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很多年以后,我面对着浩瀚的大海,脚下踩着细软的沙子,空中飞过了几只鸟儿,虽然耳边是凡世起伏的喧器,但眼前看到的仿佛还是当年两个人一起看的风景。
沈从文曾写过:“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梁实秋曾写过:“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这些大师们也曾写过这么小清新文艺的句子,原来以前的爱情,真的更为纯粹啊。
以前人们都说:世间最奢侈的,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谁的时间都有价值,把时间分给了你,就等于把自己的世界分给了你;人们总给“爱”增添各种含义,其实就是:“有个人,直到最后也没走”。
而现在, 有些人走到一半,甚至刚开始,就想逃离。
几天前听了一个电台节目,内容大概是世界成年单身女性已超过半数,意思是更多的女性在经济、家庭等种种压力下依旧选择单身的人数已经十分巨大;就单身原因讨论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社会发展快速;女性的收入已经上升到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甚至家人的高度,所以为了钱而委屈的嫁给不喜欢的人已少之又少。
2.相较于祖辈,现在的男女家庭观念更为薄弱,甚至当自己一个人也足够有趣时,恋爱也变得可有可无。
3.快速消费时代,没有什么是必需品;单身男女们会更加看重对方的风度、教养及两人在一起的契合度,对见识或家世也不像以前那么看重,虽然还是会有部分人在意。
4.旧时男性需要女性做饭,收拾房间,织衣服等等,女性需要男性换换下水道管,修修补补家具,搬家等等,这些在当代社会基本都不存在了,男性吃饭满大街都是饭店,收拾房间有家政保姆,衣服有服装店,更到说科技进步的今天,洗衣服这种小事了;而女性搬家这种事情更是一通电话就能解决的。
综上总述: 未来两个人在一起恋爱甚至结婚,只会是因为爱情 。
我们很难评论这好还是不好,一方面这样的恋爱更为纯粹了;不会因为外物和谁在一起或不在一起,另一方面爱情的保鲜期又十分短暂。
就我身边的案例来说吧,姑妈家的女儿,因为爱情,选择在22岁时嫁人生子,本以为未来会一片坦途,哪知孩子出生后,那些年少时的风花雪月终是敌不过孩子的声声啼哭和老公的无所事事;她本来也是挺能干一个的女孩子,也许她内心也有过挣扎甚至努力,但最后还是决然的选择了分开;所以说爱情的保鲜期又是短暂的。
有些人说因为爱情而结婚到最后也没分开的,多数是因为有了新的情感或责任,结婚之后许多称呼也随之改变了。他不仅是自己的老公,更是父母的半个儿子,孩子的爸爸,所以他就有了一种身份,亲人。
当他是你的老公,父母的孩子,儿女的爸爸时他又得肩负起整个家的责任,这时候爱情就变成了亲情,有些人觉得这是负累,而有些人却觉得这是甜蜜的负担。
那些觉得责任是负累的人,走到一半就想逃离,这也是中国近几年离婚率不降反升的原因之一。
那些年岁大且依旧恩爱的老者常说的一句爱情保鲜秘决基本都是: 互相理解 。
我觉得很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喜爱相同的,理解有差异的。
就像两个人相处的最佳状态不是全部都喜欢吃一样的食物,而是你喜欢西餐,我喜欢麻辣烫,你理解并接受我的爱好,依旧愿意陪我一起去尝试我爱的味道;是即使我无辣不欢,而你偏爱清淡,我也不会太过强求,一定要你适应我的口味;是你在饭桌上的举动很令人舒服,比如细嚼慢咽的习惯,比如善于活跃饭局的气氛,比如主动考虑别人的喜好,你看这些行为不都是理解别人才能做出的吗?
