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家园记忆·煤油灯

七里香 2023-07-26 18:39:24

现在的小孩子都不知煤油灯为何物了吧 此文是当年一个小妹的约稿,此处略有修改。当年也曾在部落阁贴过,南桥在评论中贴过一个短信获奖作品《从前的灯光》,我曾把这首诗用在淘宝店、后来也在公司官方微信上转发过。

1976年,一辆解放牌军用卡军沿着乡村土路颠簸到村口。那是十里八乡哪个村有辆拖拉机都能引为谈资的年代,大汽车似乎惊动了全村的人。那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围着车,大胆一点儿的,就围着穿绿军装的叔叔问这问那,试图爬车的孩子被大队长板着脸唬了下来。

以上的情景其实只是我后来的想象。我只隐约记得,家里的东西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没一会儿就被搬上了车,爷爷的爷爷用过的八仙桌、奶奶陪嫁的柜子,爸妈结婚时的凳子(我们老家叫Wu子)……甚至连挑水的扁担,都被一骨脑搬上了车。

本家一位大叔问“煤油灯还要不要 ”的时候,一个颤微微的邻居奶奶说:人家用不着这些东西啦!“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喽……

汽车扬尘而去,家园就此别离。

当年老家还没有通电,当年城市也没有楼上楼下,整个县城只有一个百货公司是个二楼层。电话倒是有,黑色的摇把电话,在警卫班,不可能随便去摇。但电灯是有的……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只有一间房的随军家属宿舍里,我和还没上学的妹妹跑来跑去,无比新奇地、争着一遍遍、把墙上的灯线开关,拉来拉去。

一拉,屋里象老家的夜晚一样黑了;一拉,满屋子里亮了;一拉,再拉……

我爸在一个抽屉里拿出个纸包,里面是一种没有包装的方糖。有了嘴巴的甜蜜,灯绳对还是学龄前儿童的我们渐渐不再有吸引力。

我妈有时回忆过去,还常常提起那些没有灯光的夜晚。每次带我们姐妹去部队小住,再回到农村老家,最初的几个晚上我都不愿意进屋,特别是有“月亮地儿”的夏天的夜晚。屋子里实在太黑了,适应了城市的灯光,不愿意再接受煤油灯的昏暗,而当年乡村月朗星稀的夜晚,又格外美。

那时候,照亮漫漫长夜的,是家家户户的煤油灯;象照亮黎明前的黑暗的,是《红灯记》里的红灯。

手提红灯四下看……上级派人到隆滩

……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煤油灯是当年家家户户唯一的照明工具。我记得大爷家里有一个很大的手提式煤油灯,外面是一层玻璃灯罩,可以防风。小时觉得有那种煤油灯的人家好阔气,也猜测过他家可能是地主,是革命的对象。

那时候,煤油叫洋油,所以煤油灯也叫洋油灯。如今,只有上点年纪的人才知道这些物质极度贫乏年代流传下来的词汇吧 洋车(自行车)、洋钉(铁钉子)、洋火(火柴)……为了节省灯油,总是尽量把煤油灯的灯头拨的很小很小,黄豆般大小的灯光,似乎也能把漆黑的屋子照亮。

如今我所在的公司主营各种华美绚丽、造型各异的灯饰。灯,在照明之外早已升华到饰品层面,成为家居饰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其中,偶尔也会联想到煤油灯。

那随风跳动着的豆粒般大的火苗,照亮过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童年。

新年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2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