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打工人。什么是打工人呢 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而随着现在贫富差距日渐显著,除了打工人之外呢,我们还能够经常在网上看到那些有钱的明星或者富豪,过着让我们这些“打工人”羡慕的生活,名车豪宅,天天出国游,身上随便一块手表一个包,可能就够咱们许多人奋斗半辈子了。
于是“炫富”这个词也被我们经常提起,但是如果您以为“炫富”是最近才有的新词,那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呢 因为古代的时候有钱人的生活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且古人也爱“炫富”。
那么古人是咋炫富呢 别着急,听我慢慢跟您聊。
西晋咱们先说说西晋,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石崇的官员。他当时有多有钱呢 据说连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都知道石崇是“首富”,但是皇帝的舅舅也不甘示弱啊,就一直想想找个机会跟他比一下看看到底谁更有钱。
结果比房子不如人家大、比田地也不如人家多、就连妻妾仆人也比不过。给这个王恺气的啊,于是就向皇帝司马炎求助,想借一件皇宫里的宝贝,司马炎一看,舅舅都张嘴了,很大方的拿出了一颗珍藏的珊瑚树。
王恺本来以为你就是再有钱,还能比得过当朝皇帝有钱,就这一颗珊瑚树肯定能把这个石崇比下去,可是打脸的是,王恺兴高采烈地抱着珊瑚树来石崇家炫耀,石崇说:“看你那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就让仆人搬来一个箱子,打开箱子一看,慢慢一箱珊瑚树。
王恺一看知道自己不是个儿啊,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皇帝司马炎,司马炎一听,什么什么 这石崇这么有钱 不行,朕得见识一下这个石崇到底是多么有钱,就亲自去了石崇家。
到了石崇家之后,司马炎发现这个老哥还真是比自己阔,他家就连厕所都是用金砖铺的地,旁上厕所的时候还有美女专门在旁边帮着拿衣服。
在吃饭的时候司马炎就觉得有一道烤乳猪味道非常不错,就问这个石崇,这个猪咋做的啊,等回去了朕也让御膳房学一学,石崇说这您可学不来,这头猪从小就是吃人奶长大的,所以才有了这个味道。
那这个石崇咋就这么有钱呢 他在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就经常让下属们假扮成土匪,抢劫过路的商人和沿途的富豪,不但抢了钱财还把奇珍异宝也都给搜刮来了,就这样成了当时的“首富”。
但是由于树大招风,这位富豪最后也是惨死在政治斗争之中了,他那些钱呢也就充公了。
唐朝唐朝是咱们中国历史上以繁华、开放而著称的王朝,也是盛产诗人的时代。那时候写首诗,就跟咱们今天发个朋友圈差不多了。
今天的朋友圈已经成了炫富的重灾区,古人的唐诗也没比今天好多少,但是这些大诗人可不像一般的土豪那么炫。
李白就在《将禁酒》写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宝马车、貂皮大衣都不要了,也要请朋友喝酒。
后来李白被皇帝炒了鱿鱼,作为赔偿唐玄宗给了他“五百金”,当时咱们的诗仙是爱钱的人吗 于是“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不是我多有钱,而是我不在乎钱。这就跟一味的晒跑车晒豪宅不一样,人家炫的是才华和胸怀。
还有一位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比李白那可强多了,人家是太子导师,相当于今天的部级领导。
有一天,老贺同志上班期间开小差,去长安郊区的一个酒庄喝酒。因为是上班期间,他怕影响不好,就没开专车,也没带秘书。
到了之后老板一看,我这是高档会所啊,有最低消费的,你个老头你有钱吗:“走走走,外面要饭去。”老贺同志一看,你这是不知道我是谁啊 于是赋诗一首:叫《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意思是:这个老板啊,连我都不认识,可能就是因为我不经常去。后面两句也表达不满了,我让你上酒就上酒,我兜里还能没钱吗
人家炫的不是钱,是身份。
不过人家自己凭本事赚的钱,就是炫了,也说不出什么来。
宋朝
两宋王朝,在历史的名声一直不咋样,但是几乎没有人否认两宋是真的有钱!
