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五十首经典五言绝句,最能打动你的是哪首?

艾灸师小爱 2023-07-26 15:25:23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首仅二十字表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景,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寂静深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独冷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限怅惘……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50首绝美的五言绝句,语言雅致,情境优美,美到极致。淡然,是灵魂的修炼,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境界。

01《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0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0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04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05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所有忧愁,皆从心来。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往事不可追,与其感伤,不如珍惜。眼下的时光,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年华。

唯有心境洒脱,真正让心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执着迷恋,才能领悟别人无法感受的风景。

故乡,是灵魂的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风景。

0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每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07《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08《早春野望》唐·王勃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此诗作于王勃被斥出沛王府之后,客居巴蜀时。此种遭遇,羁旅之中,最易引发感伤情绪,而在此诗中,却表现为明快。

全诗浑厚开阔的气势中,充满着淡淡的乡愁。虽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一望再望,却也只见“花柳映边亭”,思乡之情一览无遗。

09《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

他远离家乡已太久太久,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

10《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11《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12《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13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

故乡,故乡是什么

故乡是你儿时的一个梦,是你人生路上的一段风景。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还是故乡;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

理想,是灵魂的底气,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

14《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融合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15《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一个风字。每一句诗都在描写了风的力量,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更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16《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唐·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17《左掖梨花》唐·丘为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微风过处,那若有若无的清新花气,蓦地飘进衣巾,仿佛花香亦有情。梨花这样的芬芳多情,因此作者要寄语春风,莫让梨花自开自落、悄无声息,暗示自己不甘冷落,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18

《马诗》

唐·李贺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19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0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全诗语言朴素,写得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21

《柳桥晚眺》

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

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

22

《芗林五十咏·竹斋》

宋·杨万里

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

便无文与可,不有月传神。

这是一首咏竹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冰雪玉竹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同时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也许我们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但总归该有点追求。

毕竟人生于世,总是要有所坚持,有所担当。

离别,是灵魂的释然,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凝望。

23《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24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这首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5《送郭司仓》唐·王昌龄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形象、具体地刻画出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不敢确定。只愿那些久未重逢的人们,一切安好!思念,是灵魂的呼唤,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想象。

26《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一首诗中展现了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身边之景,也看到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相连在一起。

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相思却近在咫尺。

27《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痛快畅饮,也许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但屋内却是温暖、明亮,是多么温馨惬意,令人身心俱醉。

28《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29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

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

30

《江上》

宋·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有人说:思念这种东西,捂住嘴巴,它还会从眼睛里逃出来。

是啊,思念,是最不受控制的情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毕竟只是一种美好的说辞。

余生,只愿所念之人皆幸福。

欣赏,是灵魂的宁静,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享受。

31《终南望馀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思考了一下,写了四句就搁笔了。他认为已经表达完整,考官让其重写,他拒绝了,最后未被录取。但这首诗却流传千古,被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32《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33《碧磵驿晓思》唐·温庭筠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子规之声终于停歇,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在这但书所见与若有所感中倏然收住,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联想和记忆,则不着一字,任凭读者去寻味。34《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这首诗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总共只有四句诗,却是每一句都令人产生一个疑问,下一句解答了这个疑问,而又令人产生一个新的疑问。35《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36《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幅由小溪、白石、鲜艳的红叶、山间小路、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枯寂。全诗意境空蒙,如梦如幻,写法从一般见特殊,达到新颖独特的效果,诗风清新明快。3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38《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39

《遗爱寺》

唐·白居易

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这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

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40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

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41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诗。

纵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画的活泼、自在、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正是诗人“真性情”的表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其实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欣赏。以美好之心,欣赏周遭的事物。欣赏平平淡淡,也欣赏轰轰烈烈;欣赏风花雪月,也欣赏柴米油盐;欣赏阳春白雪,也欣赏下里巴人……懂得欣赏,也便懂得了幸福的真谛。情绪,是灵魂的自由,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倾诉。

42《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43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44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45《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本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受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在艺术上有幽邃深远之美。46

《天涯》

唐·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47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

“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48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出“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49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在风浪里捕鱼有多艰难、多危险。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50

《寄内》

宋·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人的情绪,是与生俱来的。

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看起来很简单的八个字,做起来却太艰难。

坚强、沉稳、大方、从容……这些词,好像总在教导我们:你要吃得了苦,受得了气。

但我只愿你,笑的时候不必拘束,哭的时候也不必压抑,一切随心。遇见一句触动心灵的诗词,是一种幸运。

源自:中华诗文学习

求十首李白的关于抒情的五言绝句。

1、《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上陌,惊动洛阳人。

译文:

