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露头角唇舌鼓
1883年7月,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到了阔别近五年的家乡翠亨村。
四年的在校学习与见闻,大开了孙中山的眼界。博览群书,使他了解了世界之大;中外的对比,让他看到了自己国家的衰败。
回到家乡后,孙中山积极主动地和父老乡亲接触。同时,攻读国学,和青年朋友泅水,学枪法,习体操。
茶余饭后,借聊天之际,孙中山开始了自己的“大炮”之旅。
他一面介绍檀香山的风土人情,自己几年来的所见所闻,一面抨击中国政治的腐败和社会风俗的恶劣,宣传社会改革的必要。
他滔滔不绝的宏论,总能吸引很多人,大家一个个睁大眼睛,钦羡而好奇地听着,还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
孙中山越说越来劲,越说越兴奋,他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们解释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一些济世利民的措施和方法。
丰富的见识加上热情的鼓吹,使孙中山赢得了村民们的钦佩。这位从西洋回来的见识颇多、又热心于改造乡政的年轻人,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孙中的也初次体会到演讲的魅力,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当时,翠亨村的主事者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出席者都是村中长老。孙中山作为少年,应邀出席,在因循守旧、长者为尊的封建宗法统治下的落后农村,显得着实不易。
孙中山个人觉得,是自己的宣传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他越是演讲,思想越敏锐,感触越丰富,宣传也越来越激烈。
目睹朝廷的横征暴敛和劳苦大众的水深火热,孙中山痛心疾首地问道:“衙吏每年来好多次,每次都要交纳名目不一的税钱。收了钱,不办事,一不修桥补路,二不建造学校!钱到哪里去了 ”
孙中山陷入了深思。有一天,孙中山问乡亲道:“中国最有权势的是谁 ”乡亲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皇上!”
“这皇帝啊,不是我们汉人,是满洲人!”干脆揭穿皇帝的老底再说!
想到这里,孙中山激动起来,他大声说:“强迫我们剃发留辫的是满洲皇帝!强迫我们缴纳税钱的是满洲皇帝!放纵贪官污吏欺压我们的还是满洲皇帝!不管大家死活的还是满洲皇帝!”
“海归”一族的孙中山,已经开始反思中国落后的根源,而且,他敏锐地认识到,皇帝,才是大家受苦受难的罪恶根源,而反清排满才是头等大事。
但乡邻们是麻木的。他们当然知道孙中山说得对。然而,这样的论调,他们还是不敢随便附和的。
普通老百姓怎么能直斥官府、非议天子呢 那是掉脑袋,灭门诛九族的大事!至于皇帝是汉人还是满洲人,倒是其次。
于是,在孙中山慷慨激昂的关键时候,深谙生存之道、祸福之理的父老乡亲,一声不吭。从最初的默默听讲,到随后的悄悄走开,没有一个是孙中山的铁杆拥趸。
孙中山并不气馁,听众之中,总有坚持到底的,那是他的年轻朋友们。其中,有三位是他意气相投的好哥们,他们是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
仅仅从这三个热血沸腾、祈愿革新的同龄人身上,孙中山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看到了变革祖国的生力军。
2.救人遑论男和女
1886年夏天,20岁的孙中山迈进南华医学堂的大门。广州博济医院于1835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20年之后,即1855年,开始附设南华医学堂。一开始只招男生,到1879年才兼收女生。学校开设20多种课程,教科书都是从西方医学界翻译过来的名著。
南华医学堂有个奇怪而不成文的惯例,即男女虽然同学但座位泾渭分明。更令人奇怪的是,男女生中间还施以帐幔,有道是说话之声相闻,同学不知其貌。
更有甚者,学习妇科时,教师只带外国学生和中国女生实习,而来自中国的男生却被拒之门外!
