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迟子建:女人与花朵

健康管理师 2023-07-27 02:33:32

大约没有女人不爱花的。

在爱花上,乡下女人比城里女人要运气多了。她们可以在自己的园田上种植花卉,譬如在窗前种上一排金灿灿的向日葵,在墙角种上几棵开喇叭形花朵的爬山虎,在菜圃的边缘种上风风火火的矢车菊等等。

这样的花朵,总是与风雨同呼吸。它们能最真切地接受阳光的照拂,能够感受到蝴蝶与蜜蜂的触角抚弄它们时的那种甜蜜的疼痛。

城里的女人怎么养花呢 她们没有自己的土地,至多不过在阳台上养些盆花,杜鹃啦,茉莉啦,菊花啦或者含笑、玻璃翠、月季等等。这些花也会开,但由于没有开在户外,总给人一种贫血的感觉,往往是才开了两三天,花朵就不精神了。而乡下女人种的那些花,根本用不着侍弄,它们开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的。即便是有鸡或狗刨了它的花根,或者是狂风吹弯了它的腰,它也能顽强地继续开着花朵。

能养盆花的城里女人算是幸运的。这样的人家多半人丁兴旺,因为养花缺不了水,而浇水是需要人的。对于那些经常外出的人家来讲,只能养从花店买回的花了。不然你在家摆了几盆花,一个月外出回来后,会发现它们枯死在盆中,看上去就像一团垃圾。

花店里的花,普通的如康乃馨和剑兰,稍好一些的是玫瑰和百合,最名贵的当数马蹄莲和郁金香了。

养这样的花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花瓶,能清楚地看到水的位置、水中碧绿的茎叶等等。如果用密不透光的瓷瓶,看不到茎,养在其上的花朵就给人一种突兀感。不过,这样的花即便是天天剪枝和换水,也不如开在大地的花朵来得持久。

玫瑰三四天就会蔫软,百合开得再长也超不过一个星期。康乃馨如果侍弄好了,倒是能挺个十天左右,不过你一天天地往下剪枝,最后把它剪得瘦小伶仃,茎短了,叶子少了,一堆光秃秃的花簇拥在一起,实在没什么美感了。其实赏花不单单是看花朵本身,也要看它的茎和叶子。

所以古人写的那些赏花的句子,极少有对着居室的花朵抒发情感的。他们大都去花园或者荒野里赏花,这样的花有了草地或者是山的映衬,有了月光的点缀,有了流水的烘托,才有了灵性和美感。

比如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苏轼《望江南》中的“试上超然台上看,半濠春水一城花”,黄庭坚《水调歌头》中的“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没有一个不是在大自然中抒发对花的情感的。

如此说来,居室里的花朵是可怜的,它们没有清风明月的抚慰,呼吸的是室内缺氧的污浊的空气,感受到的是透过玻璃窗疲惫地钻进来的阳光,吸吮的是带着漂白粉气息的自来水,它们的哀愁又有谁知呢 我们这些爱去买花的城里女人,也许正是用花儿的哀愁来给自己换来愉悦的心境。

女人爱花,是天性使然。我觉得花也是母性的,它水性十足,娇柔、脆弱、艳丽而多情。它的这些特点,是男性所不能有的。这些花也喜欢女人柔软的手指抚弄它们。而花朵的芬芳也滋养了女人,女人的柔情和美丽与它们息息相关。

我发现,一个地方的花朵的脾性与那个地方女人的脾性有很大关联。比如我的故乡大兴安岭,最常见的一种花是野菊花。这花从夏天一直能开到深秋下霜时节。它朵不大,花心黄黄的,圆圆的,硬硬的,像颗纽扣。而围绕花心的那些匀称、细碎的紫色花瓣,看上去是那么地密实、浑厚。这花不怕风吹雨打,很皮实,极像我故乡的那些女人,坚强、隐忍、安静而朴素。在南方,我见到最多的一种花是池塘里的荷花,它们看上去滋润、优雅而娇羞,极似那些身姿婀娜的江南女人。

当然,花朵并不一律都是美好的,也有“恶之花”。有一些漂亮的花却是有毒的,就如同女人群中也有如蝎似虎的人一样。但不管怎么说,世界上有了姹紫嫣红的花朵,有了形形色色爱花的女人,这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

