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你不优秀,是因为还没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

白敛 2023-07-27 01:08:24

职场及情感文章,↑ ↑ ↑

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就会自然呈现

——李善友教授

●●●●●

我们BOSS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多年前的一天,他无意看到市场部墙壁上贴了一张品牌厂家的招贴画,贴画的人显然没有做平衡矫正,画贴得有些吊斜,而且是随便撕了(或用牙咬断)透明胶带直接贴的。老板把部门主管叫来,就说了那句后来常在公司听到的话: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把事情做到极致 !

把一张画贴得正正当当、照顾到上下左右、视线范围舒适,是一件没什么技术含量、很简单的事。但因为做事的人并不用心,那张画也失了美感。老板马上让行政写了个办公秩序方面的规范,包括不得随意在墙上悬挂张贴纸张,张贴广告画要使用双面胶等细节。

公司原来有个多功能会议室,桌椅常常要根据会议需要摆成“口字形”、“课桌式”或“剧场式”。有一次开完“口字形”的座谈会,马上摆成“课桌式”准备开另一场会,会议开始前,坐在最后一排的BOSS要求先调整一下会议桌,他说:桌子排得歪歪扭扭、横不平竖不直。这样开会不别扭吗 !

当时负责内勤工作的是个非常尽责的小姑娘。从那以后,每次开会前,她都拿个卷尺测量桌子到两侧墙壁的距离,前后对正左右看齐,每次都整齐划一,使得桌子摆得象仪仗队。

后来那小姑娘跟随男友去了外地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受重用。后来有次聚会场合,她说:缘于在公司受到的训练,特别是细节意识,让她在新公司受到认可。

这两天在济南开会,老板到会场晚,看到投影屏幕有些歪斜,中场休息时便示意我去调整一下梯形矫正。其实我是看在了眼里的,因为不是自己组织的会议,就没管。说起来,还是不够优秀,没有把事情做到极致。

●●●●●

我曾用过一个文员。

有一次安排她起草一个比较简单的制度文件。收到她发来的自动生成文件名的附件一看,WORD页眉上,居然还带着其它公司的灰色标识。显然是直接拷贝了过来,却没做必要的修改。换作一个职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文员,即便抄袭,也要“毁尸灭迹”的呀。后来她实在是不能适应岗位,没过试用期就自动请辞了。

我还用过一个助理,她负责给领导起草讲话稿,都不忘把文件属性中的作者栏修改成领导的名字。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足以说明她的用心和把事情做到极致职业素养。

那时公司还没启用考勤机,负责考勤的前台常在点名前才到处找笔划考勤,有次前台休班,考勤由助理负责,她发现这个情况,找了根线绳把笔系在文件夹上,从此再也不用找笔了。期间她组织过很多次培训,甚至包括给培训老师准备喉宝这样的细节,都能考虑得一应俱全。职场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聪明的勤快人。

我有个同学自己当老板。有次让我帮他招几个业务人员,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了句:找那种有解码能力的人。

同学以前卖家电DVD,“解码”一词我当然心领神会。

史玉柱曾说过一句话:什么是人才 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做成了,你又交给他一件事,他又做成了。所有的企业都想找到的优秀人才,不论是哪个岗位,无非是找到执行有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成、做到锦上添花、做到极致的人。

●●●●●

我去年新装修房子。

装修时,人家问我着不着急住,我说不着急,结果陆陆续续就装了一年。装完门一周后我才去看了一下,主卧、次卧的门都闪着一条一指宽的缝,后来听说门的安装标准是8mm。以我从事过机械加工、能目测一丝的眼光测量,那条缝绝对超过12mm。

拆,很麻烦,不拆,内心膈应(方言,讨厌、不舒服,令人恶心,但未达到要呕吐的程度)。如果安装工人能稍微动下心思,都不至于安装成那个样子,别说具有所谓的“工匠精神”了。