妇科实习时,孙中山和所有的中国男生都被排斥在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外国男生大摇大摆地进出妇科诊室和产房。
孙中山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所有的中国男生都心安理得,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找到任课老师理论,却坐了冷板凳。
孙中山气冲冲地来到院长办公室,劈头就问:“院长大人,同是学生,为什么歧视我们,不许我们参加妇科实习 ”
嘉约翰院长吃了一惊,正想发火,抬头一看,原来是老朋友喜嘉理牧师介绍来的学生,便耐住性子说道:“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外国男生一样,参加妇科实习 ”孙中山毫不畏惧,掷地有声,不满和不解充溢着每一个字符。
“为什么 ”院长不禁笑了起来,“贵国不是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吗 不是常言道‘非礼勿为、非礼勿视’吗 学校的做法,正是出于尊重你们中国人的古老习惯。”
孙中山意识到,施展自己辩才的时候到了。以往看的那些国学,现在要派上用场了。
他清清嗓子,像张仪苏秦一般侃侃而谈起来:
“所谓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为、非礼勿视’,确是我国的习惯。但是,这是陋习,应该加以铲除。
“我国还有许多不良习惯,统统都得改。我们中国人学习医术,就是为了治病救人。治病救人,是不该区分男女老少的。
“难道我国妇女有病,男医生就可以置之不理,任其遭受病痛的折磨 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的苦痛,难道我们还能够以遵守陋习为借口而心安理得 这显然有悖于医学治病救人的宗旨!想必院长大人也是不会同意的。
“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所以,即使按照我国的经典旧说,男女授受不亲,面对救死扶伤,也要抛到一边!”
这番高谈阔论,有理有据,有张有弛,既阐发了医学的终极关怀,又纠正了外国人对于中国固有文化的断章取义。
嘉约翰院长由衷地赞叹,他实在没有想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学生,竟然会有这样深刻的见解。
是啊,在医生的眼里,只有病人,何曾区分男女!院长不仅不准备驳斥这个年轻人,反而觉得,自己居然也忘记了医学的最高追求。
孙中山这一番话,对他犹如醍醐灌顶!院长缓缓地站起身来,喃喃自语:“荒唐!荒唐!”随即,他静静地看着孙中山,几秒之后,十分痛快地宣布:“上次减免学费,我未能为你破例。今天,我愿意!”
消息传出,同学们个个欢欣鼓舞,对于孙中山的胆大识高,能言善辩,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此小小事件,孙中山得以学习接生技术。谁能想到,今日一言,日后居然真的救人一命!
翠亨村村民、孙中山孩提相识陆天祥曾口述如下故事:
1892年,孙中山学成医业后回家。一天,陆坛生的妻子难产,没有人接生。虽有几个老妇人帮助,但因不懂医术,束手无策,家人十分焦急。
孙中山细心检查产妇腹部后,也不用什么药械医治,只是抓着产妇肩上的胛骨,在床上抖几抖,产妇即舒服多了。不久,婴儿就产出了,母子安然无恙。
婴儿取名“细麟”。后来的陆天祥讲述此事时,当时的婴儿已经六十多岁,且旅居檀香山。
3.医刀岂堪救国任
孙中山入读广州南华堂医院后,始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广交社会各界人士。为人十分慷慨的他,一旦身上有点余钱,就召集各种人士外出喝茶聚餐。
教师、学生、工人、商贩,都在其招纳聚会之内。一入座,孙中山便侃侃而谈,大谈中国的种种旧礼俗旧习惯应当革除,大谈中国的现状是如何危险,国人应当起而自救。
他只顾自己谈得起劲,也不问别人是不是理解、是不是赞同,甚至也不问别人是否在听。
每次大家酒足饭饱,便陆续闪人。但孙中山还是收获了一个知己,他叫郑士良。
郑士良说,人家给你起个外号叫“大话书生”呢。
“我是‘大话书生’,你是‘大话听众’了。”孙中山的豁达与幽默,让郑士良更为钦佩,两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在广州,孙中山觉得知音难觅,加之香港的言论更加自由与活跃,希望会找到更多的朋友与知音。于是,他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
