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一代名将如何成了一场文字狱的始作俑者

六月雪 2023-07-26 17:07:52

清代名将岳钟琪是民族英雄岳飞的21世孙,是岳飞的三子岳霖一系后裔。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立下无数战功。

岳钟琪原本是一名文官,却因为自幼喜爱军事而弃文从武,到四川松潘任中军游击,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

康熙年间,盘踞新疆的准噶尔汗国在沙皇俄国的唆使和支持下,屡屡侵犯大清疆土。康熙皇帝曾经三次御驾亲征,征讨准噶尔叛乱。直到1697年,叛乱首领噶尔丹败亡,准噶尔叛乱平息,清朝重新统一了漠北蒙古地区。

20年后,准噶尔新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勾结,再次发动叛乱。企图吞并青藏地区。他派兵侵入西藏。进入拉萨后攻下布达拉宫,杀死拉藏汗王,拘禁宗教首领达赖和班禅。西藏落入准噶尔汗国手中。藏区陷入混乱,一些藏族首领和喇嘛见有机可乘,也跟着割据称霸。

1720年,两路清军分别从青海和四川出发,进军西藏平叛。32岁的岳钟琪作为四川这一路大军的先锋官,率领前锋部队从康定出发,一路向西连克里塘﹑巴塘,发动奇袭拿下进入西藏腹地的必经险关三巴桥。随后又力主抓紧时机,一鼓作气进军拉萨,平息了这场叛乱。

雍正元年,青海发生叛乱。岳钟琪作为征西副将军,从松藩出发,取道甘南挥师西征。一路上剿抚并举,平定了沿途大小番寨。在歼灭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的战斗中,他亲率军队向西一直追到青藏交界处的桑驼海。他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道,平定了青海叛乱。

在乾隆年间,年过花甲的岳钟琪又被授予总兵之职,临危受命平定了川西的大小金川之乱。此外,他还平定过甘肃,四川,西藏等地的其它叛乱。

岳钟琪一生历经康雍乾三朝,多次承担中国西部的平乱重任,为维护大清疆土完整立下功劳。最后他是死在剿灭大巴山邪教武装后,返回成都的途中。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被封为大将军的汉族大臣,乾隆称他为“三朝武臣巨擘”。

可就是这样一位功勋盖世的名将,有一件事情却让他备受诟病。那就是他成了雍正年间一场文字狱的始作俑者。

02

所谓文字狱,按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是指:旧时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在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很早就有。见诸文字记载,最早的大概是汉代的杨恽。他出生名门望族,父亲杨敞曾担任西汉的丞相。他的外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司马迁。

杨恽起初是郎官出身。他为官清廉,对于当时官场上的贪腐之风深恶痛绝,因为侍从皇帝左右,常常在皇帝面前大胆直谏。

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是西汉中期最著名的大臣,权倾朝野,对于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的中兴功不可没。可是霍光死后两年,他的儿子霍禹等人谋反事情败露,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

告发霍家的人之中就有杨恽,尽管其父杨敞与霍光还是私交甚好的朋友。因为告发有功,杨恽升官中郎将,封为平通侯。

后来杨恽自己也被别人告发了。汉宣帝的亲信大臣戴长乐因泄露宣帝即位时的经过情节,被关进大牢。姓戴的怀疑是杨恽告发的,于是反过来也告发杨恽,说他曾经在背后拿皇帝开玩笑,言语很不恭敬。汉宣帝就把杨恽也关了起来,后来两人都被贬为庶人。

杨恽心灰意冷,整日大会宾客,饮酒作乐。他的老朋友安定太守孙会宗写信劝他不要这样狂放不羁,应当闭门思过。杨恽回了一封措辞犀利的信进行辩解,还不忘挖苦讽刺对方,信中流露出对皇帝的怨恨。

后来天空发生日食,这在古代被视作不祥之兆。有人竟然上书朝廷,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罪于杨恽惹怒了上苍。杨恽再次入狱。不幸的是大理寺在他家中搜出那封《报孙会宗书》。汉宣帝看了异常恼怒,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杨恽用残忍的酷刑腰斩处死。孙会宗也因此丢了官。

03

宋代是文字狱多发的朝代,其中最有名的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

宋神宗时期,围绕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旧两派的对立。苏东坡站在守旧派一边对新法持反对态度。1079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他照例给皇帝写了一封谢表。文章中有“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这样发牢骚的句子,暗讽王安石变法引荐的新派人物。

结果被朝中的新派人物告发,说苏轼在文中诽谤朝廷。接着又处心积虑地从苏轼的其它诗作中找出一些讥讽新法的词句作为证据。苏轼平时性格豪放,口不择言,所以很容易被抓到把柄。

