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文化是我国较为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历史上不知多少名人选择长伴青灯古佛,远离俗世喧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融合着古代工匠传统建筑手法的寺庙,也是人人向往的最清净一角。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诗词中的寺庙吧~
江南春 - 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 唐代·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 蓬莱宫在海中央。山寺题壁 - 唐代·羊士谔物外真何事, 幽廊步不穷。一灯心法在, 三世影堂空。山果青苔上, 寒蝉落叶中。归来还闭阁, 棠树几秋风。题扬州禅智寺 - 唐代·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谒老君庙 - 唐代·李白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柏林寺南望 - 唐代·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东南四五峰。灵隐寺 - 唐代·宋之问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登瓦官阁 - 唐代·李白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 唐代·权德舆嬴女乘鸾已上天, 仁祠空在鼎湖边。凉风遥夜清秋半, 一望金波照粉田。宿山寺 - 唐代·贾岛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源自:中华诗文学习
一、灵隐寺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今闻名的名刹之一,家喻户晓的济公和尚就出在这里,你知道此寺因何得名吗??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飞来峰前,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据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便建寺于此,并取名“灵隐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
二、寒山寺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的枫桥镇。唐朝诗人张继途经苏州时,触景生情写下《枫桥夜泊》一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寺以诗名,传播古今。有人说此寺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上,因而得名“寒山寺”,这种说法可靠吗??
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又称寒山子,唐代玄宗时高僧,擅长诗文,有诗留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
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亲自聆听寒山寺的钟声。?
三、少林寺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国,称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为何称“少林寺”??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寺以武术称名于世,隋唐时期已具盛名。少林武术在宋代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成为中国武术派别中的佼佼者,史称“少林派”。?
四、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东郊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称为“释源”“祖庭”,号称“中国第一古刹”。你知道它为何名“白马”吗??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到西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西土两位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外建僧院,为记白马驮经之功,该僧院被命名为“白马寺”。?
五、龙华寺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刹,你知道为何名“龙华”吗??
龙华寺位于上海市龙华镇。相传东吴孙权于赤乌十年(247年)为孝敬母亲而建龙华塔,五代吴越时期在塔周建成龙华寺,后历经兴废。现在的龙华寺为清光绪年间重建。龙华即传说中的龙华树,树广四十里,因花枝如龙头,故名。据说弥勒得道为佛时,坐于龙华树下。一般认为,“龙华寺”的名称即源于这个传说。?
六、相国寺河南开封有个著名的大相国寺,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你知道为什么此寺院叫“大相国寺”吗??
相国寺位于开封闹市中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为了宣扬文宣帝的“建国”之功,初名“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来汴,托辞此处有灵气,募款购地建寺。动工时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牌匾,故仍名“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为了铭记自己由“相王”身份即位当皇帝,将“建”改为“相”,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从此,“大相国寺”寺名一直沿用~
“一生一世时宜在,西安青龙寺中游。万卷经书皆可读,一轮明月照心头。”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送李元礼归浙东》中的一句诗句。
西安青龙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据传说,唐朝时期,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讲经说法,使得寺庙声名远扬,后来又经历了多次兴废与重建,成为了一座集佛教、道教、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寺庙。
王之涣的这句诗句表达了对青龙寺的喜爱和向往。诗句中的“一生一世”意味着一生中只有一次机会能够去青龙寺游览,所以“时宜在”就显得特别珍贵。在青龙寺中,“万卷经书皆可读”暗示着在这里可以获得无尽的佛法智慧,而“一轮明月照心头”则表达了在这里可以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总体而言,王之涣的这句诗句将青龙寺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融为一体,表达了对青龙寺的景致和内涵的热爱与赞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读一首诗,知一份情,懂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