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后世称之为“诗俊”,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早春时节,冰雪都开始融化了,我荡舟寻访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我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
这首词是陈与义避难期间与友人短暂相聚后作别之作,然而又不同于普通离恨,兵荒马乱之际,前途未卜,正所谓“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更加令人黯然神伤。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此词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得以从官场挣脱,即将到达自己孜孜以求清净田园的畅然。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清代袁枚有诗云:“佳句听人口上歌,有如绝色眼前过。明知与我全无份,不觉情深唤奈何!”陈与义此词给人的感受亦是如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般风流潇洒如在眼前,令人神驰;“闲登小阁看新晴”,是在寻求希望,又是在寻求慰藉。
十年花底承朝露 ,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
——《虞美人·十年花底承朝露》
“看尽江南树”,还是不忘洛阳的桃花,正如李清照总是遥想“中州盛日”(《永遇乐》),张元幹时常“寻思旧京洛”(《兰陵王》),朱敦儒追诉“故国当年得意”(《雨中花》),这些南渡词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对这份情结释然。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6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丨所有值得拥有的,都值得等待
下一篇: 一枕秋水,半山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