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句诗,让你久久回味,总有一句诗,让你黯然神伤。总有一句诗词,镌刻在你的心中,让你无法忘怀。有时,因为一句经典诗词,让人想背诵整首诗词。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白头吟》汉·卓文君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多少人喜欢这一句,其实是对忠贞爱情的渴求与盼望。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李白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可以想见其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显示了无比自负的心理。这样的豪迈,舍李白其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闲适的生活,是多少人的向往。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年少时的李清照写下这首小令后,随即名扬京师,无人不夸赞。“绿肥红瘦”更是让当时名士击节叹赏。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宋·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不仅新奇,而且意味深长。贺铸也因为这首诗,得号“贺梅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之时,那人正好在不远处。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我们就这样刚好相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人生总有一刻,会想起这句诗,想要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渐渐长大,在某一天,望着往来的人群,想着远方的亲友,只能感叹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唐多令》宋·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所有关于时光的追忆,都在最后一句“终不似,少年游”将悲伤推到极致,令人哀婉动容。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水仙子·夜雨》元·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朗朗上口,却又无限悲伤。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与你曾有最美的相遇,有明月,有彩云,有你。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蟾宫曲·春情》元·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多少人如同这句诗一样,从不懂相思,到深陷相思之苦,却又无法放下相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摸鱼儿·雁丘词》金·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元好问给了答案:以生命相许。千百年来,人们对这句诗击节叹赏,更是对至真爱情的向往。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当及时行乐,“诗酒趁年华”就是青春最好的注解。你曾被哪一句诗惊艳 曾因哪一句诗,而背下了整首诗词呢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上学的时候体会不到这首诗的意境,直到有一天,听说初恋结婚,生子,过得幸福,突然之间想起了这句诗。当年,她陪我度过了漫长的新兵连,隔三差五给我写信鼓励我,让我对下一次见面充满期待,后来因为调动,准备给她惊喜,结果却看见她在学校和别人走在一起,于是平静的请她吃了饭,感激她陪我度过漫长而又难熬第一年。三年后,我军校的暑假,她又联系到我,说碰到了渣男,想结婚,当时我把咖啡泼在地上,告诉她如果能收回我就和她和好。当天她家人出了车祸,去医院之前让我抱抱她,背着她一路到医院,然后紧紧拥抱,最后相忘于江湖。
要问上学期间印象最深的古诗是那一句。
当属高中学期学的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这一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也不光是这一句,整首诗都非常有印象且超喜欢。直到现在都张口就来。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说实话,学生时代学过很多的名人名家的诗词,唯有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诗词当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当年老师用浓浓的乡音讲授这一课时也正值严寒的冬季。说也巧,教学楼下左右各有一株腊红梅。枝头上的红蕊点点,就象张开的樱桃小嘴。粉嫩嫩的在白雪纷飞中傲骨绽放。非常非常的美丽。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每每朗读这首诗词时,昔日的情景一直在脑海中浮现。久久不能挥去。
老师详细地指出了怎么样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鉴赏这首诗词作了一番精彩的论述。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这首诗词,在此不作够多的解释,也不去深究诗人的身世。因提问答题只是说"上学时印象最深的古诗词是那一句”。故也只论诗词中的这一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为什么对这一句诗念念不忘。这也有点小插曲。读书其间因性格不是特别开朗活泼,学习上也不怎么好,一但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总是有点自诩清高。不太喜欢和同学们交流,就算有点小错也坚持不改正。这样每每被同学们拿来做笑话。只要有同学讥讽就经常拿这句诗词来怼同学们。久而久之这句诗就烙印在了脑海中挥之不去。如今回想起那段经历,觉得那时的想法天真 搞笑 。怎么能和大诗人相提并论。真惭愧。
上学期间印象深刻,应该是要结合情境来谈谈。相信很多人都是外地求学,而对家乡的思念应该常常发生,今天就说一首入选课本的唐诗,印象深刻,短短四句话,感情真挚,最后10个字无人超越,虽然作者人品极差,但这首诗却是流传千年的经典。
