为千年古城、世界大都会北京市再添一抹古香和厚重。阿拉善亲王后人也表示,将倾全家族之力为修缮恢复阿拉善罗王府提供史实资料和应尽义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