而这些行为,让对方觉得连吃一顿饭都是一种享受,都是一种被照顾的感觉;那么今后的日子,生活里更多的细节也会被你处理得妥当安稳吧~
世界那么大,两个人相遇已是不易,所以你们的相识,相知,相恋更是天大的缘分,那么不论你们因为什么最后不得不分开,都希望多年后还能记得初遇时周围的风景和彼此的微笑。
最后,所有不再钟情的恋人,渐行渐远的朋友,不相为谋的知已,都是当初你自茫茫人海中独独看到的他;如今,你只需再将他好好地还回人海中,如此,而己。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52,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一):我明白你会来 所以我等
给孩子买图书时顺道买了 最好的告别与这本 近几月来周围不断有老人逝去 好几个同学的亲人去逝去 一直压抑着 怀着对死亡的畏惧 所以迫不及待的翻阅着最好的告别 想从中得到启示 得以释然 然而读完 少许失望 闲来读另外一本 每天哄娃睡着后断断续续读了一段 倒是有趣 心想着这吊脚楼 倒是跟听闻的凤凰很像 他写的边城是凤凰 这应该也是凤凰周围吧 原谅我的无知 白天看耐思推荐中学孩子读书 有 边城 心中少许懊恼 咋没把 边城 买回来 也罢 下回吧 先看着吧 书名挺好的 不过没听说过 是否是新书 又一次的无知 翻去看出版日期没找到 倒是看到了目录 头篇便是 边城 内心顿时有些欣喜 除去不用下次另买本书的喜悦 倒是更多为了那一点矫情的想法 这可能就是应了书名 不是特意为它而来 却不经意邂逅了最好的风景 邂逅的词不够准确 应该是注定在等着我 而我注定还是来了 愉悦的继续阅读 不曾想读着读着确读出了眼泪 翠翠的祖父在雷雨交加的晚上逝去了 我泪流不止 不知是为翠翠哭还是为自己哭 都有吧 这一段时间的畏惧 伤心都源于外公的去逝吧 我强迫自己远离这种哀伤的情绪 却还是不免中枪了 哭就哭吧 哭过之后倒释然了些 哦 码了这么多字 多久没有这样了 朋友圈只喜欢发简洁明了的话 越精简越好 谢谢作者的文字 读过有所慰籍 不管书评影评 还是讨厌看那种毒舌评论 不是自己喜欢的绕道而行 不必要显得看得多透彻 如鹿茸的关于大鱼海棠的影评还是中肯 虽说我陪孩子去看后也有些失望 只是为了去听医生的歌 但故事还是会有感动我们的地方 也许我阅历不够 看事情不够透彻明了 但我依然愿意留着珍贵的感动 于我自己是珍贵就够了 哦 凌晨了 早安 秋孩子 眠去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二):灵魂是翠翠的散文集
这是沈从文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文集。开本是人所熟知的边城。这是我第三遍通读边城,而这之前,今年八月份意外的湘西之行,让我有幸看到了湘西人民演绎的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一直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个短篇,这本书里,先生用多个短篇,多种故事,笔触细腻地描绘了湘西的风情,尤其是爱情,山里人老实巴交的朴素,对着山歌,浓烈情深。不同的故事里有不同的情感,其中也不乏传奇色彩的小说。但这些故事读来很舒服,有画面感,也有代入感,好似那些发酵在湘西岁月里的老故事,由一个老人,醅一壶酒,悠悠地满在你的杯里。
关于翠翠。我至今能想起舞台剧里那段悲怆的旁白: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翠翠,你还在等吗?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故事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仿佛就像先生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可是,翠翠从来就不明白傩送会不会回来,她却还在等。翠翠的是一个有着琼瑶式哀愁的女子,可惜她的情绪是深沉的内敛,是开在山野间一朵清雅的小野花,若是好,便迎风欢喜,若是不好,便也只是静静着,不再欢喜。
比如萧萧。看到萧萧前半段的故事,我想到的是《苔丝》,也是一个美丽的姑娘,不谙世事,懵懂美好,然而,都遇到了坏人。苔丝的结局感觉自己不大记得清了,但我知道是个悲剧,当时的气愤不亚于看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然而看萧萧的时候觉得自己感觉到的是一种平静,就像那些不幸的事情最后都会云淡风轻一般,我们生命中遇到的不好的人与事,都使我们成为了现在这样安静的样子。会有一种悲伤,是宫崎骏式的悲伤,缠绕在一起没法躲开,除了面对。就像最后日子趟过去,萧萧也不再提以前的事,抱着自己新生的孩子,在屋前榆树篱笆间看热闹,同十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有些故事,就算不好,在沈老的笔下,结局都不会太坏。比如《丈夫》
穷人也有尊严,卖淫的人也有尊严。
在有些地方,乡下的丈夫会把妻子送到城里,实际上是做妓。故事讲得是一个叫老七的女人和她丈夫的故事。丈夫来看妻子,逐渐感受到了妻子的不同,而在爱的人面前,彼此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即使穷,即使卖淫,在爱的人勉强,都没法没有尊严。
你有没有看过欧亨利写的《麦琪的礼物》他们彼此相爱,即使贫穷,即使牺牲。再坏的故事,只要有对方的体贴和认同,一切都不会太糟。很多时候因为太弱没法改变,没有能力改变,那么请给对方一些尊严。
就像《熔炉》结尾说的,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三):震撼的美
