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263年,曹魏对蜀汉亮剑了——发动了“大决战”。曹魏的“掌舵者”司马昭派出了钟会、邓艾、诸葛绪“三剑客”分三路攻蜀。当钟会的主力大军在占领汉中大部分据点后,却在剑门关外时,遭遇回援的蜀军强力阻拦,双方形成了僵持战。而军事天才邓艾想出了出奇制胜的办法,他采用迂回的办法,亲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越过700里“无人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随后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在惊慌失措之下,选择了投降,蜀汉灭亡。蜀汉灭亡后,按理说魏国应该乘胜追击,把三国的另一个对手吴国也消灭了才对。然而,此后魏国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17年后,才对吴国进行“迟来的”真情对对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有内外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来看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曹魏政权的更迭。大家都知道,自从隐忍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曹魏政权后,司马懿父子三人成了魏国的实际统治者。特别是司马昭派“三剑客”一举消灭了蜀国后,虽然实力和士气都大增,但司马昭却来了“病逝”。随后他的儿子司马炎上台后“原形毕露”,威逼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让于他,西晋建立,他摇身一变成了晋武帝。他上任后,一方面要协调好内部势力关系,同时还要加强和巩固自身的统治,自然无暇顾及对东吴的征伐。二是西晋的元老派不支持伐吴。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后,并没有自己的心腹,他凭借着其父司马昭的余威而篡位得到天下,自身没有大的功绩。他上台虽然想马上伐吴,但却遭到西晋的元老派们的反对。其实就是司马昭安排给司马炎的“托孤大臣” 贾充。贾充可以说是司马家的第一功臣。就是他“指使”成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弑君——杀死了曹髦。然而,这位重量级人物却不支持司马炎伐吴。当朝中大臣羊祜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伐吴时,以贾充为首的“元老派”却极力反对,在双方激烈冲突下,司马炎左右摇摆不定,不敢乱做决断,于是使得伐吴从“暂缓”到“延缓”到“久缓”。其次,来看外部的原因,主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生的西晋政权实力不足以轻松“搞掂”孙吴。原因是东吴实力比蜀汉强多了。蜀汉只有益州、汉中郡、云中等核心地区,而吴国却占据了汉末的荆州、扬州、交州三州,无论人口和军队数量都大大超过了蜀汉,就算西晋想强攻东吴,也不像能拿下蜀汉那样轻松。其实,蜀汉被灭亡时,吴国派兵从交州、荆州出发,去争夺云中、巴郡等地区。晋朝派出了杨肇、羊祜等大军去支援步阐。结果,吴国名将,陆逊之子陆抗率领吴军打的西晋军队连夜逃遁,顺利收复西陵,灭了步阐三族。西陵之战的结果足以证明,孙吴政权具有的强悍实力,西晋灭吴的时机尚未成熟。二是朝外也同样需要稳定局势。晋朝刚建立时,边疆地区乘机发生了许多反动暴乱,包括匈奴、鲜卑的动乱,反晋牵制了西晋的部分兵力,刚刚控制的蜀汉的地区也需要派兵管理,稳定蜀地局势。晋武帝司马炎觉得事态很严重,觉得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套用他的原话就是10个字: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后来直到名将马隆毛遂自荐,孤军出征西北大捷,才让晋朝的北部的边疆安稳下来。而这其中,晋朝自然不敢再招惹东吴,引火上身了。直到三年后的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西晋才在杜预为统帅,都督荆州诸军事,率领水陆大军二十万,兵分六路大举伐吴,4个月后,逼使吴主孙皓出城投降。总之,在蜀汉灭亡17年,曹魏灭亡15年之后,东吴才灭亡,西晋才得已实现了“大统一”。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末年,先有宦官把持朝政,后有董卓祸乱朝纲,大汉王朝终于分崩离析,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经过多年的角逐后,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孙、曹、刘三方谁也奈何不了谁。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十年后,司马家族先灭蜀汉,再代曹魏,建立西晋,且兼并东吴,再一次完成了统一。众所周知,曹魏原本是三国中,最强大的一方,九州之中独占六州,所以灭蜀汉一战,历时不到3个月,可谓易如反掌。然而建立在曹魏基础上的西晋,灭掉同样是小国的东吴,却等待了十余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263年,司马昭下令,兵分三路伐蜀,同年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投降,蜀汉也宣告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迫魏帝禅位,建立了西晋。然而直到公元280年,东吴国主孙皓才向西晋投降,三国正式统一。也就是说,东吴灭亡之时,蜀汉早已灭亡了十七年,西晋也已建立了十五年。按理说西晋兼有曹魏和蜀汉的地盘、人口,灭东吴应该更容易,它为何等了这么久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治问题
