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上下折腾,弄来弄去不行。活得艰难太累,索性一身躺平。
那些世界大事,想想真不好办。
只能管好自己,努力挣钱吃饭。
兄弟移居深山,远离嚣嚣人群。他说如今挺好,往来全是白云。
世事难如意,不必求周全。无可无不可,天上一月圆。
有时连续几天,十分懈怠懒惰。
一切都没意义,什么也不想做。
江湖往来行走,无非要知进退。
可惜屡撞南墙,至今还没学会。
不能随波逐流,天天疲于奔命。
关掉手机待会儿,好好想想事情。
此生何所需 早晚为谁忙
横竖一张桌,生死半张床。
早晨不想起床,谎称身体不好。
结果装了半天,竟然真的病了。
今晚又得加班,加班还不加钱。
心中很是郁闷,楼道抽支香烟。
大家是大家,我们是一伙儿。
一伙儿人当中,哪个才是我
少时特牛逼,握拳发宏愿:
解放全人类,红旗都插遍。
老来得三高,万事已厌倦。
抱着塑料盒,天天数药片。
人生多苦厄,无古亦无今。荷风吹四面,悲喜在一心。
最愁与人交往,左右应对不来。只好背对尘世,多去看看花开。
春季状态不大好,夏天到来更无聊。且摇扇子装风雅,凉快还得靠空调。
有鸟退休矣,飘然入深山。回望红尘里,破事没个完。
老树:本名刘树勇,1962年出生于山东临朐。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系主任。先后致力于视觉语言及表现形态、影像传播、当代中国摄影观察与批评等研究领域。策划众多重要展览,著作数十种。
在微博上,每天上传一幅画,没加V的“老树画画”,短短几个月中迅速成了热门ID。他的画,总是寥寥数笔,传统的古典山水背景,一个或几个民国时期的长衫先生,偶尔也能看到飞机或牛仔裤等一些现代元素。传统与现代,在此随意“混搭”与“穿越”。更绝的还有与画面相配的一首首率性而肆意调侃的打油诗。有网友赞:“画这画的人,心在天上游荡呢!”
“老树画画”究竟何许人也?通过打探,记者终于得知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刘树勇先生,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刚教书时,学生送其外号“老树”,这一叫,就是20多年,也成了他的微博昵称。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老树可以画得如此古意盎然,又深深吸引着现代人?记者日前对他进行了专访。
过去我太把绘画当回事儿
记者:你的画在微博上成为热议话题。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像不像古人?
老树:生活中我和所有人一样,像驴一样地干活。也许我的某些感受和古人有同感。不过我不喜欢古代某种迂腐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的是上世纪20、30年代,既有大家烂熟于心的传统文化,又有留学生从欧美带来的西方文化。那种气象很平安、温和,是我喜欢的。
记者:你感觉到大家对你的关注了吗?为什么你的作品能大受欢迎?
老树:我感觉到了。我自己不是太在意,这不是矫情。我做博客很早,但后来不做了,因为不喜欢凑这个热闹。我对博客的定义是,光着屁股满大街跑。去年,有朋友建议我做微博,我就用“老树画画”这个名字开了微博。说到作品受欢迎,可能现代人都活得太累,所以才有很多共鸣。
记者:有人夸你的画是“穿越版”画作——“在古典山水人物中放进当代人的思考。”你的画出来后,听到了哪些反响?
老树:公众对我的画如此感兴趣,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当然我也听到不少专业画家的反应。他们说,你怎么可以画得那么放松,我们都很焦虑,表达不可能那么酣畅淋漓。其实过去我与他们一样,很紧张,看重这个形式,那个规范。后来我想明白了,画画不就是自我表达么?最好的表达,就是人间的话用人话说清楚。过去,我太把绘画当回事儿。放胆说,放胆画,就行。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全想明白了。我干过多年摄影,做过十多年的出版。我的经验告诉我,有些东西别看得太重,年轻时只有很少的东西,觉得特珍贵。当你拥有很多时,就无所谓了。
阅历让我的笔下找到自己
记者:那如何才能做到你说的放下呢?
