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霍去病攻下4座城,取4个霸气名字,从未改名并沿用至今,名字耳熟

佩兰 2023-07-27 05:29:46

论古代著名的皇帝,那是多如牛毛,一扫六合的秦始皇、北伐匈奴汉武帝,开创唐朝两大盛世的唐太宗、唐玄宗、布衣皇帝朱元璋……以长寿和十全武功著名的乾隆,他们没一个人都名留青史。但是仔细想想,若是没有白起打赢长平之战、没有蒙恬、王翦,始皇帝又如何统一天下,若萧何没有追回韩信,刘邦也无法走出蜀地,王、将、兵三者相辅相成,每个成就功业的皇帝,手下必有几位猛将。刘邦建立西汉后,一直想要北伐匈奴,他甚至御驾亲征,结果被困大漠,西汉在经过楚汉之争,实力衰微,想要北伐匈奴,太过困难,西汉不得不选择以联姻的方式先稳定边境。西汉初年采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后,西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汉武帝登基后,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进一步加强皇权,“推恩令”下诏后,“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诸侯们势力大大削弱,他们的封地“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一向主战的汉武帝,自然难以接受和亲,他自然想要长久的护住边境和平,汉武帝主战,卫青、霍去病也主战,三人思想契合,想不被重用都不行。霍去病出生在一个相对传奇的家庭,他的母亲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姐姐,正所谓爱屋及乌,汉武帝难免也会“偏心”霍去病。霍去病自出生以来,就跟着卫青学习骑射,从小就天赋异禀,17岁那年,汉武帝有心锻炼一下霍去病,任命他骠姚校尉跟随卫青出征。霍去病就好像是为这大漠生的一样,骁勇善战,在兵法上,霍去病更甚卫青一筹,他最擅长便是统领骑兵,漠南一战时,霍去病以800骑深入漠南腹地,斩杀匈奴,800轻骑兵斩匈奴两千余人,他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姑比,勇冠全军。作为人生当中的“出道战”,霍去病一战成名,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将军侯,他的才能和勇猛让汉武帝颇为欣喜,即便霍去病犯了一点错误,汉武帝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是霍去病最为辉煌的一年,年仅19岁的他被授予骠骑将军,两次率军出征,打下了河西走廊,浑邪王带4万人被迫降汉,从此河西地区归属汉朝。公元前119年,22岁的霍去病再次出征,深入漠北,力战匈奴左贤王,歼敌7万人,打得匈奴闻风丧胆,单于逃窜,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卫青出征匈奴,改变了汉朝长期以来和亲局势,也开了北伐匈奴之先河。这一年霍去病加官为大司马,为了不亏待霍去病,同时还下令骠骑将军的俸禄等同大将军,霍去病战功赫赫,汉武帝还打算赏赐他一栋房子,霍去病拒绝了,他留下了那句千古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可惜这样一个人将才,却在24岁那年去世了,汉武帝听闻异常悲痛,他不仅调来铁甲兵护送,还让他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谥封“景桓侯”,取意“并武与广地”,意思就是霍去病征战有功,为汉打下了万里疆土。霍去病打下了四座城,“功在千秋”,这四座城市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这些郡听起来是不是非常耳熟,其实这四个郡的名字各有各的深意。武威:武威是九州之一的雍州,后改凉州,根据史书记载: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因此得名,它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属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打下凉州,也奠定了大汉的丝绸之路。武威取意“武功军威”,这是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强盛,说起武威可能多数人都不是特别了解,不过著名国宝马踏飞燕就是武威的标示,想必你应该听过吧!张掖:张掖古称甘州,甘肃省的“甘”就是由它来的,张掖水土肥沃,盛产小麦、玉米、瓜果、豆类,作为甘肃省的商品粮基地,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张掖取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都说西域美景堪称一绝,但看的都是张掖美景,独特的风景以及历史文明,让张掖又有“塞上江南”一称。酒泉: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最出名的就是夜光杯。说起来酒泉跟武威算是“兄弟”,因为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而酒泉以制造夜光杯闻名。唐代王翰《凉州词》写的就是它们: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敦煌:敦煌应该是四个郡当中最耳熟的,敦煌古称“三危”,三危山是敦煌的一个奇特景观,《都司志》载: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羿雨山,在县城东南三十公里。三危耸峙,如危卵欲坠。敦煌在汉代史料中解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四座城市名字各有各的深意,这四个郡历经两千年,都没有改名,也算是一种文明传承吧!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战神的名字有哪些?

