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岳飞被冤杀,大理寺正卿周三畏失踪,二者有无关系?

槐米 2023-07-27 05:19:44

据《宋史》记载,周三畏是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在宋高宗初期任大理寺正卿,此人性格谨小慎微、怕事畏责,为官只管职责范围之内的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月,抗金名将岳飞被秦桧等人诬陷以谋反罪而身入囹圄。同年12月29日,宋金绍兴和议签订不过一个月,岳飞便被宋高宗赵构赐死在大理寺的狱中。周三畏当时与秦桧的党羽御史中丞何铸、罗汝楫、万俟卨等一起担任岳飞一案的审理者,后何铸因同情岳飞并为岳飞开脱、申辩而被免职,周三畏亦为岳飞开脱而辞官。在古本小说《说岳全传》和明代戏剧《精忠记》中,也都写了周三畏为了不冤判岳飞而辞官挂冠而去的故事。在《说岳全传》中,描写了周三畏不肯“屈勘岳飞”,宁愿“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表现了一个洁身自好的形象;在新中国新编历史剧《满江红》中,周三畏的正面形象又大为提高。他作为一个“拼却乌纱,不顾性命”的刚正法官,与万俟卨、罗汝楫面折廷争,“为岳元帅挂冠入狱”。不过,这只是小说传记中杜撰的艺术形象,周三畏真实的历史形象其实并没有那么伟大。但在民间传说中,周三畏不肯冤判岳飞,无奈辞官挂冠而去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秋末冬初的杭州还不算太冷,孤山的梅花已经开了。在游人们的笑语声中,偶尔也有人说起昔日汴京的繁华,流露出如梦般怅惘的心情。大理寺正卿周三畏也常常怀念汴京,更何况他的夫人就是汴京人氏。他们住的房子和大理寺正卿的官职还算相称,虽然比较旧,却也还宽敞。在楼上推开窗子,可以看到一片垂柳的浓荫和后面朦胧的湖山景色,再说离大理寺也不是太远。周夫人性格豪爽,身体也很健壮,但却有怀乡之病。每天黄昏时分,她常常静坐不语,周三畏也不去惊动她,让她独自去怀念、回忆。可今天黄昏,周夫人却一反常态没有静坐,好像有心事在身。她拉住周三畏,问道:“据说外面人们在传诵着一首诗,你可知道 ”周三畏听了这话,不以为然的说:“夫人,外面文人雅士天天都在吟诗填词,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首 ”周夫人道:“要问我指哪一首,念给你听便是”,这首只有四句的诗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周三畏听了夫人念的这首诗,面色一变,显得灰中发青,他说:“原来是这首诗啊!我半年前就听到了。皇上和丞相等一众大臣们天天寻欢作乐,根本没想着恢复中原,难怪别人有这样的感慨啊!”周三畏话音一转,对夫人道:“不过,你不念也罢。要是传到丞相耳朵里,难免要惹起一场风波,弄不好甚至会大兴冤狱,就是被搞得家破人亡也是很有可能的,你念它做甚!”周夫人说:“这首诗既不是你写的,也不是我写的,只是念一念有什么要紧的 ”周三畏认真的说:“实不相瞒,我任的这个大理寺正卿,确实是一个让人畏惧的官职,所以我有时候真的是十分为难。”话没说完,便有下人来报:“相爷秦太师派人有请。”听了下人奏报,周三畏和夫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半晌,还是周三畏先开了口:“我与秦太师向来是各干各的,从无来往,更无瓜葛,这时候来请我去做什么呢 ”周夫人说:“请你去干什么,你自己都猜不透,我一个妇道人家就更是猜不到了!我觉得反正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可不去也不行,你赶快把衣帽冠带穿起来,先去了再说。但是一定要当心,别上了什么圈套,但也别得罪他。要是得罪了他,咱们将来的日子就难过了。”周三畏怀着忐忑的心情,匆匆忙忙赶到相府。秦桧热情的把他迎进普通客人都进不了的暖阁,以表示亲密和优待。