沈从文的文字真的太美了!写实派,很优美,都是平时想表达但是表达不出来的,太美了,沈从文的语言!太美了那些哀怨或悲壮的语言,翠翠与两兄弟之间的悲哀,贵生的悲哀,月下小景殉情的悲哀,这么壮丽凄美的爱情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国湘西的爱情,不是什么倾城之恋,不是什么大上海民国才子佳人呻呻吟吟的病病歪歪的爱情,只是最质朴最动人的平凡爱情。当时的爱情可以明月清风,唱着缠绵的情歌就能定情也可以义无反顾的殉情。那样动人那样真挚,甚至爱情都是一视同仁的,妓女也有爱情,船员也有爱情,这片乡土的每寸大地都是滋养这样唯美爱情的。可是沈老比仅仅写爱情,爱情是动人的音符,当然也有特色文化,有山川地理,有人文习俗,有社会背景,每篇唯美的散文后面也传达了沈从文对中国大地的讴歌,对它的爱对它的指责,爱的这样深沉又这样痛苦,爱它的风光无限孕育出丰神俊秀的多才多情的人们,痛它的满目苍夷它的弊病。这样爱与恨和对爱情对人性的赞美还有人们的抗争默默的坚持的抗争都融合在沈从文的笔下,从细腻优美如诗歌的笔下流出透过印刷的纸张印刷的字体让读者感受到。看似温柔的笔触在读者的心里划下润泽的痕迹。不同于其他那时代作家的猛烈抨击一针见血,沈从文的几乎是婉转的哀哀的道来但是笔力不弱一样可以深入人心,让人思考,无论是翠翠是萧萧是三三是贵生是山鬼是丈夫是柏子是月下小景,每一个故事他都一样的融入了自己的心血,他的笔为每一类人书写为每一类人平等的描绘、申诉,他的笔下的文字为了每一个中国湘西大地上的生灵而运作。沈老真的是大家!永远是文坛上的大师!就像他文中极力赞美的湘西的对歌、山歌一样,他的文字也是歌声,平凡但是充满智慧,都饱含了劳动民族千百年来凝结的智慧,又结合语言艺术,清雅隽美。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四):俱为女子,而我心已消瘦
俱为女子,而我心已消瘦
——再读《边城》,谨以此文献给《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文:豆瓣Seela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俱为女子,我却原本并不喜欢翠翠。
十四五岁时第一次读《边城》,就不喜欢这个与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女子。十五岁时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触目皆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活脱脱就是一个自然之子,有着原始的善良和纯真的可爱,应惹来无数爱怜。
可那时的我却不喜欢,觉得这个女子的纯真过了分,这是她保护自己的盾牌,也是尖锐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刺伤了那些深爱她的人。她的不谙世事,她的含蓄懵懂,全变成一条条致命的引线,引向最终的惨烈。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的只有最后的悲哀结局,如同改编的同名电影里在昏黄温暖的色调下,却隐隐透出烟水空蒙的凄寒。
这是我一直都不懂的故事,也是我一直都不懂的世界。作者笔下的茶峒山城,只是一个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境小城,在故事里却仿佛真正成了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在那个风云变幻、改朝换代的时代中,不管别处的人们如何不幸挣扎,生死存亡的恐慌感都似乎永远弥漫不到这里。热闹充满生气的小河街,妇人聚集的吊脚楼,负责摆渡的老船夫,在难却盛情的收下过客的一枚铜板后会转送一大把的烟草叶。在那里就连世俗最为不齿的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可以为了生计接待四川商人,也可以把所有的眼泪快乐牢牢地系在归期不定的水手身上,有着古代女子“拼将一生休,尽君一日欢”的勇气和无悔,“较之讲道德和廉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这样的水土和民风养育出的翠翠,有我想象中的淳朴,却没有意料内的勇敢。一如她的那段伤痛初恋,在那时的我看来不过是一个简约和克制导致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三角故事,作者舍弃了传统的情节要素,没有门第之见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倒多了民主和放手。可那个女子还是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只能回望那一川碧溪,带走自己的爱与希望。
那时的自己,并不理解这样的含蓄,也不喜欢翠翠的纯真善良毫无机心,当这些品质成为一个人性格的全部时,反倒失去了最基本的一点可爱。于是,我离开这个故事,忘记翠翠,忘记湘西清亮的白河,继续经历自己的青春岁月。
时隔两年,因缘际会下我再次翻开《边城》,只因为怀念起湘西瓦蓝的云天。故事里的翠翠在成长,已经走到了自己命运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一同去采最喜欢的虎耳草。故事外的我也在长大,走过豆蔻年华,面临着少年人走向成熟的蜕变。而当我怀着这样的心境再次去读这个早已熟悉的故事、读到最后的那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时,心底的那份惨然和惋惜尚在,却多了几许释然,并不再过多地执着于因那些巧合误会所导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收场。若说两年前这个故事让我感到的是温暖中透出凄寒,那么两年后我不仅感受到全篇无处不在的寂寞孤独,也更执著于其中几许温暖的色调,依旧昏黄,却足以照亮我的心房。