宋神宗下令逮捕苏轼,关进京师御史台狱中。因为御史台里面遍植柏树,数千只野乌鸦栖居在树上,所以御史台又称为“乌台”。这件轰动朝野的案子也就得名乌台诗案。

此案牵连了司马光等数十人。苏轼在狱中被关了上百天,受尽折磨。后来包括王安石在内的许多大臣为他说情,才保住了性命,贬到湖北黄州去当了团练副使。

南宋高宗时期文字狱更加盛行。在奸相秦桧把持下,凡是涉及质疑与金军议和的文字都会被宵小之徒告讦,受到迫害。

04

清朝的文字狱更加厉害,其中又以乾隆年间为最。

在年羹尧以九十二款大罪被雍正处死后,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掌控川陕甘三省兵权。这天岳钟琪的府中来了一个名叫张熙的年轻人,拿着一封信求见。岳钟琪拆开信不禁大吃一惊,信中竟然是劝说他起兵反清的。

岳钟琪质问来人,为何胆敢送来如此大逆不道的信。张熙却坦然说道,将军是南宋岳忠武王的后代,当年岳王被金人勾结秦桧害死。如今清朝皇帝的祖先正是金人,将军难道不想为岳王报仇吗

岳钟琪身为清廷重臣,岂肯听从小民蛊惑,他马上翻脸,将张熙关进大牢,并且将此事上报朝廷。雍正命岳钟琪负责审理此案,设法引诱对方说出幕后真情。

岳钟琪与陕西巡抚等人定下诱骗之计。他将张熙放出来,以礼相待,秘密接见了他。假惺惺地表示,自己早有谋反之心,听了张熙的话十分感动,决心与他共同反清,恢复汉室,希望张熙为自己出主意。

张熙经不住岳钟琪几番诱惑,信以为真,将实情和盘托出。

明末清初,浙江桐乡出了一个著名的学者吕留良。明朝灭亡后,他曾经散家财召募义勇,参加反抗清军的斗争。到了康熙朝招录有学问的文人做官,吕留良也被人推荐,他却坚决拒绝了。官府劝说他也不听,索性跑到寺庙里剃发当了和尚。

他出家后就在庙里著书立说,其中也有一些反对满清统治的文字。后来吕留良去世了,他的那些著作并没有流传出去。

湖南永兴有个名叫曾静的读书人,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吕留良的文章,对他的学问十分钦佩。就派了学生张熙去浙江吕留良老家,打听他遗留下来的文稿。

张熙来到浙江找到了吕家,得到了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赠送的其父全部遗作。张熙还结识了吕留良的两个学生,相谈之下很是投缘。

曾静听说后便将两人约来见面,几个读书人在一起议论清朝的统治,都非常愤慨和不甘,密商如何才能推翻清王朝。

他们明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道理。曾静打听到陕甘总督岳钟琪是汉族大臣,手中握有重兵。而且因为在西北平叛有功,正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如果能劝说他反清,就有可能获得成功。于是张熙就带着老师曾静的信来到西安见了岳钟琪。

岳钟琪连哄带骗让张熙说出实情,立刻撕下伪装,将张熙重新入狱,同时把曾静等人图谋造反的情况上奏雍正。

雍正立即派出钦差急赴湖南,扣押了曾静以及众多相关的亲友。在曾静家抄出他根据吕留良文稿中反清复明思想编撰的《知新录》,书中宣扬了恢复华夏正统。

在浙江,总督李卫派人查抄了吕留良的家,抓捕了吕留良的儿孙和一帮学生。后来这些人统统被押解到京城。

此时吕留良已经死了近50年,他的坟墓被刨开戮尸枭首示众。儿子吕毅中和吕家16岁以上男子被处死,其余家人60余口,发配到东北宁古塔为奴。吕留良的著作则全部被焚毁。

浙江和湖南两地许多人受到株连。吕留良的学生严鸿逵已死,也被戮尸枭首,他的家族中成年男性均被诛杀,其余眷属判为奴。严鸿逵的学生沈在宽被凌迟处死。在湖南参与刻书﹑藏书的车鼎丰等数人判斩监侯。其他一众人等均被革去功名,有的判刑,有的流放充军。

05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犯下谋反罪的曾静作为此案的主角却奇迹般逃过一死,无罪释放回家。雍正解释说,是因为岳钟琪曾假意与张熙结盟立誓,才套出主谋曾静。若将二人处死,会让岳钟琪背负背信弃义的骂名,而遭到天谴。当然事情不是如此简单。

曾静其实只是一介腐儒,到了狱中,为了保命便供认不讳,推说是受到吕留良的蒙蔽。雍正感到不解的是,曾静作为一个乡野小民,如何会了解自己一些外人不知的私事。

通过曾静的招供顺藤摸瓜,雍正得知这些消息来自自己的两个异母兄弟胤禩和胤禟。当时两人站在十四阿哥胤禵一边与雍正争储,失败后被雍正圈禁起来。他们的党羽也被流放到边远地区。正是这些人心怀不满,散布了这些流言。

