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我们对情绪管理的这些误解......

夏枯草 2023-07-27 00:51:27

中莹出生于1946年,香港人。除了最早把NLP完整全面地介绍入国内之外,他被认为是华人界NLP学问功力最高的导师之一,他在NLP方面的功力也是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被誉为“华人世界的国际级NLP大师。”

人生的最高境界,也许该是淡定从容里蕴蓄一份积极果敢,宽容大度中包含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然而,身处于繁杂多变的社会,濡染于庸常琐碎的现实,很多人无法从各种各样的情绪中超脱。因此,家庭、生活、学习、工作都受到不良的影响,情绪管理变得非常重要。

人们对情绪的认知存在的误区:

哭泣不是情绪,更不是负面情绪

很多人把哭泣当作一种负面情绪。哭泣不是情绪,更不是负面情绪。一个人在悲伤时的确会哭泣,但是我们也见过喜极而泣、怒极而泣等情况。一个人在十分焦急、担心、激动、恐惧、感激,甚至当内心充满爱、祥和、满足、喜悦的时候,也会哭泣。既然什么情绪里都会有哭泣的现象,哭泣本身当然不是情绪。

“不开心”不是情绪,而是负面情绪的统称

很多人被问及有什么情绪时,会回答说:“不开心。”不开心不是情绪的一种,而是一些负面情绪的统称。世上所有的情绪可以被分为两类:“开心”与“不开心”。这不过显示人们过去很少注意自己的情绪感受,对自己内心究竟是怎么回事所知很少。准确知晓情绪的种类,并不能帮我们彻底解决问题,因为不少人认为:

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我天生就是多愁善感的。”

情绪是无可奈何、无法控制的,既无从预防、又无法驱走——“不知何时才能消除惆怅!”

虽然认为情绪是无法消除的,但同时又要求别人把情绪抛掉——“不要把情绪带回家!”

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外界的人事物——“一见他那个模样我就生气!”

情绪有好坏之分:愉快、满足、安静就是好的;愤怒、悲哀、焦虑就是修养不够——“不准在客人面前这个样子!真丢脸!”

不好的情绪,只有这两个处理方法:不是忍在心里,就是爆发出来——“我有什么办法 不忍,难道发火 ”

情绪控制人生——“最近没有心情,什么都不想做。还是等心情好的时候再说吧!”

事情与情绪牢不可分——“每次他这样我都生气,这十年我过得真辛苦!”

这些都是错误的见解。先不说它们何以错误,想想如果上述信念正确的话,那等于说: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完全由外界事物所控制,而情绪衍生出行为,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效果,这些效果的累积决定了人生里的成就(或者没有成就)。如此,人生岂不总是处于被动、无奈之中 这样一来人如何才能突破困境、有所提升呢

如何对待情绪呢

通常人们认为“有修养”就是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同义词,而“有修养”就是不会在人前发脾气,或者哭出来。其实,那只不过是压抑某些情绪而已,价值很低。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情绪呢

我认为应该把自己情绪感应的幅度尽量扩大。这样,每天中每一件事给我们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我们便完全得到,心中充满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偶然有一次,事情给我们“负面”的情绪,虽然强度很高,但是因为每天所得的喜悦、满足、自豪、信心足够多,我们也能承受了。正面情绪我们充分享受、完全拥有,负面情绪我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去处理,就算人生里的事情一半顺利一半不好,我们也会创造出成功快乐的人生。

情绪管理是一门人生课,人生里每次的经验都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使我们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快乐的未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会抱怨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因为问题总是不断地出现。而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人生、心境开朗、自信十足。

节选自李中莹《重塑心灵》

按“ ”加

原创文章|美文分享|深夜厨房

ID:

新浪微博:@小

情绪管理不等于忍,那什么才是真的情绪管理?

很多人都说一个人脾气好,特别能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自我消化。这种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就是“生活中的好人”,特别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从来不影响到其他人。看似这种人看的很开,很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实际上这样的情绪管理才是最糟糕的,还不如发泄出来。


真正的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当自己的心情被别人打扰时,可以有礼貌并且理智地分析问题,并且将问题大大方方开诚布公地和对方说明。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更是对人与人关系的尊重。一味的隐忍看似是脾气好,实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坏情绪在心里压抑太久了,会对自己的心理甚至身体健康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我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很大的误解,以为你真的不在乎这些事情。但最后如果自己忍不住了爆发了,身边的人还会觉得你莫名其妙,平白无故就发脾气。


所以说有事还是要及时说出来,如果觉得不方便或者开不开口,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善意地提醒对方自己不喜欢这样。所以说,什么事都忍在心里保持表面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并不是什么明智做法,要是自己真的不在乎也就算了,可是心里却已经狂风暴雨了,还要那么艰难地忍着又何必呢?难不成是为了那点不值钱的面子吗?


