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小小郑国,地处晋、楚两大国之间。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为了争夺郑国,矛盾很大。郑国既害怕楚国,也不敢得罪晋国,处境十分为难。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那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
晋军暂驻在敖、郱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縀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 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我们打胜了,他固然会讨好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
上述栾书这段话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什么意思呢 筚,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等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这句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发荒山野林。相传楚国当初就是以这样的精神创建起来的。
形容俭朴的创业生活和艰苦的奋斗精神,就可以用“筚路蓝缕”。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意思是: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风雨,从父辈和师父那里继承家业和技艺,并将他发扬光大。只有经过艰辛的创业和顽强的拼搏,世道才会成全你,完成自己的意愿和梦想。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玉汝于成: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扩展资料
(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永远不会有熄灭的时候。
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为唤起全民对母语和民族核心文化象征—汉字的重新认知,改善当前汉字面临的书写“荒漠化”现状,由新华网书画频道主办,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支持及社会各界联合发起“薪火相传” 全球华人汉字书写文化工程倡议活动。
并于2013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薪火相传”全球华人汉字书写文化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活动现场展示了“薪火相传”汉字书写文化工程的首倡者、践行者安书楷老师和他的团队,多年来深入一线,奔赴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汉字书写文化推广的艰辛历程。
为更好的激发社会和民众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薪火相传”汉字书写组委会同步发起了“1.11汉字书写日”倡议,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据安书楷老师介绍,接下来“薪火相传”汉字书写组委会将面向海内外组织开展相关汉字书写的推动活动,并坚持不懈地展开与全球华人同胞进行文化互动,让致力于此的同业同道共同参与,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薪火相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在古代什么样的男人才有资格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