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的性德的深情,纳兰性德的才华,皆在他的诗词里。梦里云归何处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西风多少恨
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一片伤心画不成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我是人间惆怅客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一生一世一双人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人生若只如初见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倖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山一程,水一程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啦啦啦。楼主你好呀。你所需要的资源已经上传。请下载~
【附件设定下载金额只针对其他直接下载的童鞋,】
【如果满意我的回答的话,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哦,~谢谢啦】
顺便点个【赞】
如果能【增加财富值】就更好啦。另外。如有疑问可追问我。我会尽快回复的。
【如果需要下载其他文章,点选我的百度名,求助知友,我可以为你下载,】
【其他知友们如果没有财富可以下载,那同样点选我的百度名字,求助知友,我为你上传也行的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已变。”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原本是唐教坊曲,早期属于乐府诗,后来作为词牌格式。
“拟古决绝词柬友”。柬,信也。《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拟古决绝词”,我学着写一首古代决绝词,“柬友”,送给朋友。这就说得很明白了。本意就是用思妇的方式来抒发朋友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读起这首词来笃定地以为是一首看尽风花雪月、终得七年之痒的爱情感叹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里面有个汉朝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的妃子,是个大才女,失宠后写了首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来经过大量诗人的用典再造,秋扇这个意象就被固化,成为始爱终弃的指代。
人生如果永远像你我初次见面那样多好啊,哪里会让我感受到班婕妤手中团扇因秋风萧瑟而被弃绝的悲凉?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等闲,就是平常、随意。这里的“故人”也可以说是有典,出自《昭明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
这里的故人,就是指丈夫、情人。
你随随便便就改变了曾经对我的深情,却还说这没什么特别的,人的感情本来就是易变的。
这两句虽然念起来感觉回环有趣,但是把意思理清楚,其实就是女子对变心男子的诘问。意思很直接、并不含蓄,我们觉得有些绕更多的原因是文言文和“故人”这个意象词汇的重复出现。
你变心就变心了,为什么还要强词夺理,说天下人都变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两句是绝世经典。纳兰公子虽然是借恋情说友情,不过因为笔法传神,意味传神,这两句用来形容时过境迁的爱情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纳兰性德词全集(《饮水词》) 中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一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①,何事秋风悲画扇②。等闲变却故人心③,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④,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⑤,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释】
①人生句:恋人之间如果能像刚恋爱的时候那样。刚开始总是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的。如果总能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长了,感情淡了,甚至变心负心(秋扇见捐)的情况了。一二句是一体的,这两句容易理解。
②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开始时相亲相爱,后来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③等闲二句:这两句中最重要的是故人如何理解,应该说理解成恋人、情人也不算错,但按字面的解释就有问题。前一句意思我理解是相恋了很久的爱人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就这么就变了,几许无奈、几许悲哀)。后一句的理解问题最多,我理解成:反而说情人间相处得久了,感觉无聊了,就不由得容易变心了。重点是这两句中的故人的故如何理解,只解释成恋人、情人还不够吧。
④骊山二句:《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杨玉环赐死。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理解成李杨二人当初发愿立誓,后来虽然一方为一方而死,也不生怨。 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
⑤何如二句:何如:怎么样?理解成比较好象不合适。薄幸:这里未必是否定批判,古书中的此词多是爱语,相当于现在的“冤家”。当初的誓言就这么算了。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幸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
关于词牌,有人说疑为纳兰自度曲,这个恐怕未必。有这样的解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有不同体格,俱为双调。但《太和正音谱》谓:《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故本首是为此体,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则皆押仄声韵。
纳兰性德(1655-1685年):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著名词人。祖先为蒙古土默特氏,征服满州那拉氏,改姓“纳兰”,化入女真部族,后为满洲正黄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7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