而两年后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俱为女子,翠翠却真是特别的。她不应仅仅只是爷爷疼爱的对象、男子梦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永难消逝的情结。再读时,我不再指责她的懦弱隐忍,而是喜欢她的活泼率真,也爱她的含蓄。因为这才是每个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心中最纯真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
再品与翠翠有关的章节,我看到了两条线索推动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发展。最明显的一条自然是三年的端午节,这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一年的端午节由翠翠的回忆带入,与茶峒山城一样,他与傩送的初遇仿佛也是静止于时光中的美好。黄永玉曾以此为题材作过木版画,画中的翠翠只一低首,回眸间却有不胜凉风的娇羞。这样的画面即使只是最简单的白色,也足以在人的心上幻化出万紫千红。即使后来有漫天花雨,在翠翠的印象里也没有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甜而美。第二年的端午节,翠翠和爷爷在顺顺吊脚楼上避雨,那个场景在电影中拍得十分温馨祥和。天保一家送的大白鸭和尖角粽子,船总与爷爷间关于翠翠婚事若有若无的谈论,不仅再次体现了地方人情之美,也为下文情节发展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契机。而到了第三年的端午,所有事纷踵而来,然后走向最后的终局。这三年的端午节对于翠翠的意义不言而遇,也是她感情最明显的体现地。
不过不同于两年前一直认为的爱情,再读时我却对那两个男子的感情产生了小小的质疑。也许是着墨不多的缘故,天保和傩送的感情仅体现在一次又一次的求婚上。翠翠的纯真美丽,是区别于其他女子的特别,也正是这份特别吸引了他们。可从始至终我都觉得他们只是把翠翠当成一件最美好的东西那样小心翼翼地去追求,可以兄弟相争,可以唱一夜的山歌,可心底其实想要的在这一块纯澈的水晶之外,还是一个节俭持家的女子。但愿这只是我对男子的偏狭。
可是翠翠,在这时却真的初尝到爱情的甜蜜,焕发出少女的光彩。她会在骂人后听到对方名号时“心里又吃惊又害羞”,沉默一个晚上,也会在爷爷提到嫁给天保时又羞又气地掐断话头。而在面对爷爷正式讲起求婚时的心念更是瞬间即是百转千回,她的心会轻轻地跳动,会即使不知所措也装作从容地等待爷爷的决定。而当心上的事落空时,此刻的心理描写犹为精彩:“翠翠弄明白了,人来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头抬起,心忡忡的跳着,脸烧得厉害,仍然剥她的豌豆,且随手把空豆荚抛到水中去,望着它们在流水中从从容容的流去,自己也俨然从容了许多”。她的惊愕和极度失望,以及妄图掩饰的心理过程,在看似随意的动作中暴露无遗。其后面对爷爷的泪水,她的心中又烦又乱,想哭又觉得没有理由哭。就是在这一刻我仿佛明白了过去一直都不理解的事,翠翠并非不愿去大胆争取大胆说出自己的爱情,只是自身少女含蓄的性格,以及对爷爷的顾及使她不知所措,只能以不回应的方式来回应。看似不合情理,却恰恰是人之常情。
而这种人之常情,却恰恰是当年的自己所不懂的。所以很多路必须亲自走过,才能知道坎坷波折,很多故事只有一读再读,才能体会个中情味。当读到另一条暗线时,才蓦地惊觉,翠翠走过的路,难道不就是自己曾感知过的一切。印象中全篇有四次将翠翠与“新娘”二字联系在一起,有年少无知时扮做新娘的懵懂,也有情窦初开后追看花轿的好奇。她会欢喜会红脸,会爱听取茶峒歌声的缠绵,也会为一片云一颗星而孤独凝眸。看到这里,现在的我会抬头微笑,无论上天赋予了女子多少种不同的性格,在此刻的心绪纵横旖旎情思当皆如是。所以当全篇最后一次在爷爷的葬礼上出现“新嫁娘”这三个字时,才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哀凉。梦起之处,梦终之时,翠翠就这样以痴痴站立的方式无声地回应了自己年少梦想的如此终结。面对至亲的离去,至爱的离开,此刻的翠翠有前所未有的真实感。若说前面的娇羞含蓄引人怜惜,那么这时她的默然更贴近我的灵魂。
是谁说过,不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我想没有经历过青春的甜酸凉薄,大概也不能懂《边城》。就好像当年老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边城的民风淳朴,边城的珍贵难寻,当时的自己却只是不以为然。作者的语言的确很美,平淡如水却自有芬芳,景物描写引人入胜,但是否就真的是独一无二?现在的我已经不会怀疑。面对尘世间铺天盖地的灰土,面对无处不在的窒息感,不再被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自己,越发怀念起茶峒清澈见底的流水,桃杏花里耀眼的紫花布,温柔的黄昏带着薄薄的凄凉。那样的世界,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辉,质朴中自有蕴藉隽永之致,只能存在于过往,存在于梦中,存在于记忆,一去就永不再得。所以怎能忘记那山,那人,那只黄狗,那个和我一样大的女孩,她的身上有我最想抓住的洁净和自由,她的故乡是我穷尽一生也到达不了的远方。面对似乎再找不回的美好,心如何不念,如何不消瘦?
