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也许我们都不是优秀的批评家,只是个喷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7 02:36:04

几年前,在网络上,有人批评萧红,由萧红的作品、经历谈及她的个人生活,说萧红的私生活如何如何,所用词汇粗俗而粗暴。这个批评的人,我原本很欣赏她,觉得她的文字清新远俗,但因为这篇文章,便对她敬而远之。

因为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萧红私生活的混乱,而是这个人内心的肮脏。

01

批评是一个人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自由地批评。

这首先有一个资格确认问题。所谓批评的资格,首先是你要出于公心,然后要客观而理性,最后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你必须了解真相。

所以,批评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信口雌黄。不出于公心,难免就有偏私;不信守客观和理性,难免就会狭隘;不了解真相,必然走向虚妄。就像一条狗汪汪,上面的三种情况,对应的比喻应该是:有想法的狗,不明就里的狗,疯狗。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有资格批评的人,往往一言不发。而没有资格的人,却喜欢说三道四。后者,通常会在批评的对象那里挑出种种不是。而前者,不是低调,也不是怕得罪谁,而是他们发现,自己并不比批评的对象高明。

批评,是向彼岸出发,但最终完成的,还包括对此岸的回望。最好的批评,是救赎世界,也是救赎自己。

02

道德是个好东西,但是总拿道德说事的人,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如果你不够宽广,不刻薄就是宽广。如果你不够慈悲,不恶毒就是慈悲。

如果习惯性的抱怨会让一个人变得很琐碎的话,那么习惯性的批评会让一个人变得阴损。所谓嘴上积德,不是不该说的不说。

我不觉得,批评了别人,就会高人一等。相反,拙劣的批评,只能显示自身的拙劣。批评不是简单的谩骂和指责,它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学识、格局和境界。好的批评是一种征服。说的人说得春风化雨,听的人听得心服口服。这其中,道理固然重要,而批评的人自身的品格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有的人最后服了你,其实不是你的道理有多么高明,而是你的人格实在高尚,因为敬重你的为人,才愿意聆听你的说教。

03

批评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能听进去批评才能健康成长,一个社会能接受批评监督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并不意味着谁都能接受。懂,说明都活得很明白。不接受,说明有的人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于是,也就可以见到这个世界的各种西洋景儿:有的人装腔作势,有的人装聋作哑,有的人装疯卖傻。总之,躲躲闪闪,就是不愿接受批评。

从人性上讲,谁都喜欢赞扬和恭维,这会激发人内在的轻松感和愉悦感。人在欲望的表达上,自我放纵必然要大于自我约束。一个起码的自由是,我不管你的事,你也少来管我的事。批评恰恰是对这种放纵人格的扼制。谁也不愿意面前横亘着一个批评的人,也因此,真正能听进去批评的人必然很少。

人有伟大的胸襟,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不惧他人的批评。一个人总喜欢听恭维的话,不会有大气魄。当然了,恭维的话听久了,就会陶醉于这个世界,迷恋周围的恭维,就会亦真亦幻亦癫亦狂,就会真的以为自己完美,天下太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批评,就是把一个人从云端拉回现实。

04

有一个故事,说楚王丢了一把弓,手下人要去找。楚王说,丢弓的是楚国人,拾到弓的也是楚国人,不必去找了。

这原本是很有格局的一件事。但孔子却批评说,楚王的胸襟还不够。他认为,何必拘泥于楚国人呢,把拾到弓的“楚国人”改成“人”才更有格局。出于儒家“仁”的思想,孔子追求的是天下人平等。

作为道家的老子,认为连这个“人”也没必要有。在道家看来,遗于四野不必找回,藏弓于人不如藏弓于天下。

到了佛家,则否定一切。什么楚啊、人啊、丢弓啊,全是执念,应该放下或忘却这些,这样更符合佛教“四大皆空”的理念。

批评是有立场的。我觉得,即便是一个公平的立场,必然也会带着批评者的几分自我色彩。或者说,这些批评首先是自我的,然后才是公平的。

当然了,没有自我的批评,算不上合格的批评。自我,保证了它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而批评,又强化了这个自我,使他愈加与众不同。