在这期间,孙中山广览书籍,种类繁多。常常读书读到深夜。
随着学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孙中山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
“中国无良好政府,办事必不能成”,孙中山这样想着,更激发了他进行革命,改造中国的愿望和决心。他的革命意念越来越强,革命宣传鼓吹越来越活跃而激烈。
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孙中山便借助香港的自由氛围,以学堂为鼓吹之地,无所顾忌地向同学们“大放厥词”。
于是,太平天国的轶事,其领袖的英雄事迹,便成为孙中山演讲的主题之一。孙中山推崇洪秀全,称之为“反清第一英雄”,并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极表惋惜。
与此同时,他自封为“洪秀全第二”,表达了要从事于太平天国英雄未竟事业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
因此,他常常在同学面前抒发对清朝廷的强烈不满,号召大家关心社会、关心政治。面对国家目前的危机,中国人应当奋起自救,不能仅仅沉迷于医道医术之中。
孙中山振振有词,公开宣称:“医生尽其医术,毕竟救人有限。然而,自身腐败无能,而又厉行专制之政府,其摧残之下,生灵涂炭,受苦受难的百姓,又岂能以数万计!所以,学医仅能医治有限的生命,而从事政治运动,才能帮助亿万劳苦大众。”
很多同学望着不倦鼓吹、激情澎湃的孙中山,不禁失笑,甚至有人以为孙中山患有癫狂症。部分同学则视孙中山为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视之为洪水猛兽,生怕连累自己,唯恐避之不及。
孙中山当众演说,让很多同学明白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生发了对清政府的痛恨。
但也有表示惊讶的。大家觉得,孙中山一介书生,不潜心读书,而大肆宣传反清,似乎脱离了本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孙中山的心里早已装满深深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拯救全民于水火之中的壮志雄心。他不惧冷眼,铸造“大炮”的技术一天比一天好。
这期间,孙中山与尤列、杨鹤龄、陈少白志同道合,结为反清“四大寇”。
于是,四人常风雨连床,畅谈竟夕,纵论天下大事,筹划中国前途,抨击清朝的黑暗统治,提出了“勿敬朝廷”之口号。
“四大寇”的名声收获了郑士良、陆皓东、杨衢云和吴景良这四个志士。
4.医身何如治国重
1893年,孙中山的行医地点由澳门迁至广州。
在行医的过程中,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普通百姓的苦难和达官贵人的贪婪,进一步坚定了当下社会必须有所变革的信念。
同时,他随时注意结交有志之士,伺机播下革命的种子。俨然成了一名职业革命家。
他深知,要推翻清政府,仅靠自己,靠几个人是决不能完成的。
孙中山安置好药店后,便踏上了外出宣传和交游的路程。
广东水师广丙军舰管带程璧光患有胃病。孙中山用自己的高超医术和口才,俘获了程璧光的心。
孙中山不辞辛劳,真心实意地去结交各界的革命同志。从澳门到广州,通过不懈努力,结交的朋友越来越多。
在广交新朋友的同时,孙中山开始考虑革命的具体事宜。他曾和陈少白商量如何造反,怎样制造武器,甚至亲自在家乡试验炸药的威力。
革命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孙中山走来。
5.危难之处显真功1895年10月26至28日,广州起义流产,孙中山流亡澳门。
1896年10月11日,孙中山被清朝驻英国使馆人员绑架,囚禁于使馆之中。
使馆隔断了孙中山和外界的一切讯息。孙中山的脑瓜子当然是好使的。他将身边的纸张,裁成几块,每张都写上给康德黎博士的求援信,用硬币裹着,从窗户投向街道,希望路人拾到,按照地址送给康德黎博士。
只要有一张纸条送到,自己就有被营救的希望。孙中山的幻想旋即破灭。几张裹着硬币的纸条,全被使馆人员捡了回来。
孙中山有极强的心理素质,他不灰心,琢磨着其他的自救办法。