按照《开封城市史》记载:开封府人均GDP等于现在的2000美刀,而如果只算汴京城区,人均GDP在4000美刀以上。
宋真宗时的宰相王旦说:“京城资产,百万(贯)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夸张点说,您在宋朝往汴京的大街上随便扔一块砖头,就能砸中一个富二代。
那宋代的富人们咋炫呢 在宋代你看一个人有钱没钱,看腰带就知道了。宋朝时期,一般会系两条腰带,下面的叫“束带”,也就是腰带的作用。而上面的叫“看带”,什么意思呢 就是给别人看的呗。
比如《宋史·王旦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弟弟看到王旦的两条腰带就问王旦:“你这两个玉带,你自己看得见吗 ”王旦回答说:“我能不能看到不重要,别人看到就行!”
据说,宋朝的皇室贵族都喜欢佩戴带“金带”和“玉带”,宋太宗就特别喜欢“金带”,而“玉带”而是皇帝上朝才会佩戴的,是非常高的身份象征。
除了腰带之外,婚礼也是宋人最好的炫富方式。其实今天咱们很多地方的婚礼也被看做是炫富手段,有多少豪车,有多少礼金什么的。
宋代也差不多。据说在宋徽宗年间,苏辙要嫁女儿,为了筹备女儿的嫁妆,把自己河南新乡买的一块好地卖了,凑了9400贯钱。
那9400贯钱是多少人民币呢。简单算一下,当时一贯钱大约相当于现在500块钱,所以9400贯则高达500万人民币!
怪不得后来苏辙在日记中说,他嫁女几乎“破家”,但是,苏辙32岁的时候就已经有3个儿子和七个女儿了。
所以炫富,还是要量力而行啊。
明朝
明代工商业发达,尤其是江南地区,你家中一百万两白银,都算不上富,也就是一般人。而那些大富豪们在有钱了之后呢,就开始享受、炫耀生活。
皇家的奢华不必说。嘉靖年间,首辅严嵩家中也是富可敌国。
据说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家的时候,都是年轻貌美的婢女以嘴接去他吐出来的痰,美其名曰“香唾盂”。严嵩被抄家时,家中有黄金三十万两,白银二百多万两,名家字画、珍稀古书数以千计,仅各种名贵的床就有六百多张。
说完了官方,再说说民间,江南富商最喜欢的事就是买古玩字画。
据说当时有一个叫吴伯举的富商是见一个买一个,多少钱都买;休宁富商吴用良更过分,一旦有喜欢的,马上就出十倍的价格买下,谁也别跟我抢。
书画古董的价格就往上涨啊,王羲之、米芾、怀素这些知名的大家,随便一幅字那就是千两白银,有的甚至超过二千两,相当于晚明一个普通家庭一百年的全部收入。
但是哪有那么多真迹啊,但是这帮富豪人傻钱多,也看不出什么真假,于是就有人专门仿制名家的字画来骗这些富豪的钱。
有钱,而无文化、无品位,在这些“炫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土豪”。
清朝如果说,之前的朝代炫富都是个人行为,那大清国可就是国家带头炫富了。咱们知道清朝有
“康乾盛世”,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不懈努力呢,到了乾隆年间,国库常年保持在8000万两的库存白银,比他爷爷的那时候翻了10倍。
国家有钱了,自然就会减免老百姓的赋税收入,康熙五十年的时候,在进行了人口普查,统计了全国的人口之后,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简单来说就是以人口普查为准,统计后再出生的人不用再人头税了。
除此之外,还对全国的各地进行轮流的免钱免粮,康熙年间,累计免除全国各地钱粮超过一亿两白银。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先后四次免除全国钱粮达两亿两白银。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炫了一把富啊。
结语到了今天,炫富似乎以及成了一个“贬义词”,其实“炫富”本身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炫”的方式方法,如果是自己用过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那什么凭什么不能“炫”,这种“炫”对于别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而且“炫富”也不仅仅是买买买,也可以很文艺,很有品位。
而之所以“炫富”这个词被妖魔化,是因为很多人把那些来路不正的财富,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一掷千金的“炫”,那么这种挥霍的方式的“炫富”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会引发“仇富”。