吕尚、白起、霍去病、李靖、徐达等。

1、吕尚

吕尚(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2、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名列武庙十哲。

3、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被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4、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凉州刺史韩擒虎外甥。

李靖仪表魁伟,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昭陵。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为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5、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

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战神

汉武帝时代所设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的名称由来

汉武帝时代所设河西四郡当中的武威郡因为原休屠王领放在这里而得名;酒泉郡是因为“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张掖郡是因为“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敦煌郡是因为敦煌耳字有盛大之意而得名。

河西四郡指的是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四郡,范围大致包括今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一带。至于这个地方,是在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降汉后才建的。

霍去病攻下河西走廊,汉武帝亲自为4座城命名,我国至今从中获益,为什么?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此时的秦始皇虽统一了六国,但其疆域也仅有约340万平方公里。古往今来,世人总爱将“秦皇汉武”放在一起作比,的确这两位帝王都为中国的版图扩张立下了功劳。在秦朝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将中国的领土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西汉王朝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治理,国力逐渐得到了恢复,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面对匈奴的入侵,汉武帝没有再选择隐忍,而是选择了积极的扩张。并一举占领了西域地区。而在占据西域的过程中,抢先占领的河西地区又是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汉武帝剧照

01

说到河西地区,即乌鞘岭以西地区,总面积达到了27.8万平方公里。在此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存在着一条东西向的狭长通道,即著名的河西走廊。从地图上就可得知,河西地区就像一根扁担,这头挑着汉朝另一头挑着西域。是汉朝与西域甚至欧洲国家联系的重要通道。

起初,此地并不属于汉朝,早在秦汉之前,此地就已经有包括大月氏、乌孙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到了秦朝末年,匈奴崛起,冒顿单于横扫整个河西地区,成为了河西地区的霸主。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历来奉行的就是敌对政策。而河西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即可以放牧也可以种田,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军事价值都十分突出。匈奴以这里为基地,进可攻退可守,能够四面出击,严重威胁西汉王朝的核心统治地区,战略位置极为突出。

匈奴骑兵

公元前126年,张骞从匈奴那里回国,将自己的见闻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才由此得知,原来在匈奴控制的河西地区的西面还有很多国家。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控制住这个地区,就能够把匈奴切断,进而让他们失去进攻关中的能力。

02

于是,在5年之后的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霍去病率军攻打匈奴,由此爆发了第一次夺取河西的战争。在战斗中,霍去病采用了“闪电战”,千里奔袭,直捣匈奴大营,斩首近9000,杀2王,擒获浑邪王子。此战汉军大获全胜,甚至少有人伤亡,霍去病从此威震匈奴。

霍去病剧照

紧接着,汉武帝有发动了第二次河西之战,依旧令霍去病为先锋。此战霍去病同样不负众望,在大漠之中纵横驰骋,杀敌30000余,擒获匈奴受降匈奴贵族数百人。此战以后,匈奴彻底丧失了和汉朝叫板的实力,在之后汉帝国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不得不退出了河西地区。

03

此后,为了巩固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汉武帝在此地建立了四座城市,并亲自为其命名,分别为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释这四座城市名字的含义。

在这四座城市之中,武威这个名字最好理解,即“武功军威”,汉武帝靠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占领河西,而此城正是有着宣扬国威,纪念军功的意义。

河西地区风光

另外一座城市——张掖,顾名思义,张掖就有着“张开胳膊”的意思。张掖即“张中国之掖”。的确,在当时河西走廊确实像是西汉王朝伸出去的一直有力的臂膀,将西域紧紧地搂在怀里。而第三座城酒泉,最初的说法是因为此地有一处甘甜的泉水而得名。但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说法,在酒泉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则故事。当年霍去病攻打酒泉之时,粮食已经吃完了,时期因此变得低落。于是霍去病将皇帝赏赐的御酒导入一处泉水之中,与全军将士共饮,汉军士气大振,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酒泉城关

至于敦煌,从字面意思来看“敦”即是“大”的意思,而“煌”乃是繁荣昌盛的意思。合起来便是盛大兴盛,饱含着汉武帝对此地的美好祝愿。正是借助这四座重镇的支撑,汉帝国才能牢牢掌握住河西走廊,也正是因为控制了河西走廊,中国才能最终将如今的西南、西北地区收入囊中。

敦煌莫高窟

河西地区不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以及重要的粮食产地。在汉宣帝时期,西汉国内爆发灾荒,而河西地区却连年丰收。此地出产的粮食为维持汉朝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古老的河西走廊再度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条强健的臂膀再一次将中国与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包括中国在内,凡是与其相关的国家都将从中获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7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