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各地藩镇拥兵自重,正所谓乱世出英雄,由于军阀之间相互混战,涌现出很多英雄名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就是铁枪将王彦章,和高思继并称为天下第一枪。希望大家喜欢!
王彦章,字贤明,父亲王庆宗。王彦章少年从军,一起从军的大约有一百人左右,需要一个做队长。王彦章毛遂自荐,自己要求做队长,开始大家并不认同,大家觉得都是一起从军的,你有什么本事来担任队长,我们凭什么要受你的指挥。于是大家提出可以比试武艺,王彦章便向大家展示了一番武艺被众人称赞,又提出可以试试脚上的功夫,说完之后自己光脚在蒺藜上走了三五趟,众人无不惊讶,最后无人挑战,纷纷同意让王彦章来做队长。
此事被朱温得知后,深深觉得王彦章是一个可塑之才,因此开始提拔重用王彦章。王彦章跟随朱温征战沙场,屡立功勋,由于善使一杆铁枪冲锋陷阵,人称“王铁枪”。朱温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杀害夺得帝位,派遣王彦章镇守邺城,防止晋军攻打,魏州人叛变投降晋国,致使王彦章处境十分艰难,只带领五百骑兵抵御晋军主力,在王彦章带领下井然有序的撤离战场,但是王彦章的家属被晋军俘虏,因此晋军不断地劝降王彦章,王彦章将晋军使者斩杀,誓死不降。
回朝之后的王彦章受到后梁皇帝的封赏,并带领大军和晋军在黄河岸边多次决战,王彦章的一杆铁枪杀得敌军闻风丧胆。此时晋军大将李存孝已死,李嗣源便用激将法将隐居山东的“白马银枪”高思继请回战场,这高思继的枪法也是相当精妙,只见阵前两员战将枪枪相对,正所谓旗鼓相当,将遇良才,二人枪法都是非常精湛的,大战三百回合而胜负难分,由早打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王彦章回营之后与将士商议如何击败高思继,经过一番探讨之后王彦章决定采用骄兵之计,第二日交战,故意卖个破绽,引诱高思继前来追赶,王彦章一记回马枪将其刺于马下,再一枪结果了性命。后来由于朝中奸佞赵岩、张汉杰等人屡次向皇帝进谗言,致使王彦章的战略得不到朝廷的采纳,导致大军败退,后梁丧失了黄河岸边的许多领地。后梁皇帝开始渐渐疏远王彦章,直到后唐大军开始攻战郓州,朝廷才再次启用王彦章。
王彦章带领大军来到滑州,王彦章采用突然袭击的战术,迅速占领得胜口的南城。后唐大军在李存勖的带领下,向王彦章发起攻击,均被王彦章打退,次日两军对垒,后唐大将夏鲁奇挑战王彦章,夏鲁奇原在朱全忠帐下效力的时候见过王彦章,便劝王彦章归降后唐,被王彦章婉言拒绝。二人交手,王彦章手持铁枪刺向夏鲁奇,夏鲁奇用一杆马朔,武艺非凡,二人经历一场大战,双方大战了一百回合,由于夏鲁奇了解王彦章枪法,所以趁其不备,一朔将王彦章刺伤,将其生擒回营。
李存勖等人仍然对王彦章不舍得杀死,多次来劝说王彦章投降,遭到拒绝,最后李存勖得知王彦章决议不降,命人将王彦章杀害。可怜一代猛将命丧九泉。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王彦章多厉害?
铁枪王彦章并非浪得虚名,一杆铁枪在手,战场上几乎无敌手,在前面的章节上,已对王彦章进行了篇章介绍,对他的武艺和勇猛进行了概括,本文再简单介绍:
王彦章作为朱温手下大将,率领十万梁军对峙晋王李克用率领的号称百万的大军,仅用十万兵卒,将李克用的百万大军阻拦;并且战阵中罕逢敌手,经此一战,王彦章声名崛起,成为一方令人谈之色变的无敌战将。
演义中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大规模的描写,对王彦章所斩之将多进行了描述,侧面烘托和刻画王彦章的勇猛;梁晋双方对阵鸡宝山,一战下来,王彦章斩杀晋军数十员大将,逼得已八十多岁的晋王李克用亲自披甲上阵,仍然丢盔弃甲而逃。
仅率十万梁军就打得百万晋军毫无还手之力,可见其勇猛不凡。
虽然王彦章不凡,但跟天下第一将李存孝相比,却仍有不及。
(二)王彦章李存孝谁厉害?
