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有一种乡愁叫美食,乡愁是疫情中的热干面,诗词里的莼鲈之思

金钱草 2023-07-27 04:44:06

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写道:“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听来是多么寡淡无情,仿佛故乡于他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只要你读到他对故乡野菜的描写,便能发现他深藏着的那份爱与思念,有一种乡愁叫美食。再无情的人,也抵不过对故乡美食的牵挂,魂牵梦萦,遂成乡愁,就如疫情封城,武汉人对热干面的思念,这种思念,走进诗词之中,便叫做“莼鲈之思”了。

1.“莼鲈之思”的由来

欧阳修曾在一首诗中写道:

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这首诗,讲的便是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故事,《世说新语》一书中记载了有关他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张翰在洛阳与朋友小聚,正畅谈得欢快,忽然窗外刮来了一阵秋风,见落叶飘零,张翰忽然就想起来他故乡苏州美味的莼菜羹和鲈鱼脍,满心怀念,心生怅惘,便对朋友们说:“人生苦短,最快乐、最有意义的活法,应当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能为了高官厚禄,在外虚名而背井离乡,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做并不能使自己快乐的差事呢 如此简单的道理,我居然这么多年都没想明白,而今我终于领悟了。”张翰说走就走,于是第二天,他就上书齐王,说自己想念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请求辞官回乡,此后便过上了他理想中的生活。而“莼鲈之思”自此也便成为了思乡的象征。

2.“莼鲈之思”的化用

对“莼鲈之思”的化用,最叫人断肠的,莫过于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阕《水龙吟》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能说走就走的人,何其洒脱,令人羡慕,可有的人,身肩家国重担,有着推卸不掉的责任,辛弃疾便是如此,国家尚未统一,自己也没能建功立业,即使十分思念家乡,可是,我怎么能够像张翰那样,看见秋风起,想念家乡的鲈鱼菜,便辞官回乡呢 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能叫谁去请那温婉的歌女,来为我抹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呢 为着家人与国家在外拼搏的人,这份求而不得的莼鲈之思,怎能不叫人心疼呢

3.“莼鲈之思”在国外

“莼鲈之思”可谓是古典诗词中的中国特色了,可在唐朝时,这一思乡的文化意象,便传到了国外,东瀛国君嵯峨天皇就曾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下了这样的汉诗:

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静谧的江面有寒烟袅袅上升,一轮明月映照着江边的两岸飞花,如梦如幻,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举办宴席,吃了鲈脍和莼菜羹,酒足饭饱,心情舒畅,哼着歌儿,与月同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可谓是掉进了身处家乡的甜蜜的蜜罐中了,洋溢着幸福,令人羡慕。这里的鲈鱼脍、莼菜羹,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缭绕心间的故乡的味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莼鲈之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