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后八年(前180年),西汉功臣集团与刘姓宗室联合“诛吕”,彻底清除了吕后势力。随后诛吕功臣以“非汉惠帝亲生”的理由废了汉后少帝刘弘,拥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皇帝,这就是著名的汉文帝。诛吕功臣拥立刘恒当皇帝的真实原因是刘恒当时看起来软弱并且没有强大的母族。可以当做傀儡。但没想到的是,看似软弱的汉文帝却没有沦为诛吕功臣们的傀儡,反而成为西汉最优秀的皇帝之一。首先,在进入长安宫殿的当天夜里,汉文帝立刻任命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宋昌和张武统率长安城的南北驻军和宫廷护卫。汉文帝此举基本杜绝了诛吕功臣再次发动政变的可能,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其次,代国的少数亲信只能保证汉文帝的个人安全和防止政变,坐稳皇位和治理天下还是要靠诛吕功臣。因此汉文帝最大限度地满足诛吕功臣的利益需求,比如周勃和陈平都是封侯拜相,位极人臣。第三,诛吕功臣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汉文帝便以此分化制衡诛吕功臣集团。比如汉文帝以威胁较小的诛吕功臣陈平制衡实力最强的诛吕功臣周勃,将相权交给陈平控制,大幅削弱了周勃的影响力。最后,在地位逐渐稳固之后,汉文帝一方面起用贾谊、晁错等青年才俊来制约诛吕功臣,另一方面则通过“列侯就国”等措施将朝廷的高级官员的任免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自己对中央朝廷的控制。综合来讲,汉文帝进入长安后第一时间控制了最重要的军权,然后对诛吕功臣采取了又拉又打、分化制衡的一系列措施。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之后,诛吕功臣基本放弃了控制汉文帝的想法。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这就是汉文帝的高名之处了,那些功臣本来选出汉文帝刘恒来当傀儡皇帝的。毕竟通过刘恒以前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刘恒明明就是一个弱智,可惜他这个弱智是演的,不但蒙蔽了吕后,也蒙蔽了所有朝中的大臣。
你看吕后掌权的时候,大肆的诛杀刘邦的皇子,刘恒对这种事情选择了不发声,只要你吕后不找我的事情,爱杀谁就杀谁,哪怕是把天捅下一个窟窿来,我也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到了吕后一死,刘邦的孙子刘襄实在看不下去,无法无天的吕氏掌权了。
于是,刘肥的儿子,刘邦的孙子刘襄第一个跑出来,带兵去诛杀诸吕的。
这时候在去看看刘恒,他还是无动于衷,不要说让他去带兵支持刘襄剿灭诸吕了。作为刘邦的儿子,最有权力当皇帝的他,连大话都不敢说一句。要数刘恒确实很软呀。
但是,就是因为他的软弱,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
最后诸吕是在功臣派,尤其是在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的联合下给灭掉了。
这时候最先起义的刘襄,还没有打到都城,陈平一想,诸吕也剿灭了,刘襄这个人是不能让他来都城的,若是他来了,肯定是要称帝的。
就是刘襄这个人,实在是太硬气了,陈平、周勃等功臣害怕他掌权后,不受控制,大臣会受气。
所以他们派人,让刘襄赶紧停止前进,诸吕已经被灭了。
刘襄不得不退兵了,陈平在都城召集大臣商议了一下,大家都觉得代王刘恒这个人不错,为人老实本分,又是刘邦活着的儿子中年龄最大的。关键是若是让他当皇帝,那肯定是好控制的。
令所有大臣没有想到的是,汉文帝并不是一个软柿子,他可是狡猾大大的。
二十三岁的刘恒,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刘恒进入末央宫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
这一夜他根本就没打算睡觉,因为他不把这几件大事安排完,这个觉他就睡不安危。
他首先想到的是对捍卫京城安全的南北军的领导权,可以说这两只军队抓在谁手里,谁才会是京城里的老大。
这也是吕后称制之后,为什么非要让自己的侄子掌管南北军的原因。看来有点政治觉悟的人,都会先考虑这个问题。
现在南北军的掌控权在周勃手里,周勃虽然是功臣。把诸吕诛灭之后,迎刘恒到了都城当皇帝。
但是,汉文帝刘恒并不相信他。
能让汉文帝相信的人,当然是他自己在代地带来的那一帮大臣了。
汉文帝下了一道诏书,把周勃手中南北军的掌控权给夺了过来,让他的心腹宋昌来掌管。
紧接着,他又命令张武为郎中令,掌管皇宫内部的安全事宜。
这些事情安排妥当了之后,汉文帝这才敢合上眼睛去睡觉,其实这时候的天,基本上就快亮了。
掌握了军权的汉文帝,试问还有谁能撼动他的帝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1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成语故事——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