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真的只是为二弟报仇?

半枫荷 2023-07-27 05:43:44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结果是,东吴守住了荆州,而蜀汉受到重创,元气大伤。此战两国实力都受到影响,为双方日后消除矛盾、共同抗魏奠定了基础。

刘备取得西川之后,魏蜀吴已三国鼎立,曹魏实力最强,第二是东吴,蜀国最弱。公元217-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大败曹操,这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战役,也是含金量最高的胜仗,自信心爆崩,接着221年成都称帝,达到人生巅峰,蜀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人口等综合实力也是处于最鼎盛时期,万事俱备,出兵伐吴已顺理成章。

刘备发动夷陵战役是基于国家战略考量的,是深思熟虑后做的最终决定,这也是最主要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最终目的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只是个瞒天过海的借口而已。

刘备称帝时已经60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是很老迈了,再加上几十年的征战东奔西走,他知道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匡扶汉室,何时才能光复汉室 难道要留给他愚笨的阿斗来完成 他也知道不现实,那就在自己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去完成,不给自己留遗憾,那就干吧。刘备无视群臣劝阻,起用倾国之兵浩浩荡荡直奔东吴,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了,为的就是一举灭掉东吴。

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未出茅庐对刘备所说的“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不说“隆中对”有没有缺点,从当时三国的地理位置上来说,如果刘备灭掉了东吴,就可以以荆州为根据地从南向北进军,没有了后顾之忧,另一只军出汉中北伐中原,直逼许昌,刘备实现自己的理想真的是指日可待,这样的功绩可以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历史没有如果,夷陵之战,刘备把蜀国多年来的积蓄输得一干二净,几乎打光了所有的子弹,自己也一病不起,最终殒命白帝城,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令人悲叹。

结语:人生在世几十年,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美,但轰轰烈烈走一遭,即使是梦一场,也不枉此生。刘备是真英雄,有些人评论他太草率了,太专断了,太意气用事了,但我觉得,这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只是天公不作美而已。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蜀国精锐尽出,刘备讨伐东吴真的只是为了替关羽报仇吗?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一直被人诟病,说刘备不懂得联合,强行发动战争,导致蜀国元气大伤等等,说这些话的人其实是不懂刘备的,也没有看清楚当时形势。

首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错了吗?没有错。夷陵之战的发起刘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不然也不会等了两年之久才开始发起,诸葛亮如此聪明,如果夷陵之战是错的,诸葛亮肯定也会劝谏阻止的。

当时天下大势是这样的,赤壁之战前,曹操实力最强,孙权次之,刘备最弱。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实力受挫,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州三郡,后来以荆州人口太多的名义又从孙权那里借了荆州其余几郡,这样的话刘备就拥有了之前刘表的实力。

后来孙权要和刘备一起伐蜀,刘备占据的荆州在川蜀和东吴之间,由于刘备怕东吴坐大,所以没有同意。东吴这时也没有办法,总不能隔着刘备打刘璋吧。

后来曹操打破了僵局,曹操攻击汉中,张鲁投降,于是刘璋坐不住了,派人请来了刘备。刘备趁机攻取了益州,夺取了巴蜀之地。这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刘备占有荆州、益州,曹操占有北方六州,孙权占有东吴,局面陷入平衡。

刘备出兵攻取汉中,这时三国平衡被打破了。原来刘备的实力最弱,攻取汉中后刘备就超越了孙权在实力上位居第二了,于是孙权坐不住了,开始向刘备索要荆州,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三国实力均衡。

这时刘备开始耍流氓,刘备说夺了凉州之后再归还荆州,孙权大怒,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因为以前刘备说过夺取了益州就归还荆州,后来又说夺取了汉中就归还荆州,如今汉中、益州都有了又说夺取了凉州再归还荆州,这明显是把孙权当猴耍。

于是孙权派人偷袭了荆州,拿回属于自己的地盘,顺便把关羽给斩了。但是击败关羽是魏国和吴国联合做出来的事情,这时候刘备想报仇的话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攻打魏国,一个是攻打吴国,如果你是刘备你会选择哪个?

