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那些霸气侧漏的诗词,一般人真写不出来!

佩兰 2023-07-26 22:35:04

见多了离愁别绪,难免有些让人深陷其中,仿佛给自己增添了几分忧愁。

人生纵是愁绪多,总需要一些旷达和喜悦来调和。况且愁与苦,皆由心生。

总有那么几位诗人的作品,霸气侧漏,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胸襟。

李白是狂放之人,他的诗多是豪放之作。

李白一生的抱负就是在政治上能够得以施展才华,然而始终没有实现的机会。

四十多岁的时候,唐玄宗召他入京,可想而知他会有多么兴奋,于是有了一首经典的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前面几句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最后一句可是经典,耳熟能详。

一开始就描写秋日丰收的季节,还有儿女在怀,显然而然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李白好饮酒,此刻又怎能没有美酒相伴,还边喝酒边高歌起舞。人们对待急于去做的事情,都会觉得太迟了。

李白也是苦于这个时间来得太迟,就要迫不及待地跨马扬鞭远行。

“会稽愚妇”是一个典故,一个叫买臣的人,终日只知读书,很多年里都没有读出什么名堂,妻子瞧不起他。

后来买臣得以当太守,这样引用是想指有些人目光短浅。书生哪知当家柴米油盐贵啊。

最后一句带着强大的自负和狂傲,还有很多的喜悦,仰天大笑出门去了,我怎会是一个平凡普通之人。

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一生穷困潦倒,也是四十多岁了才得以登科及第,这种事情当然很高兴,于是写了一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昔日那些困苦算得了什么,今日得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这其中的兴奋之情显而易见,后面两句才是真正的得意洋洋。

春风正好,骑着骏马奔腾在在长安城内,一日便把那城内的美景看完。可能觉得以后就纵情施展抱负的快意人生了,谁能不喜悦。

可能有些人,天生自带豪放的特性。南宋词人辛弃疾,一生都是国家天下。

他被罢官后,闲居四年之久了,有一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虽然全词可能是在表达停职之后的落寞和苦闷。

但是其中仍旧离不开那豪放的姿态。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般人哪敢这么写。白发三千,那人间万事也便看淡了,豪放之至。我看那青山多是妩媚,想那青山看我也是一样的,情怀与外貌相似。

只能说这些人真是牛逼,注定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朱元璋出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刘伯温的下联霸气侧漏

朱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原本出身贫寒的他,通过不懈努力,吃了数不清的苦,缔造了难以复制的传奇。在封建社会几百位皇帝中,论名气,朱元璋仅次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论能力,位列前十没问题,甚至挤进前五;论开创帝业的苦难指数,如果他称第二,没有人敢自称第一,汉高祖刘邦都不行。

历代史学家对朱元璋评价很高,《明史》:“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众所周知,《明史》是请朝廷编修,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顺治,对朱元璋钦佩有加,在顺治心目中,朱元璋太牛了,谁也比不上他。顺治曾称颂:“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朱元璋也不是完美的帝王,最大的缺点是杀气太重,诛杀太多功臣,就连一直追随他,且被他称作汉之萧何的李善长,都未能得以善终。几百年过去了,回顾朱元璋的所作所为,世人无法站在道德制高点评论是非功过,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朱元璋之所以下狠手,目的很简单,是想让江山稳固。

平心而论,朱元璋的文化程度不高,并非他不喜欢读书,而是与他的出身条件有关。若论文化水平,朱元璋跟刘邦差不多,低于绝大多数帝王,跟精通满、汉、蒙古语的乾隆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但是,朱元璋称帝后,非常重视教育,下令设科取士,恢复以前的科举考试。

因早年家贫,吃饭都成问题,父母没有能力供朱元璋读书,很小就做了牧童,替村里地主放牛。当皇帝之后,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尽管朱元璋忙于朝政,却能挤出时间学习,并给太子朱标请来博学多才的老师,希望太子可以成为满腹经纶之人,日后更好地治理天下。

俗话说,勤能补拙,经过刻苦学习,朱元璋知识储备量激增,不可同日而语,写得一手好书法。康有为曾说:“明太祖书雄强无敌,惟笔画稍欠法度,然雅拙中不乏挺拔。”另外,朱元璋的诗词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留下上百首作品,其中《金鸡报晓》颇为知名:“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前两句俗不可耐,简直连打油诗都算不上,后两句却令人拍手叫绝,尤其是“扫退残星与晓月”,一般人写不出来,可与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媲美。除了书法和诗词,朱元璋的对联功底也十分了得。朱元璋以“风吹马尾千条线”为上联,让皇太孙朱允炆和皇子朱棣对下联。

朱允炆想了一会,给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尽管对仗工整,却不够大气。朱棣就不同了,他的下联为“日照龙鳞万点金”,表现出不甘平庸的雄心壮志。据说,朱元璋与足智多谋的刘伯温,也经常切磋对联,并留下一段趣事。

有一天,刘伯温汇报完工作后,正准备转身离开,朱元璋把他叫住,张口说出一个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刘伯温沉默不语,并不是对不出来,而是不敢,因为上联有“天子”二字,面对生性多疑的皇帝,一定要处处谨慎。

朱元璋看出刘伯温的担心,笑着说:“无论你对出什么下联,朕都恕你无罪。”既然有皇帝的承诺,刘伯温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略微思索一下,就对出下联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不得不说,刘伯温的下联霸气侧漏,格局也相当大,堪称经典之对。

有网友给出的下联是“雷为战鼓电为棰,风云际会”,也是相当的不错。如果让你来对,能否对出下联呢?不妨尝试一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07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