所以最核心的不是“炫”,而是在于“富”。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0年即将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人们也在这一年中收获了更多感悟。在2020年年底,《青年文摘》也评选出了这一年中的十大网络热门词汇,其中,?打工人?这一词也入榜了。?打工人?这个词也在2020年下半年掀起了众多网友自称?打工人?的热潮。
网红让?打工人?一词走红2020年9月,某视频平台的一位网红?抽象带篮子?在自己的视频中,加入了很多?打工人?的词汇,很快,?打工人?这个词就开始红遍网络。?打工人?也就是字面意思,打工的人,这个词火了以后,人们开始更多的使用?打工人?来描述自己的身份,这个词在使用越来越频繁以后,让词语本身的含义除了简单的打工含义之外,也多了几分自嘲和佛系。
打工一词源于改革开放时期打工这个词最早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很多人都选择南下打工,随着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打工这个字也渐渐流行普及起来。后来,打工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和普及,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
?打工人?这个词汇虽然仅仅是在打工后面加了一个?人?字,但是这个词汇一下就让打工的这个群体特征被突显出来。一个词汇的诞生往往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有不同含义,随着?打工人?这个词汇的流行,人们也开始喜欢用这次描述自己无奈的现状,同时,也有人喜欢用?加油吧!打工人?来激励自己。
今天Sir的文章主角是 打工人 。
对。
不知怎么火起来的网络热梗。
词面意思: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用看似鸡血的语气,倾诉着自己的社畜心声。
表情包制作:@追大鹅、@空条徐伦厨
一定有人听到会抱怨:
这太矫情了。
谁没穷过,谁没苦过,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你们这代“后浪”,毕竟“ 科技 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层层为你们打开”……
但你有没有真的想过:
对待贫穷(劳苦),世界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颠覆性的变化。
如果说过去对贫穷的展示,多多少少掺杂着对草根的悲悯,那今天,对贫穷的临摹,要么是自我标榜的做作,要么是无病呻吟的冷漠。
前者是《我的真朋友》,沪漂女主工资税后不到两千,信用卡里欠债五千。
但我们的女主,“寒酸”地挤在上海精装的一室一厅公寓。
后者是《三十而已》。
顾佳站在太太圈,在合影时忍不住把自己价值五万的香奈儿包往后藏。
因为其他人挎的,动辄是几十万的爱马仕。
这是穷还是“装穷”,这是“装穷”还是“以穷炫富”?
此时此刻,Sir无比怀念一个人。
他和他消失的“打工人宇宙”。
今天,我们不妨掰清楚。
01
打工皇帝
要说内地群众基础最高的香港明星。
必然是成龙周星驰。
他们是小人物的代言人。
但你可能没意识到。
成龙的角色,到底身怀绝技,而周星驰的电影,往往也忍不住使出一发奇迹般的如来神掌。
反而有一个人,始终站在穷人这边。
他的角色,绝大多数,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穷人。
他始终用“花式虐弟”的剧情,诉说着都市打工人的秘辛。
租不起房、请不了假、被打压、被侮辱……今天社畜的辛苦,他全都拍过。
他叫 许冠文 。
“打工”这个词,其实就源于七八十年代的东南亚(香港是其中典型)。
60年代开始,香港利用港口优势,全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
更直白点,离不开人的血汗。
7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转型,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迅速发展。
80年代,香港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贸易金融中心。
与此相对的是,劳动需求下降,失业率攀升,房价高涨、贫富差距拉大。
用今天的话说,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但。
许冠文偏偏爱好“小”。
他不歌颂时代的峥嵘,反而把镜头的触角,伸入了最市井的生活。
《半斤八两》片头几个仰拍镜头可见一斑。
先是逼仄空间;再是手持着摄像机轻微摇晃;最后,鱼眼镜头下,高楼大厦变形、扭曲。
意像很直接。
时代的压迫感。
还不够?
