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出了一位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大折赵国元气,后终被秦国所灭。而1000多年后,明朝也出现了一位将军,兵书读得不错,皇帝对其很是信赖。在朱棣起兵造反时,他被委以重任,结果,屡战屡败。但是,皇帝非但不怪他,还继续相信他。最后,更是他打开了城门,将朱棣迎进了南京城。那么,这位将军是谁呢 他就是被后人戏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能被冠以“战神”之名的人并不多。从上古时代的蚩尤说起,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几个会打仗的人,明朝也是如此。比如:徐达,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等等。当年,李文忠跟着舅舅朱元璋一路征战,终于打出了一片天下,开国后被封为曹国公。当然,李景隆在其父亲李文忠去世后,也是承袭了爵位。那么,李景隆为何挣得了一个“战神”的帽子 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每次吃了败仗,就会把所有的辎重都留给朱棣的军队,自己却往回跑。后来,朱棣造反成功,他居然在朱棣手下做了官。于是,民间对他如此评价:这不是一位尽坑自家,帮着人家的败家子吗 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李景隆的“丰功伟绩”。其实,朱允炆会败给他的叔叔朱棣,和他祖父朱元璋脱不了关系。朱元璋坐稳皇位后,将他出生入死的一干兄弟都修理得差不多了,就是怕这些有兵权的王爷,在他死后生出贰心来。但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生出贰心的却是曾跟着他一起作战的儿子朱棣。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实施了削藩政策,结果,惹恼了朱棣,抢先发难。而当时,朝廷多数武将都被朱元璋清理了,能打仗的并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朱允炆用的是耿炳文。但不幸的是,朱棣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打败了耿炳文。于是,黄子澄就向建文帝推荐了李景隆,建议让他接替耿炳文。随后,建文帝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那么,李景隆有带兵的经验吗 虽然,李景隆练过兵,还帮着朱允炆削藩,但却从没真正的上过战场。因此,当朱棣听闻主帅是李景隆时,立刻放宽了心。看来,朱允炆还没有朱棣了解他的大臣,这能不败吗 即便李景隆没有临阵经验也并不可怕,没有谁天生就会打仗。但是,他却非常自大,自认为熟读兵书,而且,他父亲能征善战,自己肯定也不会太差。以至于,李景隆从来不把那些老将放在眼里。自己不会打仗,还不用会打仗的人,这感觉是将战争当成了儿戏,结果,败得是一塌糊涂。更奇葩的是,朱允炆还觉得可能是放权不够,才导致李景隆缩手缩脚,打不赢仗。于是,朱允炆给了李景隆“专征讨伐”大权,之后,与其它部队一共60万人再战朱棣,但结果,还是败了。没有谁能经得起几十万大军的连番失利。李景隆连连败退,朱棣直逼南京城下,而他却不想着保护皇帝朱允炆,一看形势不对,赶忙投诚,打开城门放朱棣的人马进了城。与此同时,皇宫失火,导致朱允炆下落不明。更很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位草包将军,在朱棣任期内,还一度很是得意。因为,朱棣对他很是重用,每次开会他都位于“班列之首”。其实,在朱棣看来,李景隆也是一个人才。若是当初朱允炆换了其他人,他要夺权,真得要花费一番功夫了,自然不会如此顺利。此外,每次上战场,李景隆都带着几十万人马及很多的粮草物资。但是,当他一看打不过对手之时,什么都不要了,只管跑路。最终,这些后勤供给只能便宜了朱棣。所以,李景隆还得了一个雅号“运输大队长”,这不是帮助人家囤粮囤物吗 于是,有人就产生了疑问:李景隆是不是卧底,尽坑朱允炆 其实,李景隆就是一个草包,什么都不懂。他自以为顶着个“曹国公”的头衔,就是无所不能。而朱棣对他的评价更是一针见血:“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可见,温室中养大的一个人,不仅没脑子,不善待他人,还骄傲,嫉妒他人的能力,简直就是一个胆小鬼,废物一枚。所以,有时虎门不一定能出将子,真正的将才,都是在战场上磨炼出来的,如:卫青、霍去病。朱允炆能相信他,大概是被他的能说会道给蒙了。只是,接二连三的吃败仗后,还能对他坚信不疑,这个皇帝也是一位不用脑子的人。“大明战神”李景隆的晚年光景并不好,那些跟随朱棣的大臣对他很是不屑,便上奏弹劾他。后来,李景隆被撸爵,软禁在了家中。而他也反抗过,以绝食的方式,但没能死成,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试想一下,明朝能出这么一位“战神”,难道不是对当时在位皇帝的暗讽吗: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了,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辟了贞观盛世的局面。然而李世民在得到这个皇位的时候却被后世许多人们议论纷纷,因为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逼迫父亲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有人就会说李世民这个人太无情了,为了皇位逼宫。
