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性法案。法律明确,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同居关系中发生的暴力,同样适用该法。
我们单位原来跟保洁公司有过合作,有个保洁阿姨非常老实,她在公司工作了不到一年,我甚至从来没听她讲过一句话,每次在卖场或电梯里遇到,只是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并不多话。
她离职后才听别人说起她“挺可怜”,老公动辄打骂,据说手臂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才知道,她离职的原因是“别人看她都不顺眼,受欺侮。”这才想起,每次遇到,她总是一幅受惊的表情,形体语言也是明显地想与别人拉开距离。
据说离职前,她老公到保洁公司找领导交涉,表达了对老婆受欺侮的不满:“我老婆,我打可以,别人欺侮她就不行!”想象这是一副什么样的男人的嘴脸就知道了,也可以联想她跟了这样的老公,日子能过成什么样儿。
后来偶尔也会想起她,为什么她在家被老公打,在单位“受欺侮” 为什么她是“别人都欺侮我”的那个人呢
民间自古有“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说法,是否也揭示了一种生活哲学
前年,山东艺术设计学校一个16岁的女生被室友殴打4小时……作为一个家有小女的妈妈,想到将来有一天她也会住集体宿舍,过校园生活,看到新闻的当天就在“桌前教子”,问她:会不会是挨打的那个 她坚定地告诉我:肯定不会,我会跟别人玩得很好。又问:你会不会是打人的那个 她当时正在吃饭,白了我一眼道:难说!我举起筷子敲了她的头皮。
以一个“过来人”的观点和经验看“校园暴力”,挨打和被打的都不是好孩子,家长、学校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致使悲剧发生。挨打的小雨固然可怜值得同情,但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做了什么 为什么被另外四个人联手打 不管是校园暴力还是家庭暴力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不客气地说被打的那个人身上一定具备挨打的潜质!后来看电视报道得知,在第一次被打时,小雨的大爷居然在赶往学校的路上告诉小雨“千万不要还手”,都快被打死了还不要还手,你是死人吗 !
看抗战的背景资料介绍,日军长驱直入侵占大好河山,很多地方的人只是听说鬼子来了,就跑得无影无踪,连鬼子的面儿都没见过天天就在躲鬼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落后就要挨打”跟“软弱就会挨打”是如出一辙的道理。一个国家挨打和一个人挨打都是一个道理。
小时候看一部国防题材的纪录片,部队里的露天电影,配音是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的男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挨打的是我的女儿,我绝不会告诉她“千万不要还手”,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教育她——不要成为那个可能被打、被暴力、被欺侮、欠揍欠修理的对象。
你不要欺侮别人,但一定不要受欺侮!
小学二年级时转学到城里,作为一个乡下小孩,不仅受家属院一个小团伙的欺侮,在学校也被高年级同学欺侮过。我们班有个男生的姐姐和她的姐妹儿在学校拦住我,质问“为什么欺侮她的弟弟”……天知道我跟她弟弟连话都没讲过,“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在动物界,一只外来的猴子到了花果山,除非他有孙悟空的本领,否则一定会受欺侮;小时在农村见过家里养鸡,一只新买的鸡放到鸡群里,一定会被其它老鸡啄……人充其量是高级动物,一个新人很难融入团队,受欺侮、被排斥、受驱赶、暴力……你感受人性之恶,也算“正常现象”,唯一的解决之道是你自己要强大。
当年部队大门口是警卫室,战士们站岗放哨扛的步枪就放在架子上,用一块白布虚盖着,布上赫然的腥红大字是主席语录: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一个黄昏,我联合了其他跟我差不多“资历”的小孩,把欺侮我们的那个团伙中的一个小头头堵在胡同里,至今我还记得她姓苟,我们只是威胁她“不要欺侮人!我们也不是好惹的!”等等,看到她眼里的恐慌,也就够了;对那个同学的姐姐,则是告到了她家里……从此天下太平。幼时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你可以不欺侮别人,但绝不能被欺侮。
新东方前合伙人徐小平曾写过一篇博客文章,《三个街头打架的孩子》(另文链接,感兴趣的可以搜来看一下)。他举例美国总结里根,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和自己,对比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的教育,他说:
一个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着要容忍非正义、接受不公平、甘受屈辱、自责自贱的孩子,他长大了,即使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某一领域的名人,但他在生活中,肯定难免时时暴露出幼时家长教育造成的心灵扭曲,在和同事、朋友、社会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会在各个地方不同角度,表达出自己性格与为人的弱点来。在集体生活中,他很可能不敢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不敢挑战别人不该有的滥权,在私人生活里,他也很可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快乐与尊严,并为此找到种种阿Q式自我解脱的理由……
徐小平文章最后写道:从此我要教我的儿子,如果打架,一定要战胜对手!
