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世界上最短的一副对联,仅仅4字,点透无数世人

夏枯草 2023-07-26 16:31:22

世界上有一副最短的对联,仅仅4个字,却饱含着人生哲理,点透无数世人。

上联:色难

下联:容易

“色难”一语,出自《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要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是件很难的事。

“容易”,见于西汉《非有先生论》:“於戏!可乎哉 可乎哉 谈何容易!今则不然,反以为诽谤君之行,无人臣之礼,果纷然伤于身,蒙不幸之名,戮及先人,为天下笑,故曰谈何容易!”意思是在君王面前指陈得失,不可轻易从事。

借“容”为容貌之意,与“色(脸色)”恰成小类对,“易”与“难”则是一对反义词,可谓对仗极为工巧,堪称千古奇对!

回归现实,这副仅仅4字的对联,对我们生活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1

“色难”难在

为人子女很难有一个谦和的态度

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

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著,别到处乱跑。

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个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

儿子脸色很臭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

晚上12点,老母亲从七楼跳下自杀了。

一位名人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

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

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2

“色难”难在

为人子女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

于是,“色悦”成了衡量一个人孝心的道德标准,“色悦”要做到5不抱怨:

1、不抱怨父母无能

树木琅林有高低,人间事事都不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人是万能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很不容易。与其抱怨父母没能给自己期望的家境和平台,不如自己付出努力去创造。

2、不抱怨父母啰嗦

两代人的沟通难免有代沟,父母的喋喋不休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给予你关心和帮助,嘱咐我们穿衣、吃饭、平安。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

3、不抱怨父母抱怨

父母抱怨我们,只是不满足我们现在。当我们做得够好时,他们渴望我们更好!他们不是为自己,或许他们在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或许他们在工作上非常辛苦,可又不能和谁讲,所以他们渴望我们更好,即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也希望我们青出于蓝,不要像他们一样。

4、不抱怨父母迟缓

年纪大了,行动自然不便,永远不要嫌弃父母行动迟缓,因为我们永远想象不出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我们走路。父母年轻时,可能比我们还意气风发!是为我们,父母才累弯了腰。

如果有一天,父母已变老,腿脚利索不了,我们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一定要及时。

5、不抱怨父母生病

不管父母多忙,不管白天黑夜、下雨刮风,我们一生病,他们马上会放下手头忙得不可开交的一切,紧赶着给我们去看病,彻夜不眠地爱护我们。

但是,当父母生病了,我们能做到多少 社会上经常会有儿女不赡养老人的新闻,真的印证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尽责尽心照顾父母,孝顺父母的人。

“色悦”,要求我们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敬重地对待他们,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每天认认真真看著母亲的眼睛,跟母亲交谈几分钟,不嫌弃,不抱怨,想对母亲发脾气时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她们就会生活得开开心心的。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这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好脸色不用花钱去买,不用向谁去借,也不用交学费去学,更不需要什么力气。

可现实中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每天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关键是心怀感恩之情,多想想长辈们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真心爱父母,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色难”,要容易,真不容易!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世界上最长与最短的对联

世界上最长的对联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1.号称〔古今第一长联〕(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见于昆明大观园楼

2.不过更长的联在这里 (210字)... ...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见于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210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的对联180字还要多30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三,且看下面的两面副吧。

3.这副更长(220字)......

上联: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增色。滴清清玉露,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下联: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注解:见于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作者是现代人昌世军

4.这副可能真的是天下第一长联(350字)......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悬屋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曩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严广驾,共精组练,灵筑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群伦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注解:见于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长联了。

以下几副也算是较长的对联了: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 清 〕郑燮六十自寿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抗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张伯驹挽陈毅

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天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无斯;先生挺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陶旧,揭民族大义,矻然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心,拆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算帐独立之精神,诚为人间留正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丁其会,丧换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李大钊挽孙中山

五十载崎岖世路,献身革命,尽瘁斯民,海内瀛寰,同饮气节;两次长征凡七载;流亡异域,若经十度春秋,反动阴谋空画饼,纵几处羁囚,壮怀尤烈;方期延东堤边,宏抒国事,天丧巨才无可赎,旷古艰难遗后死

二十年忧患旧交,同学苏京,并肩北伐,南昌广州,共举义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军兴,血战大江南北,茂林惨变痕陷身;喜今番出狱,久别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飞殒长星;我哭故人成长诀,普天涕泪失英雄

聂荣臻挽叶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天 vs 地
黑 vs 白
南 vs 北
东 vs 西
上 vs 下
左 vs 右
前 vs 后
=死vs生.......