周三畏明白秦桧的一举一动无不是经过再三思考的,今天如此表示,其中肯定有原因。思来想去,心中不免更加的烦闷。秦桧假装十分谦恭的说:“周大人向来为官清正,昔年在岭南做知府时生活清苦异常,又屡断疑案,此事有口皆碑,无不称道周大人秦镜高悬,能察秋毫之末,是以老朽向来十分器重。”周三畏最害怕的就是秦桧对自己的“器重”,看到秦桧就怕与他沾染上关系,离得愈远愈好。周三畏很瞧不惯秦桧排斥忠良和扶值狐群狗党的做法,从没想过去投靠秦桧,也没想到秦桧会拉拢自己。至于和秦桧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或是面对面的辩论,他是更感到自己没有这种魄力和胆量,所以对秦桧这一番恭维的话,真的是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但秦桧却错误的认为周三畏已经被他给说动摇了,因而他又说道:“周大人现任大理寺正卿之职,虽然品级没有枢密使、平章事那么高,但却是掌握生杀大权的实权派。而你又有清正严明的美名在外,我看要是好自为之的话,老朽一定保荐你不断升迁的。”周三畏的为官之道是忠于本职,在职守范围之内秉公办事,职责范围之外的事天掉下来也不管,实际上还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办法。他已经三十年都这样干下来的,但如今再想这样干下去,发现是更加困难了。因为,一方面他的官比从前大了,另外那些奸臣、贪官也闹得是实在不像话了。当他看到岳飞、韩世忠等抗金主要将领都逮捕的逮捕、降职的降职,心里是更加想不通,背后的牢骚也比从前多了。听到秦桧说出“器重”二字,他的心情更不舒畅了。周三畏心中暗想,你所器重的无非是万俟卨、罗汝楫之流,我能不受到你的排挤和打击就算是幸运的了。这个老实人周三畏,此刻是越想越激忿,愈想愈反感。想质问一下秦桧,但又不敢;接受这些恭维和赞誉,却又受不了;那就不开口说话,又怕被秦桧看作是默认了。△秦桧与周三畏如此思前想后,周三畏反复搜索枯肠,只想到几句极不得体的话,说道:“秦镜应求于秦府,下官家中仅有瓦釜、竹筐之属,不堪相爷属目。”秦桧对周三畏的为人还是心中有数的,估计加以较重的压力,再拉拢一把,也许就会屈服,参与陷害岳飞的行动了。可没想到他居然咬文嚼字的顶了起来,表面上好像是开玩笑,实际上是话中带刺的。秦桧本来觉得让周三畏狂妄一番也无所谓,可岳飞的案子就不好解决了,正要大发雷霆,堂屋屏风后突然“笃、笃、笃”响了三下,秦桧侧身一看,夫人王氏露出半只手臂在唤他过去。秦桧这时也顾不得和周三畏打招呼,立即走到屏风后面。王氏见了秦桧,手直指他的鼻子,训斥道:“要不是我在这儿听着,你准会把事情给搞砸!你现在千万不能弄僵了,还是得好言好语的劝他,将利害剖析给他听,我们这次要用他的。”秦桧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从屏风后面出来时又堆起满脸笑容,对周三畏说:“古人言必称周秦,周古于秦多矣!大人不必过谦,周大人之珍宝库中又何止瓦釜与竹筐耳!此番请大人光临舍下非别,诚心诚意向周大人商借一物,请勿拒我于千里之外!”周三畏听秦桧如此说来,实在是糊涂不明,便答道:“下官所有者,一言以蔽之,乃‘清贫’两字;相府何少山海奇珍,怎会向我借,不禁令人发笑!”秦桧说:“这就对了!老朽所要借者,即‘清贫’两字,并非他物。”周三畏一听其如此说,虽然不完全明白对方用意,但也基本上清楚秦桧的用心是阴暗险恶的,便惊恐的一立而起道:“请相爷明说了吧!”秦桧半客气半威胁的把周三畏往椅子上一推,嘴里说着别着急,坐着说:“这还要如何再明说呢 就真的是要借你‘清贫’二字呀!”秦桧继续道:“这岳飞居功自傲,在淮西时推托粮草不继,不肯向北方进兵,而暗中与金兵勾结。此人不杀,国法不彰。所以拟请周大人审理此案,你既有清正之声,应当可服众;又有廉洁之名,不致有受贿赂之嫌也。”说到这,周三畏才彻底明白,原来秦桧要借刀杀人。