再看人群。
俯拍。
小贩、高峰期通勤者、挤不上公交的人,来来往往,成为庞大而模糊的其中之一。
对比再明显不过——
在香港这个急速扩张的大都市(大怪兽)里,人,只是微不足道的蝼蚁(食物)。
许冠文当然是懂底层的。
他懂底层的窘迫。
这种窘迫的日常对话就是被 贬低 。
员工脖子受伤,戴了一个颈托。
老板一见就踩:
你脑袋大脖子粗的,看着像乌龟。
这种被贬低的本质就是消灭你的个性。
员工抱怨睡的床不如棺材。
老板:
想得美!棺材当然比较好睡,一副棺材千把块呢。
说白了,今天,打工人遭受的职场骗局和普通的职场人生态,早已在电影里展现出来,显示出许冠文精确的洞察力。
比如画饼。
比如摸鱼。
还比如分期付款。
(某呗用户,你被内涵到了么)
别以为这是概念性的同情。
《半斤八两》开场用两分钟的特写跟拍了一双破旧的布鞋。
它拍的岂止是鞋。
而是一种穷人的心态——
爱占小便宜。
一个穷人,即使穿一只破布鞋,也(忍不住)厚着脸皮伸给擦鞋匠。
对方只好无奈地给他贴上一块胶布。
这种欺软怕硬的心态,又紧接着发生在下一幕。
他走路踩破乞丐——一个比他更穷的穷人的碗,他非但没愧疚,反而怪碗扎到了自己的脚。
还气急败坏地一脚踢飞。
许冠文太熟悉底层的面目与逻辑了。
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四十年代,许冠文十岁就全家从广州移居香港。
童年时期,许冠文一直住在经常没水没电的钻石山木屋区。
当时,许家要供养五个孩子(“文武英杰”四兄弟之外还有一个小妹),经济压力相当大,作为老大的许冠文要想读大学只能边兼职教师边上课,周末做节目。
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今夜不设防》中,许冠文讲了这么个段子。
女友在电视台门口接他,然后送他去学校。
有时候舍不得分开,许冠文就和女友送来送去,路过一个坟场时天已经黑透了,女友又白衣长发,吓倒了一众出租车司机。
粤语里有句俗话,叫 越穷越见鬼 。
什么意思?
是穷带给人的损害,从来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心态的失衡。
它指向一种卑微的卑劣,而这种卑劣,只能让你更卑微。
就像《半斤八两》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很快,那个颐指气使的穷人就自作自受了。
当他嚣张地踢了碗,大摇大摆走在路上,没几步,光着的脚底踩到了烟头。
这一正一反,互为因果。
讲的都是 穷人的心思与破绽 。
02
人间喜剧
当然了。
如果许冠文只是把尖刀对准穷人的胸膛,那他绝对成不了喜剧大师。
当他热烈地去嘲笑贫穷时,也对富人有着同样分量的冷笑。
在他的电影里,骑在打工人头上、作威作福的,通常有三类人——
一是恶人。
他们代表毫无廉耻的丛林法则。
撬死人金牙。
偷死人的白金肾。
(没有这种东西,许冠文为了戏谑生造出来的)
甚至。
抢劫还不算,得把衣服给你扒光,防止逃跑还顺带侮辱一下人。
二是警察。
代表犬牙交错的权力机器。
50年代开始,香港人对港英的抵触情绪加剧,1967年爆发了“六七暴动”,在高人一等的“鬼佬”面前,香港人时时有不平之气。
许冠文在他的喜剧中,暗藏他对警察的道路以目。
吴耀汉饰演的警察一开始在扫黄,可结果自己也被抓到在酒店通奸。
更讽刺的是,警察局最后对主角颁发见义勇为奖时,奖金又由富商提供。
而这位富商的妻子,正是警察的姘头。
这种警商之间的利益输送和裙带关系,电影虽然一笔掠过,但已昭然若揭。
第三种人,也就是今天大家怨气最多的——
老板。
代表打工人根本没有机会平等对线的、庞大而变化莫测的资本。
1978年的《卖身契》,讲一个电视台的中层经理,每个月都要被董事们粗暴考核KPI的惨痛经历。
当收视率下降,董事会全体否决,他就会离开电视台。
这种离开,就像今天在我们新闻中曾出现的人物——35岁被辞退、从办公楼纵身跃下的职场人……
是的。
跳楼。
人命关天,这帮资本家会怎么反应。
许冠文给了一个极尽冷酷的荒诞表达。
当经理爬上楼顶,董事们纷纷聚集在窗前,打赌他跳下来的时间——
而当人一落地。
他们立刻在会议室里挂起 准备好了的 遗照。
-你猜多少秒?
这个logo的颜色,怎么看怎么像TVB……
看到没。
残忍还不够。
更残忍的是。
这种“残忍”还能成为一种表演、一种招来更多参与者的诱饵。
03
是谁忘了打工人
这才是许冠文电影真正闪耀着人道主义光辉的地方。
当年,许氏喜剧之所以风靡。
是他把被工作提着鼻子走的小市民的焦虑,真实描摹,但也没有忘记追问背后的问题——
在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下,我们该追求什么,相信什么。
这不是穷与富的对立。
你看许冠文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
小气、势利、好面子、自作聪明而又徒劳……
这些丑态,其实是挖苦,而这些挖苦,仅仅存在于某个阶级?
