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明末崇祯手下的——“四大强军”

祝由师 2023-07-26 16:54:42

朝代更替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在佛法叫轮回,;在经济学中叫经济周期,都要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在历史学家眼中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明清这两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的朝代,我们对于他们的了解也更多。每每到了王朝的末端,都处于衰败时期,军事能力低下,不敌而灭亡。但明朝末期的军事能力并不低下,在整个明朝后期,中原王朝根本不缺良臣名将,前有李成梁,戚继光,后有袁崇焕,祖大寿,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等不胜枚举。虽是王朝末年,但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堪比三国时代。

明朝灭亡不是军事问题,而是多重问题的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结果。许多历史学家说,明朝非亡国之朝,但皇帝却有亡国之命,崇祯手下有四支强军,如果用好了,扫平叛乱平定辽东根本不成问题,满清八旗根本不可能入主中原。本文将介绍一下明末崇祯手下的“四大强军”。

NO.1 关宁铁骑

司令:袁崇焕袁司令

士兵来源:无家可归辽东本地人,袁崇焕奉行“以辽人守辽土”,人数在三万左右。

关宁铁骑由袁司令和他的老师孙承宗孙老师一块建立的,关宁铁骑的前身是万历年间辽东总兵李成梁手下的精锐部队“辽东铁骑”,“辽东铁骑”战斗力极其凶猛,多次对草原上的霸主蒙古骑兵追着打。

女真是游牧民族,骑兵十分厉害,后来的八旗骑兵,但袁司令的关宁铁骑始终当着后金的进攻,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一生,直至明朝灭亡,后金的骑兵都没有彻底的战胜过这只部队。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如此强悍,离不开袁司令奉行的政策”以辽人守辽土”,外地人到辽东打仗都是混日子,没有什么积极性,辽东本地人不一样,他们脚下的土地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家和地(有正经的地契),如果不拼命,就无家可归了。袁司令这个人也是胆大,只要是战利品,不管是金银还是土地,全部都分给作战的士兵,让他们打仗更积极。手底下的士兵何乐而不为呢,既能捞一个保家卫国的光荣称号(这是真的保家卫国,本地人嘛),还时不时的那些工资外块。打仗不积极,心理有问题。

关宁铁骑和明朝其他军队不一样,这是一群不正常的人,不但长期按袁司令的要求积极训练,主要是装备还好,配高头大马,装备当时先进的火器三眼火铳,近战当棒子使,又能当枪使,战斗力没得说。

关宁铁骑的结局:袁司令崇祯这个总司令逮捕后,又将关宁铁骑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随马科、周遇吉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都随着二人的投降归清朝所有。后来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关宁铁骑还是相当能打,能和满清的八旗五五开,最后随着吴三桂的失败也消失殆尽。

NO.2 秦兵

司令:孙传庭孙司令

士兵来源:士兵主力大都来自陕西榆林,约有一万人左右

陕西榆林是明朝九边之一,从明朝建立之初,这里人的主要职业就是当兵,很少有种地的,平常唠嗑都是谁谁杀了多少人。几百年下来,这里的士兵都有一个特性,具体表现为,进攻时,就算只有一个人,都敢冲锋;剩下一个人也绝不投降。

秦兵的主要对手是农民军,尤其喜欢打闯王,与第一任闯王高迎祥在子午谷黑水裕交战,秦兵和洪承畴的洪兵联合,以逸待劳一举击溃强大的高迎祥并生擒。孙司令极善练兵治军,通晓兵法,胸有筹谋,在明末实是第一等的帅才,手下的秦军攻守兼备,进退有据,与流贼鏖战多年,屡建战功。最猛的时候将第二任李自成打成只剩18人,差点要了李自成的小命。

秦兵结局:崇祯十六年,今非昔比的李自成进攻潼关,下狱的孙司令再次被起用,孙司令带着乌合之众的新兵被崇祯逼着仓皇应战,孙传庭和他的秦军全军覆没。明史记载“传庭亡,而明亡矣。传庭者,孙传庭也”不禁让人唏嘘。