李世民手下有一群精英人才。
要说李世民能够走到皇帝的位置上面,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就是他的手下有着一群能干的精兵强将,像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一干人,然而李世民的手下也有着一个很窝囊的人,没什么本事,死后还被后世人们奉为战胜。
这个人就是李寿。
李寿是唐朝的开国将领,虽然他本身并没有什么能力,然而他的出身却很高,是李渊的堂弟,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叔父,跟李世民在严格意义上是一家人。李世民的眼光非常敏锐,但在他这个唐叔叔身上却看走了眼,对这位叔叔他经常委以重任,因此在他的手上也有着很大的权力,让他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却屡战屡败。
就来说一下他的败绩吧。他第一次带兵出征的时候是与宇文化及交战,而宇文化及是当时战斗力极其低下的一个将领,许多史书上都说了宇文化及是一个很弱的对手。但李寿却连宇文化及都打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寿的能力确实是很差经了。
在《亮剑》里,楚云飞与李云龙二人在联合抗战时就开始互怼,例如钱伯钧叛逃案,李云龙上来就抢了358团一个营的武器辎重,再到后来的大孤镇抢地盘事件,楚云飞闷不吭声的就往大孤镇里放了两个营,一下子让李云龙是如鲠在喉。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以后,因为和谈的失败,这二人又是在战场中打了起来,并且从中原战场一直打到了淮海战场,并且投入的兵力是一次比一次更大。
在到了内战的中期,因为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员,所以楚云飞跟李云龙的数次交火,都是上万人的战斗。就说赵庄阵地战,楚云飞将整个89师全部都拉上了战场,而作为防守方的李云龙,也是将自己的2师全部压了上去。就最后的战果来看,李云龙这边的伤亡虽然要大上一些,但是楚云飞想要拿下赵庄这个计划却是流产了,所以此次的获胜方依然是李云龙。
除了这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之外,楚云飞在整个内战时期,几乎没有一场大的胜利。不过这也不能怪楚云飞不行,因为从整个局势来说,国军号称80万的精锐部队,能够打胜仗的也几乎是没有,最终还是被华野与中野给吃掉了。既然80万精锐都完蛋了,那楚云飞的队伍一定也是没了。虽然总是打败仗,而且还把部队给整没了,但是在战后,楚云飞并没有被送上军事法庭,更没有受到撤职处分,反而还升了官发了财。那么有网友肯定会纳闷了,89师一共一万余人,就这样打没了,楚云飞为何还能升官发财呢?答案并不复杂。
首先,刚刚说到了一点,那就是整个国军部队全部都被消灭,那他楚云飞也仅仅是一个师的人马而已,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且89师所有的作战计划并不是出自楚云飞之手,充其量他只是一个执行者,他的后面可是有邱清泉这个长官的。所以89师的覆灭,虽然楚云飞有一定的责任,但是要想更深层次的追究责任,相信他邱长官要负更大的责任。
其次,楚云飞虽然老是吃败仗,不过他对党国的忠诚,是很多将领不能与之相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楚云飞身上有一股正直的军人骨气,而老蒋在用人的时候,虽然也看重将领的军事才能,但是最为看重的是,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忠于他。众所周知,老蒋是个疑心特别重的人,如果他对一个人有了疑心,就算那个人再有天大的本事,老蒋照样也不会重用他。
最后,这也是非常尴尬的一点,那就是无人可用。就在内战的中后期,国军的80万部队几乎被吃光,很多黄埔系出身的将领大多是战死在了沙场,还有的就是被俘,甚至还有不少战场起义的等等。此时老蒋手中能够放心任用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没有人可以用,所以楚云飞这个黄埔生自然可以升官了。不过这个晋升的理由实在有些尴尬,毕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