同样面对找不回的过往,作者选择用笔将其记录下来。而对于那些猜测的目光,他曾说过:很多人看我的书近似买椟还珠,你们欣赏我故事的清新,作品背后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欣赏我文字的朴实,那背后蕴藏的悲痛也忽视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是一个买椟还珠的人,对于《边城》这样一个故事我只愿单纯地随心而读,不愿加之以所谓深刻的挖掘的目光。我读到了背后的热情和悲痛,却还是想许给自己一个希望。只是语序的不同,但又未尝不可以是作者留下的慈悲,那个在月下唱歌,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也许明天回来!”。
每个人心里也许都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作者如是,翠翠如是,我也应如是。然后,我们都将余下的岁月留在了等待里,孤寂地等待。但即使等得眼已垂落、耳已闭锁又如何,毕竟似水的流年还在记忆里,曾经的梦想还在心里,闭上双眼往昔的温暖还一息尚存。
既然一切都还在,来过就未曾离开,那么即使心已渐渐消瘦,也没有什么是不可释怀的。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五):这是你最美的情话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先生应该是最会讲情话的人,不仅仅指他一条条撩人心扉的语录,还有他笔下的一个个故事。相比于遥远的湘西爱情故事,现代在都市里时时刻刻演绎的好像一出出苍白的悲喜剧。那时不论故事是否干净或者肮脏,知识文笔是干净的。对于本书里的几篇短篇小说,我写了一句句的短评。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读后感(六):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最初买这本书,本是希望能增加一下文学素养,奈何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每一篇看完之后都没懂什么意思,都要去百度中心思想,然后发现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无非是赞美下湘西的质朴,歌颂下爱情…
也许是时代以及风俗的不同吧,几篇故事并没有能戳到我的点,比如最后一个月下什么的,男女主殉情,可我想的却是,啊居然就这么死了......我感动过祝英台梁山伯和罗密欧朱丽叶的伟大爱情,但是却并没被沈先生文中的男女主他们感动……比如边城,我搞不懂老大怎么好端端就死了,也心塞于那个半开放式的结局……
索性,几个故事基本都记住了,最大的收获。
1.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雨后》
2.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湘行散记》
3.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致张兆和情书》
4. 你是一枝柳,有风时是动,无风时是动:但在大风摇你撼你一阵过后,你再也不能动了。我思量永远是风,是你的风。——《颂》
5.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边城》
6.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边城》
7. 金钱可以买来名贵的手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美味的食品,但买不好的胃口。——《边城》
8. 时间使一些英雄美人成尘成土,把一些傻瓜坏蛋变得又富又阔。——《沈从文精选集》
9. 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边城》
10. 一个人记得事情太多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体会到太多事情也不幸。——《边城》
11.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抽象的抒情》
12. 别人对我无意中念到你的名字,我心就抖战,身就沁汗!并不当到别人,只在那有星子的夜里,我才敢低低的喊叫你底名字。——《我喜欢你》
13. 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致张兆和的情书》
14. 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15.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月下》
16. 我若一不小心失足掉到海里去了,我一定还将努力向岸边泅来,因为那时我心想起你,我不会让海把我攫住,却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边城》
17. 龙应当藏在云里,你应当藏在心里。——《月下小景》
18.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而且必须慢慢的翻。——沈从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