装修过程中跟水电工、木工、油漆工……保洁等多个工种打了交道,最令我满意的是安装最后一组暖气的水暖工。因为房子原来设计的不合理,暖气管预留的非常贴近墙壁,他贴近地面做了个弯管处理,使暖气片距离墙壁大约闪出一指的距离。而之前安的几组暖气片,跟他一比,简直就是糊弄。

有些人,你一接触就知道他用不用心,优不优秀。优秀的人,总是把自己的事情、客户的事情做到极致。

新员工培训中,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季诺和布诺同时受雇一家超市,刚开始家从底层干起,可不久艾诺受到了总经理青睐,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布诺却仍混在最底层。布诺总觉得总经理不公平,终于有一天布诺鼓足勇气去找总经理。

见布诺一脸委屈,总经理就说:“布诺先生,你马上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布诺跑到集市上,只见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卖,他马上回去向总经理回报。

“那车土豆大约有多少袋 ”总经理问。布诺又跑回去,过了一会儿气喘吁吁的回报说有10袋。

“多少钱一公斤 ”布诺又拔腿往外跑,这时总经理叫住他说:“你休息一会儿吧,看看艾诺是怎么做的。”

总经理叫来艾诺,吩咐说:“你到集市上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艾诺出去了,不一会儿回来报告说:“总经理先生,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卖土豆,总共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还带回几个土豆拿给总经理看,他还说这个农民过一会还将弄几筐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算便宜,可以进一些货。

人和人的能力可能不相上下,但用心、多做一点,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艾诺是个栗子。

●●●●●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

有次跟汪老师闲聊,聊到生活态度,她说起一大早在楼下碰到女邻居。邻居送儿子上学回来,气呼呼跟汪老师抱怨:俺那个熊儿子啊,就不好好吃饭,还嫌我做饭不好吃。我天天累死累活的,就会办那样的饭!爱吃不吃!

汪老师的感慨对我影响很大。她说:一个妈妈,全职太太,家庭主妇,既然都去做饭了,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呆在厨房,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一下,把饭菜做得更符合家人的口味呢 !

她说本来想跟邻居说一下,又想起“不给别人没有要求你的建议”,就把话咽了回去。

同样的话我还听另一位长者讲过。他说:同样是一根黄瓜,为什么不动动心思,炒得更好吃呢

是啊,同样一根黄瓜,可生食、可凉拌、可炒鸡蛋、可炒木樨肉……为什么有的人能变着花样做的更可口,有的人数十年如一日只会一种炒法,甚至自己炒了都不想吃呢

作为一个给自己贴了个“偶尔在深夜厨房”标签的、非专业的烘焙爱好者,我非常喜欢文怡。把美食做成事业的人大有人在,文怡是极致到让我作为一个读者能够感动的人。昨天她的 贴出一篇文章《你真的会拆面粉袋吗 》正是我需要的。我常常在看她 文章时,照她的配方做一道菜或烘焙糕点时感慨——这是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优秀女人啊!

其实,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稻盛和夫在《干法》中写过,“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职场上,如果一个人不够优秀,是因为还没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生活中,如果不够优秀,也是因为没有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啊。当一个人能全身心投入当下的工作和生活中,聚精会神、精益求精,不仅可以完善内心、磨炼心智,一定会象李善友教授在演讲中所言“下一步的美好将会自然呈现”。

●●●●●

简书、轻松读书签约作者,人在职场

写职场、情感文章,做美文分享,偶尔在深夜厨房

文章见诸意林、清华南都、燕赵都市报等媒体

~~喜欢就分享吧~~

把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成功

好的人生,不需要特别复杂的理论,只需要以一些简单可操作好的观念作为引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理?芒格

