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朱元璋驾崩前,为何连问三次朱棣来否?

白敛 2023-07-26 11:37:43

“太祖胸中涌自豪,长虹弯月运文韬。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

从一介贫农出身,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成为开国皇帝,并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朱元璋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但是任何人也难逃人生的规律,生老病死谁也不可避免。那么如何选择令自己满意的继承人呢 朱元璋又为何放着自己富有才华的儿子不立,而选择立自己的孙子呢 一起来解读这段纠结的历史。

继承人选择绞尽脑汁据史书记载,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由于朱元璋与马皇后伉俪情深,最为宠爱马皇后,为了表达自己对于马皇后的爱,朱元璋在一登基之后,就将年仅13岁的儿子朱标册封为皇太子。这个选择无论是从嫡长子继承制,还是从情感伦理上来说都是没有问题的。为了培养儿子朱标,朱元璋也是投入了很多心血,专门请了江浙的名仕大家宋濂等人教授皇太子朱标,从各个方面修炼朱标的心智和才能,同时自己也经常耳提面命地教授和指导,一心想把朱标打造成自己心中理想的接班人。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这一切的美好计划从朱标生病开始就遗憾结束。在朱标当了25年的皇太子之后,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38岁的朱标在从陕西勘察回来之后,不幸感染风寒,因没有救治过来而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件事让朱元璋非常心痛。但是生活总要继续,在朱标去世后,皇太子人选的选择就又被提上了日程。但是这次太子的选择让朱元璋头疼不已。

按照当时规矩,继承人选择的优先顺序应该是太子朱标、皇长孙朱允熥(teng)、其他的嫡子、庶子、庶长孙朱允炆。按道理朱允炆要成为继承人选,顺序也是挺靠后,但是历史总是有各种机缘巧合。

朱标去世后,本应是选择他的嫡长子朱雄英继位,但是不幸的是朱雄英在八岁时不幸夭折而去世,这样继承人的选择就到了嫡孙朱允熥的头上,怎么也不会到当时只是庶长孙的朱允炆身上,然而,不巧的是朱允熥的母亲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妃去世太早,在朱允熥刚出生的那年,他的母亲就病逝。事情的走向向着有利于朱允炆的方向发展,原来的太子妃去世后,朱允炆的母亲成功上位,变成新的太子妃,再加上朱允炆在当时的表现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于是,朱允炆就这样幸运的成为了嫡长孙。

其实按照上面的继承顺序会发现,其实在朱标去世之后,继承人的选择就充满了变数。朱元璋的儿子其实也曾是有机会成为继承人的选择,但是朱元璋选择继承人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从1392年大儿子朱标去世,到1395年二儿子去世,再到1398年三儿子去世,在短短几年之内发生了太多事情。如果1398年继承人的人选还未定时,朱棣也是有可能成为继承人。但是朱元璋怕夜长梦多,肯定不会让太子的位子中间有这么长的空档期。所以皇位的继承者就机缘巧合地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朱元璋为何没有立储朱棣

从史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朱标去世后,在朱元璋的26个儿子中,朱棣是其中为数不多具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也曾肯定了朱棣的才能,曾经对大臣们说到:镇守北方,还是要看朱棣。那么对于这么能干的儿子,朱元璋为何没有立储朱元璋呢 原因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朱棣不是马皇后所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延续了千年的的原则,朱元璋是不会打破这个千年的规矩而去让朱棣成为继承人的。

二是朱元璋曾经做梦梦到一件非常玄乎的事情。朱元璋梦到一名男子穿着铠甲来找他要皇位,朱元璋也为此被吓醒,醒来后就有人禀报一个妃子刚产下一名男婴。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朱棣,而他的母亲曾经是元朝的妃子。这种现实的映射就决定了朱棣得不到朱元璋的喜爱,更别提继承人了。当然这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毕竟关于朱棣母亲到底是谁的也有很多的说法。

三是朱棣更适合打江山,而非守江山。朱元璋对于朱棣的雄才大略是看中的,但是他也深知朱棣的性格与自己太像。而经历了战火之后大明王朝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大臣之所以拥护朱允炆也是欣赏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希望他继位之后能够实行德治和文治。

由此可见,除了客观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之外,还有各种干扰因素阻碍朱棣成为继承人。但是,事实上朱元璋也曾经不是没有动过让朱棣继位的念头,但是最后为了大局着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去世前连问“燕王来否”意欲何为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将朱棣立为继承人,那么为何在去世前又多次问“燕王来否”,他这样做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这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疑案。

一种猜测认为是朱元璋想要改立朱棣为继承人。这种观点的依据是朱元璋曾在朱标去世后就和大臣们商议过太子的人选,多次摇摆不定,也曾想过立自己的四儿子,但是大臣们回答:“立燕王,置秦、晋王于何地”。后来为了稳妥还是选择了朱允炆。于是,在去世之前,朱元璋还是不死心,想让朱棣到床前重新吩咐他。

另一种猜测认为朱元璋想要除掉朱棣,以绝后患。在《明史》中记载了朱元璋的遗诏,朱元璋要求在他驾崩之后,所有的皇子不可以进京奔丧,连普通百姓去世,儿子都要回家奔丧的古代,朱元璋的这种做法不禁让人疑惑,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担心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无法顺利的继位,怕儿子们以奔丧的名义造孙子的反。

结语尽管答案已经不得而知,但是今天看来原因更倾向于后者。朱元璋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见地的皇帝,他认为打江山需要的是强主,但是守江山需要仁主,以朱元璋的经历和性格来说,临终改变自己意志的机会不太大。但是,无论哪一种猜测,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和朱棣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求分享 求点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091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