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
●●●●●
上了车,她大惊小怪的口气:妈妈你不知道,可神奇的了——我们学校竟然有同性恋!
“可神奇的了”是她最近的口头语。
“你怎么知道 ”我问。
“我今天不是去的晚吗 进教室的时候,在楼道里看见隔壁班两个女生在KISS。”她说,又补充道“真恶心!”
“那也不一定是同性恋啊 !”
“是的呢!我们同学看过她们QQ空间,她们自己也承认了。”
“那是人家的事情。就算是真的同性恋也不能说人家‘恶心’啊……”
“妈妈你怎么这么淡定 要是我是同性恋呢 !”
“淡定妈”一边开车一边淡淡地说:你现在还没有同性恋迹象,好像不会是同性恋。如果是的话,我也只能接受。
●●●●●
春节后的一个清晨,我打车去公司。
出租车开出不足百米,司机看到路边有位身材窈窕穿亮丽群装的女子,就减速,落下车窗问“去哪 ”
他是想如果那位美女顺路,可以捎她一程。我用“滴滴”打车时常常选“可拼车”。
“白沙埠。”一开口,是个沙哑的男声。倒把坐在后排的我吓了一跳,才反应过来,TA不是美女,是个大男人呐。
“不顺路!”司机一加油门,车子嗖一下就窜了出去。
“哎!就是顺路我也不拉啊!这种人,男不男女不女的,不够恶心人的!……”
车上只有我一个人,司机显然不是在自言自语。我“唔”了一声,算是回应。
去白沙埠大概三十多公里,出租车司机都愿意接路程远的活儿。这位司机因为“看不顺眼”那位男扮了女装的准乘客,竟然连钱都不想赚呢。
我想。春寒料峭,气温大概只有几度,这个男人一大清早穿一身女人的衣服,是昨夜刚参加了一场化妆舞会 是同性恋
●●●●●
如果是十年前,甚至是三、五年前,若我的身边有同性恋人,大概我也会生出“真恶心”“不正常”的念头来吧
现在已经不会。
因为跟女儿的一番对话,那天我在朋友圈“预告”,说要写一篇关于“同性恋”话题的文章。收到了五十多条评论留言,一半以上的人说“恶心,看不惯,神经病”。
瞧,如果我的孩子是同性恋,如果我们身边有同性恋,TA们生存的环境是何等艰难。
李银河“拉拉的身份曝光”后,公开写文章称“我在此承认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因为在我看来,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同样正常,在人格上也是完全平等的。”
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我看过的不多,《断背山》、《春光乍泄》,如果张国荣、张丰毅版的《霸王别姬》也算的话,大概只看过这三部。我看到被压抑的人性。
一个人的世界观会随着年龄增长、随着学习和阅读、随着对社会话题的 及深入了解发生变化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异性恋”为主的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便存在几种观点:第一种,认为同性恋是罪恶;第二种,认为同性恋是疾病;第三种,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性恋人跟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这三种观点依次是逐步的进步。
●●●●●
JASON同志是个“左力手”。
小时被发现是个“左撇子”时,大概没少挨揍。据说,每到吃饭拿勺子用筷子使左手,大人就一筷子敲到他头皮上,只好换成右手,大概小时候每次吃饭都苦不堪言。
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周伟,也是个左撇子,老师发现他用左手写字,就罚他到抄写课文,甚至到黑板上用右手拿粉笔写,后来总算是给纠正过来了。相信JASON同志也是在家长和好心的老师的帮助下,才变成了现在“正常的”用右手写字的人。
但给他留下一个不太严重的后遗症——结巴。至今,他一紧张,讲话还容易卡壳。
那是童年时代被强力纠正“左力手”的结果。现在他虽然写字用右手,但拿菜刀切菜、用筷子吃饭还是习惯用左手。我每次看他切菜都觉得不顺眼外加心惊肉跳,唯恐他切到手——所以,要么我不看,要么我来切。
学生时代遇到过一个教工程力学的女老师,用现在的词说是“很知性”的那种。她在讲台上写板书用左手,骑自行车从右边上车,当时觉得她“真别扭”,现在想起她,觉得“太帅了!”也佩服她的家长,居然没有纠正她的“左撇子”。
就象左力手是少数派一样,因为同性恋是少数派(据说只占到总人口的3%-5%),便被认为了是“不正常”。
而少数派常常是没有话语权的。
●●●●●
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宽容。包括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
龙应台曾写过一篇文章,原文我不记得了。大意是:如果你看到一种观点,觉得跟你所受的传统的教育不同,先不要急于反驳,要静下心来静静地想一想,为什么别人提出的是那样的观点。或者再过些年,你就会了解,你所不能接受的所反驳的,并不是原来你以为的样子。
假如我的孩子是同性恋。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能接纳的。
遗憾肯定是有的,但不必自责。因为这并不是家长做错了什么(从小把男孩当女孩养、把女孩当男孩养,会不会是同性恋的成因至今并无科学论断),
如果不能改变,悦纳孩子是同性恋这一事实,按照孩子自身的样子接纳他,只要TA拥有幸福和快乐!
●●●●●
我姓丁,所以叫 啊
写职场、情感文章,做美文分享,偶尔在深夜厨房
2016年践行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快乐一点点!
更多文章查阅历史消息
首先您带他去看过心理医生了吗?要先正确的确定性取向.有时侯这只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暂时情况 如果他真是,为什么不让他做自己呢?如果你要他不断地否定,扭曲,鄙视真实的自己才能生活下去,他今后怎么才能做一个真正自由又快乐的人呢. 但是你也必须要让他学会自我保护措施. 有一个美国连续剧叫"同志亦凡人",里面michael的妈妈debbie的做法可能对你有点启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1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父母为我们选的路,往往是最好走的一条
下一篇: 有一种友谊,只能共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