如果对演义文学不了解,将二人相作比较,可能就会显得困难;其实,要将二人比个高低,弄清楚谁更厉害?并不困难,在演义中,就单独有一篇章对二人相遇进行了描写。并对二人的武艺比试的过程和结果都进行了描写。
演义二十二回中,晋王李克用讨伐黄巢功成,黄巢最后兵败自刎,李存孝因功劳被封为大唐护国勇南公,巡视河北,一方面安抚百姓,一方面搜剿余党,在到达寿章县淤泥河时,就遇到了王彦章。
此时的王彦章尚且籍籍无名,只是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且还是臭名声,是个山贼强盗,拦路收过路钱的;王彦章自恃武艺高强,勇力过人,从不把人放在眼中,自号:浑铁篙无敌,一根铁篙有一百二十斤,看起来确实不凡,但于李存孝而言却并非如此。
李存孝经过此地,王彦章自恃勇猛无敌,拦住李存孝就要强收过路费,说:速献买路钱,放你过去。李存孝报了自己名号后,王彦章看他长相,心里有些轻视,勇猛无敌大名鼎鼎的李存孝长得这么矮小瘦弱,一点也不威武豪迈,要强收过路费。
李存孝并没有愤怒,而且还蔑视王彦章一百二十斤的兵器太轻,说:你兵器只有一百二十斤,我哪来的钱给你当过路费;这一听,王彦章就怒了,我自号无敌,你却如此藐视我?谈不拢?就动手,一打起来,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王彦章大怒,双手举篙向李存孝打去,李存孝只一只手就攥住铁篙,用手一拖,连铁镐带王彦章一起就拖了过来。又一用力,又连人带铁镐摔出百十步远。
对于王彦章而言,这是赤裸裸的打脸,我自号铁镐无敌,结果你一个回合把我拖来丢去,这太丢脸了。心里不服气,从淤泥里爬出来,又去追李存孝,非要报仇。
结果又只有一个回合,王彦章又败了;王彦章用枪刺李存孝,李存孝用搠轻轻一打,王彦章就招架不住。还非常蔑视的说,本来要打死你,但看你没什么本事,就饶你一命。李存孝这话说得太严重,把王彦章说得尊严扫地,顿时心灰意冷,灰心丧气。放声大哭。
五代十国的历史,现在看起来有点像小说,可能是因为那个时期战争实在太频繁,各国的史官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在领导的要求下,不断夸大自己手下的实力导致的吧;也有可能是历史的断层,后世直接将残本小说当成历史了。
现在来看看那段记载并不严谨的类似“小说”的时期,有哪8大名将吧:
TOP、8 石敬瑭
石敬瑭早年喜欢读兵法书,而且非常崇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和汉朝名将周亚夫。后来成为李克用义子李嗣源麾下的一名战将,李嗣源非常器重石敬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让他统领自己的亲军精锐骑兵“左射军”,号称“三讨军”,视他为自己的心腹之将。
石敬瑭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这石敬瑭勇猛异常,多次在危难之中救李嗣源,因此名震天下;后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双方互相猜忌。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TOP、7 高行周
高行周乃是顺州刺史“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出身军伍世家,因父亲高思继被王彦章挑死,十三岁便到鸡宝山投奔唐军,被委任为先锋。他搦战梁军,连杀尚让、齐克让、景祥三将,大战王彦章,用虎掌金锤打得王彦章抱鞍吐血而走。王彦章败走狗家疃,在五方五帝阵被逼得自刎而死。
之后高行周率军灭后晋、抵御契丹;在郭威建立后周后,高行周加拜“守尚书令”,所食封邑增至一万七千户。郭威尊重高行周是“耆年宿将”,对他倍加崇礼,每赐诏书从不直呼其名,只以其王位(齐王)相称。后来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成为北宋开国功臣,娶宋太祖之妹燕国长公主,官至太师、武胜军节度使,封冀国公。
TOP、6 王彦童
王彦童乃是王彦章的弟弟,与其兄一样异常勇猛,乃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在与晋王李克用的会战中接连杀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却在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时,被李克用的军师周德威用计,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惊惧气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按理说王彦童排名不会如此靠后,但是因为王彦童出场时间实在太短了,而且如果两兄弟同心协力作战的话,想必除了李存孝这个堪比李元霸和项羽一般的人物以外,可以在整个战场横着走了。
TOP、5 刘知远
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心腹,数次不顾身死救李嗣源;而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因而成了石敬瑭的心腹;后来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假借契丹军的力量,消灭后唐,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的帮助,石敬瑭不惜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契丹,并称比他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
石敬瑭死后不久,契丹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将后晋灭国;刘知远遣牙将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诏令褒扬嘉奖,称刘知远为儿子,并赐给一根木拐。契丹军进入中原后,到处以“打草谷”的名义掠夺财物、杀害无辜百姓,中原地区人民反抗不断,耶律德光被迫北撤,刘知远乘机复国,并一统中原,建立后汉。