曾静一案让雍正找到了这两个兄弟攻击自己的证据,也是惩治他们的理由。雍正再次宣布胤禩集团的罪状,挽回自己的名誉。

他还特地编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附上曾静的口供,颁发到各地州府,命地方官广为宣传,为自己辩白。

雍正认为吕留良才是罪魁祸首,他乐于将曾静打扮成一个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典型,放过他也正可以表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于是曾静和张熙被释放回家做起了教书先生。

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乾隆即位,两人随即被以“诽谤先帝”的罪名,凌迟处死。

在雍正朝,还有一桩著名的文字狱。翰林院庶吉土徐骏在奏章中错将陛下写成了狴下,被雍正革职。后来又在他的诗集中找到“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句子,硬说清风指的是清朝,将这颇有意趣的诗句说成是诽谤朝廷。结果徐骏被处死,成为文字狱的冤魂。

在乾隆朝,这种捕风捉影,恣意加以揣摩引伸的文字狱愈演愈烈。直到嘉庆皇帝亲政后着手平反文字狱,才终结了这种历史上祸害千年的恶习。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一代名将孙岳的传奇人生 叶孙岳

孙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早年曾考中清朝秀才,稍后因怒杀地痞被迫入五台山剃度为僧,继而披着袈裟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期间加入同盟会,并参与了震惊中外的刺杀清廷出洋五大臣行动。从武备学堂毕业后,孙岳进入行伍,先是与王金铭等人谋划滦州起义,继而参加?二次革命?,出任讨袁军第一路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还与冯玉祥联手发动?****?,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有力地遏制了绵延不绝的军阀混战。此后,孙岳历任国民军副总司令、河南省省长、直隶(今河北省)督军兼省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被授予上将军衔,直至1928年病逝于上海。