情绪这件事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不能藏或者无视的。只有正视自己的情绪,坦荡地面对它,才是真正的情绪管理。

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压抑情绪?

实际上,做好“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或许就是,不论生活再怎么累,也记得关注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

该崩溃时,就要发泄出来。

在想要“控制”情绪前,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情绪这个东西。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深海晶想要成为“每个人都需要的人“,因此在职场中不断压抑自己的感受


情绪对于个体来讲,是具有保护意义的。每种情绪都承担了相应的功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

当我们愤怒,愤怒情绪会提醒我们拒绝或者远离伤害性体验;

当我们快乐,快乐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安全的关系;

当我们悲伤,这种情绪又会提示我们内心的某些痛苦需要一个安全的释放通道。

等等。

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破坏性的是我们拒绝情绪所传达的需求,或者对情绪不恰当的管理方式。

面对不同场合,我们会调动不同的心理资源。面对的人员、场景不同,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调动的应对模式也因此不同,导致最终产生的应对方式也不同。

表达情绪的4个层级

情绪的表达方式从低级到高级有几个层次。

第一级,躯体表达。

为什么很多身心疾病,比如癌症,高血压,胃溃疡、免疫系统的疾病......明明是身体生病,却总会跟心理沾上边呢?

因为这些疾病背后,往往有无法表达情绪的压力在做怪。

当情绪不能得以表达时,它并不是就此消失了,而是成为各种压力积存在身体里,对身体器官进行攻击,最终以疾病的方式表达出来,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况叫做躯体化。

第二级,行为表达。

一个人气急了拿起杯子来就摔了,这就是用行为在表达情绪。

行为表达比身体表达要成熟一些,因为当用行为表达情绪时,当事人是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而用躯体表达时,当事人有时根本无法清晰的感受那些情绪的存在。

常常用行为表达情绪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承受各种破坏性的结果,比如人际关系变得很紧张——因为ta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情绪,所以别人也不能很好的理解ta,这会让ta更难以感受和述说自己的情绪,也就难以获得理解和帮助,慢慢的与周围人的关系就会被破坏,周围人也会感觉很受伤。

第三级,语言表达。

这是相对成熟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能用语言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至少说明自己经历了感受情绪、评估关系的安全度、组织语言表达等等内在心理过程——这过程并不简单,所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也并不容易。

很多人无法用语言表达,是因为对于关系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宁愿忍着也不表达。而忍的结果,要么伤害自己,要么因为爆发而伤害对方。

动力性(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求助者发展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一旦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压力释放掉,就不必用行动去表达,也不必伤害到身体了。

第四级,象征性表达。

这是很成熟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大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孩子,用积木不断搭起一座房子,推倒,再重新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用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对于家园失去与重建的种种感受。

(顺便说一句,游戏对于孩子发展健康人格是非常有意义的。)

管理情绪的5个具体建议

当我们对情绪的功能了解足够多后,接下来需要的就是体验情绪,理解情绪的能力。我们对情绪越熟悉、理解越丰富,对情绪的管理能力才越强。

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来自我们内部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越有能力爱自己就越有能力爱他人。当我们人格中有足够多对生命的接纳与尊重,我们也就有能力选择更好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

关于管理情绪,可以试着采用一些简单的小窍门:

1、人际关系中,听比说重要。多关注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才能不被字面意思所扰。而且,共情性的听,本身就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避免情绪化的处理事情,从而把事情越搞越糟糕。

3、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先对自己叫停,数上十个数字之后再开口,往往情绪的伤害性就没有那么大了。

4、试着直接表达,而不是期待自己什么都不用说对方就能明白。这样的期待只能带来对双方的挫败。

5、最最重要的,成长自己的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越健康时,就越有能力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做真实的自己。当一个人越真实面对自己时,与他人的关系会越轻松。

愿我们总能和自己的情绪温柔拥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1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