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再难,也要让孩子生活在身边

白敛 2023-07-26 18:54:20

在腾讯看到这几张新闻图片,看得心都揪了起来。

年过完了,许多在外地打工的人开始陆续返城,如果他们已经为人父母,家里有一个或几个小孩,如果他们只身前往打工的城市,就无可避免把一个或几个或全部的小孩留在家乡,他们的小孩就会成为“留守儿童”,面临着在春节短暂的团圆之后和父母分别。

图片上这伤心的一幕发生在成都邛崃临济镇瑞林村。40岁的妈妈是一个快递员,要回成都上班,7岁多的儿子吵着要跟母亲走,爷爷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儿子一直试图向前拉住妈妈的手,嘴里喊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网络报道)

这位大姐说,春节回来这几天儿子一直拉着她一起玩耍,连睡觉都要抱着,也不出去找小朋友耍。她是离异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女孩在读高中,她必须要出去挣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如果带去成都,一个人真的无法照顾儿子。

报道中还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这个小男孩只是其中的一个。

图片中的奶奶表情甚至欢愉,她大概以为妈妈一走了之之后,孩子哭一场看不见她就会好了,一切都会归于平静;他们大概都会告诉小男孩,妈妈在外面挣钱,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条件读书,给你更好的未来;却看不到这种撕扯、分离背后,小男孩的种种痛苦和悲伤。

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里,如果缺少了父母的参与,人生哪里会完整 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但在有限的常识及经验里,隐隐知道幼儿或童年时期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甚至有一方不在身边,那个孩子都可能面临很多的心理问题。

我父亲是个军人,当年大概一年只有一次探亲假,我们只有在他探家时才会跟他见上一面。所以,我在七岁以前对“爸爸”似乎都没有多少记忆,在整个的童年、少年时代,那一声“爸爸”很难叫出口,因为在生活中的长期分离造成的生疏感。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有一年他回家探亲的第二天,在二姑家的院子里,他唱一个童谣:

小狗汪汪叫

客人来到了

主人说:要杀一只鸡

鸡说:我能打鸣报晓

……

我听得很欢乐,却忘了后面的词,就跑到他跟前说:哎,后面是什么来

他回应:你不叫爸爸,“哎”谁的呀 !

那年我大概六、七岁,至今记得自己那张羞愧的脸。

我是应该叫爸爸呀,在农村老家,人家的孩子都有“大大”,我在村口的土路上看到一个身穿军装的人都觉得亲切,看到任何一位解放军叔叔都会联想到是我爸爸回来了。待他真的回到家,我却连声“爸爸”都叫不出来……

不仅是“爸爸”两个字,其它诸如“叔叔”“大爷”“伯伯”“爷爷”等这些男性的称谓,一直到我长大成人,直到现在,称呼一声,都觉得需要特别的勇气。

我曾翻看过爸爸当年的日记。在我出生的年月里,他是写过日记的。我出生时爸爸并没有陪伴在妈妈身边,即便当年没有电话通信不便,我想,至少在我出生后一个月,他应该得知家里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消息,记上一笔吧 那一年的日记翻到最后一页,都没有一句提及。

说真的,我知道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写信及日记的开篇往往还要写上一句领袖语录,但仍然是有些许的失望。

我妹妹大概在两三岁的时候被送到大姑家生活了一年。那时我们家随了军搬到部队,我妈也在部队的家属工厂有了一份工作。爸爸工作忙,妈妈也常常要上夜班,照顾家里的三个小孩很困难。

虽然大姑和姑父给了她父母般的关爱,在我们成年以后,也知道那一阶段的分离会使她的心理受到影响,也许她内心一直有个“内在的小孩”需要关爱,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我也还记得他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每说起大姑家如何如何,我和老二就有撵她走的语言暴力……看,即便是亲姐妹,少不更事时的分离,都会产生隔阂。

曾在网上读过一位妈妈的自述文章,她把留守老家多年的大女儿接回身边,才发现亲情的修复之路,竟然如此漫长。

有个朋友家有两个儿子,因为在南方做生意,上了初中的大儿子便住进当地一家寄宿制的学校,每个月接回家一次。有次儿子表示坚决不再住校,并且要转学,好不容易问清原因,才知道学校统计家庭状况,班主任把他给登记成了“留守儿童”,这个孩子觉得“留守儿童”是没有爸妈爱的孩子,在班里抬不起头。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呢 朋友最后还是给儿子转了学,让老婆每天中午把儿子接回家吃饭。说为了赚更多的钱让孩子过的更好,可是如果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时,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有家的地方才有爱,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孩子的天堂!

还记得去年6月份“毕节留守儿童自杀”的新闻吧 四个孩子瞬间从世上消失,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到底是怎样的痛苦和折磨才会让鲜活的生命自己选择走向死亡呢

是父爱母爱的缺失、对生活的绝望。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容易使孩子自闭、被人欺负,受到伤害无人诉说,感受不到亲情和爱,觉得自己被遗弃,甚至即便到成年以后都无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消除和父母之间的隔阂,甚至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以致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

官方数字统计出来的那6100万的留守儿童,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及家庭问题,谁又能说得清 这个社会体制固然有很多问题,没有给所有家庭足够的保障,才会让父母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赚钱不得不和孩子分离,可是,让孩子生活在身边的成本相较孩子心智的健全,孰轻孰重

错过什么,都不要错过自己孩子的成长;再难,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

微信号:(←长按复制)

了解更多,请 微信号

个人微信:dzy555555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