有立场,难免就会有偏颇。往大了说,有些批评会含有各种倾向,词尽处机锋四方八面。往小了说,有些批评会直接带着批评者的态度、情绪,情切处便可窥见内心的小九九。

05

海瑞不怕死,曾经抬着棺材去骂嘉靖皇帝。明朝的言官们,好多都是不怕死的主,不管皇帝高兴不高兴,觉得需要批评就直言进谏。也因此,明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一个不错的朝代。

朋友在一个小单位,他有个同事,本不是个搬弄是非的人,但总是在领导面前言他的是非。朋友纳闷,怎么这个人脾气变了。后来,朋友的中层领导的职位丢了,这个同事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从前,风轻云淡。再小的单位,因为有利益,也会乌烟瘴气。

有人批评是一心为国,有人批评是迂回为私。从这个层面上讲,批评分为两类,用心的批评和别有用心的批评。对于别有用心的人,有时候,你会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到底图什么。

这个世界,大凡事理解释不清的,必然归属于阴暗的人性。

有批评的声音,也许心情会疙疙瘩瘩的。但听进去,就可以看到自己看不到的东西,从而掀开所有的蒙蔽,纠正自己,砥砺前行。

当然了,若周遭没有批评者,会活得很舒服。但问题是,有时候,你也会为此而死得很惨。

文摘自:《一心无累便是良辰》

图摘自:《时光映画》

新书推荐

一心无累

便是良辰

马德

台海出版社

2019年7月

一个人会幸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自己去经营,只有用心经营的人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但人生并非都一帆风顺,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如意之事。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就需要把自己的心从琐碎中解放出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安享内心的悠然祥和。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相识是缘,感恩遇见】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鲁迅的哪些话语可以用来怼杠精又不失谈吐?

杠精是最近的一个网络流行用语,专指那些抬杠成瘾的人,不管别人说什么,杠精们都会去反驳,去挑刺,也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为了反对而去反对,以此用来达到表现自己的目的,杠精一词是“抬扛”和“戏精”两个词的结合体,

他们这些人理解力水平普遍不高,但是嘴巴却非常厉害,即便是面对客观事实,他们都会去进行反驳,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杠精的最普遍的特点是在发表自己反驳的评论之前首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牢不可破的前提,比如“难道只有我一个……”或者“其实我个人觉得吧……”这样的词语。然后其反驳的观点一定要标新立异,

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黑,他一定要说白,你说今晚月亮真美,他说星星就不好看了吗?用各种诡辩论扯到千里之外,一旦反驳就给你扣几个帽子。最后强调一下自己的合理合法性“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你要反驳一下子反而还成了他占理了,这种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看不得说不得,偏偏他时时在你朋友圈出现刷存在感,这就是所谓杠精的魅力吧

我们对于鲁迅,都了解他是一个非常的有才华的大作家。然而你们不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才华简直发挥的淋漓尽致,就连怼人,也是文采飞扬!把自己的文采运用的非常得当。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譬如厨子做菜,有人品评他坏,他固不应该将厨刀铁釜交给批评者,说道你试来做一碗好的看。”这句话就是来自鲁迅的一本书。
这句话无比适合现在这个社会环境,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会有一写键盘侠,很多人就会怼一句:”YOU CAN YOU UP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用一句”我说冰箱不好,还得自己制冷啊?“这样一句话来反驳回去。

其实在近百年前的鲁迅先生就早已看穿一切,这句话针对如今的“杠精”再适合不过了。就像一个厨子做菜,有些人就会说他做的菜怎么样怎么样。不过厨子也断断不会将菜刀给那个人,相对来说是让那个说他的人去做一碗比他做的更好的菜。

虽然不是鲁迅先生的原话,但是,把它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更直白的方式说,就是你行你上呀,这句话可以说是专门用来对付杠精的。鲁迅先生的话语对于现在也是大意了

北大毕业的“批评家”石平:入日籍,称中国是“纸老虎”,后来怎样?