他之前就听到过秦桧一伙对此案有周密的布置,于是又问道:“听闻相府早经决定由万俟卨大人、罗汝楫大人审理,又怎会想到改辕易辙呢 ”秦桧道:“实话对你讲,万大人与罗大人来审理当然很好,不过此二人与老朽平时过从甚密,要他俩判岳飞处斩,万一舆论哗然,老朽便难以自处。何况他俩声誉欠佳,况更难服众人的心。”秦桧奸滑一笑,继续说:“所以我才想到借重周大人的‘清贫’,否则又何必星夜请周大人前来商谈呢 不过好在岳飞罪该万死,早已铁案如山,你也不必太过为难。”周三畏知道不仅岳飞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自己也到了生死关头,不禁手足发麻、浑身一阵战栗,最后再问了一句:“既然要我问案,那岳飞的案卷可否容我再仔细核查一遍,再行坐堂 ”秦桧顿时露出了横蛮专断的神色,不耐烦的把手一挥,道:“这就不用再劳烦周大人了!我已亲自将全部案卷查对核实过了,莫非周大人对老朽的核查有所怀疑不成 ”周三畏赶忙说:“下官岂敢怀疑相爷,不过堂上岳飞如有辩解,我若不看过全案,恐难以当堂驳斥。”秦桧说:“周大人尽可放心。岳飞祸由自取,他在牢中不进饮食已有多日,问案时也许已经就言语支吾。既使他口出狂言,也犯不着去驳斥,直接下一道处斩的公文就结束全案了。”周三畏一听如此办案,明显要冤杀岳飞,面露为难之色,坐在椅子上半天沉吟不语。此时,王氏再次敲响屏风叫秦桧过去,王氏压低声音说:“现在不必操之过急,让他回去想想周全,容一两天再审此案也不为迟。”秦桧觉得只好如此,也担心逼急了反而不妥。送周三畏出府时,又关照他好好休息,认真考虑考虑,后天正式审理此案。周三畏神色沮丧的离开了相府,一路上心事重重、胡思乱想,走了很久才回到家里。周夫人看到夫君回来,赶紧迎上前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 总算回来了,担心死我了!”周三畏忧心重重的说:“夫人呐!我回来,比不回来还要难受的多,还不如被他关起来或是杀掉好些。你我夫妻一场,三十多年来也算是夫唱妇随,如今恐怕已经到了各自分飞的时候了!”周夫人一听此话吓坏了,连忙问:“此话怎讲 这又何以见得呢 ”周三畏道:“这也是万万没想到的事实。秦桧要我出面审问岳飞,弄判他死罪,真的是逼死我了!你看如何是好 ”周夫人向来比周三畏有决断、有魄力,但遇到这件事也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她说:“秦桧此计毒辣无比,我看事不宜迟,咱们要趁早设法对付才是。”周三畏说:“岳将军坚决抗金,精忠报国之心昭昭,朝野上下无不钦仰。如今却要判他勾结金军、反叛朝廷之罪,岂非天大的笑话!我不能救岳将军于水火之中,已不胜内疚,要是再干伤天害理之事,岂不枉为男子汉大丈夫一世!”周夫人说:“你能这样想,还多少有点丈夫气概。拒审此案,倒是一个办法,但怕就怕秦桧一伙不会善罢干休,不会轻易放过你的。”两人商量了好久,仍旧商量不出妥当的办法。周三畏又想到是否可以将计就计,在后天坐堂审案时,当堂宣布岳飞无罪,予以开释。周夫人听了后觉得不妥,她认为秦桧一伙陷害岳飞并非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划了很久,而且也不是秦桧一俩个人,是有一帮人相互勾连计划。因而,既便真的判了岳飞无罪并开释,这伙人绝对会提出异议而重审,岳飞仍难免一死。所不同的,只是加上一个审案的周三畏因包庇岳父而同死而已,没有什么意思。分析来分析去,周夫人还是要周三畏往生路上想,不要以死相抗而死不其所。周三畏便想逃跑算了,可又放不下家庭妻儿。周夫人考虑后说:“逃走原本不是好办法,不过现在别的办法也想不出来。我想你这一逃走,秦桧必会猝不及防,他的步调也就乱了。再说你弃官而逃,也瞒不过满朝文武。这就更证明岳飞的坚决抗金、精忠报国是真的,而秦桧说他勾结金军、反叛朝廷是假的,这样一来对秦桧一伙人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周三畏听夫人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但就是对妻儿放心不下。