明显打吴国胜算更大,而且杀关羽吴国是主谋。那么攻打吴国时魏国会不会偷袭刘备呢?不会。刘备当时选择的时机非常好,曹操已经死了,曹丕继位,这就是刘备判断的依据。

曹操曾经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现如今曹操死了,天下英雄只剩下刘备一个,因此刘备有理由相信,孙权懦弱,不堪一击,曹丕刚刚继位,忙于内斗和巩固地位,无暇顾及刘备的伐吴之战。

刘备的判断是对的,夷陵之战曹丕根本没有派兵趁机偷袭刘备,反而坐山观虎斗,看得不亦乐乎。而刘备则打着给关羽报仇的名义想实现南方的统一,继而和曹丕一决雌雄。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主要是为了统一南方,取得和魏国抗衡的资本,为关羽报仇只是出师的理由而已,这就是刘备的厉害之处。

刘备明知蜀汉的实力最弱,为何还会发动夷陵之战?

01、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其实也是想要为关羽报仇。很多人都是说刘备是借着关羽的死才发动的夷陵之战,但其实毕竟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关羽战死之后刘备也确实是非常的伤心,所以发动夷陵之战也算是为关羽报仇。当然了,只不过这个原因所占的比例可能是比较小的而已。

02、此时的刘备早就已经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我们可以看一下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间,那是在汉中之战结束之后,刘备就已经称帝,在称帝之后刘备就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夷陵之战。也就是说在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是刚刚打败了汉中的曹操,曹操是何许人,当代奸雄,而且实力相当的强悍,刘备认为就连曹操这种枭雄都是败在了自己的手中,一个小小的东吴孙权自然不在话下。所以此时的刘备确实是有些飘了,认为自己亲自出马去攻打孙权,那是手拿把攥的事。

03、刘备认为想要击败曹魏,那么就必须先收服弱小的东吴。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的势力在三国当中应该是最强悍的那一个,即便此时的蜀汉是巅峰时期,但是想要凭借着楚汉自身的实力和曹操硬刚,那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此时的刘备需要做的就是先灭掉东吴孙权,如果能够吞并掉东吴孙权的人马和地盘,那么蜀汉的实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到时候想要去和曹操掰一掰手腕子,胜算就会更加大了。

04、刘备的年龄越来越大,所以此时的刘备迫切的需要做些什么。刘备毕生的志愿就是灭掉曹操,统一整个中原,这样自己才能够开创新的大汉王朝。经过自己一生的奋斗刘备也算是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是此时的刘备年龄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刘备自然也是知道这一劫的,所以此时的刘备自然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做出更多的事情,发动夷陵之战也就势在必行。

关羽死后,刘备举兵70余万伐吴,真的是为二弟报仇?其实未必

在三国中,曹操之后有曹丕,孙策之后有孙权,唯独刘备之后的刘禅被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能在群雄角逐之中存活下来,并且拥有庞大的势力,足见曹操、刘备和孙策的智谋和胆识,但一代人的丰功伟绩终究只有短短几十年而已,想要长治久安,还得依靠子孙们。

刘禅虽然不才,但也有一句名言流于后世,那便是“此间乐,不思蜀”,也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作为蜀国的皇帝,为何会“不思蜀”呢?那是因为蜀国已经注定了会衰亡,投降之后与其郁郁而终,倒不如快活的暗度余年,在这一点上,刘禅倒是显得有大智慧。

蜀国是刘备一手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毁在了刘备手里,因为在关羽死后,他不听群臣的劝谏,执意要倾全国之兵伐吴,为的就是给二弟报仇雪恨。因为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就已经许下了誓约:“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并且刘备不只是哭一哭就完事儿了,在登基称帝之后,发布的第一诏便是讨伐吴国,这也更加坐实了他伐吴的决心。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举全国之兵70余万伐吴,真的是仅仅为二弟报仇吗?其实未必。主要原因有两个,且看下文分析。