由于爱花,女人还喜欢做一些关于花朵的美梦。我就曾在梦中见过比澡盆还要大的桃花,见过一株能开上百朵花的百合。梦里的花比现实的要火暴多了。

我想花朵也许是女人的魂灵,而蜜蜂则是男人的魂灵。当蜜蜂嗡嗡地叫着从这朵花又跳到另一朵花上时,花朵还是静静地待在原处,一如既往地开放着。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相识是缘,感恩遇见】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她的人生珍藏了一鹿皮口袋的东西

好想去山林啊。好想在一汪清泉旁坐下来啊。然后重读一遍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以一个苍凉的开头,领我走进了那个那遥远的、神秘的、清泉流淌的、驯鹿追逐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 我知道,这本书跟这苍凉的开头一样,饱经了岁月的风霜。

中俄边界,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来的鄂温克族人。他们住在希楞柱,信奉萨满,与驯鹿为友,逐苔藓而居,搬迁时将非必要物品储藏在从不上锁的靠老宝,过往行人有需要都可以去取用。

那么,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到底读到了什么呢?
那把不熄的火种到底是什么?

全篇以“我”为视角展现了鄂温克族人的生活细节。

时间在原始森林里按下了暂停键。他们在月光下架起篝火,在篝火旁翩翩起舞唱起歌谣。他们在河流边洗澡,在森林里抬头看月光。他们听着流水一样的鹿铃声,伴着星星度过黑夜。他们猎食灰鼠,喝驯鹿奶,以动物皮革交换山外的面粉和子弹。他们的情感简单,淳朴却又真挚,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在山野间出生,山川、河流、风雪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然而,他们在自然中获得,却也在自然中失去。 他们敬畏自然,对生灵万物怀有真诚的敬意,却也在严寒、猛兽、瘟疫等自然的试炼下倍尝苦楚。

林克被雷电击中丧生,达西死于宿敌狼之口,拉吉达被活活冻死,瓦罗加被黑熊掀起天灵盖......男人们的退场都是戛然而止的。而女人们呢?女人们都在日日月月中慢慢枯萎了。达玛拉素日神情恍惚,柳莎到了月圆的日子会哭泣,而“我”,“我”的一生遇到了很多人,又送走了很多人。被送走的那些人,有些是土葬、有些选择了风葬,还有一些被留在了向阳的山坡。

而留下来的人会珍藏一鹿皮口袋的东西 :有罗林斯基送给列那的小圆镜子,有瓦加罗送的花瓶,有林克擦枪用的一块鹿皮,有拉吉达装猎刀用的桦皮刀鞘,有伊芙琳送的一个蝴蝶手帕,有伊莲娜留下来的皮毛画...... "每当我打开鹿皮口袋,里面的物件就像久已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纷纷与我来握手了。"

鄂温克族人在搬迁时,总要带上火种。达玛拉出嫁的火种更是代代相传了下来。你说这不熄的火种到底是什么?是照亮黑暗,驱散寒冷,却也是他们在命运面前顽强的生命力啊。 “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无论是遇到狂风、大雪还是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来没有让它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
萨满伟大的悲情

鄂温克族人信仰玛鲁神,崇尚萨满。萨满是古老民族的符号,是神秘的,遥远的。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看到了她的伟大。

有人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其责任和义务。对于萨满来说,他们被赋予超凡的神力,能驱赶疾病和灾害,但是这种神力的施展总是需要代价。妮浩的悲剧就是从她成为萨满开始的。她每一次都能预知到,只要她拯救了别人,她的孩子便有一个会夭亡,但她每一次都穿起萨满服,义无反顾地去救了。试问, 如果是你,在预感了悲伤的结局后,是否也能够勇敢坦然接受这一切呢?

