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七里香 2023-07-26 15:20:24

贺新郎·挽住风前柳【宋】卢祖皋

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之前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

挽住风前柳,问鸱夷当日扁舟,近曾来否 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未久。谩留得莼鲈依旧。可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 今古恨,一搔首。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候。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等。共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⑵彭传师:词人好友,具体生平不详。⑶三高堂:在江苏吴江。宋初为纪念春秋越国范蠡、西晋张翰和唐陆龟蒙三位高士而建。⑷赵子野:名汝淳,字子野,昆山人。太宗八世孙,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词人好友。⑸鸱(chī)夷:皮制的口袋。春秋时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亡吴国后,泛舟五湖,弃官隐居,指号鸱夷子皮。⑹零落茶烟未久:缅怀唐代文学家陆龟蒙。⑺谩(màn)留得莼(chún)鲈(lú)依旧:缅怀晋人张翰。⑻垂纶(lún):垂钓。【译文】伸手挽住那在风中飘摇的柳丝,询问那鸱夷子皮和当日的那叶扁舟,近来可曾到过这 陆龟蒙平时以笔床茶灶自随,不染尘氛。时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飘荡,循环往复,年复一年。这位江湖散人当年的茶烟,似乎还零落未久呢。但天随子此时又在何方 可是世人往往都为功名利禄所误,手抚三高堂那荒败的祠堂,不知后世之中还有谁能继承三高那样的品性 古往今来,遗恨无穷,尽皆消泯于搔首之间。空中飞过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边梅花凋残,四野明洁,了无尘土,风起雪飞,洁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净,恍若白昼。这清绝的万里乾坤,还是托付给渔翁钓叟的钓竿吧。这正好是激人诗兴,提笔吟诗的时候。猛然间我拍着钓雪亭的栏杆,呼唤着空中飞翔的鸥鹭,与它约定他年我也会来此做一个钓叟。鸥鸟的身影一掠而过,我们共饮着那樽清酒。【赏析】《贺新郎·挽住风前柳》是南宋词人卢祖皋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即景生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三位高士的向往仰慕之情;下片寄托自己归隐而去的心志。词中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写得情思高远,风神潇洒,意境清幽。明日词牌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源自:唐诗宋词元曲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原文_翻译及赏析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宋代·张孝祥《卜运算元·雪月最相宜》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婉约, 写景, 梅花, 月亮, 写雪抒怀 注释 1. 月底:月下。
2. 些儿:一点儿。鉴赏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张孝祥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唐代·李白《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
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
歌有声,妾有情。情声合,两无违。
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乐府, 女子音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冷的冬夜,觉得特别漫长。一个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寒泉结冰,冷月入闺,一灯如豆。发出清冷的寒光,缭著女子的满面泪痕。
灯火忽被寒风吹灭,她更感凄凉,哭得更加悲切。忽然听见了一个男子的歌声,她擦干了脸上的眼泪,停住了悲泣,专注地听着。
歌声有深意,妾心有深情,情与声相合,两情无违背。
若有一言不合妾之意,任你余音绕梁歌万曲,也不动心。

赏析李白此诗,袭“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之旨,设为男女叙情之辞,而从女方着笔。鲍照《夜坐吟》以“冬夜”起兴,此诗亦然。“冬夜”、“沉吟”两个七字句,言“坐吟”之时与地。时:“冬夜”;地:“北堂”。“冬夜”自然寒冷,而“北堂”为甚。“冬夜”之长,原不须因寒而后觉知,诗人说“夜寒觉夜长”,盖以寒之难受而更觉其长也。然而,诗中主人公不顾寒之甚,仍然坐“北堂”沉吟,而且久坐,究竟“沉吟”什么,诗里没有说,也不必说,读下去,自然会明白。“冰合”、“金缸”句,仍为两个七字句,但换了韵。诗,一般地说,换韵便换意。此处亦然。“水合井泉”,承“夜寒”而来;“月入闺”、“金缸青凝”(一作“青光凝明”),承“久坐”而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中主人公更悲不自胜,已由“沉吟”而“悲啼”了。究竟为什么,诗仍然没有说,需要继续往下读。“金缸灭,啼转多”。韵换,句式亦换,七字句已换为三字句,节奏显得更迫促了。时间更往前移,“金缸”灭了;不用说,月也斜了。诗中主人公的情绪,不但“悲啼”,而且“啼转多”了。为什么,诗仍然没有说,还要继续往下读。“掩妾泪,听君歌”。韵和句式都未变,但诗中主人公的情绪却变了。她已是掩泪听歌了。歌里说些什么,诗没有说,但它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它一下就改变了诗中主人公那种悲不自胜的情绪,把她“转多”的“悲啼”一下就镇住了。这显示了非常强烈的艺术效果。但这歌为什么能产生这样一个效果,诗没有说,还要继续往下读。下面,又是两个三字句:“歌有声,妾有情”。韵变而句式未变。如果说,上面两个三字句,语似平缓而意却顿变,那么,这两个三字句,语与意都可说是顿变。诗就是这样逐步向其重心折进。这是诗人的富有特色的精心结构。从这六个字已可望到诗里感情浪潮的高峰,接近上面伏下的问题的答案。原来,诗中主人公的“沉吟”、“悲啼”以至于“啼转多”,乃是未能获得爱情的痛苦所致,而这歌声里却有一种与“妾情”相通的东西,它把诗中主人公从沉痛中唤醒。这就是情,情的力量。真是“何物人间情一点”,简直可以贯金石而俱穿。接着,诗中写出这种情的特点:“情声合,两无违。”原来,这是把两颗心完全贴在一起的情,无怪乎它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这也是韵变而句式未顿变。因为这六字与前六字,既紧紧相连,而又有其重要进展。问题的全部答案就揭示在这里。诗至此,似已无话可说了;但作者又翻出了一层新意。这里一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是从反面来一个假设,言如果歌里有一句不中(入,中、去声)意的话,那么,不管它怎么多,怎样美妙,就像陆机的诗所说:“再唱梁尘飞”,或如刘向《别录》所说:“尽动梁尘”,把屋梁所有的灰尘都惊起来,也就像鲍照的诗所说“万曲不关心”了,不听了。从君,任你。这就从反面强调了感情的可贵在于:真挚、纯洁,不容羼入半点尘埃;否则,就一文不值。