NO.3天雄军司令:卢象昇卢司令

士兵来源:士兵大都来自于大名、广平当地

天雄军拥有极强的战斗力,主要是因为两个字:“团结”也叫关系,部队里的人不是父子兄弟,就是同学同乡,都是关系户,和后世曾国藩的湘军一样。这种团结的关系在打仗的时候特别容易体现,如果进攻的话,全部都会拼命冲锋,为自己的亲人报仇,但是如果有一个人要逃跑,全部人都会跟着逃跑,曾国藩同志就遇到过这种事,开打不久,就有人开始逃跑,自己的兄弟都跑了,我得赶紧跟上呀,一跑全跑,追都追不上,曾国藩当时只能投河逃生,他跑不过他们。

当时卢象昇卢司令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卢司令长得白,下手却特别黑,每次开战,他都站在最前面带头冲锋,箭术也是十分高超,谁要是逃跑,卢司令抽空就给你一箭。卢司令如此治军,天雄军每次都拼命冲锋,绝不逃跑,谁也不想挨一箭。

天雄主要对付的也是农民军,比孙司令早些时候,崇祯七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卢司令以两千配备强弩的天雄军打败上万高迎祥的重甲军,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天雄军成为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的噩梦,挥之不去。

天雄军结局:崇祯十一年,卢司令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崇祯十二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

NO.4 洪兵

司令:洪承畴洪司令

士兵来源:家丁、仆人、伙夫反正就不是正经当兵的

洪承畴是一介书生文臣,没有上过战场,但他却是天生的军事天才,天生会打仗。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组织起自己的家丁、仆人、伙夫就上了战场,没有丝毫的害怕,凭借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今陕西渭南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主要对付农民军,与孙传庭的秦军合作生擒了高迎祥,将李自成打的只剩下18人,差点要了李自成的小命。

洪承畴就是属于人狠话不多的人,其他军队对于降将还是优待、招降。但洪承畴比较狠,因为没有闲钱养饥民,所以对于投降的一律屠杀,干净利落脆,喜欢投降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也不敢向洪承畴投降。

洪兵结局:洪承畴带领洪兵出关对付满清,松锦之战,战败被俘,成为满清的降将的降将,手底下的洪兵自然而然也归新主人满清所有。

老李曰

满清最能打的就是八旗骑兵,明朝崇祯拥有以上这四支强军按理说也应该能五五开,抛开袁崇焕和洪承畴不谈,就凭借卢象升、孙传庭之才干,如果得到信任和重用,就可平天下。然而朝廷上下,政暗主庸,倒行逆施,陷忠义于死地,毁社稷于无存,再加上天灾人祸,内忧外患,许多积重难返的历史遗留问题,明朝灭亡是必然的。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崇祯殉国后,明朝到底还有多少军队,数量让人超乎想象?

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还有多少军队?数量让人难以置信

夜读史书

发布时间:18-04-2820:18优质原创作者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今景山)自缢殉国。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肯定会认为一个王朝混到帝王都上吊自杀的地步,肯定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不过,当时的明朝虽然形势确实很差,但却并非无路可走,至少明朝的军事实力还远没到瓦解的程度。那么,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还有多少军队呢?

崇祯皇帝殉国后,明朝的备用领导班子立刻在陪都南京运转起来,小福王朱由崧(福王朱常洵之子)被拥立为皇帝,即弘光皇帝,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南明。

南明的主要军队有大名鼎鼎的“江北四镇”以及坐镇武昌的宁南伯左良玉手下的八十万大军,合计兵力远超百万。虽然“江北四镇”和左良玉手下的军队以杂牌军为主,但在人员数量上远超“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满清的八旗军,拥有压倒性优势。

如果要追溯到崇祯皇帝殉国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还包括辽东总兵吴三桂手下的数万人,虽然相比南方的百万大军,这点人数不算多。但这是整个明朝最精锐的部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朝还有这么多军队,为什么崇祯皇帝还要自缢殉国呢?其实关键问题就在于当时的信息不对称。刚刚开始得知李自成的军队要攻打北京时,崇祯并没想到后果会如此严重。当后来李自成率起义军包围了北京的时候,崇祯想逃也逃不出去了。最后,崇祯帝在自缢前留下绝命血书上面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这里的“然皆诸臣误朕”六个字,道出了崇祯帝对于大明亡国是有多么的不甘。

