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明武宗应州大捷:到底是一场被抹黑的胜仗,还是被粉饰的败绩?

食养人 2023-07-27 00:14:33

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二月十三日,大学士杨廷和率领文武大臣,在京师德胜门外张灯结彩。欢庆威武大将军朱寿(明武宗),指挥明朝将士击破鞑靼,凯旋回京。大臣们一直等到晚上,才看见明武宗骑着高头大马,戎服佩剑的赶过来。接过杨廷和斟的庆功酒一饮而尽后,明武宗兴奋的告诉众臣说:我在榆河跟鞑靼作战的时候,亲手斩杀了一名敌军。“朕在榆河,亲斩虏首一级。”(《明武宗实录》)这个战况能够严重到,明武宗亲自上场砍人的战斗,就是他亲自挂帅的应州大捷。不过关于应州大捷本身,到底是一场被粉饰的败绩,还是一场被抹黑的战斗。咱们今天就来捋一下。1、明武宗是什么时候赶到战场的 明武宗在正德十二年九月末的时候,抵达山西大同的阳和前线,不久五万鞑靼骑兵也随之内犯。当然,这五万鞑靼骑兵并不是直接进犯阳和的,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明武宗在阳和。五万瓦剌骑兵的目标是玉林,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打秋风,并没有想过会跟明军发生激战。但是明武宗不这么想,好不容易赶上这次出手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过。于是明武宗亲自进行了部署,并且要求明军主动出击,寻找鞑靼主力进行决战。“虏五万余骑营玉林,将入寇,上在阳和。闻之,命诸将分布要地。”(《明武宗实录》)十月初,五万鞑靼骑兵分道南下劫掠,在孙天堡扎营的时候,诸路明军进行了主动反击。“既而虏分道南下,营于孙天堡等处,勋、輗、钰、镇率所部御之。”(《明武宗实录》)这里的勋就是大同总兵官王勋;輗就是副总兵官张輗等人。此时双方顶多是小摩擦,还没有爆发成激烈的团战,而此时的明武宗还在阳和驻跸。真正的战斗爆发于十月初一这天。“甲辰,勋遇虏于绣女村,督军步战,虏南循应州而去。”(《明武宗实录》)大同总兵官王勋在大同城外的秀女村,与鞑靼骑兵撞上,双方二话不说就开打。王勋带领明军进行步战,鞑靼骑兵最后主动撤退,并且前往应州方向。王勋部并非全是步兵,其实是有相当比例骑兵的;之所以督兵步战,主要是一种结阵防御的措施,并不是脑子短路不跨马冲锋的。“总兵官王勋在应州,督军下马步战,始能固守营垒,不为贼所蹂烂。”(《皇明经世文编·为告领马匹事》)王勋面对鞑靼的骑兵的冲击,其实只能以步兵结阵防御,并没有主动攻击的优势。不过好在王勋没有被打垮,鞑靼骑兵也不是来打仗的,所以几次交手没有战果后,就主动选择撤退了。王勋等部随即集合起来,也跟随鞑靼骑兵,前往应州方向。十月初二日,王勋等人明军主力,在应州城北的五里寨,再次跟鞑靼骑兵撞上。双方这次的厮杀就比较激烈了:“复遇虏于应州城北五里寨,战数十合,颇有杀伤。”(《明武宗实录》)因为是明军主力集合在应州城外,所以这次跟鞑靼骑兵打得有来有回,而且对鞑靼骑兵造成了不少杀伤。但是,明军主力显然机动性不如鞑靼,所以激战到傍晚的时候,王勋等人就被包围在城北了。“薄暮,虏傍东山而退,仍分兵围勋等北。”(《明武宗实录》)随后因为天晚,双方就进入了对峙状态,并没有在爆发战端。不过此战鞑靼兵肯定有伤亡,但明军的伤亡也不会少,不然就不会被包围了。十月初三日拂晓,因为突起大雾,鞑靼骑兵害怕被明军突袭,所以主动解围了王勋部明军。不久,延绥副总兵朱銮,和守备左卫城都指挥徐辅,带兵所部明军赶来增援。但这一天双方没有爆发战斗。十月初四日,王勋等率兵出城,结果在应州城外的涧子村,又跟瓦剌骑兵撞上了。没话说,双方又是一场恶战:“勋等出城,遇于涧子村,大战。”(《明武宗实录》)涧子村之战的规模,是远超前面的秀女村之战,以及应州城北攻防战战的。因为就是在这一天,明武宗朱厚照才从阳和,率大军加入团战。2、明武宗真的差点被鞑靼俘虏吗 王勋与鞑靼骑兵大战于涧子村时,附近的诸部明军立马赶来增援。驻扎聚落堡的辽东左参将萧滓、驻扎在天城的宣府游击时春、驻扎在威远的平虏游击周政等,前后带本部兵马就如战斗,战场规模立马扩大。按说此时的明军兵力,是远超与鞑靼兵的,甚至是对鞑靼实施反包围的好机会。如果能以王勋部位诱饵,外围明军能够将鞑靼兵困住,然后里应外合的夹击,鞑靼兵多半是要主力受损的。明军也确实是这么干的。但关键是鞑靼兵也不傻,他们知道明军的战略意图,所以是不可能让明军合围的。“虏以别迎敌,我军不得合。”(《明武宗实录》)鞑靼人立马分兵阻击,尽管兵力上占有优势,但战斗力确实不如鞑靼兵。所以里外夹攻鞑靼的计划,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了,甚至可能会被鞑靼人逐个击破。