周夫人对他说:“这方面你就不必考虑太多。为今之计,你先一个人走,我和孩子都留下。这样的话,他们必然先来抓我,想从我身上找到线索,从而就不会用全力去进行搜索,你走脱的机会就会多一些。”两人反复考虑后决定周三畏逃走,但逃到什么地方又成了问题。周三畏这时想起在广州时,曾与六榕寺的一个高僧谈际投机,因此想逃到广州去。话还没讲完,周夫人就摇头不止,说:“断断使不得!广州是名城,六榕寺乃名刹,再加一个高僧,岂是你隐姓埋名之所 ”后来周三畏又提出去往兰谿县文殊院,有一个同乡在那里出家,在厨下烧火做饭,打算去找此人。周夫人觉得此地倒是偏僻所在,表示赞同,便马上给周三畏换了一身衣服,收拾了一个包袱,叮嘱家中心腹之人划小船送过江去,直奔兰谿县文殊院。在家里的周夫人深切地感到夫妻二人生死离别的悲哀,想到秦桧一伙的卖国行径和残害忠良,不禁痛恨切齿,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早起来,面貌、眼眶都浮肿了起来,当人活到这般地步,也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再想到秦桧定会派人来催促,到不如自己先找上门去,看看他们怎么说。于是耐心等到晌午后,估计周三畏已经进入万山丛中,差不多到达地方了,周夫人就带着家仆、丫环等人来到秦侩府上。对相府官家说是周大人昨天深夜被邀来商议政事,到现在不见人影,担心在外面肝病复发,因此前来接其回家。管家通报进去后,老奸巨滑的秦桧与王氏听了目瞪口呆,也弄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连忙回复说周大人昨晚当夜就回去了呀 另外又集合相府门官、随从、师爷等人前来,好是一通责骂,骂这些人都是脓包,中看不中用,竟然看不住一个大活人!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秦桧夫妇欲借周三畏之手冤杀岳飞的阴谋便落了空,最终没有办法只好仍旧用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等人做审理官,谋杀了岳飞及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人。秦桧确实没有弄清楚周三畏的下落,也不知其人是死是活,周夫人所言是真是假,反正也没有再对周夫人下手。为了确保周三畏的安全,周夫人始终没有派人到兰谿县文殊院打探过情况。时间又过了七、八年,秦桧一伙对此事也不太注意了,周家在某一天不知不觉搬离了杭州,从此去了什么地方,也没有人知道了。人们对周三畏的失踪议论纷纷,都知道他是为了不被利用,不肯按秦桧的布置去害岳飞而逃走的。直到秦桧垮台身死后,人们才敢公开议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人谋害岳飞这一天大的冤案。△周三畏辞官挂冠而去在小说和戏剧中,对于周三畏的描绘和评价都是正面的,说他虽然没有敢站出来和秦桧作正面的抗争,但是他宁可不做大理寺正卿的高官,也坚决不冤枉好人,不助纣为虐,最终冒着生死危险和与家人分离的痛苦而逃走,也是很不容易的了。但历史上的真实状况却是,周三畏虽非秦桧心腹,却是个畏首畏尾,丧失骨气,附会冤狱的人,无足称道,他当然不应与万俟卨相提并论,却更不足以与薛仁辅、李若朴、何彦猷、何铸等人平列。无论正史如何记载,也不管小说怎样演绎,秦桧一伙为了一己私利、残害忠良却是千真万确,真乃是英雄万古冤啊!岳飞虽然被奸臣广杀害,但他的名字早已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的心中。而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的墓前,千秋万世受到人们的唾骂。△秦桧、王氏、万俟卨、罗汝楫、张俊跪像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跟岳飞是什么关系