老树:我有20年没画画,就是觉得自己画不下去了。画出来的这笔像齐白石,那笔像徐悲鸿,就是不像自己。这让我很沮丧。我没法回答自己一个问题,你是谁?如何通过你的绘画语言,证实你的存在?我在课堂上讲六朝历史、讲竹林七贤,明白了一个道理,谁是嵇康?我就是嵇康。你理解、阅读他都不够,关键得体验他。你要和他心意相通,你就是他。这就是打通古今,打通中外,无古无今。有人说我是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其实一切都是个人经验,哪有穿越?我们都把时间和空间看得太重,谁说今年就是2012年?谁说我就叫刘树勇?这一切本来就是人定的。明白了这个,才会获得无比的自由。
记者:你是在哪一年突然就找到了自己?
老树:2005年,我父亲来北京看病。当时我郁闷烦躁,晚上睡不着觉,那就画画吧。其实我已经有20多年没画了。画了几张,直到天亮,突然觉得有点意思了,之前那种焦虑没了。我的生活阅历让我笔下有了自己的面目。面对一盏孤灯,手握一支破笔,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什么中锋侧锋、干湿浓淡,所有的规矩,统统没了。我发现,只要这样就行了,管别人说怎样,画画就是这么简单。
写诗画画都只为痛快表达
记者:哪些画画的规矩被你打破了?
老树:其实,传统技巧在绘画过程中还是会慢慢回来,但它不是来束缚你,而是来滋养你。墨法原来还是有道理的。我现在画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恐慌了。管它呢,我画画不求什么,只为个人表达。
记者:除了画画,写打油诗也是你的强项吗?
老树:我主业是中文,写诗算本行。我写诗,都是边写边想,写了这句,不知道下句是什么。虽然老写在地里种菜收菜,但实际上我没有自己的田园,那是我的向往。不过,我的作品出来后,也曾有读者很愤怒,说怎么可以写成那样,太不合韵律了。我不愿多争论,自由才是根本。我对绘画的理解是,不要有限制,读者看明白了就好,写诗也一样。不合韵律?好玩不就行了。
记者:你是为自己画,还是为读者画?
老树:首先为自己表达得痛快。其次,才会有别人看得痛快。在微博上传播后,至少有10家出版社找我要求出版。上海摄影家尔冬强,也邀我在今年春暖花开时,在田子坊尔冬强艺术中心举办展览。说实话,我做了10多年出版,对出书兴趣不是很大。我常说,书就是把干净的纸给弄脏了。
记者:你的画一定要配上那些打油诗才好玩,是否画本身有局限性?
老树:有的画家说我所有的东西都在画里,看不懂是你的事,其实这很无知。绘画确实有表达不了的东西,而文字可以补充这个缺陷,以诗配图,一个是视觉传达,一个是观念传达,相得益彰。现在有个偏见,认为画不够,字来凑。其实这是绘画语言的局限性,中国绘画本来就是诗书画一体的。
只要直指人心的就是好画
记者:你的画让很多人看后舒缓了焦虑,生活中你自己有焦虑么?
老树:我也有焦虑,大家的问题都一样,谁能解决?焦虑的时候,可以幽自己一默。画画也是一种宣泄。画完后真的有一种放松的愉悦。盖上印章时,先是自己哈哈一乐。然后发上微博,让读者一乐,很开心。
记者:很多网友都很期待你的画。走红后是什么感觉?
老树:我没觉得自己红,只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要说出名,我在摄影领域比这个红多了。生活中,我是一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我追求完美,但我很悲观,过去那么多伟大理想都没有实现,这让我很沮丧。我只好安慰自己让自己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记者:很多人说,你的画跟丰子恺的画很像,你有没有刻意模仿?