首先,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可谓是处处碰壁,虽然戎马几十年,但终究没有成气候。因为手下没有一个称职的军师,武强文弱的局面导致了他无法大有作为。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开始走上了人生巅峰,坐拥荆州这个要塞之后,更是实现了诸葛亮在茅庐中规划的最后一步:夺取西川。

在得到了蜀中旧臣们的拥戴之后,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都算得上是空前绝后,并且号称拥有百万雄兵,一度超越了曹操。但关羽的孤傲最终酿成了大错,不仅大意失荆州,还把自己的性命交代了出去。

孙权和曹操都不想杀关羽,但都想让对方去招致刘备的恨,吕蒙建功心切,也为了给周瑜报仇,死追不弃,陆逊虽然一路紧追,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最后拿到了关羽的首级,本想在孙权面前骄傲一番,却不料直接被毒杀。

东吴能臣张昭遂献一计: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做生日礼物,然后让人通知刘备,说关羽是被曹操所杀,以此把仇恨转嫁出去。但曹操并非等闲之辈,早就料到东吴会有这样一出戏,所以命人用香木之躯配关羽头颅,并以王侯之礼厚葬于洛阳南门之外,而且大哭一场,所有的文武官员皆到场祭拜,以彰显其痛不欲生的心情。除此之外,曹操还上奏天子追封关羽为荆王。

继而把这份仇恨像踢皮球一样,又踢回到了孙权手中。刘备在伐吴之前,特意召见了蜀中旧臣李严,确保粮草供给没有问题之后才下了最后的决心要亲征。并且采纳了各郡县施行四六征税,三丁抽一的方略。

如果仅仅是为二弟关羽报仇,刘备不会如此拖延时间。要知道,建安二十四年年底关羽就被杀了,而刘备举兵伐吴是在章武元年七月,这么长的时间做准备,为的是再度夺回荆州,占据要塞,为一统天下而做准备,这是其一。

其二,刘备在亲自率军东征后,行军速度惊人,因为蜀中运粮十分艰难,必须要速战速决。在激战三个时辰之后,就把荆州门户秭归攻破。

当士兵们把秭归城中一处庙宇的大门拆掉准备当柴火烧的时候,刘备立即下马询问:“这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回答:是大禹。刘备大怒:大禹祠的门板你们也敢烧?简直无所敬畏了!并命令军士立马把损坏的地方进行修复。

重点在后面,刘备直言:现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咱们蜀国的,有谁会拆掉自己家的门板来当柴烧?

很显然,刘备已经把攻下来的城池完全当作了蜀地,并让马良传令所有攻下的城池不得扰民,所有的庶民,牛马,田亩,赋税都要造册登记,并废除东吴的政令典律,全部施行蜀律。这也足以看出,刘备为关羽和张飞报仇只是一个方面,这毕竟是私仇,为了实现其一统天下的夙愿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刘备看来,魏强而吴弱,伐吴的胜算更大一些。要想成就大业,必须要先灭掉东吴,其次才是讨伐曹丕。三军将士刚刚经历了汉中大战,军威正盛,而反观东吴,能战善战的将军都已经老了,步军更非蜀军对手,此时攻取东吴是最好的时机。

采取速战速决的道理也很简单,要在曹丕出兵之前就击败孙权,加上曹丕新立,根基未稳,加上没有经历过大的战阵磨练,面对讨伐东吴的大军最多也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刘备分析得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诸葛亮分析的几个要点,曹丕并非等闲之辈,加之有司马懿的辅佐。最要命的是,千里用兵,后勤很难保障,这是兵家之大忌。最后70余万大军被东吴陆逊所破,黄忠也战死,蜀国元气大伤,悔之晚矣。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8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