挽鲁迅的巧嵌其作品,称号的对联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喻为“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八百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朝华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并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这些,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介于此,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后,社会各界为他撰写了众多的挽联,这些挽联,无一不流露出了对他的尊敬、赞美、崇拜之情。更巧的是,这些挽联之中。有很多是嵌入了鲁迅的诗歌、作品集、称号、遗言。
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这是蔡元培挽鲁迅的对联。上联用鲁迅名作《中国小说史略》,下联是鲁迅的遗嘱。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这是郭沫若先生挽鲁迅的对联。 “方悬四月”的“四月”是指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去世,与鲁迅逝世的时间相距只有四个月。将鲁迅和高尔基并列,寄托了对鲁迅先生的无限哀悼之情。下联寄托了作者未能与鲁迅晤面的痛惜之情,和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无限敬仰之情。“二心”系指鲁迅的杂文集《二心集》。 “东亚西欧”、“南天北地”,用方位名词相对,表示鲁迅巨星殒落,普天同哀。悲痛之余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平生功业尤拉化;
旷代文章数阿Q。
此联也是郭沫若先生挽鲁迅联。拉化,即拉丁化,指白话文运动。上联写鲁迅提倡文字改革,使汉语拉丁化、大众化功不可没;下联写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是文学瑰宝。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这是鲁迅先生同乡好友孙伏园先生撰写的挽联。此联中嵌入了鲁迅先生的是部作品。《莽原》、《野草》、《热风》、《奔流》、《呐喊》、《毁灭》、《而已》、《十月》、《噩耗》、《彷徨》。 一语双关,既概括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作品,又毫无痕迹的借书名表达了自己的伤痛之情。恰如其分,毫无堆砌之感。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右,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正当姚克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鲁迅的指导下,精心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时,惊悉鲁迅逝世噩耗,二人悲痛万分,合撰挽联一幅寄托哀思。上联嵌入了鲁迅的《呐喊》、下联嵌入了《旧雨》、《彷徨》。在 此联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姚克斯诺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之情,并点明了鲁迅先生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在文坛上的地位。
译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月;
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
1936年鲁迅逝世时,陈适正在上海教书,他自撰自书挽联:送到灵堂上悬挂。联中“死魂灵”、“十月”、“自由书”、“热风”、“二心”等,是鲁迅译著的书名,此联词义双关,表现了鲁迅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抨击和对自由的追求。
先生竟去矣,何堪千万青年,彷徨呐喊!
中国其醒乎?谁怜半壁山河,野草朝花!
这副对联也是陈适挽鲁迅的。上联嵌入了《彷徨》、《呐喊》二集。并说明了鲁迅在青年中的引领作用。下联嵌入了《野草》、《朝华夕拾》。
佳作尤称孔乙己;
大名堪配高尔基。
此联为鲁迅先生同乡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为其撰写的挽联。1936年冬,国共两党在西安为鲁迅举行追悼大会。时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为大会题写了以上挽联。“孔乙己”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是特指,也是泛指。下联是把鲁迅先生与高尔基相比。,高度评价了鲁迅在缔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旗手”作用。
文苑苦萧条,一卒彷徨独荷戟;
高丘今寂寞,芳荃零落痛余香。
这是作家曹聚仁先生为鲁迅撰写的挽联。“彷徨”是鲁迅的一部小说集名。上联出自鲁迅先生的《题〈彷徨〉》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下联中“高丘”典出屈原《离骚》诗。全联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逝世的深深的惋惜之情。
侠骨柔肠横眉俯首;
胸中海岳笔底风雷。
钱昌照先生挽鲁迅的对联。上联化用了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下联写其文学成就。
荷戟独彷徨,岂惜芳馨遗远者;
大圜犹酩酊,如磐夜气压重楼。
这是罗庸挽鲁迅联。“岂惜芳心遗远者”句出鲁迅的《送OE君携兰归国》一诗。OE是鲁迅的日本友人小原荣次郎之英文译音简写。“大圜犹酩酊”句出鲁迅悼范爱农的《哀范君三首》之三。 “如磬”句出鲁迅的《悼丁君》诗,曹聚仁联中的“高丘今寂寞”,也是用此诗诗意。
忆讲象牙塔,继遗音而呐喊;
再读两地书,启后知那彷徨。
丁迅挽鲁迅先生对联。上联嵌《呐喊》,下联嵌《两地书》、《彷徨》。
彷徨半世;
呐喊一生。
此联为李镆挽鲁迅联,是鲁迅所有挽联中见诸报刊书籍中最短的对联。上联为我们再现了鲁迅先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的情态。也及言其声名之短暂。下联则写出鲁迅先生人虽逝,而精神永存。这个联语简短有力,涵盖了鲁迅光辉的一生。
火线下英勇不亚巴彼塞;
在人间伟大比上高尔基。
吴清友挽鲁迅联。“巴彼赛”实为“巴比赛”, 上联把鲁迅先生与发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的文学成就相比。与其不同的是,巴比塞曾经上过战场。并写出了反战小说《炮火》。
呐喊如狂人,为国而己;
华盖育彷徨,导民中流。
劳动生活社挽鲁迅的对联。上联嵌入了《呐喊》、《狂人日记》,下联嵌入了《华盖集》、《彷徨》。上联竭力描绘了为国奔忙的鲁迅。下联则概写了其在对民族的精神的引领作用。
方悼国际大文豪殒落,光明大地正哀痛思慕;
又哭中国高尔基窒逝,血腥奴场更悲愤欲绝。
上海妇救会撰写的联俞郭沫若撰写的挽联又异曲同工之妙。
倡民族复兴,像土国凯末尔;
在文坛驰誉,如苏联高尔基。
景光文艺社撰写的挽联则在鲁迅先生比作“高尔基”外,还把其与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第一任总统兼武装力量总司令凯末尔相提并论。
除了在对联中嵌入其作品集、诗句、称号外,有的作者在在其挽联中嵌入了鲁迅先生的遗言。如: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
不做空头文学家,死者已用了铁笔铁肩,挑过民族解放的担子;
要作真心革命者,活人要拿出赤心赤血,赶走压迫中华的敌人。—俞庆棠挽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
先生端非是空头文学家;
我们决不做盲目糊涂虫。—尤忍寒挽
上述四联中的“糊涂虫、不做空头文学家”是鲁迅先生生前所六遗言的内容中的的三条: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和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先生一生,伟大而短暂。他的足迹,遍及我们的精神领域。从这些挽联中,我们可以再此领略鲁迅先生的风采。要想全面了这些挽鲁迅先生的对联,还需多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多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才能更细致更深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9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