崇祯皇帝殉国了,可是明朝半壁江山仍在,手中还有百万雄兵。按理说,守住剩下的半壁江山,应该能做到吧。可是南明的“弘光政权”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推翻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南明虽然还有很多军队,但无论是“江北四镇”还是左良玉,都已经拥兵自重,不听从中央的指挥了。如果崇祯帝还在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些。可是崇祯帝一死,弘光皇帝的法统性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就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大军阀了。

1645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当军队到达九江的时候左良玉病发身亡。他的儿子左梦庚继承了指挥大权后,继续率兵东进,结果受到“江北四镇”中黄得功的阻击。眼看无法成功拿下南京,左梦庚干脆率领八十万大军投降了满清。这支原本属于南明的最强大武装力量就这样成了压倒南明“弘光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久之后,清军南下。“江北四镇”中,刘良佐、刘泽清、高杰所率的“三镇”官兵全部投降,只有黄得功率部与清军作战。但在战场中黄得功被不知哪方射来的箭射中,知道无力回天的黄得功在绝望中拔刀自尽。最后一支捍卫南明弘光政权的军队就此终结。

明朝万历、崇祯时代有哪些名将呢?

作为一个名将,不单军事才能要出众,能打胜仗,而且品德也要优秀,在历史上最好是没什么劣迹的!所以我认为,万历时期的名将主要有李如松、麻贵、刘綎;崇祯时期的名将主要有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和曹文诏!


1.李如松,辽宁人,名将李成梁的长子,是戚继光之后的明朝第一名将。指挥并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次朝鲜之役,都取得重大胜利,史称他的作战风格为?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后与蒙古作战,亲领三千铁骑去捣对方老巢被数万大军埋伏,壮烈殉国,死因有争议。他死前,后金的努尔哈赤躲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当?野人?。


2.麻贵,山西人,也是出身将门,大同参将麻禄之子。和李如松一样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人称?东李西麻?。参与了宁夏之役和第一、第二次朝鲜之役,多有斩获。抗倭援朝之后,从大同调往辽东,当时李如松已死,他是去接替李如松的工作。


3.刘綎,江西南昌人,将门之后,晚明第一猛将。他父亲刘显当过大将军都督,和戚继光、俞大猷一过倭寇,自己本人是武状元,武力值很高。早年抗击过缅甸入侵云南,参与第一、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和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后转战青海等地作战,立下很多战功,功劳最大。努尔哈赤在东北坐大时,万历帝把当时最能打的刘綎调往北方,因杨镐(废物兼猪队友)的胡乱指挥,刘綎进入后金的埋伏圈,全军覆没。刘綎虽出身武状元,当时更盛赞他武文双全,作战智计百出,即使是后来全军覆没,他的军队也是萨尔浒惨败中表现最好的。

4.孙承宗,河北人,明末第一战略大师。在王化贞、熊廷弼被努尔哈赤打败后,修筑了关宁锦防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努尔哈赤率兵远遁。之后提拔并重用了一大批后来的抗金名将,袁崇焕、满桂、赵率教、何可纲??皇太极进攻北京时,孙承宗再次临危受命,解除了京师警报,并成功收复失地。后来多尔衮攻打高阳时,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带领着全城军民抵抗,全族,包括他自己,一百多人遇难,单儿子孙子、侄子侄孙就战死二十一人。


5.卢象升,江苏人。皇太极围北京时,自己带兵去救援,之后参与镇压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人送外号?卢阎王?,坐上七省总督的位置。李自成等人差点就让他和洪承畴联手给灭了。满清入寇时,卢象升主战,和崇祯皇帝、杨嗣昌、太监高起潜等人意见相左。与清兵交战时,兵员被剥夺剩五千,粮草又不给,数万援军在旁边看热闹,卢象升最后阵亡,全军基本覆没。大战幸存下来的几个军官都被崇祯问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