“人生是不能也不该与他人比较的,我们要过的,无非是自己那一关。”——陶立夏

人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想要拥有更好的人生,在现在这个生来人人平等,但却拥有不同命运的时代,贫富差距十分悬殊,有的人出生便是腰缠万贯,有人却生来一贫如洗,令人叹息,而在当今社会,唯一的、有效的拉近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办法,就是读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文字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它保护我们安全坦荡地活在这个丰沛的世间,但是与此同时,文化,也可能会成为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为非作歹的凶器。

年少有为

1962年,石平出生在中国四川的一个普通家庭,家中说不上贫穷,但是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石平的父母就是生活中最为普通的工薪阶级,拿着最基础的工资,养活着这个平凡的家庭。

父母的生活平淡,但是石平却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家庭,他知道,自己不是富二代,生来没有他们那些就可以肆意炫耀的资本,因此,他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够站得比别人更高,看得比别人更远。

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拼命的读书,刻苦的学习,经常是读书到深夜,他的天分本不是特别高,人也算不上十分聪慧,但是勤能补拙,他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在学习上总是比所有人都刻苦许多,因此,在班级中,他的成绩也是相当优秀的。

1980年,石平参加了高考。在那个年代,义务教育尚未正式普及,大家送孩子上学,多是为了认几个字,也就算了,考上大学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石平却把自己的成绩永远的放在第一位,成功的考入了全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中都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本以为在村中出色的石平进入北京大学后,要么会被大城市的花花世界扰乱心智,要么会在一望无际的优秀人才中自惭形秽然后自暴自弃,但是石平却没有这样做。

进入北京大学后,他并没有因为自己进入了人才济济的环境而萎靡半分,反而比之前更加用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将所有知识都研读的十分透彻,甚至还更加积极地去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去完善自己,从前在村中,他是最为优秀的孩子,如今在北京大学,他也是最积极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每个人都十分看好这个用功的年轻人,最终,石平成功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必定前途似锦的时候,变故却陡然发生了。

叛国投贼

1988年,石平来到了日本,他此行的目的,是攻读日本的博士学位。

这本是一桩莫大的荣耀,本以为石平学成归来以后,定会报效祖国,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来到日本以后,石平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他开始变了,变得不讲道理,变得让所有人都感到陌生,这个从前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的孩子,如今却翻脸不认人,变得极端而不讲道理,他性情大变,甚至开始攻击自己的祖国,他口口声声赞美日本,仿佛这里才是生养他的故土。

石平就好像是一个正宗的日本人,甚至比真正的日本人更加夸张,他的每一句话都在维护这个仅仅只是容纳了自己留学的国家,甚至为了为日本说话,开始污蔑中国——这个真正生养他的土地。

没有人知道石平到底在日本做了什么,才会让一个本来阳光、爱国、上进、开朗的青年,变成现在这个阴暗、邪恶、卑鄙、满嘴谎言的伪日本人。

石平简直就像是一个跳梁小丑,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开始频繁的在网络上发表那些带着自己浓厚且不正确偏见的文字,并且试图洗脑更多人,当然,他没有成功,因为大部分国人仍然具有最基础的辨别是非分明的能力,而不是像他这样,成为不怀好意者诋毁中国的一把刀。

曾经令人骄傲的高材生,如今俨然沦落为一个喷子,2007年,石平干脆直接加入了日本国籍,名字也随之改成了石平太郎。他在日本娶妻生子,拥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他对于中国的诋毁,也变得越来越偏激。

他公然诋毁中国“欺骗历史”,妄图掩盖当年侵华战争的真相,自封为“批评家”,直呼现在的中国仅仅只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看起来似乎威风凛凛,实则根本不堪一击,他甚至直接出书《我如何抛弃中国》来造谣诋毁中国,在媒体采访的时候,公然否认自己曾经是中国人。

但是石平的做法也遭到了日本有识之士的抵制,如今的石平在中国和日本都如同过街老鼠一般,只能在日本街头,做一份简陋微薄的工作维持生计了。

小结:

