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婆婆跟我说,有个内蒙古女孩弄了两千多瓶蜂蜜来卖,原价是128块的,她爸爸忽然病了,要急着回去,现在68块钱一瓶甩卖。人家都排队去买,她也要去看看。
我问你怎么知道的,她说广播上听的。
我说别去,骗人的!
不可能是骗人的!人家给主持人打的电话,说要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排队……
多年前因为公司在电台有广告投放,我偶尔也会去电台找人。有次等在播音室外,看到有个女的拿了手机出来,看到我她一笑吐了一下舌头,开始讲电话:
喂,是我吗 !主持人,我有个婶婶就是刚才专家说的症状,我想问一下,那个药怎么买啊
……
我听得愣了一下。不一会儿,又出来一个人,拿手机讲电话:主持人,哎呀我跟你说啊,我吃了上回你推荐的那个药啊,太管用了啊,我得谢谢你!……
那女孩是电台的主持人之一,拿着电话两次从播音室出来,换了家乡口音冒充热心听众当“托儿”。我站在某电台过道里,恍然大悟,原来广播里听到的患高血压糖尿病胃病内痔外痔混合痔……吃了某某药特别有效,打电话对主持人表现感谢的热心听众是表演的是骗人的 啊!
我其实不确定内蒙古原价128现价68的蜜蜂是不是假的,就象不能确定广播里传来的热心听众的电话都是假的一样。但是从那以后就对很多广告抱以“宁信其假不信其真”的态度了。为了销售为了赚钱,我知道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演。
我宁可在网上到某东某宝在微信朋友圈买蜂蜜,宁肯买新西兰的麦卢卡也不相信超市里二、三十块钱的蜂蜜真的是蜜蜂产的。
婆婆半信半疑,“电台说的还能有假的吗 !”
我也常听广播,有次被一个蚕丝被的广告打动了心,就打电话问了某位内部特别“底实”的朋友,他告诉我“还是别买了吧”。
在上一代人的概念里,报纸上、广播里的东西还都是——真的,不可能是骗人的。那可能是过去,现在真的不行了。谁给钱广告给谁做。连我们家门前公交站牌,这十年都换过不止三个地名了。
上次我公公在某报看到一条免费给老年人查体的广告,就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人说是“社区慢性病普查”,然后就有人上门服务,还送了一袋全麦面粉,并说周一早上在某酒店宴会厅有健康知识讲座,去的话还可以“每人再免费领一份杂粮”。
JASON同志听他们很兴奋地说第二天一早要去听健康讲座,就泼凉水:不准去!去了就让你们买保健品!哪个老年人没有慢性病啊 就是骗你们买保健品的……
公公跟他急,人家是公益活动,怎么是骗人的 !人家能骗我们什么 人家报纸上都登了,要是骗人的,报纸能给登吗 !
第二天晚上回家,他跟我们说:还真是卖保健品的来!
二
我爸妈现在是某省报“读者生活馆”的会员。那生活馆门面上挂了一个白底黑字象是机关单位的长牌子。除了组织订报、发行,也常常组织读者活动。参加活动的大多是老年人。
前年组织爬泰山。往返两天,每人238元的费用,住三星级宾馆。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时,我爸就动心了。他盘算着:自己去爬泰山这费用也不够啊!就算老年人不收门票或半票,人家还管吃管住管交通呢。他和我妈就去参加旅游了。
泰山回来,买了5000多块钱的蜂王浆保健品。
事实是,泰安一夜,人家不但管吃管住管交通,入住的那晚还组织了篝火晚会。红歌一唱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般,再加上某品牌厂家的女老总热情招待了这些贵宾,我爸回来说“哎哟,那个女的真厉害,讲得可好了!……基本上每个人都买了……”
他不知道,我听了真替他心疼那5000块钱。
他不知道,有一种营销形式叫“会议营销”。他们深谙电话营销的技巧,有统一的话术培训,邀请这些有点退休金的老年人参加活动听养生保健健康讲座;他们深谙老年人的心理和需求,知道他们这些生下来就是旧社会、长身体时就挨饿、年轻时经历文革、人到中年又经历改革的一代,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恨不得一分钱掰两瓣舍不得花,但有些时候又特别舍得花钱;他们施小恩小惠送便宜,时不时给几个鸡蛋几把面条几把粉丝甚至几块咸菜疙瘩;他们擅打情感牌,那些年龄差不多是他们孙子辈的营销人员,嘴巴比他们的亲孙子还甜,开始称他们大爷大姨,后来干脆比亲儿女还常联系他们,有的开始称呼你们的爸爸妈妈叫爸爸妈妈……