被囚的第六天。仆人柯尔照例给孙中山送来食物和煤炭。孙中山看见柯尔,他意识到自己的救世主来了。
他向柯尔求救。
柯尔看着孙中山愁苦的面容,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
孙中山说:“我是个好人,是中国钦犯,被迫流亡海外。”
“什么是钦犯 ”
‘你听说过阿美尼亚人的事吗 ”柯尔点点头。
孙中山知道,英国人对基督教怀有特殊感情,就向柯尔解释道:“现在中国皇帝要杀我,正如土耳其苏丹要杀害阿美尼亚基督教徒一样。
“我是革命家,从事救国活动。因为我是基督教徒,中国皇帝千方百计要杀我。英国人同情阿美尼亚人,也一定同情我的处境。”
柯尔被感动了,追问道:“不知道英国政府能不能援助 ”
孙中山很有把握地说:“英国政府一定乐于相助。我的生死,由你决定。你让外界知道我的消息,我就能获救。否则,我将任其杀害。”
孙中山看柯尔处于矛盾之中,便继续说:“请你三思。我们基督教徒,究竟是崇拜上帝为重,还是尽职雇主为重 ”
柯尔点点头,不再言语,走出去了。尽管不懂孙中山所言的革命道理,柯尔内心还是有所触动。他一直犹豫,是否应该帮助这位中国人。
于是,他将此事告诉使馆女管家霍维夫人。霍维夫人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帮助他。”
不仅如此,霍维夫人还鼓励柯尔帮忙送信,且告诫他要秘密行事,这对柯尔决心营救孙中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孙中山后来被自己的老师康德黎营救,但仆人柯尔把信送出去则是关键。
在这场自救中,孙中山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再用自己出众的口才说服了对方。仆人的行为值得称赞,孙中山的自救能力也值得肯定。
获救后的孙中山无法忘记救命恩人柯尔,经康德黎介绍,他将自己在伦敦演说所得募捐几百英镑赠送柯尔,以表寸心。
6.演说能肃天下毒
1903年9月26日,孙中山离开日本前往檀香山。这是他第五次到檀香山。
此时的檀香山兴中会,在梁启超“名为保皇,实则革命”的欺骗宣传下,已沦为保皇党的附庸。不少兴中会会员又加入了保皇会,局势岌岌可危。
孙中山立即发表了演说。他意识到,必须来几场轰轰烈烈的演说,收复民心。
戏院内座无虚席,听众达数百人。演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即就有十余人加入兴中会。于是,希炉开始建立兴中会革命团体。
一连两场演讲,系统地反击了保皇论调,宣传了革命主张、教育了华侨们斗争思想。
孙中山的演说,令听者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地报纸新闻称誉孙中山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演说家。
面对着数千名凝神听讲的群众,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昏昧无能的清朝政府,断难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
孙中山的演说使保皇党十分恐慌,他们利用宣传工具,加紧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将程蔚南主办的商业性中文报纸改为兴中会党报,并亲自做主笔,和《新中国报》展开论战。
孙中山在檀香山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使不少华侨认清了康、梁的保皇面目。华侨中因以往对保皇派认识模糊而误入保皇会者,纷纷登报脱离保皇党。
至1903年底,在檀香山正埠火奴鲁鲁和希炉两地,已基本肃清保皇党流毒。爱国华侨读了孙中山的文章以后,耳目为之一新,重新集结在孙中山的革命旗帜之下。
这次一系列的演讲和大论战令孙中山更加声名鹊起。他的演讲口才更是为人称道。
1904年4月,孙中山离开檀香山赴旧金山,着手发展兴中会组织,同时在华侨中筹款。
在兴中会的筹饷大会上,孙中山系统地宣讲了革命救国的道理和主张,号召爱国华侨购买革命军需债券,支援兴中会在国内起义,当场即有人踊跃购买。
1904年5月,孙中山与致公堂首领黄三德一行从旧金山出发作巡回演讲,途经洛杉矶、华盛顿、费城、芝加哥等几十个城市,最后到达纽约,在美国绕了大半圈。
每到一处,黄三德组织洪门会新会员入盟,孙中山则发表演说,宣传致公堂反清的宗旨和今后革命救国的政治使命,驳斥保皇谬论。辗转数月,华侨中倾向革命者逐渐增多,政治宣传取得可喜成果。