当然,不得不说的是,鞑靼兵是真没想到明军会集合这么多,也没想到明军的战斗意志这么强。毕竟明军是很少动员这么多兵力,来跟打草谷的鞑靼兵玩命的,就属于是很意外的。由于增援的萧滓、时春等部明军,无法完成对鞑靼的战略包围,而且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投入战斗。所以身处阳和的明武宗,终于等来了他的勇武之地;他得知战况之后,立马率领聚集在阳和的明军预备队,与内外提督监督太监张永、宣府总兵官朱振等人,风风火火的杀到涧子村增援。“上乃率内外提督监督太监张永、魏彬、张忠、都督朱彬,及振、杰、玉、钦、勋、英、隆、雄、参将郑骠等兵,自阳和来援。”这支明军可以说是最后的机动兵力,也算得上是武宗手里的底牌了;一旦打出去,要么就是赢得盆满钵满,要么就是输的裤衩子都不剩了。但不管是赢是败,鞑靼兵已经被拖在涧子村,这是围歼他们的绝好机会。这是很值得放手一搏的事,如果真的在这里全歼他们,明武宗肯定是能名留青史的。所以明武宗就堵上了全部家当,除了部分用于防守的兵力外,他全部带到了涧子村战场。由于是明武宗亲自挂帅,所以参战的明军战斗力都极其旺盛,真的是拿出命跟鞑靼兵拼。对于被包围的王勋部明军,以及被阻击的萧滓部明军来说,更是能激发无限斗志。毕竟是皇帝亲自挂帅来搭救他们了。无论换做是谁在现场,都能激动的肾上腺素飙升吧 “众殊死战,虏稍却,诸军乃合。”(《明武宗实录》)尽管是一场殊死决战,但是明军战果并不好,因为他们没有完成围歼鞑靼兵的规划。鞑靼兵只是鉴于明军新来了一波生力兵,在自己人数不占优势,而且天色已经变黑的情况下。进行了战略收缩而已,只是稍稍退却;明军投入的主力既没能全歼他们,也没能把他们围困起来。所以围歼计划就属于是破产了。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毕竟他们成功实现了会师,顺便把被包围的王勋部捞出来了。夜里,明军与鞑靼兵分别驻营休整,没有再爆发战斗。明武宗就把自己乘舆,安置在了涧子村前线;其实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决定,危险程度绝不亚于明英宗驻跸土木堡。这都不是离前线近的问题了,就是已经在最前线了。如果让鞑靼兵知道明武宗在这里,估计他们会不计损失的冲锋,甚至会摸黑进行突袭。到时候明军虽众,但能不能抵御就是个问题了。好在鞑靼人不知道这事。不过这确实表示出了明武宗的抗敌决心,把自己的大营驻扎在阵地上,说明他已经做好了对峙与厮杀下去的准备。这绝对是能鼓励明军士气的,比英宗那个废柴好太多了。涧子村之战,明军先后投入了三波兵力,但仍然没能对鞑靼兵进行重创。而且此战估计明军确实会伤亡很多,鞑靼人大抵也是伤亡相当,所以双方都选择了休整。十月初五日一早,休整完毕的鞑靼兵,主动对明军阵地发起冲锋。那没话说,正合明武宗之意,于是双方再次开打。“虏来攻,上复督诸将御之,自辰至酉,战百余合,虏乃退。”双方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厮杀到下午六七点,整整打了一百个来回,才以鞑靼人的主动撤退而结束。这一天的厮杀,双方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旗鼓相当的,因为明军主力全部集结了。跟昨天的添油战术相比,明军至少是占有人数优势的,所以才有大战百余合的资本。当然,厮杀一整天,明军的伤亡也不会小,鞑靼兵的损失也不会小。但鉴于鞑靼人不是来决战的,跟他们打草谷的构想不同,所以没必要在这里纠缠,就主动撤离战场了。这一天的战斗,应该是没有什么战略战术可言的,几万大军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厮杀。估计双方都施展不开,只能是混战在一起玩命,谁都占据不了绝对的优势。但明军尤其是明武宗的情况,可能会更危险一点,因为他把自己的乘舆放在最前线。鞑靼人再傻也知道这里有大人物吧,所以他们才会不余遗力的厮杀,就是想把明武宗给端掉。当然明军也不是泥捏的,尽管鞑靼骑兵冲锋到了明武宗的乘舆前,但还是被明军给杀退了。《明武宗实录》总结这一天的战斗道:“乘舆几陷。”说实话,明武宗能被鞑靼兵冲到眼嘛前,那是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他太显眼了嘛,鞑靼兵肯定是会朝他招呼的。而且他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靠前了,就算鞑靼兵不知道他的存在,正经的冲杀几个回合,打穿明军的阵型也不是难事。所以明武宗差点被砍,实在是属于正常范围内。只能说是明武宗福大命大造化大了。