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留在《庄子》的记忆

苍耳子 2023-07-27 01:20:39

李丁中考前的二模作文,欢迎点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世间万物都有它们独到的规律。那段留在《庄子》中的记忆,对我显得弥足珍贵。

地理、生物中考的成绩下发后,我大哭了一场,因为我没能考出自己理想的分数,与重点高中又远了一些。妈妈见我如此的伤心,便给我一本《庄子》,并对我说:“成绩下来了,就应顺其自然,更加努力才是啊!你翻翻这本书,看看庄子是怎么说的吧。“

通过阅读,我发现庄子是个贫穷却不失性格,位卑却不慕荣利的人,主张的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死之差,只像是人身体上毒疣的生长和破裂。我读后不禁惊叹,庄子已将生死看破,我的分数离理想分数只差几分,我为什么要伤心呢 只那以后,我便不再为这分数而伤心。

《逍遥游》中,鲲化而为鹏,御风飞至青天,斥鴳嘲笑它,它却不以为然,依然“扶摇直上九万里”,保持自己一贯的作风。这教会了我做事顺其自然,不要因外物的评价而忘记初心。《齐物论》里,庄子梦化成蝶,竟忘却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知自己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生命中所有的事物都没有距离。学霸虽是成绩优异,但他们同样是人,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呢

伴随着一天天的过去,《庄子》我也读完了,我终于养成了一颗从容的内心。在这个快生活的世界里,我可以保持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在喧闹的课间时分,我依然能够安静地学习。我的成绩也随之提高了,但我也并不以此为傲,因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人生的旅途依然很长。中考在即,《庄子》我已没有时间再翻阅了,但留在《庄子》里的记忆,教会了我如何平静地生存,也一定可以帮助我迎战中考。

“人生中最美的风景,竟是内心的从容与淡定”。留在《庄子》的记忆,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李丁是我外甥。二模命题作文《留在……的记忆》,这是15岁少年的作文,欢迎你点评……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不少寓言保留在《 》,《 》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一、寓言概念: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二、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手法。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分类: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 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四、我国古代寓言简介: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当时一些思想家把寓言当成辩论的手段。为了在政治主张上战胜对方,为了阐明自已的观点,互相责难,辩论,往往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或谚语。通过艺术加工,用鲜明生动的抽象的代替议论进行激烈的争辨斗争。
寓言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所以说寓言来源于民间。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一般的都比较短小。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戒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等五个阶段。
有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比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庄子》笔记190 守其形而忘其身 2019-08-06

山木?? 第二十

【原文20·10】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jue)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sui)之。

庄周反入,三月不庭(cheng),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翅膀宽达七尺,眼睛大若一寸,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庄子说:“这是什么鸟呀,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啊,世上万物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互争夺的,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

庄子返回家中,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庄子说:“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而且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让管园的人以为我是小偷,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

【心解】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出于本篇。

“忘其身、忘其形、忘其真”,人们总是见外而忘内,见利而忘害。站在高处看庄子与蝉、螳螂、异鹊,他们相去不远,处在同一个栗园,想法也相类;正像这个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庄子身入栗园就可能受到误会,谁又能免于误会呢?

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清醒,知道我是谁,我到哪里去。

参考资料: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庄子》
?0?QU>

如何在两周时间呢,背会《 孟子庄子选》

学习的目的是记忆,记忆的敌人是遗忘,遗忘的克星是复习。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否,是复习方法造就的。
1、理解记忆:就是把要记住的东西先理解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背诵。这种方法记住得快,记得时间长。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试验,用意思上谁与谁都没有关联的80个字,让一个人背诵,结果这个人背了几十遍才记住;另外用80个字,写了一段故事,仍然让上面这个人去背诵,结果这个人背了几遍就记住了。2、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背诵时脑子里虚构内容的画面,眼睛看着书上的字体分布,手在纸上写着,嘴里读着,这四方面同时进行,虽说背诵速度上比较慢,但是记忆比较牢固。心理学家做过试验背诵过程短,忘得就快;相反背诵过程长,记忆的时间就长,就不容易忘掉。一定要要有信心和决心,强烈的成功渴望会给你无比自信!背书的前提是自己能够全面理解文章,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理解基础上的背诵会又快又好.要理解的背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1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