一直以来,我最讨厌的一句话是“先做人后做事”。做人难还是做事难?当然是做人难,因为做事只是做人的一部分。

既然做人比做事难,那么按照先易后难的规则,就应该先做事再做人。做人总归要靠做事来体现的,所以把事情做对了,才可能做好人。

中国人太注重人情世故,所以把做人放在做事的前面。殊不知,做人和做事有时会产生矛盾。太注重做人,反而会被仁义道德捆住手脚,做不出一番事业。

所以我建议,先做事,把事情做好了,再去做人。实践出真知啊!你事情还没做,就大谈做人的道理,很容易眼高手低,甚至成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做事,不能马马虎虎,一定要做到极致。因为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你才能超越大多数竞争者,获得最大的成功。

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有8个敲钟人,其中一个叫窦立国。窦立国不过是一名快递员而已,马云为什么要带他去美国?因为他把快递做到了极致。

窦立国有多牛?他刚开始在北京做快递的时候,一天只能挣20块钱,但他后来一天能挣一两千元。

因为做得特别好,他担任了分公司经理。他接手的分部在北京72个分部中排名倒数第一。但窦立国做了一年多,就让这个分部拿到了年度总冠军。

窦立国怎么做到的第一?他琢磨的方法太多了。我只举一样吧:北京,被网友戏称“首堵”,窦立国负责的区域更是堵得很。

为了找到最快捷的路线,他把该区域所有的大小路钻研了很多遍,总结出了自己的“避堵攻略”。

比如从望京到西坝河,遇到高峰期,要30-40分钟,可窦立国七拐八绕走小路,仅仅需要8分钟。这样的路线,开了一辈子的司机都不知道。

所以说,追求极致不是高手特权,普通人也可以的。普通人把一件小事做精,把重复的事做完美,胜过干一堆平庸的事。

只要你坚持在一件事上死磕到底,不断追求精益求精,那么时间一长,你就会成为这件事上的专家,这个领域最厉害的人。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才会看到一点点不一样

又快高考了,看着网上各种各样高考的消息在刷屏,想起自己去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一段填报高考志愿的工作。那时候经常有家长和学生来咨询那些专业是热门的,那些专业就业前景好。

每一次我都不厌其烦的跟家长解释,选专业不仅是看热门与否,还要结合本人的兴趣以及家庭实际状况,但是那些家长依然会固执的觉得学一个热门专业有助于就业,那些冷门的专业就算孩子们感兴趣学了也没多大用处。无论我怎样解释都无法扭转那些家长的固有观念,最后只得按照家长的想法给他们孩子推荐专业推荐学校。

其实我一直觉得,没有所谓热门不热门,学得好就是热门,学得不好热门专业出来一样找不到工作。无论什么专业毕业,什么学校毕业,都有学的特别好的人,也有学的一塌糊涂的人。就算是北大清华名校毕业,也有一事无成的人,就算是三流院校毕业,也有功成名就的人。

我们社会上关于成功的定义通常是有车有房,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但我觉得一个人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成功。大部分的人做事做到了五六分就作罢了,所以大部分的人最后都流于平庸。只有少部分的人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不是十分,而是十二分,然后他们就成功了。

想起之前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跟我聊起高中那些学霸大神,羡慕他们考了一个好学校选了一个好专业,毕业之后签了个好公司,现在活得顺风顺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自己上了一个三流院校选了个冷门专业,毕业后辛苦进了一家小公司,干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薪水不多还经常加班,一点也看不到生活的奔头。我说,其实没有什么所谓好不好的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在这个行业做得足够好足够优秀,慢慢你就能站到行业的顶端,当你站到了行业顶端的时候,薪资待遇自然水涨船高。当你觉得这个行业不够好不能赚钱的时候,其实是你自己不够优秀,你的能力还不够,你没有站在这个行业的顶端,所以你也得不到你想要的价值回报。

不只是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当你沉下心把一件事做到极致,量变总会慢慢的引起质变,这时候你才会看到一点点不一样,继续坚持下去你就能得到你最初想要的成效。