NLP李中莹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有个女人说自己很可怜问老师怎么办 她说结婚16年,天天被老公打……
李老师回应:你太厉害了,你身上一定有很强大的一种力量,被打了16年都没有离开(打你的那个人)。这个女人说那有什么办法
网曝广西某地一女子“遭家暴30年不离婚“,支持她的信念是“熬到丈夫打不动就好了”。
看吧,很多被家暴的人就这样被某种信念或价值观束缚着。每一个被家暴被校园暴力的事件背后,都有巨大的无力感和所谓的信念在支撑着那个人,比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都是命啊”“能怎么办 ”“有什么办法 ”等等。如果我们稍稍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洞悉“人终其一生都在弥补自幼年起就形成的性格”,便会了解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实——施暴者通常不会轻易“改邪归正”。
有天晚上在外面散步,听到小区门口有吵闹声,围了很多人,一个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叫声传来“你打你打!你打死我吧!不打死我你就是个孬种!!……”走近了一看,那女人穿着睡衣,鞋子都掉了一只,死死拉着一个男的,应该是她老公吧。
我没亲眼见过家暴的场景,也替那女的担心,这不是活该找打吗 !那男的可能没打算打死你,你却叫人家“往死里打 !”
那个“蒸鱼杀妻”案的新闻后,水木丁写了篇文章微信平台也有很多转发,她在《妈妈的终告:你的生命比对错重要》中告诉被施暴者:
对家暴一定要零容忍!可惜我常常看到很多姑娘是正好反过来的,在小事上特别容易较劲,但是被男人家暴了,却想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那个被家暴杀害的女子。“她在丈夫第一次家暴的当晚,就应该迅速离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也许这样还会保住一条命,她是无辜的,但是她的确有技术性和判断上的失误。”
对啊!那种连自己老婆、老公、家人都能打的人,你要跟他(她)生活在一起做什么 !套用(篡改)徐小平的观点“如果打架,一定要战胜对手!”打不过,你还有腿啊。
旧文重发
长按二维码
原创文章|美文分享|深夜厨房
ID:
我的观点:男人的目的是征服世界,女人的目的是征服男人。目标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这并不是说男人没有征服女人的能力,而是这不是他的目标,而征服世界是远远比征服女人要难的,其中一点必须家庭稳定,或没有家庭,一旦有了家庭,男人就是彻底的失败者,很难想象,一个祸起萧墙的家庭男主,在事业上会有什么作为。所以不是男主一定要讨好女主,而是征服世界目标下妥协的产物,这与性格和爱情无关。那些把女主征服的妥妥贴贴的男人,要么与女主落差太大,要么没有太大的事业,仅此而已。
而女人(假设是忠诚的)就是一个永远没有安全感的怪物,在感情上是贪婪的,在细节是苛刻的,美好而娴熟的外表大多出于伪装和表现,女人对男人细节的关注和敏感以及对男人情绪的控制能力远远超出福尔摩斯的探案能力。走到极端,就是家暴。唯一值得幸运的是,家暴的女人大多忠诚。
而不家暴又不忠诚的女人,你恨不得让他家暴一次,看她鸟不鸟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为啥男人强*女人要定罪,女人强*男人不用定罪,道德观念上一定是男强女弱啊,男的女的被家暴大部分都是出于很爱对方,所以才强忍着被家暴,但是施暴者真会得寸进尺,越来越过分,所以家庭幸福一定是要夫妻双方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谁先动手都不可取。双方先沟通,沟通不来尽量去找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好,朋友也好,专业人士也好,在中间协调沟通一下,重点是双方要好好沟通!
这个不好说,有些是男人太无能,不能做出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也保护不好自己的女人,全靠女人当家做主,有些男人是过于宠爱女人,我认为男人就要有担当,女人就要知书达理
夫妻之间的小打小闹时有发生,不过一般都是男的让着女的,不是因为害怕,一是不跟女人一般计较,而是爱了就得宠着不过如果是“安嘉和”的那种家暴,那当机立断有手续告他
如果是女的被家暴,你说是什么原因?
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样。
只听说过男人家暴女人,你说女人家暴男人我分析有两个原因,首先这对夫妻感情不是很好,要么这个男人实在无能,没有主见,女人比男人有能力,很强势,想骂就骂,想打就打,男人还不敢反抗,至于说这个男人一直忍受这个女人的家暴,不是太爱她的表现,但是如果真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我想这个女人下场会很惨,他没反抗,还没到正真的底线,所以建议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不要欺人太甚,每个人的忍耐性都是有限的。
哎。男仁。博大的胸怀。
让着女人呗。
但女同胞,别得尺进寸,中不。
得尺进丈哈,你找的。你爱的。
。。。。差不梨儿。得啦。
但,真遇上了不咋地的。
女人,真的无奈,真的。
在此,打他,家暴他,
于事无补吧。
自己,一定开导自己,
疼爱自己,不生气哈,
好奇,猫还活着。
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吃软饭不容易。
绝大部分男人都是让着女人,本着"不打女人"的原则退让,反正那女的并不是下狠手。其实有很多时候,女人太彪悍又动刀子,男人(尤其是知识型文职)根本打不赢女方。至于太爱对方而不反抗的人,就是受虐倾向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所有的成长,都是因为站对了位置
下一篇: 凡事往好处想,人生便会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