抛弃祖国的人,最终也会被祖国抛弃,诋毁他人的人,最终也会毁在自己的诋毁上。

我们生于自己的祖国,是这里养育了我们,培育了我们,见证了我们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少年郎,当然,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我们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人生,但是即使我们选择了加入其它的国籍,也不应当在离开我们的祖国之后,转过头来血口喷人的诋毁我们曾经的故乡。

要知道,正是这片黝黑的土地曾经成长了我们,我们吃着来自故乡的食物,喝的是来自母亲河的泉水,我们即使加入了其他的国家,祖国母亲的怀抱依然对我们敞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的祖国母亲不会抛弃我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华侨同胞也是我们的祖国的第一保护对象,因为他们拥有黑色的头发和黄色的皮肤,我们抛弃母亲,生活,最终也会抛弃我们。

人是否要不顾一切追求梦想?——《月亮与六便士》

去年流行一句话: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又重新红火了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写的小说。

在宅家期间抽空读了这部小说,但却看得有些闷闷不乐。讲真,我并不背被书中的主角对画画的执着所感动,反而他的做所为让我难以接受,我从书中既读不出来他画画的价值,所以连带对他本身的价值也有所怀疑。

关于这本书,我不去过多简述,只是照旧表达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 人是否要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 ?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大部分人都会说应该追求梦想,但要适度。因为实话实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我们的梦又离我们太遥远。就比如你想上月亮上去看一眼,但全球登月计划只寥寥无几,纵然努力,恐怕也白费力气。但这个论调若是坐实,岂不是人不应该不顾一切追求梦想?随后接踵而至的就是各路“批评家们”,他们站在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的殿堂里,指点着孔子的学说、莎翁的著作、达芬奇的画、贝多芬的曲,批评着那些谨慎追梦的人们,并且 大放厥词:你们这些普通人之所以无法流放千古、无法扬名于世、无法传作万年,就是因为你们为首畏尾,没有做到不顾一切,没有全身心投入到追梦一事中,所以最终一事无成。

当然,追梦的普通人们一般都会不甘示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反驳:“诸如我舍不得家人”、“柴米油盐不考虑吗”、“要是追不到梦,到头来一场空呢”等等,那针对这些, 批评家们更是乐于定论:你都明知无法做不到不顾一切,那你还追梦做什么?早早放弃梦想,守着老婆孩子热头得了 。定论一下,转身趾高气扬,开始批评其他。

我不是丑化批评家们,而是在描述随处可见的网络喷子,他们自以为是、横加指责,让不顾一切的追梦者有了“同盟”,让顾全大局的追梦者抛弃梦想,着实可恶。

我呢?我自身也算是顾家的追梦者,距离“不顾一切”,简直相差了地球到月亮的距离。首先我要承认,我没有不顾一切的勇气,也自认为没有太过才华横溢的细胞,所以我追梦只是调剂。而我自认为生活美满幸福,那么在我这种人眼里不顾一切的追梦者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行为或许便如毛姆书中所描述一般,为了梦想抛弃妻子、坑害朋友、拐走人妻、罔顾世俗,我断然不会接受这样的人的友情,我也坚决拒绝去去体验这样的人生。

诚然,我不否认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普通人的梦,比如写几篇自己满意、也收获他人叫好的文章;发表一些观点,有志同道合之士称赞收藏。 所以我是一个生活在为六便士奋斗的阶层中,与那些望着月亮行进的追梦者不在同一个世界 。

但我想, 我即使生活在尘埃中,那也是真切的土地所赐予的尘埃、生我养我的尘埃,我宁愿自己没有抬头望月,而是把自己的爱和一切奉献给同样的土地上辛勤的亲朋 。我会拼尽全力成为一个凡人,过完平凡、平淡、平安的一生,让我的家人拥有岁月静好,哪怕我背负更多的重担前行。

也许有人说这就是你的梦,你也在“不顾一切”。错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梦, 千千万万人与我做着相同的努力的时候,这便不再是梦想——这是现实 ,而我不过是一个现实的努力缔造者。

我不是不想追梦,但如果要不顾一切,换个梦好了,因为我不会用家人和家人的幸福换取成就自己独自梦想的一个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3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