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也是各种各样,在这五千年当中,中国文化兼容并存,舍弃落后的习俗,保留好的风俗,其中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端午节,又或是带有神话爱情故事中秋节等。除了节日之外,方言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之一,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虽然推行普通话对方言造成了一些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经过了几千年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当然也不需要改变我们的方言。方言定义大概是起源于黄帝和炎帝时期,根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黄帝生于玉山西,三百里的轩辕之丘,皇帝带领的部族融合了华语和羌语,形成了古语的部分发音,而周代是语言发展成熟阶段。周朝传承800年,周王将《周礼》以及洛阳读书音作为官方语言,传播全国,周朝又将中原分为五方之民,地域语言的差异性就开始出现了,随着春秋战国、秦国、西晋、隋朝、唐、宋、元、明、清的一系列发展,各个地区形成了特有的官话。官话又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八大官话本就带着区域差异,因此各不相同,虽然八大官话为正式语,但缺少适当的书面语,各地的语言并不确定。于是八大官话,又开始根据地域不同,产生了方言,现代方言大致分为七大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这同样类似与官话,这七大方言以地方产生小众方言,比如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这些方言甚至在抗日战争当中都屡立奇功,以温州话为主,温州话算是方言当中比较难懂的,由于温州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就算彼此说方言,都听不懂,敌人更是犯愁,不过3千年前的传承,有一个字始终未变。这个字就是“街”在普通话当中我们都是读“JIe”,不过在多数的方言当中都是读作“gai”这一个简简单单的词汇,却成了广大方言恒古不变的一个字,“街”从古到今都是指街道,《庄子·徐无鬼》中有:适通渠公之街。《吕氏春秋·不苟》也有:公孙枝徙,自敷于街,而在大多数古诗词当中,“jie”都是读成“gai”,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也是因为从洛阳读书音到八大官话,七大方言都是使用的这个读音,不得不说方言的魅力颇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9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语故事——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