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晚年武则天为什么不惜犯众怒也要庇护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

食养人 2023-07-26 17:10:55

神龙元年(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而引发“神龙政变”的主要原因是武则天晚年庇护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导致“复李唐神器”的既定安排出现变数。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武则天在唐高宗去世后便开始玩男宠,但她一直很好地在宠爱男宠与治理天下之间保持了平衡。既然如此,晚年武则天为什么不惜犯众怒也要庇护作死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呢 首先,虽然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但武则天终究还是个人。随着身体的衰老,晚年武则天出现了怠政和沉迷享乐的问题。张易之和张昌宗是武则天享乐的重要工具,武则天晚年有些离不开他们了。其次,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标志着将把天下还给李唐。随着武则天决定“复李唐神器”,之前受到打压的复唐派重振声势,朝局发展出现“一边倒”的倾向,削弱了武则天的皇权。武则天虽然决定“复李唐神器”,但并不意味着她要放弃权力。面对重振声势的复唐派,武则天必须扶植其他力量予以制衡。而张易之和张昌宗就是武则天用来制衡复唐派的新势力,当然要加以庇护。可惜的是,衰老导致武则天的判断力和对朝廷的控制都有所下降,扶植张易之和张昌宗制衡复唐派的政治手腕最后是玩脱了,引发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辉煌的政治生涯以悲凉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武则天在82岁的时候,为何还独宠张易之呢?

武则天是我国第一位正统的女帝,她本身的能力也是很强的,自她坐上皇位后,唐朝不仅没有衰落,反而走向繁荣昌盛的局面。武则天对用人方面也很有见地,善用人才,这才促使唐朝有很好的发展。但是作为一名女帝,注定会有流言蜚语,尤其是她晚年82岁的时候,还有男宠,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武则天的晚年过得比较荒唐,这些男宠中有一名叫张易之的,最受武则天的喜爱,之所以会宠爱张易之,原因如下:

张易之长相俊美,有文采通音律

相传张易之身高有一米八,皮肤白皙,长相英俊,这放在现代社会也是妥妥的美男子一枚,所以对于武则天而言,这样的男子放在身边真的是能够赏心悦目。况且张易之的出身也不错,虽说不是皇亲贵族,但好歹也是官二代,所以从小受到的教育比较好,因此比较有气质。另外还通文采,懂音律,这才武则天无聊的时候还能够解闷,打发无聊时光,同时还能够获得感情上的慰藉。

懂分寸,不插手政治

张易之本人也是非常聪明的,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对于政治这样的事情是没有插手的,这一点让武则天非常的喜爱。面对这样英俊有才华的男子,又懂得分寸,不贪念权利,这无疑让武则天非常的放心。所以武则天给予张易之财富,也封他为官,但是都是没有实权的。即使如此,也有很多势力的人来巴结他。不过张易之自己也明白,所以并没有借此去做结党营私的事情。

对于武则天而言,有这么一位英俊有才且忠心的人跟在身边,既可以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又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何乐而不为呢!

武则天的功与过......................

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掌握政权达几十年,为维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氏14岁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号「武媚」。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 唐高宗即位,复召武氏入宫,拜昭仪。她与当时的王皇后、萧淑妃产生后宫矛盾。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武则天资质聪慧,广涉文史,富有智谋。武则天做为皇后之后不久,由于高宗体弱多病,有时便委托她处理某些政事,因而威势日盛。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并称「二圣」。 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皇帝,继续临朝称制。同年九月,她将旗帜改为金色,东都洛阳改称神都。天授元年(690)九月初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降李旦为皇嗣。 武氏晚年宠爱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李显重新即位,给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因而称她为「武则天」。其于同年十一月去世。 童年 武则天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在唐的首都长安出生,故乡在山西文水。父亲武士原来是一个木材商人,隋朝末年参加了李渊在太原的起兵,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武德中,官至正三品的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母亲杨氏是隋朝宰相杨达的女儿。在武则天出生后的两三年中,武士先后担任扬州长史和豫州都督,时间都不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至五年(631),武士担任利州都督,武则天跟随父母在利州生活了四五年。 自古以来,利州流传两则美丽的传说。一是「江潭感孕」,说是武则天母亲杨氏在黑龙潭,有一条金龙使她受孕,方诞下武则天。二是「袁天纲相面」 ,说武则天还在襁褓中,相面大师袁天纲就看出,她日后将成为天下之主。 贞观九年(635),武士死于荆州都督任上,武则天和她的母亲不为她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所容,虽然还不至于衣食无著,但日子过得并不舒心。直到她十四岁那年,才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才人 武则天貌美,14岁时唐太宗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才人」是内官名称之一,属妃嫔当中中等偏下级,负责在宫中记录妃嫔们的饮宴睡寝和蚕桑之事,向皇帝讲述她们一年中的收获情况。亦有称太宗可能是感念武则天父亲之功,以解孤儿寡母之困,因而封武则天为才人。 尼姑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死,武则天便随众妃到感业寺当了尼姑,从佛念经。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祭奠,高宗到感业寺上香,与武则天相见后,相对而泣。此时王皇后为投高宗所好,提议接武则天进宫,以击败萧淑妃;于是,武则天便第二度入宫。 宸妃 武昭仪入宫后,受皇上的宠爱,促成王皇后与萧淑妃结盟,共对武昭仪。永徽四年末,武则天生了一女孩,唐高宗视为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看望小公主离开后,高宗到武昭仪房间看望婴儿,发现婴儿已经死了。昭仪失声痛哭,责问侍女后,知道王皇后来过,于是高宗认为是皇后干的。这是王皇后被废之因,不过有人揣测是皇后离开后,武则天自己扼杀了女儿,栽赃王皇后。是以,高宗曾下诏特封武则天为「宸妃」,以提高武则天的地位。 皇后 武则天当上皇后,为控制后宫,消除隐患,残忍地杀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初,皇太子仍然是高宗长子燕王李忠。武则天恐若有一天太子当上皇帝,对己不利,于是利用许敬宗等人上奏,更换皇后之子李弘为太子。 武则天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清除异己,于是将褚遂良、长孙无忌及韩瑗等人贬官,或令其自缢。另外,武则天亦扶植了许敬宗、李义府等新贵,以稳固政治地位。又将《氏族志》改为《姓氏录》,以提高新贵的社会地位。 大圣帝 皇位继承成了女皇帝最棘手的问题。经宰相狄仁杰相劝后,武则天遂召回庐陵王李显,并立为太子。 已届古稀之年的武则天多由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侍侧。神龙元年(705),武则天病卧长生殿,张柬之等人在太子的支持下,以二张谋反为借口发动政变。先杀二张,继而包围武则天养病的住所,迫武则天传位。 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准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人的子孙复业。最后武则天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最终长眠于唐高宗的「御床」之左。后人于乾陵为她立了一块「无字碑」。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正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一场突发的宫廷政变中下台,唐中宗李显复位,改周为唐,一切又回到原来李唐王朝的轨道上。 而关于他的功绩部分=> 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对于农业生产,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i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建言12事,其中有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高宗皆略施行之。在武则天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由于隋末农民起义的作用及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的基础,也由于武则天沉重打击了旧士族和大贵族、大官僚集团,执行了一些具有进步性的政策,所以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武周政权建立后,她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不甘心失土,乃于长寿元年(692)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建议,于圣历元年(698)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武氏晚年神龙元年(705)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二张,逼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