在萨满沉重的枷锁下,妮浩的六个孩子中夭亡了四个。每一次读到这些,妮浩展现出的无畏、勇气和使命感都让我感慨和肃然起敬。她的人生集大爱和大痛,呼风唤雨却也无能为力。
现代世界的“边缘人”

鄂温克族人熬过了战争,躲过了瘟疫,却在时代的变迁面前败下阵来。 随着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大兴安岭迎来了伐木的斧锯。木材一车车被运走,苔藓变少,驯鹿觅食越来越难。年轻的一代,向往山外便利的生活。他们陆续搬到了山下,接受着山外的教育和医疗,走向了山外的繁华。

“以往我们搬迁的时候,总要带着火种。达吉亚娜他们这次下山,却把火种丢在这里了。没有火的日子,是寒冷和黑暗的,我真为他们难过和担心。”

然而,世俗的荣誉并没有给太多土著人带去幸福。在城市里,他们吵架、他们灌醉自己,他们怀念过去,但是大兴安岭成为他们回不去的故乡,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

依莲娜是鄂温克部落的第一个大学生。她在城市看多了车马嘈杂,就感到烦躁;回到草原,她又觉得生活寂寞。她花了两年时间去画妮浩祈雨的画作,画鄂温克民族的风俗面貌,画作完成后,她投湖自尽了。

在城市里,他们内心深处充满哀愁与孤独。迟子建在《跋》中提到了一对在悉尼火车站大打出手的土著夫妻,他们没有一件行李,女的空着手,男的提着脏兮兮的塑料袋,里面是一点食物。他不躲闪,也不反抗,任女的发泄。等到她哭累的时候,一次次地递过那个装着食物的塑料袋,对她说,吃一点吧。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总是一片怅然。看来城市的灯红酒绿,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冲突啊。

“我始终不相信从书本上能学来一个光明的世界、幸福的世界,但瓦罗加却说,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有眼界去看到这世界的光明。可我觉得光明就在河流边的岩石画上,在那一棵连着一棵的树木上,在花朵的露珠上,在驯鹿的犄角上,如果这样的光明不是光明,什么又是光明呢?” 这是书中让我非常震撼的一段,我把它摘录在我的笔记本里。我想起近日有亲人在纠结,她纠结自己的孩子应该在城市读幼儿园,还是应该留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我又想起这两年搞得教育届风雨飘摇的“双减”。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能比得上河流边的岩石画和花朵上的露珠啊?

以前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后来路多了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了。

“外面电闪雷鸣,雨雾蒸腾。大雨过后,一个凉爽而明净的日子一定会到来。愿它的清新之气能驱散我心中的疲惫。” 读到这里,《额尔古纳河右岸》就结束了。

而此时,上海的午后恰逢雷雨大作,房间瞬时暗了下来。我放下书本,从床上赤脚走到窗前。我伸手刚触碰那夏日难得的清凉,就被闪电吓得赶紧关上窗户。后来,我在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看到有同事拍到了雨后的彩虹,正七彩斑斓地挂在上海空中。

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收录在了哪篇文集中???

北方的盐 [迟子建]

图书目录

木器时代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北方的盐
故乡的吃食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撕日历的日子
油茶面儿
祭奠鱼群
家常豆腐
火炉闲话
蚊烟中的往事
木器时代
冰灯
哀蝶
泥泞
采山的人们
年年依旧的菜园
我的世界下雪了
伤怀之美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阿央白
黄沙蔽天时
萤火一万年
周庄遇痴
听时光飞舞
十里堡的黄昏
空心含翠
伤怀之美
尼亚加拉的彩虹
石头与流水的巴黎
最苍凉的海岸
大西洋城
无梦的东京
北海道大雪
素面朝天
一朵乌云
迷舟的格非
闲适的苏童
对方方的一次写生
素面朝天毕淑敏
“白水青菜”潘向黎
责编速写
挂雪的树枝不垂泪
戴妮与吉安拉
那一抹金秋的灰色
留名
摆旧书摊的老伯
尽头
傻瓜的乐园
棺材与竹板
火灾
哑巴与春天
花束纷纷
必要的丧失
昨日花束纷纷
遐想片断
保护文字
斯人独憔悴
总有慌张的时候
座中泣下谁最多
把哭声放轻些
宁静的辉煌
请接受残酷
赐笔的“上帝”
怦然心动的瞬间
遗忘
为爱而告别
遥远的境界
与周瑜相遇
女人与花朵
女人的手
一滴水可以活多久
雷雨中的风情
激情与沧桑
谁饮天河之水
晚风中眺望彼岸
窗里窗外的世界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
雪天音乐
春天最深切的怀念
寻石记
马背上的民族
照相去
露天电影
灯祭
我说我
死亡的气息
红颜读书郎
悼三姨夫
猜想白夜
一间自己的屋子
雪天音乐
好时光悄悄溜走
“原生态”的迟子建(编后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