三
夏日的一天,我爸拎着一个牛皮凉席非要送给我。花三千多块钱买的,说这凉席铺着怎么怎么好,总之是既养生又保健实在是物超所值。他本来是买了打算自己用的,无奈我妈的关节炎受不了凉,退又不好退,就要送给我。还说本来打算给我们姐妹三家一家买一床。
可吓死本宝宝了!我夏天基本上不铺凉席,更无法想象躺在一张牛皮上该怎么入眠,我觉得自己只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好喜欢这张图,收手机里很久了
我爸看我决意不要,要替他退掉,就把那个生活馆卖牛皮的业务人员的电话给了我。
还不忘说那小姑娘跟我们是老乡,“人不错”。
我打电话给生活馆,说要退货,她说不能退。我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七天内可以退货,现在才五天;她说你们都拿回去用了,我说没用,标签没拆不影响你二次销售;你不给退我打12345、12315,你们牛皮质量不合格,用毛巾一擦就褪色……她说请示一下领导。
后来拖了近一个月,终于给退了钱。
四
前两天,我爸拿出一种我没记住名字的补钙保健品,包装设计很粗糙,不干胶贴得皱巴巴的,看上去就象是假的。那是一家“养生馆”北京来的专家推荐的,现场做通电实验,证明他们的钙是真的,别的都是假的,当场买的人很多。还有一种“固元膏”,4999块钱一瓶。我上网搜了一下,那家企业在某个三线城市的乡镇,只有食品生产资质,我说“他们就是把食品当保健品卖给你们的吧。这要是淀粉还好,就怕是吃了不好啊!……”
我爸疑惑:人家还能骗老年人吗 !
爸呀!那些人连小孩都能骗啊!你想想三聚氰胺牛奶!
我爸听了,明显一怔!
次日一大早,他还是去了某个五星酒店的多功能厅。那家养生馆组织的健康讲座有二、三百人参加,邀请了一位所谓的海归女博士讲健康养生知识,女博士在台上演讲说“我今天来一分钱都不要,就是来给老爸爸老妈妈们送健康的!……”
博士讲师拿出据说是开了光的观音分发给到场的人员,播放了她在寺庙跪求开光的视频,为证明自己的诚意在台上“梆梆梆”磕起响头的时候,我爸终于醒悟——表演得真恶劣啊!
五
和菜头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致长辈》,我收藏后拿回家给我爸妈读了一遍。他在文中写道“老人家们,是坏人最便当的自动提款机”。
那些专门针对老年人卖药、卖保健品的,基本是一个模式。他们说的都是老年人最在乎最关心的事情,都拍着胸脯发誓诅咒信誓旦旦宣称有效,都借专家借机构借爱心借祝福您健康长寿的名义……其实就是惦记着老人家兜儿里的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钱。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们除了寄望社会道德对老年人更厚道,作为子女,可以做到的是:
要常回家看看。不要让保健品营销人员替代了你的关心和照顾,保健品营销人员比你更关心老人的钱包;让父母知道最在乎他们身体健康的除了他们自己,就是儿女和家人。
了解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每年)陪他们去体检;不能陪同,也要知道他们的体检报告情况。
尊重他们的选择但给予必要的提醒。父母年事增长,身体渐衰,在知识更新上难免跟社会有些脱节。要多搜集此类案例,并告诉他们,不是怕他们乱花了钱,买一堆可能根本没有作用的中草药、甚至是胶囊里灌了淀粉冒充的保健品,而是担心那是有毒有害的东西。
……你们可以补充
想想那些骗子,他们连小孩都不放过,何况是老年人
点击“ ”
可以打赏,可以点赞,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叫声姐妹口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