那白玉般亭亭玉立的是谁家的男儿,驾车渡过洛阳的天津桥。

去洛阳东陌观赏牡丹花,其美貌惊动了全洛阳的人。

2、《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3、《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4、《高句丽》

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归。

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译文:

《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

5、《相逢行》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

万户埀杨里,君家阿那边。

译文: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6、《舍利弗》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

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译文:“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法蠡就是法螺。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显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影响的结果。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舍利弗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佛教经典中有以下句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经典中所描绘的佛所处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绝表现出来。

7、《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译文: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8、《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釆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译文:清澈的湖水在秋天的太阳光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9、《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10、《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译文:

《洛阳陌》

那白玉般亭亭玉立的是谁家的男儿,驾车渡过洛阳的天津桥。去洛阳东陌观赏牡丹花,其美貌惊动了全洛阳的人。

《玉阶怨》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五绝·夜宿山寺》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高句丽》

《高句丽》一诗,以简洁、生动的笔墨取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李白作此诗,比北周王褒作《高句丽》晚了大约二百年,距唐王朝摧毁高句丽政权也将近百年,但他笔下生动地再现了高句丽人的形象,为我国古代多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增添了栩栩如生的一笔。由此可以想见,李白是与高句丽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唐代有大批高句丽人移居到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南。盖苏文之子泉男生及泉男生之子泉献诚、泉男生之曾孙泉毖的墓葬,2005年6月7日被张福有在河南洛阳东山岭头村发现并考定。泉男产的墓葬,同日也在洛阳刘坡村发现并考定(详见《东北史地》2005年第4期)。这些移居中原的高句丽人,在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习,因而再现于李白诗笔之下,当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②据《魏略》记叙:“高丽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大加主著帻,帻无后;小加著折风,形如弁。”又据梁元帝《职贡图》云:“高丽妇人衣白,而男子衣缬锦,饰以金银。贵者冠帻,而后以金银为鹿耳加之帻上;贱者冠折风。”所以,《翰苑》中说高句丽族“插金羽以明贵贱”。折风是一种像汉族人所戴的帽子,本来是高句丽中的“贱者”所用,不加金饰。李白诗中却说“金花折风帽”,显然他所见是帽上加金饰的“贵者”了。
③“海东”,主要指渤海以东的辽东之地。

《相逢行》

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你家的情况是容易知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知晓而且还难忘。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声音和谐。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噰噰鸣叫。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舍利弗》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法蠡就是法螺。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显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影响的结果。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舍利弗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佛教经典中有以下句子:“时彼琉璃,金光世界,宝地平正。多诸宝树,行列道侧。金绳界道,宝网交络。微风吹动,互相掁触。出微妙音声。”经典中所描绘的佛所处的奇妙境界,李白用五绝表现出来。李白此时的内心倾向是向佛的,这是在仕途失败后的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种内心寄托,李白也不例外。

《静夜思》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渌水曲》

清澈的湖水在秋天的太阳光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九月十日即事》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独坐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经典的、有意境的五言绝句、(越多越好)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代王维《鸟鸣涧》

意思是:没什么人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李白《静夜思》

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代王焕之《登鹳雀楼》

意思是: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意思是: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唐代王维《鹿柴》

意思是:空旷的山中看不到一个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 #能力训练#导语】五言绝句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下面是分享的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夏日绝句

朝代:宋朝|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古诗简介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篇二】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绝句

王庭筠〔元代〕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篇三】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登鹳雀楼

朝代: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简介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均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令人襟怀豪放。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篇四】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江雪

朝代: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篇五】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篇六】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八阵图

朝代:唐朝|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古诗简介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说起诸葛亮的功劳,在三国里要算是盖世第一,他的名气就是从八阵图上成就的。这江面上有很急的流水,但是堆成八阵图的石子一点也没有转动;到现在刘备并吞东吴失策的这一件事,到现在仍然是空流余恨啊。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篇七】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夜雪

朝代:唐朝|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古诗简介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咏雪诗,诗人描写的是“夜雪”,全用侧面烘托手法。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在众多的咏雪诗中,此诗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

【篇八】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拜新月

朝代:唐朝|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古诗简介

盛唐李端的五言绝句,描写盛唐时期拜月之风俗,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传神入化,主人公拜月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首五言绝句,在轻描淡写之间让人顿时如身临其境,感受拜月全境,妙不可言。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也无不可。

【篇九】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竹里馆

朝代:唐朝|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简介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表述。

【篇十】五言绝句经典古诗阅读

问刘十九

朝代: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古诗简介

《问刘十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通过写对把酒共饮的渴望,体现了朋友间诚恳亲密的关系。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