蜀汉灭亡之后,曹魏先有邓艾被杀,钟会谋反,之后又有司马炎以晋代魏。这段时间内,肯定不可能爆发灭吴之战。而西晋建立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稳定局势,毕竟欲攘外先安内,是不变的真理。另外东吴的最后一任皇帝孙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东吴在他的带领下,不但不会继续发展壮大,反而会走下坡路,甚至会出现君臣不和的现象。如果在东吴内部出现问题之前,西晋便发动了灭吴之战,那么只有让东吴内部越来越团结,从而增加战争的难度;反之,如果只顾稳定自己的形势,对东吴不管不问,东吴没有危机感,问题则会越来越严重,之后再发动战争,西晋需要付出的代价,则会变小。
二、水军实力存在巨在的差距
东吴地处江东,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而西晋的地盘中,曹魏占据的是北方,多平原;蜀汉拥有的是巴蜀,多山地,这些地区的士兵都不习水战,如果贸然出兵,很难取得胜利。毕竟东吴的水军,不但曾在赤壁大败曹操,还因?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吓得曹操退兵。除此之外,名将曹仁、曹休等人,也曾在东吴水军手上吃过大亏。以曹魏为基础建立的西晋,吸取了先人的教训,所以想要伐吴,他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水军作战水平,否则便不是伐吴,而是给东吴送菜了。然而训练水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三、做战略准备
当然了,水战想要取得胜利,只有水军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建造大量的船只,并修好水道,这也是一个大工程。正如《晋书?文帝》中司马昭所言:?略计取吴,作战船,通水道,当用千余万功,此十万人百数十日事也。?另外发动大型战争,需要足够的物资支持,此时中原地区连年经历战争,老本已经挥霍的差不多了。想要重新积累到足够的物资,并不容易。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同样为小国,蜀汉灭亡之后,东吴政权又延续了十七年,即有他们具有天险,且水军强大,让西晋忌惮的原因,也有西晋境内,连年战争,又经历了权力更迭的缘故。也就是说,西晋在蜀汉灭亡之后,不着急灭吴,不是不想,而是有心无力。
司马昭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灭掉蜀国,却没有趁势发动灭吴之战。而是17年之后,东吴才被晋武帝灭掉。要知道当时的东吴没有了蜀汉作为盟友,只能孤身一人的对抗强大的司马氏集团。再加上当时东吴的发展趋势是呈现衰弱的,如此这般想要对抗司马氏是不可能的,它也最终只能步蜀汉的后尘。那么蜀汉被灭后,东吴集团为何还能坚持长达17年之久呢?
司马氏需要时间稳定政权
其实,按照司马昭的计划,他是准备消灭蜀国之后,稍作休整便挥师南下一举端掉东吴集团。但是计划真是赶不上变化,司马昭却在灭蜀的两年后病死了,因此他的这一计划就被耽搁了。而作为继承人的司马炎虽然取得了帝位,但是建立的西晋终究是一个全新的政权,根基尚不稳定。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曹魏的残余势力,以及如何收拢朝臣的心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司马炎去解决。就这方面来说,在没有让司马氏的根基稳定之前,司马炎是不可能轻易挥师东吴的,因为这很可能会导致局面失控,既不能很好地对付东吴,又可能会导致内乱。
军事优势的较小
虽然前期在灭蜀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终究消耗了不少兵马、粮草。再加上征服蜀汉之后,疆土面积得到了扩大,就需要足够的兵力来守护疆土和维持安定。虽然东吴的发展势头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依然还可以对付司马氏一阵子,尤其是在江东的核心地带,东吴的兵马还是很充足的。对于一个长期对内对外用兵的司马氏来说,即使各方面实力再强,但是随着不断 消耗也需要时间恢复。所以,相比之下,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氏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占有很大的优势。
粮草物资的匮乏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出兵消灭东吴,首先就必须确保要有足够的粮草物资。但是经过灭蜀之战、平定淮南叛乱等一系列的战役,司马氏的粮草物资成了一个大问题,可以说到了严重匮乏的阶段。当时羊祜刚到荆州的时候,荆州竟然出现了?军无百日之粮?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过了好几年才得到了真正的缓解。
再加上当时的灾害不断,导致各地粮食纷纷减产甚至绝收。这不仅伤害到了众多百姓,而且更导致朝廷难以征收到足够的军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即使西晋有心伐吴,恐怕也无能为力。
晋朝大臣不可忽视的阻力
晋武帝其实一直打算伐吴,但是从他有这个打算开始,直到东吴灭亡,朝中一直存在大臣的反对。尤其是以贾充、荀勖等重臣的为首的反对声极为强烈。对于这些大臣的反对声,晋武帝不可能直接忽视不理,作为皇帝的他,必须要搞好内部团结,对于主战派和反战派都要一视同仁。最终为了使伐吴之战顺利推进,晋武帝干脆让贾充担任大都督统帅三军,同时又让各路主将有实际军事决策权。
东吴集团仍有实力
虽然说东吴集团后期看起来只是苟延残喘而已,被灭只是时间问题。但毕竟孙氏集团割据江东数十年,仍有一定的实力尚存。而且相对于蜀汉来说,东吴的实力也要强一些。单从人口数量来说,当时东吴有52万户,320万人,而蜀汉却只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方面呢,东吴有23万,而蜀汉仅有10万。再加上东吴的地盘也更大,所以在各方面,东吴的实力基本上都是蜀汉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司马氏想要灭掉东吴,必须要花费灭蜀两倍的代价才可能成功。而对于刚经历灭蜀之战和平叛淮南的西晋来说,兵力、粮草、钱财等各方面都消耗过大,必须要花费一段时间恢复才有可能有这个能力去灭吴。而这就给了孤立无援的东吴存活的时间,直到公元280年才被西晋灭亡,也就是蜀汉被灭后的第17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