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地摊经济”火了,一觉睡醒,竟发现好多人都纷纷摆起了地摊,巷口的商贩小车也多了起来,很多人都蠢蠢欲动,想要加入地摊大军。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一夜复兴,恍然若回到了上个世纪都市人们一根担、一碗茶白手起家的日子,让井然严谨的城市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其实,曾经蓬勃发展的地摊经济并不仅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日子,摆地摊,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物物交换”的原始社会,村民在路口摆摊交换自己的商品,《易经》也有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地摊风貌可以说是蔚为大观了。到了宋代,还出现了夜市跟早市,地摊经济便更加繁荣了,早市与夜市相接,凌晨营业,天明即散,对于宋朝地摊的兴盛,通过《清明上河图》也可见一斑了,诗意的宋朝,富有情调的市井生活,也得益于地摊经济的繁荣吧,每一个地摊,都是一抹美且温暖的人间烟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诗意的地摊风貌吧!
1.地摊的人间烟火气,是深巷中的一缕花香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城是宋朝的繁华之都,富贵之气都将人情味挤兑得薄似轻纱了。诗人住在小楼上,听了一夜的春雨,雨声淅淅沥沥,不急不缓,从容似一首舒缓调子的轻音乐,春雨贵如油,经过春雨一夜的滋养,杏花应该开得茂盛了,明早起来,一定会听到深巷中传来的摊贩的吆喝声了吧,他们挑着两担鲜艳欲滴的杏花,走过巷子,或行或留,留下一路芳香。因为这卖花小贩,城市都浸润在怡人的花香之中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真是最有人间清欢味的地摊了。这不禁让我想到我的城市,夏天的清晨,街口总会遇到几位摆地摊卖栀子花的大妈,买一束花苞回家,一两天就绽放了,满室都弥漫着怡人的清香。
2.地摊的人间烟火气,是眷恋于唇齿间的一抹乡愁
《寒具》苏轼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古时的“寒具”就是我们如今所称的小吃“撒子”,苏轼在被贬谪海南时,途中遇到一位老板娘摆摊做油炸小吃,美食的诞生过程,全都展现在了诗人眼前,老板娘的一双巧手纤细,白玉般的面团揉搓得均匀细长,金黄的油锅滚滚,将面条放入,炸至嫩黄,色泽鲜美,如给春睡的娇美女子裹上了光彩夺目的金缕衣,真是色香味俱全了,看得人垂涎欲滴,忍不住想买来一个尝尝。出门在外,最惹人怀念的,就是家乡的美味小吃,街边小吃,尤其蕴藏着一方水土的特色美味,随着路边摊的消失,很多地道的家乡小吃我们都很难再吃到,如今地摊经济复苏,最让我们期待的还是街边巷口逐渐多起来的路边小吃吧,每卖出的一份小吃,都是一份家乡的味道,都慰藉着一抹渺远的乡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