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都是参与杀害岳飞的罪人。对于这四个跪着的铁铸人像,分别是: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

1、秦侩,后世认为,秦侩主张议和而岳飞主张抗金,二人早就不睦,后来岳飞战功越盛,赵构一方面勾结金人,一方面害怕岳飞权势,所以设计陷害岳飞入狱。

2、张俊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

3、就王氏来说,是秦桧的妻子。南宋佚名的《朝野遗记》中记载,王氏的阴险,在秦桧之上。当时岳飞一案的证据伪造好了。一天秦桧独自在书房发呆,王氏看到了就笑说:“老汉何一无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就是说老头子这有什么难以决断的,要知道捉虎容易纵虎难。秦桧听了就下了决心。

4、万俟卣,万俟卣因为得不到岳飞承认的口供,就伪造了口供,直接导致了岳飞被杀。

扩展资料:

千古奇冤: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

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

岳母刺字

在杭州西子湖畔,岳庙的精忠园正壁上,题有“精忠报国”4个斗大红字,细心的游客都会发现,其中的“国”字少了一点,这是今人沿袭当年“岳母刺字”有意留下的。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京城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立志要恢复中原。岳母看到国家沦亡,心里十分悲愤,为教儿不忘靖康之耻,特在岳飞的背上用绣花针剌上“精忠报国”4个字。岳飞透过铜镜看到背上“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就问道:“娘亲,您刺的‘精忠报国’4个字,孩儿终生不忘。可不知‘国’字少了一点是何道理?”岳母拭泪答日:“这少一点,乃指国家没有皇帝呀!我儿一定要救国救君,报仇雪耻呀!” 岳飞带着母亲的重托,率领善战的岳家军英勇杀敌,一直打到朱仙镇,正准备“直捣黄龙府”时,谁知奸臣秦桧在荒淫昏庸的宋高宗赵构面前挑拨离间,接连诏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京城,打入死囚牢内。 岳飞脱服受刑时,露出背上的“精忠报国”4字,大理寺正卿周三畏见后大为敬佩,只是对‘国’字少了一点不解。岳飞把事情的原委一说,周三畏不由叹道:“这一点少得好啊!”他不忍心加害忠良,又惧怕秦桧的权势,只得连夜挂印出走。 秦桧发现岳飞背上所刺“国”字少了一点后,贼眼一转,计上心来,便对赵构说:“岳飞身为主帅,刺字中的‘国’字却少了一点,说明他目无圣上,一心想迎接二帝还朝。”秦桧之言正好迎合了昏君赵构的意图,遂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于大理寺风波亭。 民族英雄岳飞这段悲壮动人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岳飞是怎样牺牲的?

淮西之战后,高宗加紧了削夺武将兵权的活动。由于南宋建立以来,他不得不倚重武将外抗金兵,内平游寇,结果造成武将势力崛起,对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绍兴十一年四月,高宗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名为升官,实际是夺去了三大将的兵权,三将所辖军队从此直接听命于皇帝。

接着,高宗和秦桧将迫害的矛头直指岳飞。七月,秦桧死党万俟卨(mòqíxiè)秉承上意,上章弹劾岳飞,他抓住岳飞曾经擅离职守、私上庐山以及没有及时应援淮西等事,大做文章,并把张俊撤除淮东防务的事情栽赃到岳飞头上。岳飞意识到自己处境险恶,上书辞职,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能放过自己,但高宗对岳飞的厌恶由来已久,根本不打算手下留情。

仅凭上面的几条“罪状”,尚不足以置岳飞于死地,秦桧又指使张俊胁迫岳飞部下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爱将张宪密谋要挟朝廷还兵给岳飞,串通谋反。张宪被押送大理寺审讯,严刑逼供之下,张宪仍然不肯屈招。好不容易等来了除掉岳飞的机会,高宗怎能因证据不足就轻易放过?他决定让大理寺审理岳飞一案。十月,岳飞、岳云父子被投入大理寺狱中,御史中丞何铸与大理卿周三畏奉诏审讯。何铸反复讯问,实在得不到任何岳飞谋反的证据,在审讯时,又看到岳飞背部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深知岳飞的忠心与清白,便向秦桧力辩其冤。秦桧抬出高宗来,明确告诉他:“此上意也。”也就是高宗要置岳飞于死地。何铸愤然道:“我岂是为区区一个岳飞的性命,强敌未灭,无缘无故诛杀一员大将,势必失去军心,决非社稷长久之计!”何铸既然对岳飞下不了毒手,秦桧便奏请高宗,改命万俟卨为御史中丞,锻铸冤狱。岳飞身受酷刑折磨,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申辩的机会,他在狱中悲愤地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向高宗和秦桧发出了最后的抗议。

岳飞是被谁害死的?

有三个说法:

1、是秦桧直接害死的。他私通金国,不希望岳飞阻挠金国南下。

2、是宋高宗。他不希望徽、钦二帝被解救回国,否则的话,他就得让位。

3、是岳飞自己。怨他自己太忠了,宋高宗并没有让岳飞迎回二帝,而他却常常把“迎回二帝,靖国雪耻。”挂在嘴边,这是宋高宗最不希望的事情。所以他只有死,才会解除宋高宗的不安。

扩展资料: 1、岳飞墓

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宋孝宗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丛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岭下。1221年(嘉定十四年),宋宁宗将岳飞墓旁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明天顺年间改称岳王庙),以表彰岳飞的功德,元代至今,时兴时废,代代相传。

现存建筑于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建,1918年曾大修,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使岳庙更加庄严肃穆。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墓阙西侧两边的铁栅栏内,铸有秦桧与其妻王氏、万俟卨、张俊四人跪像。1961年,岳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王庙

为纪念岳飞,中国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安阳汤阴、杭州、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的岳飞庙。杭州岳庙位于栖霞岭南麓,是墓庙一体的建筑群;安阳汤阴岳庙位于岳飞故里汤阴县;朱仙镇岳庙传说是为了纪念朱仙镇之战而建;靖江岳庙前身是宋代的岳飞生祠。

参考链接:-岳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7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