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为何一生仕途坎坷?

溪黄草 2023-07-27 06:00:37

苏东坡才华横溢,10岁就已成名,21岁时参加殿试中进士。当时的文坛宗师欧阳修看了他写的文章,“喜极而泣”,连连夸赞,甚至说要把自己在文坛的位置让出来给他坐。然而,有才华且年轻得志的苏东坡,步入仕途后却并不顺利,不仅在官场上接二连三地被遭贬流放,甚至还曾一度锒铛入狱。贬官最远被贬到了海南岛,差点死在那里。好不容易遇到大赦能够北归,又因身体垮了死在了路上。

这么一个“拉风”的“网红”文学明星,终其一生走霉运,据说有位相士曾给他相面,预言说“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 真是灵验得很。

苏东坡的仕途,是文人做官失意的典型。

空有一腔热血,文人情怀有悖于官场规则

中国自古文人有参政情节,“学而优则仕”,“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修齐治平,光宗耀祖。这些文人的最高理想是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是,文人空有一腔热血家国情怀是远远不够的。后世明朝时的严嵩曾经作过一首诗,说道 “古来诗人难做官,皆因狂气胸中来;李杜文章光焰长,一个布衣半个官。”

用严嵩的话来评价苏轼也是蛮中肯的,他点明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一个残酷现实,就是文人情怀与官场规则有悖。

岂止是“李杜”——李白、杜甫,杜甫很早就写下了“致君尧舜上”的豪言壮语,而李白更是觉得 “吾辈岂是蓬蒿人”,那苏轼出道以来更是把治国安邦当作人生理想,对国家和社会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是在那官场斗争旋涡里,他除了遭贬和自我麻痹,就始终没有找到北,没有找到官场的规律和奥秘。尽管苏轼有着儒士“天下归仁”的情操,但一直从 “文死谏” 迂腐教条里走不出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非议和排挤打压,别说是 “大展宏图” 了,几乎连身家性命难保。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的光阴,倏忽间就苏轼就从翩翩少年变老了,成了过气“明星”,终其一生也难以在政治上有啥大的作为,殊为可惜。

苏轼曾经自己反思和醒悟,写过一首小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其实,他这么说就还是没有参透,文学上的成就那只能算是小聪明,从政的经世致用之学才是大学问,从政而不改文人秉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错误!

狂狷傲岸,逞口头意气苏轼恃才傲物,其傲骨与傲气外露,是有目共睹的。他任由自己的性情行事,表面看起来似乎很潇洒,其实在官场上那叫毫无城府的幼稚,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文盲”都不过分。

譬如苏东坡在元丰二年例行奏报的《湖州上表》中,写有这样的文字:

“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

由于“新进”暗指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结果就惹怒了这些尚在当政的新贵。他们纷纷指责苏轼是以“谢表”为名,还在诽议朝政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严加处置。结果是,苏东坡就被关进大牢里待了3个多月,还险些丢了性命。

多亏宋朝的君主是开明的,不然像对苏东坡这样的遭贬外放顽固派,其境遇和待遇是可想而知的。换句话说,假若是后来的明朝或文字狱盛行的清代,那他这样的被削掉脑袋也是稀松平常的。

苛责过甚,树敌太多

曾经有文章评价:政治家和文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政治家在大处着眼,忽略细节;文人往往从小处着眼,却看不到主流。而苏东坡一贬再贬的政治遭遇,究其根源,也在于他不是一个政治家,而是一个较纯粹的文人。

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由于苏东坡多次上书指责批判,导致王安石极为恼火;保守派司马光上台后又废除新法,可苏东坡依然又多次上奏,斥责司马光的做法良莠并除,操之过急,也让老朋友司马光对他有很深的成见。苏东坡作为文人,心怀纯白,又过于关注细节,要知道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是有利弊两个方面的,重要的是要看大节看主流。而他却苛责太甚,多处树敌,尤其是与当权派对立,所以就往往碰得头破血流,且舆论上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结局。

个性倔强,但缺乏为官的毅力与韧性

个性倔强与缺乏为官的毅力与韧性,是苏轼性格的两个方面。苏轼虽然多次因言获罪,可最终却还是冥顽不化,死不悔改。这到底算不算恪守道义、坚守理想呢 从后来的实践效果来看,应该也算不上。

另一方面,他仕途坎坷,却又没有勇气归隐山林,而是仍然切切地求索。只是作为文人本性钟情于山水具有普遍性。他每到一地,纵情山水以求得身心放松,也不失为一种政治之外的风流。万古江山,一朝风月,仕途之外的广阔自由天地,使得苏轼的文学才情得以释放,诸如<赤壁怀古>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之类,山水、酒肆、青楼,都可以以物、以景、以人寄托情感,眸底湖光山色,心中弱水三千,既是陶醉又是自我麻醉。只是对于仕途的改善难以有良策和补益。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自己当年的道德理想被阉割了,思维火花被窒息了,诗意才情被压抑了,但好在没有堕落为溜须拍马的小人,没有摧眉折腰、仰人鼻息,坚贞的性格犹存!还有那笔底流淌出来的字字珠玑!

话又说回来,苏轼的诗人才情与文学成就是世所公认的就可以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至于他在官场上难有大的作为又有什么重要呢 !文学家似乎比什么政治家对后人更容易有亲和力不是!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