老树:其实没有关系。我喜欢丰子恺先生的精神,他画中有民国的气息和温度感,我喜欢那种味道和安详,所谓“岁月静好”的感觉,如果说从画的气息和味道而言,丰子恺对我有影响,但如果说笔墨、造型方面,应该没有影响。
老树:我曾为此作过一幅画。“造句画画自摸,无幻无虚无真。哪有古今中外?造境无非由心。别跟我谈雅俗,天下本来无分。打通一切活着,自由才是根本。”画画就是自由表达。只要直指人心,就是好画。
7月29日晚,老树携新书《在江湖》在北京单向空间与冯唐、杨葵共话“混在江湖”的人生体验。当这三个自由惯了的男人凑在一起,说出的话便更加的不那么“正经”,然而这种“不正经”的表皮之下,流淌着的却是他们各自的认真思索。
老树(摄影:杨明)
老树自己说这本书源自偶然,有一个学生把和自己聊天的内容录音整理下来,隔了两年自己看看觉得有点意思,里面好多问题当时可能就乱说了,其实自己也没有认真想过。索性在这六七千字的基础上,彻底想一想,集合起来就有了八九万字。至于取名《在江湖》,是因为每个人都在江湖。这里的江湖是相对于庙堂而言。他说自己并不像画里看到的那么悠闲,我跟大家都一样,充满了各种焦虑。所以通过一种转换方式,绘画也好、文字也好,把自己慢慢抚摸一遍,自己理解自己,说来说去就是怎么跟自己相处,慢慢的平静下来。
老树觉得这个时代太躁了,能活50多岁还没疯掉自己都佩服自己。过去社会跟庙堂相对脱离,有一个世俗空间可以活。现在无处可隐。每个人都要在江湖中游来游去找一个缝隙,努力让自己继续活下去。
冯唐(摄影:杨明)
作为朋友,冯唐说老树画画和自己写小说,都是这个社会里少有的一部分还能只为自己表达的人。想老天既然把自己当成一个介质,那就在其中解决自己遇上的人性困扰,如果大家也遇上类似的事,就来看看,看了之后就宣泄,病就能好一半。他觉得老树的打油诗既顺畅又非常愤世嫉俗,正是这种张力和矛盾,反而会产生好玩的东西。如果从里到外都是愤世嫉俗的,基本就是一个傻帽,如果从里到外都是很通顺的,有可能表达欲就出不来了。
杨葵觉得人需要趁着年轻时候赶紧学点什么东西——比如艺术、绘画、写作或者更宽泛一点的比较强烈的有点格调的爱好,来对抗随着年龄增加即将到来的生活真相——无聊。老树画的东西好像非常质朴,可是那种赤子之心是经过了至繁以后的至简。所以必须要学得底子够厚,才能够承受各种各样的冲击。?
老树回应杨葵的说法接着说到:“其实男性到了差不多三十五六岁以后就该懂点事儿了,各种经历、遇上的各种人可能是男性共同的一些体验。” 他说他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小的教育充满宏大叙事,高度意义化地被告知活着是有价值的。这些年自己发掘被这句话蒙了四五十年,人活着哪有意义,一辈子也找不着。对于人生,他的个人体会就是不刻意设计什么,看前面有亮点就走,进了死胡同就拐。人的生命是多样的,想干嘛就干嘛吧,只要不违法。
在回答现场观众提问时,老树说画画也好、做其他事也好,不必那么刻意,第一感受是很重要的,舒服是很自觉的。“现在很多小清新,我经常感觉到那些书就是在大理的某个床上,早上起来没穿裤头写的,说心灵鸡汤有点夸他们,心灵鸽子汤、心灵王八汤,矫情,我们老男人看着有点发冷。”
他说自己很喜欢几米,也喜欢米老鼠等等卡通人物,他们的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始终保持一个童心,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个非常紧密的很敏感的感受关系。保持童心比在意年龄重要得多。?
而对于演讲中提到的焦虑,老树给出的解药则是——“混去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应对。人总是要处在焦虑状态,如果一个人绝对舒服了,这个人也废了,绝对紧张可能就得进精神病院了,最好的状态是处在两者之间。?
是这个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5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贾平凹:夏河的早晨
下一篇: 九首最多情的宋词,你应该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