而明武宗口述的自己在榆河,亲手斩杀了一个鞑靼兵,应该就是在这场战斗里。因为附近根本没有叫榆河的地方,如果不是明武宗记错了,就是史官们写错了。3、应州大捷真的被抹黑了吗 十月初六日一早,鞑靼兵主动向西退去,明武宗立马带领明军跟了上去。毕竟他真的很想毕其功于一役,这属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鞑靼兵且战且退,明武宗带兵把他们追赶到平虏、朔州一带,明武宗想在这里再进行一次决战。但是天意不允许,因为突然刮起了大风,吹得飞沙走石、黑烟动地,明武宗只好无奈的撤退。“追至平虏、朔州等边。上复进兵,会天大风,黑雾昼晦,我军亦疲困,乃还。”(《明武宗实录》)尽管对于明武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他确实跟鞑靼兵血战了一场;而且表现的可谓是极其优秀。敢把自己的置身与战场最前线,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皇帝胆子这么大;更没有几个皇帝敢在敌军冲到眼皮底下的时候,拔出刀剑跟他们血拼。不管明武宗的其他人品如何,但明武宗属实是条血性汉子。他当真是配得上“武”这个庙号。因为鞑靼兵的撤退,所以应州之战基本就结束了,明武宗也高揍凯歌的返回大同。关于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存在极大争议的,因为双方的战损实在是令人发指:“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明武宗实录》)这也是就是所谓的,双方十万大军互砍一天,居然才战死了不到一百人的“笑话”。所以不少明朝历史爱好者认为,明武宗的战绩被抹黑了,都是文官们干的丑陋勾当。那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了,明武宗这样的战绩,其实就属于是正常范围内的。因为明军战功中的“斩首”,跟实际杀敌人数是两回事!两者绝对不能画等号。在明朝的军制当中,军功主要是靠斩取敌人首级体现的;但并不是每个被斩杀的敌人,他们的首级都能被当作战功呈上去;很多时候明军都割不到敌人的首级。比尔万历第一次抗倭援朝的时候,提督李如松前后与倭寇进行平壤大战、收复开城之战、碧蹄馆之战、焚烧龙山仓之战等激烈战斗,结果给万历报战功的时候,才割了几个倭寇首级啊 “朝廷为岛夷陷没朝鲜,命将兴师三载,功成全复,与国树我藩篱。前后斩获首级一千六百余颗,功可嘉尚。”(《明神宗实录》)前前后后痛击倭寇那么多次,最后才斩获了一千多个首级作为战功,您敢相信这是明军入朝作战的全部战绩吗 压根都不可能的嘛。就平壤一战,都得是这个斩杀数目的七八倍;所以斩首数真的不等于实际杀敌数。就这一千多个首级,在万历看来就是大功一件,是特别值得表彰的事。那您说明武宗跟鞑靼兵,在涧子村血拼了两天,才斩获十六个首级;是不是也情有可原 毕竟从十月初一开始,其实都是鞑靼兵在压着明军打,明军基本是处于防御的状态。就算真的击毙了众多鞑靼兵,他们也没有割取首级的机会啊。况且鞑靼人还有收尸的习惯,所以明军就更没有多少机会割首级表功了。而在明武宗就如团战后,因为双方动辄就是厮杀一整天,天色变黑就收兵,将士们哪还有割首级的机会啊 十月初六鞑靼兵撤退后,明武宗马不停蹄的带兵追杀,就更没有割首级的机会了。等到明军获胜后想去割首级了,基本也找不到多少尸体了。所以斩首数少情有可原。而且这十六个敌军首级,压根就不是给明武宗表功的;而是给他手底下的将士表功的。不过明军死伤六七百人这事,应该也不太可能;毕竟双方玩命互砍了两天,而且明军主要是步兵对骑兵,所以这个数据应该是为尊者讳了。所以《明武宗实录》的战绩,不但没有抹黑他,反而是替他有所遮掩“粉饰”的。但明武宗参与的应州之战,的确是一场大捷,毕竟是把鞑靼兵打跑了。而且是对鞑靼兵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不过明军的伤亡也不会小,但总体的战略规划达到了。关于明军的伤亡被粉饰的事,也不是我瞎猜的。明武宗得胜还朝后,特意在奉天门炫耀自己的战功,把缴获的鞑靼人兵器展示给群臣看。其他大臣都是在拍马屁,只有兵科都给事中汪玄锡极其愤慨,指责明武宗是无端粉饰:“前日应州之役,杀掳人民,难以计数。六军之众,折损亦多。淂失相较,实为悬绝,君臣动色相贺,不知丑类退还部落之时,亦有大赉如我中国之为乎 ”(《明武宗实录》)意思就是明武宗主导的应州之战,明军实际伤亡很惨重,跟鞑靼兵的战损比相当悬殊。你武宗不知道反思自己,还在这跟大臣们兴奋的庆祝;那些损失小的鞑靼人,在撤回自己的部落之后,他们也会像咱们这样大肆庆赏吗 但明武宗并没有答复。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