不。
他们是小丑。
我们绝大多数也是小丑。
不公的 社会 ,才是更大的丑陋。
《卖身契》有一个非常犀利的讽刺。
精神病院评估病人是否能出院,就是给他一个苹果和100块,问病人,你选哪个?
正常人都知道,选100块。
结果病人很自然地选择了100块钱。
他正常了?
不。
他一把将钱塞到嘴里,狼吞虎咽,“好吃好吃”。
这说明什么?
大家意识到自己快要“疯了”。
但那又怎么样,你有不“疯”的权利吗?
在一个都是疯子的 社会 ,当你“正常”了,恰恰才是“疯子”。
回到“打工人”。
不就是一群被 社会 异化的可怜人。
有人说,现在的 社会 蒸蒸日上,我们喜欢看更宏大的叙事——
但许冠文用草根叙事创造的票房冠军,不也是在突飞猛进的时代?
有人说,许冠文的喜剧太老派,早就过时了,被淘汰了。
Sir就更不同意了。
近十多年来内地最成功的喜剧,“疯狂”系列,很多人认为宁浩模仿了盖·里奇,但骨子里不也有着对底层共情的悲凉。
同样喜欢洗脑的大哥。
-不念 历史 还学人做贼
-刚入行要低调,懂不懂
《摩登保镖》和《疯狂的石头》,同样的蠢贼盗宝
同样容易被洗脑的笨蛋。
《半斤八两》和《疯狂的赛车》同样是被冷冻车冻成冰棍
一切,从草根出发。
不同的是。
许冠文所在的,是一个草根电影遍地开花的年代。
但今天的年轻人们,你有多久没有在国片国剧,看到一个理解贫穷,不把穷人当木偶、当怪物的普通人。
这种真空,或许才是真正的“打工人”梗在网络上自产自销,自娱自嘲的原因。
是谁忘了底层?
是谁忘了打工人?
今天,许多年轻人或许已经不知道许冠文是谁。
但他的故事,他的关怀,却总在以我们不曾察觉的形式复苏。
影视当然不是拯救世界的良药。
但。
起码别当遮丑、遮羞布吧。
就像“打工人”,当商家们为了逐利玩梗,当老板们为了逃避开始戏谑,当更上层者开始解读为“努力奋斗”。
它真正被消解的,是一代人的恨与真,爱与梦。
回到许冠文。
他的电影里有幽默,有尖锐。
但让Sir真正触动的,其实是一种温厚的情怀。
怎么说呢?
用文字太局限。
如果你从没看过他的电影,那Sir建议你听听他兄弟许冠杰为《半斤八两》写下的主题曲。
这是幽默,这是尖锐。
这是温厚的情怀。
半斤八两 - 许冠杰
我们这群打工仔
到处奔波简直是折磨肠胃
赚那么少钱,到月底怎么够用?
(少得可怜)
真是非常倒霉
最糟的是老板动不动就发威
总是在这里有事没事像狗一样对着我们吠
(汪汪汪)
... ...
我们这群打工仔
一辈子为钱做奴隶
那种辛苦可怜讲出来都吓死人
编辑助理:北野武术大师
打工人,打工魂,在这里,?打工人?是对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
一:任何人都是打工人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那些996的白领,又或者是公司里的中层领导、外边的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是?打工人?。和打工仔不同,打工人这个称呼偏向中性,一个?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有着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因此这个词收到了百分之一万的好评率,迅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要么靠脑力吃饭,要么靠体力挣钱,如果你也在为生计奔波,此梗也就适用于你。
二:打工都是人上人在?打工人?看来,打工并不是丢人的事,虽然辛苦,但有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自强独立的标志。?打工人?有着一系列显著的特征,比如对现实都有着清醒的认知,就连为什么打工,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看似苦涩却露出莫名的乐观,自嘲中暗含坚韧和积极,这就是我们?打工人?。
三:愿你悄悄打工,然后惊艳所有人!打工也行努力半生也没什么收获,也许奋斗也无法赢得成功,但面对现实,?打工人?们没有垂下头来:?世界上有两种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样子;上帝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的账户余额里;朋友们,觉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他们无法享受到我们拼尽全力创造价值之后的成就感,太可怜了!?
?打工人?这个词,让所有劳动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8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语故事——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