这段时间,孙中山的巡回演讲对于发展兴中会成员起了极大的作用。
1904年12月14日,孙中山离开纽约,前往英国伦敦,以发展更多的革命人士。他流利的英语和不凡的气质使英国上层人士大为吃惊。
1905年7月19日,孙中山到了日本横滨,一百多名留学生前来欢迎。一了解,目前仅在东京,留学生就有一万五千余人支持革命,其中的黄兴更是顶级人才。
8月13日,留日学生正式召开欢迎孙中山大会,这是孙中山本次抵达日本后,第一次在盛大的留学生集会上公开露面,也是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前夕,孙中山向广大群众宣传政见的重要政治活动。
这天,留日学生蜂拥而至。人数之多,出乎意料,到会者有一千三百多人,会场内挤得水泄不通,更有几百人站在街旁,仰望着楼上的孙中山。
面对东京留学生和华侨,孙中山发表了富有政治远见和强烈鼓动性的重要演说。
讲演持续了三四个小时,慷慨激昂,句句打动人心,引来阵阵掌声,连参加大会的满族留学生也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支持革命党主张。
到会者尚有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留学生,听了孙中山演说,他们觉得中国革命定能成功,定能促进和推动亚洲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成功的演讲,为同盟会的成立提前热了锅。
同盟大会于1905年8月20日下午2点,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一日本朋友寓所正式召开,三百余名会员全部到会。
7.笑坐冷凳意坦然
为了打开局面,不断扩大力量,1911年6月,孙中山再次到达旧金山,在旧金山发起成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对外则称“国民救济局”,号召广大华侨踊跃捐资,以助革命大业。
孙中山第一个自告奋勇担任演说员,他的革命宣传和筹款工作,并不总是顺利。也有华侨态度冷淡,甚至予以嘲笑和攻击。
一天上午,孙中山走到一家华侨洗衣馆门口,准备进门访问。突然,从屋里走出一个中国人,手里拿着熨斗,气势汹汹地指着孙中山的鼻子说:“你不准进来,我不听你的大炮!你要敢进来,我就用这个熨斗掷你!”
孙中山没有生气,反而诚恳地笑着点点头,走向隔壁华侨商店。随行同志十分气愤,孙中山却宽宏大量地笑着说:
“这些遭遇是我早已预料到的。人家不了解革命道路,责备两句是不足怪的。在南洋,在欧洲,我都碰到过。时间长了,有些人接受了革命的思想,就与我交了朋友。”
虽然碰了不少钉子,但孙中山所到之处,绝大多数华侨还是爱国的。孙中山的演说极富感染力,连老农民、老园工也停下活来听他宣传革命道理。
许多侨胞听了孙中山的宣传,纷纷解囊捐款,特别是工人更为踊跃。有的失业工人生活已很艰难,还借钱捐款。
有一天,一个中年洗衣工拎着一袋钞票,来到孙中山下榻的旅馆,把二十多年的积蓄往桌上一放,未等孙中山问他姓名,便匆匆告辞。
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一次又一次使孙中山感动万分,一路的辛劳委屈顿时化为乌有。孙中山在海外募集的革命捐款,一批又一批地汇到同盟会的起义指挥机关,自己却经常囊空如洗,生活清苦。
他不计较这些个人的荣辱得失,也没有闲暇考虑安排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颠沛流离,云游海外,只是为了早日实现推翻清廷,建立民国。
如今,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自己的理想就要实现了,孙中山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
1912年元旦,孙中山离沪起程,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从17岁在家乡首次发表像样的演说,到46岁就任民国大总统,孙中山以无数次精彩的演说,发展了一批批革命志士,募集了一批批革命军需,击败了一次次阻挠革命的敌人。
他被称为“出色的演说家”,也被称为“孙大炮”。
这“大炮”威力甚猛,它用流畅的英文和深厚的国学铸成,所向披靡,在中外大地上轰得硝烟四起,也轰出七彩霓虹,它永远绚烂,迷人,挂在蓝天上.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