创作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镟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宋代·李纲《念奴娇·宪宗平淮西》 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晚唐姑息,有多少方镇,飞扬跋扈。淮蔡雄藩联四郡,千里公然旅拒。同恶相资,潜伤宰辅,谁敢分明语。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
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擒贼功名归诉。半夜衔枚,满城深雪,忽已亡悬瓠。 明堂坐治,中兴高映千古。 咏史怀古, 抒怀散文 赏析这首词是李纲写的七首咏史词之一。是写唐宪宗李纯平定淮西藩镇(方镇)割据的史实的。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各地节度使势力逐渐强大,拥有自己的政权、兵权、财权,每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不听朝廷号令,俨然独立王国。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统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就是这种割据一方的方镇之一。

上片开始三句概写方镇之祸。一针见血地指出,晚唐各地方镇之所以飞扬跋扈,其原因就在于朝廷姑息养奸,容忍迁就。唐代节度使本是由朝廷任命的,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不由朝廷任命,自行决定父死子继,或由节度使的权臣继立,再由朝廷于事后在形式上加以追认。这种追认也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唐肃宗以后的皇帝大多是这样。

下面具体讲淮西节度使。“淮蔡雄藩连四郡,千里公然旅拒。”“淮蔡”,指淮西节度使的治所蔡州(今河南汝南附近)。“连四郡”,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作乱,与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今山东)的李纳、魏博(今山东聊城)的田悦、成德(今河北)的李惟岳四镇联合,抗拒朝廷。“旅拒”,即聚众抗拒。当时吴元济联合四镇,地连千里,气焰嚣张。

这些作恶的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甚至“潜伤宰辅”。例如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竟敢派刺客暗杀力主出兵平定方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并刺伤御史中丞裴度。企图用恐怖手段阻止朝廷及大臣们对方镇的讨伐。“谁敢分明语?”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公开主张讨伐藩镇呢?“媕婀群议,共云旄节应付”。媕(ān)婀,依违两可,犹豫不决的意思。朝臣们摄于方镇 *** ,在朝廷讨论方镇问题时,态度暧昧,犹豫不决,都主张“旄节应付”。自唐玄宗时起,朝廷任命节度使,要赐给旌旄、符节,作为朝廷承认的标志。朝臣们主张朝廷采取迁就态度,承认各地自任的节度使,授给旄节,承认既成事实,只求息事宁人,敷衍塞责。因此,节度使们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是首句所说的“晚唐姑息”。

下片赞扬宪宗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功迹。“于穆天子英明,不疑不贰处,登庸裴度。”“于穆”,见《诗经·周颂·清庙》:“于穆清庙。”于,叹词;穆,美好。天子,指唐宪宗。登庸,重用。这几句是称赞唐宪宗英明果断,重用裴度为相,决定出兵平定淮西,与“旄节应付”的态度截然相反。裴度“往督全师威令使”,使李愬领军,趁雪夜衔枚疾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直入蔡州城,生擒吴元济。“衔枚”,古代秘密行军令士兵口衔小棒以止声。

悬瓠,地名,今河南汝南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借指蔡州。从裴度平定淮西来看,方镇也不是强大得不可战胜,只要朝廷肯下决心,态度果断,是不难平定的。据《宋史·李纲传》载,宋钦宗曾手书《裴度传》赐李纲,意思是希望他作南宋的裴度。李纲深为感概地说:“臣曾不足以望裴度万分之一,然寇攘外患,可以扫除,小人在朝,蠹害难去。”李纲之才,不亚裴度,可惜宋钦宗不是唐宪宗,李纲终无用武之地,只好写下这首《念奴娇》词以自抒怀抱而已。

宪宗平定淮西,虽未根本解决唐代的方镇问题,但打击了方镇的气焰,提高了朝廷的威信。所以李纲把这件事看作是天子坐明堂治理天下的表现,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中兴事业,光照千古。明堂是周天子宣扬政教的殿堂,是对唐宪宗的歌颂。李纲是从正面歌颂唐宪宗,从侧面含蓄地批评了宋钦宗,赞扬裴度,也寄托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借古喻今,用意深厚。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李纲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卢钺的哪首诗,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卢钺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基础释义:

1、《雪梅》的原诗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雪梅》的作者

《雪梅》的作者是卢钺。卢钺是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卢钺自号为梅坡,又叫卢梅坡。卢梅坡以两首《雪梅》流芳百世。

详细释义:

1、《雪梅》的赏析

《雪梅》的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表现出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

2、字词解释:

降(xiáng):服输。

骚人: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而借称。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逊:差,不如。

一段香:一片香。

描写梅花的诗句:

1、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一点微酸已著枝。——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5、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律然《落梅》

6、九疑云杳断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7、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8、年年为客遍天涯。——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0、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11、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2、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3、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4、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5、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7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