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古代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

佩兰 2023-07-26 16:57:38

在古代小说中常看到把女孩儿喊为“丫头”,如《红楼梦 第十五回》有:“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其实现在中国人还沿用这种称呼。但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呢 古代“丫头”一词,最初并非用来代称女孩,而是专指幼童头梳丫髻的发式。如唐朝刘禹锡《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郎簪翠翘。”又宋朝杨万里《入建平界》诗:“溧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古代不只是女孩儿梳双髻发式,男孩儿也都将头发编扎成两束,盘在头顶左右两侧,因形状类似兽的两只角,故称为“总角”,后来被用来代指未成年男女。如《诗经 齐风 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古代女孩子在束发插簪举行“笄礼”后,便将头发留长。女孩们会在头上梳起左右对称的两个发髻,这双髻就像个“丫”字形,也因此就把“丫头”代称为女孩了。如唐朝刘禹锡的《寄赠小樊诗》:“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意思是脸上有许多装饰的十三、四岁女孩儿,迎着春风姿态柔美婉约的对着人。“丫头”不只代指女孩子。古代的婢女常常梳着丫形发髻,故婢女又被称为“丫头”, 据考证早在宋朝就有这种叫法了。如宋朝王洋《弋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自注曰∶“吴楚之人谓婢子 丫头。”又《水浒传 第四五回》:“迎儿这个丫头,已自做一路了。”另《红楼梦 第四回》:“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另外,婢女也可以叫“丫鬟”,因为梳双髻叫“丫头”,而髻是实心的;鬟则是把头发绾成环形中空的发髻,所以叫“丫鬟”或作“丫环”、“鸦鬟”了。如《红楼梦 第三回》:“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又《儒林外史 第三回》:“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另南唐成彦雄《夕诗》:“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其实“丫头”还可以是父母对女儿,或是长者对晚辈女孩亲切的称呼。如《红楼梦 七十一回》:“贾母∶‘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难道我的生日,由着奴才们把一族中的主子都得罪了,也不管罢 ’”在《老残游记 第十五回》:“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吃好。”这里毛丫头的意思是小女孩,但却含有些许轻蔑称呼的意味。另外,在古代只要是未出嫁的女子,就算是老年都还可以在头上梳双髻,让别人一看就知道。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0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