孙岳,字禹行,1878年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西庄村的一个农民家里,为明末著名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孙承宗之九世孙。孙承宗曾当过明天启帝朱由校的老师,并一度出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大明王朝一股肱重臣。1638年清兵围攻高阳时,孙承宗还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只是由于实力相差悬殊,高阳城终被攻破,孙承宗亦被俘虏,但他至死不降,自杀殉节,其子孙男妇40余口惨遭清军杀害。
正因为家族有此段历史,清朝入主中原后孙承宗后人均誓不仕清。孙岳父亲孙迈唐亦遵从此誓言,勤俭躬耕,?蓄意发家致富?。彼时清廷政治腐败,公开卖官鬻爵成风,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又导致民不聊生。幸而高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北省保定东部,京、津、石、保、沧5个城市的黄金腹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孙迈唐又极善经营,才得以维持家道不致衰落,并渐至小康。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衣食无忧的孙岳在少年时代一度倜傥不羁,被村人戏称为?嘎小子?(此处嘎取精明、乖巧之意)。据牛国华《孙岳将军传略》一文中记载,一次西庄村屈家做法会,请道巫念经求神,正当人家低头默念经卷之时,这个?嘎小子?蹑足而前,偷拿供品,还趁他人不备之时猛然掀翻供桌,高声呐喊:?老神来了!?仿佛晴天一霹雳,刹那间吓得道巫瘫坐于地,道场一片哗然,秩序大乱。待众人缓过神来,开始搜寻这一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时,?嘎小子?孙岳却已经潜身而逃,溜之大吉了。
过了几年,孙岳已经到了读书识字的年龄,为了使这个?嘎小子?能够读点儿书、识点儿字,免得日后被人欺负,孙迈唐遂将其送至外祖父家,拜托给当地有名的教师常鹤苓先生进行启蒙教育。这位常鹤苓先生博学多才,品行高洁,更重要的是他还通晓儿童心理,注重对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就这样,在其悉心调教下,孙岳?逐渐安心学业,并大有进取之心?。受常鹤苓影响,聪慧过人的孙岳甚至不顾家规族约,开始潜心于制艺科举路途。
1902年,孙岳不顾家人劝阻,赴保定参加院试,并名列前茅,高中秀才。按理说既中秀才,孙岳家境又较为殷实,加之其聪慧过人,在官场上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曾一心博取功名的孙岳这时却置学业于不顾,开始频繁往来于高阳、保定之间,?饮酒寻欢,结纳至交?。原来,就在保定应考期间,这个?嘎小子?结交了一位朋友,随着感情的增深,该友人竟劝孙岳道:?我是满洲人,参加革命不会有人信任我。你是抗清名将后裔,天生的革命党,何苦也来凑热闹??受友人言语触动,孙岳心中黯然,认为?我是大明宰相孙承宗之后,祖上被清家所杀,仇深似海,哪有再应清家科举之理?,遂置大家劝说于不顾,栖身于茶楼酒肆。孙岳此举甚为不当,就连其父孙迈唐,亦指责其为不成器的败家子,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冬去春来,时光飞逝。经过在社会上的几年闯荡,忧国忧民的孙岳逐渐血气方刚,好打抱不平,常会?路见不平一声吼?。据《孙岳将军传略》所载,一次孙岳在回家路上遇到一位行乞的老人,?气度不凡,须发皓白,举止文雅,但却身着破衣,形容凄惨?。孙岳见此,心想必有缘故,便上前询问。该老人见孙岳英气逼人,举止不凡,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原来,这个老者家在蠡县北部农村,家庭原本殷实,只因当地一个天主教徒企图吞并其家产,诬告他与义和团有来往,官府黑白不分,下令缉拿,才致使全家逃散,有家难归。
孙岳平日常听人述说岳飞抗金、戚继光抗倭的英勇事迹,对救黎民于倒悬、挽大厦于将倾的民族英雄甚为崇拜,更对洋人倭寇侵略祖国,屠我百姓的行为极为痛恨,此时闻听有人投靠洋人,欺压同胞,遂怒不可遏,决心予以惩戒。回到家后,孙岳便派人到蠡县暗中打探,得知那个天主教徒是个地痞无赖,常依仗当地教堂的势力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当地无人敢惹,就连官府也不敢过问。获悉此情后,孙岳怒目圆睁,立誓除掉此贼,还百姓一方安宁。
次日,孙岳找来一把大刀,磨得雪亮,然后把那老人叫到跟前,愤愤地说:?走,今晚我要与你报仇雪恨!?不想此时老人已被孙岳之举动吓呆,战战兢兢地说:?你是个读书人,怎能做这等事,若是闯出祸来,谁又担当得起呢??孙岳闻听此言,更加恼怒,他把手里的钢刀晃了晃,高声喝道:?你有仇不报,空披一张人皮,活在世上尚有何用!?为其所逼,抑或是被孙岳的神勇鼓舞,老人最终答应当了孙岳的向导。
这天夜里,孙岳在老人带领下来到了那个天主教徒的住所。老人在门外望风,孙岳则翻墙而过,进入内室。不一会儿,就在老人提心吊胆之时,孙岳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跳了出来。看着尚未来得及合上眼睛的仇人头颅,老人吓得瘫坐于地,半天说不出话来。还是胆大的孙岳安慰其道:?我孙岳自己做事自己当,决不连累他人。?说到做到,孙岳事后即修书一封,详列死者罪状,并指责官府纵奸害良,警告其今后若是不改,定与此人一样。为震慑更多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孙岳还将此人头颅带到高阳,悬挂于南城门上,又贴上该信。一时间,河北全省轰动,官府大为惊恐,而百姓都拍手称快。
在这件事情发生后,孙岳无法在当地存身,被迫远离家乡,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孙岳出家为僧,?本是为避风头的权宜之计,因此他在庙中不拘庙规,不读经卷,反把《鲁智深醉打山门》的鼓词背得烂熟,借以发泄愤懑之情?。待1903年中央练兵处军学司正使冯国璋督办保定北洋武备学堂,翌年武备学堂招考学员时,身怀报国壮志的孙岳便身披袈裟,毅然前往应试,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当时,披着袈裟应试的孙岳在众多考生中格外显眼,堪称古今中外军校招考的特殊一景。

秦始王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应该是功大于过。秦始皇是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统一中国文字、统一度量衡、始修长城、开了运河等。
先看看后人给这位伟人强加的“罪过”: 1 焚书坑儒 2 修长城现在就先看一下第一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各门各派都在极力吹捧自己的学说,而社会的大变革,是不允许有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的,要有政治上的统一,必须先从思想上着手,自己的政策在现实中实施,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阻力。的确,他实惠了一些文化,后来的“文字狱”,“文化大革命”却又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长城,一项伟大的工程,在当时修建,有个方面积极的意义,低于外辱,加强集权。虽然有一些人员的伤亡,但也是不足为取的。
其实要准确地衡量一个人的功与过谁大与谁根本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类,连自己生平做的错事与正确的事孰多孰少有时都无法肯定地回答,更何况是衡量其他人,谁没有犯过错的时候,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在看来,秦始皇虽然残暴,但他的的确确为中华民族做了不少好事,他的一生过得比别人更有意义,这就足够了 。
虽然是暴君但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衡量度,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不能泯灭!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局面,并初步将“大一统”思想灌输给了中国人,为以后的中国统一战提供了依据。李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耽雄”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但是他 对中国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样是秦朝暴政的集中体现。只烧掉书籍并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对秦始皇的暴政怨愤异常,对他不利的言论遍布天下。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国各地追查,最后抓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块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因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无法抹去的一大污点,极大地抵消了他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0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