TOP、4 高思继
高思继是四季拳创始人,也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人称“白马银枪”,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和兄弟高思祥皆以武勇称。初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戍将。后归李克用,拜为中军都指挥使,昆仲分掌燕兵。
在与王彦章的第一次交锋时,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并使回马枪杀之。不过高思继的后代颇为有出息,儿子高行周勇武不下于高思继,孙子高怀德乃是北宋开国功臣。
TOP、3 王彦章
王彦章乃是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威震五代各国。
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但最终还是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
TOP、2 史建瑭
史建瑭是九府都督史敬思之子,出生将门,在李克用的关照下和征战中逐渐崭露头角得到器重;瑭每战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为一员屡立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世称“史先锋”,因功授检校司空、改任贝、相二州刺史。擅使一口花刀,曾与王彦章有过一战,两人大战二百合后,史建瑭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公元921年,镇州大将张文礼叛变,李存勖命阎宝征讨镇州,史建瑭为前锋马军都将。八月,攻下赵州,俘获赵州刺史王鋋并进逼镇州。史建瑭在镇州城下作战中为流矢所中,医治无效,卒于军中,时年四十六岁。史建瑭为李存勖消灭诸雄,统一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TOP、1 李存孝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五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李克用深感有负于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温趁势而起。
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真真假假,本身记载都有很多矛盾之处,所以是很多小说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因为根本无法详细去考究真实与否;所以不必当真,当成正史去考究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王彦章,后梁名将,常作为部队先锋,奋疾如飞骁勇善战,为后梁立下不少功劳。而且为人忠贞,最后被后唐抓住但却宁死不降,其气节被世人所崇敬。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王彦章简介和王彦章大战李存孝怎么样。
王彦章简介
王彦章祖上均没有担任官职,他年少时喜武力,好练枪,便四处学习枪法,而且王彦章的力大无穷也深受他人敬畏。年轻时王彦章初加入朱全忠的军队时便凭借着双脚能走荆棘之地而当上队长,之后便屡立战功受重用。
公元913年,王彦章官至潭州刺史,公元915年任命镇守魏州平定叛乱,因此家人被晋朝俘虏并善待,以此说服他投降,但是王彦章杀死晋国使者毫无投降之意,于是几年后其家人被杀。公元916年,官为郑州防御使。
公元921年,常年与晋国的对抗中,王彦章均担任后梁军的前锋,征战沙场,为后梁立安稳扛着重担,被封为“开国候”。
朱友贞听信谗言,不重任朝廷要员,加上王彦章痛恨奸臣扰政于是被排挤不重用,公元923年后唐崛起占领郓州,朱友贞不得不重新启用王彦章,王彦章以其谋略和勇力三日夺回北城,后梁军士气大涨。
同年,赵岩、张汉等小人得知王彦章大胜忧己命便向朱友贞进谗言,毁其望夺其权,被迫回家。后唐再举进攻,后梁已经衰败不堪便只能派王彦章出战,于是王彦章带着剩余五百名战力无奈被俘。
公元923年,后唐惜其才愿厚待招降,王彦章对后梁忠贞宁死不降,故被后唐斩杀,享年六十一。
王彦章大战李存孝怎么样
王彦章家中并没有为官者,加上年幼时的王彦章喜好枪法,便四处求学加上他的一身勇力为大家所知。而且身处唐末时期,四处均是战争,民不聊生,混乱不堪。迫不得已王彦章当起了水贼,但其性格豪气正直便过着劫富济贫的生活。
一次,王彦章正在做买卖,正巧遇见李存孝的兵队路过,王彦章得知是江湖上传说力大无穷、勇猛且武艺高超的李存孝便心生斗意,想要会会这天下第一猛将。
于是王彦章拦住唐兵,还对李存孝一阵鄙夷,还表明要多走他天下第一猛将的金牌,于是举起他重达120多斤的兵刃砸向他,不想李存孝徒手接住,抓着兵刃一使劲将其往外扔,这时抓着兵刃的另一头的王彦章便被连带着甩进淤泥之中。本想走的李存孝却再被站起来的王彦章叫嚣,觉得他是条好汉,便再会会他,这次王彦章被李存孝拧成了麻花摔下马来。
王彦章大战李存孝以失败羞愧告终,他便发誓只要李存孝在,他便不出仕途。
以上便是王彦章简介和王彦章大战李存孝怎么样,王彦章胆识过人,勇力也不低,为后梁立下汉马功劳,但是后梁却因小人谗言被毁,王彦章也因此不被重用,到重新起用时也已来不及挽救衰败的国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9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柷活得有多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