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看穿无常,无非皮囊——读《皮囊》

七里香 2023-07-26 19:04:56

第一次对“皮囊”二字走心,是无意间读到过一段文字“一个衰颓的老人只是一个废物,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为了它的皮囊的每个裂绽唱得更响亮。”后来知道这是叶芝的诗句。

拆开《皮囊》塑料封套之前,还以为作者蔡崇达是台湾人,难道因为联想到鼎鼎大名的蔡康永 后来才想起,曾在《三联生活周刊》上读过蔡崇达的文章,名字果然“似曾相识”。

本书收录的第一篇即是《皮囊》,写他的的阿太。这是闽南的叫法,在鲁地,我们称“老姥姥”。白发人送黑发人,阿太的女儿在五十岁上先她死了,别人还怕她想不开,她却表现的一股愤怒,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看到祭祀要用的鸡没被割中动脉,洒着血到处跳,她“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说出一句充满人生哲理的话——“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一个没文化的农村老太太讲出如此话来,堪比哲人。而书中,此类的哲理性的语言,比比皆是。这是用功读过书且又善于思考人生之人的文字特点。比如周国平。

我扫了一眼扉页上的作者介绍,读完全书又确定了一遍,蔡崇达是1982年出生的80后。不知为何,文章的沉重感常令我以为他是60前的人,甚至更早。大概这就是——少年老成吧,也许,思考人生的文章往往令人觉得沉重吧。

最喜欢的一篇是《我的神明朋友》。写父亲去世后,母亲做梦,笃定“你父亲需要帮忙。”

我们这代人被教育得始终“不信鬼不信神”,我小时候还常常能见到“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封建迷信”之类的政治标语。而闽南,“即使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依旧是个世俗生活很强大的地方。而世俗就是依靠着流传在生活里的大量陈规存活。”

到今天,他们依然“相信每一种困难,都有神灵可以和你分担、商量。”

人生多苦难,每个人的苦难都需要有个出口。“黑狗达”(蔡崇达的昵称)的母亲在他父亲偏瘫之后,愤怒地跑到庙宇,一个个责问过去,“为什么自己的夫君要有这样的命运”。

我难以想象在我们老家、在普遍的北方农村,一个农村妇女在遇到人生重大灾难之时会去向谁诉说 这种跑到庙宇去责问“神明”的做法,我最早是在白杨主演的黑白电影《祥林嫂》中看到过。现在知道,这——又何尝不是情绪调整、心理慰藉、甚至是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民间力量呢 那些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便做出杀无辜儿童、烧公交车、炸居民楼等等“报复社会”行径的人,如果能有这样倾诉、祷告、化解的渠道,如果也相信“三尺之上有神明”,大概也许很可能就不会充满戾气了吧 !

文章交待了母亲一生信奉神明的种种,生不出儿子、儿子体弱多病、丈夫逝去、丈夫托梦、在镇海宫安排丈夫赎罪……到最后终于释然。这个过程中,读者会感受到“神明”的力量,代表神人的巫人、住持何尝又不是心理医生呢 相比“有神无神”的争论,还有什么比给苦难的人以慰藉、以解脱、以放下更重要的呢

我是个泪点比较低的人,容易被感动。因而我评价一篇文章、一本书是不是“好看”的标准之一,是能否打动我。读到母亲说“不用问卜了”她已经看到父亲“恢复成二十出头的样子,皮肤白皙光滑,肉身才刚刚被这俗欲打开完毕……”读到母亲离开镇海宫的时候,“转过头,对镇海宫里端坐着的神明笑了笑。” 就湿了眼眶。

长按“ ”加

原创文章|美文分享|深夜厨房

ID:

新浪微博:@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