去年在豆瓣关注了一个大神,关注她的时候她已经很出名,粉丝很多,写一篇文章豆瓣阅读量迅速就上万,发起一个活动响应者数以万计,那时候觉得她很厉害,加了她微信慢慢才了解到原来她之前已经在豆瓣写了九年了,而开始写作远远不止九年。后来在上关注的很多大神,发现他们很多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从事写作或者坚持写作都已经很多年了。从那时候起不再觉得他们是幸运,他们只不过是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到极致,慢慢的才开始变得好起来,是啊,世上哪有那么多一蹴而就,大部分时候你只是看到别人的风光别人的牛逼,却不知道私底下他们已经坚持努力了很久。

前两年我突然对肚皮舞开始感兴趣,于是兴致满满的报了舞蹈班,每天下班之后去学习跳舞,本身我不属于有跳舞天赋的人,所以学习的过程中特别痛苦,跟着老师学习了几个月,跳舞水平依然保持在入门之外,跳起舞来像跳大神一样,对此我沮丧至极,坚持了三个月的时候终于决定放弃了。后来教跳舞的老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去上课了,我无比沮丧地说,我觉得我根本不是跳舞的料,你看我学了三个月还是毫无进步,连人家刚学了一个月的人跳的好都没有,那个老师听了说,跳舞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你看我都学了五年了,而你不过学了三个月跳得不好理所当然。你坚持跳下去慢慢的一定会跳的好起来。可惜当时的我浮躁无比,坚持认为自己继续练习下去也不会跳的好。现在想起来,我缺少的就是坚持啊,或许我坚持一年两年或者三年五年,慢慢的真的会越跳越好。

有人想学日语,坚持了几个月,看不到成效放弃了,却不知道那些日语流利的人已经坚持学习了好多年。

有人想要减肥,热火朝天的去健身房了几个月,体重并没有自己预料中狂减,于是放弃了,继续羡慕着别人的马甲线,A4腰,殊不知别人已经坚持健身很多年了。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做不好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坚持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没有等到这件事有一点点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放弃了。

有时候我们自恃聪明,觉得这件事努力几个月就可以看到成果了,甚至觉得自己是有天赋的,不用特别努力就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但实际上,就算你有天赋,你也得坚持做足够的时间才能看到一件事慢慢发生质变,更别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所看到的别人的一夜成名,不过是他做了足够多的努力,积累了足够多的能量,才能在机会到来时脱颖而出,让自己完美的脱胎换骨。就像周星驰,在大红大紫之前,已经跑了无数龙套,饰演了无数路人甲,就是因为他之前跑龙套的种种经历,才能让他在后来的演艺道路上越走越好。

所以,我们要相信,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不用苦命争取,不用辛苦挣扎,该有的都会有,该来的都会来。

最优秀的人,总是不动声色地把事情做到极致

“我不怕我做不到。我害怕我认为我能做到。”

的确,这个世界上最害怕的无能的人都认为自己有能力。

一个有能力的人,无论多么聪明,都不会把自己当回事。

古人说:

“水深无声,人稳。”

水再深,也永远说不清楚;做事沉稳的人,永远不会说自己有多好。

这样的人绝不会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

有个北大的大一新生,刚进大学。当他在登记处看到一位老人时,他对他说:

“叔叔,请您看一下我的行李,我去办入院手续。”

之后这位同学就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而老人在登记处等了他一个小时。

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当这位同学看到坐在主席台上的老人时,昨天那个穿着布鞋的老人并不是一个看门人,而是一位学术泰斗,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

这是一代宗师,文人,却俗得像邻居家的大叔,没有架子和傲气。

他总是穿着中山装,一日三餐,一顿简陋的饭菜。

北大司机班的师傅们说,他们经常接送重要人物,但只有为季老师送行,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尊重。

到了家,季羡林总是在下车前向司机道谢,然后看着司机在家里走远才进屋。

古人说

“天不骄,地不骄。以一切为参照,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一个有能力的人可能看起来没有吸引力,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某个领域的知名人物。

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真正优秀的人,总是不动声色地把事情做到极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1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