故乡,真是一个温柔的字眼,一说起它,连声音都变得轻了,生怕大声了,便惊扰了它。故乡原本不叫故乡的,它叫家乡,每当远离它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我们的故乡。身出于此时,不觉其苦,每当离开,才顿觉难受。难怪杜甫感慨:月是故乡明,难怪李白举头看到月亮,“低头思故乡”,难怪王维独自在外时,会“每逢佳节倍思亲”,难怪席慕容说“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因为总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在同一片月光下的千年前,一位诗人叫宋之问的诗人思念起故乡。他便做了一首诗,名为《渡汉江》,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你一定听过一句俗语,“近乡情怯”,它便是由这首诗提炼而出的。
让我们再现当时的诗景,诗情,诗语。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大意便是,如今我已经离开家乡很久了,岭南的山让故乡音讯全无。冬天过去春天又来,如今我离故乡这么近,却反而开始胆怯,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打听,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这首诗是在宋之问被流放到岭南所作,这一年,他做了参军,不过在第二年就逃回了洛阳,躲在了朋友家。这时的他,身在大山之中,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真的可以说是与外界“断”了。有什么消息传不过来,有什么人也难以到达。所以他开始想念家乡,离开家乡的日子尽管只是从冬到春,但于诗人来说,这是多么地漫长。
当他越是靠近故乡,越是胆怯起来,又不敢问“来人”。一方面可能是逃犯的身份,阻碍他的询问,不过,更多的却是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作者通过心情的变化,从期待到紧张,真实地反应了一位游子内心的纠结情思,语言真挚动人。
北宋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东坡居士在发妻香消玉陨十年后所作,千古悼亡诗,恐是无人能敌。个人非常喜爱,反复背诵体会。此词,将现实与幻想完美结合。十年天人永隔,却不曾忘却,伊人一直在心底深处。欲与卿畅聊,奈何唯有那冷冷的孤坟在那里。十载过去,爱妻可能早已转世为人,即使再遇到又如何?“纵使相逢应不识”啊。娇妻依旧那般貌美如花,可我已经一脸沧桑,鬓角染白。深夜做梦,又回到家乡。那扇熟悉的小轩窗,妻子正在那里梳妆打扮。(此句,是我喜爱的一句,全词悲伤的基调,在此处出现一幅暖景,可这景于现实中,再也见不到。更衬出无限悲凉)我与妻子对视,已说出不来话,只能默默流泪。料想年年令我肠断的地方,也只有那明月的夜晚,满是短松的山冈。(“明月夜,短松冈”此句赏析有争议,此处取一种。)
上大学、或在中央政法干校培训时,教授们会谦虚的引用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他指出老师的作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要从师,是因为“人非生而知之者”,需要后天进行学习。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韩愈在诗文中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因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主张从师不论贵贱、不分长幼、强调学人之长、不耻下问、互相学习的精神。
韩愈的这种认识与主张颇有见地,对我上学期间的印象最深!用哲学的语言表达,是唯物的,可贵的,对当下也有积极意义。
《师说》笔力遒劲,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章法浑成,为后人所敬仰!
你问的是上学期间印象深刻的古诗,那肯定就不包括后来读的,或者曾经学过后来理解领悟更深刻的诗词吧?
如果是上学期间学的,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咏鹅》(《画》也算一个)
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第一首学的都是它啊,在我们还不认字甚至拼音还没学全的时候,就会背了。就是死记硬背,脱口而出的那种,属于第一反应,条件反射,相信好多人都是如此。
等我们真正对诗词有点领悟鉴赏能力的时候,我推荐主席的《沁园春雪》,我喜欢豪放派的诗词,(所以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和岳飞的满江红也不错),主席的几首词都是不错的,但上学时印象深刻的还是这首。
相信现在会背的人也不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再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我最喜欢的是李贺的一首诗。――以前对他了解不多,上学时只学过他的一首《马诗》,感觉也没什么出奇的,怎么就成“鬼才”了?
直到读了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有些诗不能细品的,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些诗,有些事,有些人,都能琢磨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而我读这首诗,居然看哭了。
尤其那句“东关酸风射眸子”,就好比别人问你为什么哭,你推说迷了眼一个道理。这跟男儿有泪不轻弹,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我研二的时候,古代文论老师讲的,当时着重分析了,很详细,惭愧的是我只记住这句,《春江花月夜》最后一句。
我对古诗词的喜爱源自于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很喜欢和我们分享课外的古诗词,印象深刻的有“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还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待得几时是团圆。恨君恰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喜欢归喜欢啊~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如果必须回答那句的话,每个人心境和境遇不同,不是这句诗词,就是那句诗词,总要有一句,算是寄托吧。诗词作为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盛宴,我们该传承,就算不能成为大家,那就用来点缀生活吧!
我记忆最深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这是我们上小学时从课本上学到的第一首古诗
我是五二年小学毕业什么都记不住了,只有一首诗我记得什么名也不记得了诗是这样写的,斜插杏花当一副横批画,虽说毛诗中道鼠无牙,却怎生咬倒了金瓶架,水流向东床,春施在墙下,何处去告它,何处去诉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6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谈爱我已老,谈死又太早(精辟)
下一篇: 一篇难得的绝世好文!(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